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湖南安化金檀金矿区位于大神山岩体东面,具备较好的找金潜力。矿区Au、Sb、As等多元素异常发育,异常强度大,且各元素异常分布具较好的吻合性。矿区As、Sb等成矿指示元素中以As指示性最强,和Au的伴生关系最明显。岩浆活动与构造运动为区内成矿作用供应了物质来源和动力学基础,断裂带与断裂交汇部位是成矿元素的有利富集区域。结合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本次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和异常特征,认为矿区成矿属中低温变质热液成因。对金檀矿区的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总结,为该区进一步地质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相统一的综合思维,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和找矿预测矿床分类的比较思维,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概念。成矿地质体是形成矿床主要矿产、决定主成矿阶段空间位置的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划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大型变形作用形成的5类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包括构造界面、岩性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依据成矿地质作用对中国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梳理划分,归纳总结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构建了反映矿体赋存位置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勘查区找矿预测的工作方法,对矿床学研究、找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易门狮子山铜矿床是昆阳裂谷典型层控型铜矿床之一,沉积-成岩成矿作用和构造改造富集成矿作用的特征明显.本文在总结构造拉矿规律基础上,应用构造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隐伏矿产定位预测.通过野外系统采样和室内的综合测试分析结果,认为Cu-Mo-Ag-Bi元素组合和Na2O-Zn-Ge-Ag-Sn-Pb元素组合是矿区重要成矿元素组合,与改造成矿作用有关,其中Cu-Mo-Ag-Bi是主要成矿指示元素,Na2O-Zn-Ge-Ag-Sn-Pb是间接成矿指示元紊;在矿区内,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与主要含矿地层、断裂和背斜轴向一致;地球化学异常由北东向南两减弱,且有向南东增强趋势,浓集中心位于3号勘探线至8号勘探线之间,与主矿体基本重叠,反映出地层及背斜构造对成矿流体及其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的控制.据此,笔者提出了四个重点找矿靶区,预测结果为后期的勘探所证实,取得了找矿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是成矿预测的重要基础.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在系统收集与综合整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地质演化及其对成矿作用制约关系,地质建造组合及形成环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与成矿密切的地质建造及其组合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建造组合、构造环境等控制成矿作用以及指示成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圈定找矿远景区,提出地质找矿工作的具体部署建议等.编制工作程度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异常图、地球化学异常图、地质物化探综合异常图、遥感影像图(包括蚀变找矿信息图)、以构造建造为主要内容的成矿地质背景图、成矿远景区划与工作部署建议图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德合龙洼铜金矿床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利用钻孔岩心样品分析微量元素分布规律,运用1∶5 000原生晕确定多元素组合异常规律,对矿区进行成矿预测。研究表明,钻孔ZK01-1的前晕元素、中晕元素和尾晕元素均指示出该孔-210m处的强矿化区段,说明其微量元素的分布对成矿作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从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可知,在矿体的东北部、西北部极有可能存在隐伏矿体,在矿区的东北角和西南部也有可能存在隐伏矿体;因子分析中成矿元素在主因子F3和F1均有较高的因子载荷,说明本区的成矿作用是多阶段多成因的。通过综合研究确定3个找矿预测靶区,为矿山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西藏谢通门县斯弄多铅锌矿区1:10000地质填图和1:10000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系统总结了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矿区不同岩性中Ag、Pb、As、Sb、Bi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元素分布型式具对数双峰分布,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用;因子分析显示成矿具多阶段性,矿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Pb、Zn、Mn,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在矿区圈定4个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Ⅰ号、Ⅱ号异常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地质界面"是地壳内各类地质单元的边界,它明确了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也是形成矿床的有利地质空间和载体;"成矿界面"是指地质界面上发生成矿作用的地质记录,记载有成矿作用发生的"地质界面"称它为"成矿界面";讨论"地质界面"上发生成矿作用过程、成矿物质富集条件和矿床形成后保存过程的这一系列完整内容的成矿学理论,称为"界面成矿"理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匹配相应成矿作用种类,"成矿界面"可以概括分成9个成矿界面组;每类"成矿界面"上发生的成矿作用,都标定了矿床形成的地质位置,均对找矿有指示性意义;界面成矿理论是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查成矿学的重要依据,是总结成矿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并且可以作为支撑境内外实施科学找矿的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合奇马场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马场地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解释该区金属矿产与热液作用的内在联系,指导该区地质找矿和工作部署.通过分析研究,元素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变化、异常形态及规模指示该区主要地质构造形迹,成矿作用是多期复杂地质作用综合结果.该区分布矿床、矿(化)点与所指示主要地质构造形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基于全国129个典型矿床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勘查项目实践验证基础上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适合生产找矿第一线使用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四川会理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铁铜矿床。近年来,在拉拉铜矿的深部及外围已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和进展。本文以会理拉拉铜矿为典型实例及深部找矿预测成果示范,阐述该方法在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如下认识:早期成矿地质体为赋矿火山岩(河口群钠长岩类),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基(中)性火山岩与沉积岩的界面及可能的喷溢口;热液叠加期成矿地质体推测为深部隐伏岩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褶皱、断裂和裂隙。在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基础上,建立了拉拉铜矿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与地质和物探方法相结合,圈定红泥坡南部为找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厚大矿体,打开了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0.
石口金矿位于钦杭成矿带,是新近发现的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金矿。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该文通过对石口金矿Ⅲ-②矿体原生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找矿前景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主成矿元素Au与元素As、Ag、Sb密切相关,挥发份F可作为特征指示元素;Ⅲ-②矿体有可能为多期叠加形成,尾晕元素出现在原生晕分带序列前端,指示深部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这些研究成果暗示Ⅲ矿化带沿走向及Ⅲ-②号矿体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1.
剥蚀—沉积平衡机制是重矿物在地表环境下迁移富集的基本规律。结合有关应用实例,从重矿物迁移、富集规律出发,以动态、逆向的工作思路,提出对以往自然重砂数据进行整理、重新圈定重砂异常的工作方法。在矿产资源调查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自然重砂测量这一传统找矿方法的优势,以期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2.
降低勘查风险、实现科学找矿一直是国内外矿产勘查界不断探索的前缘领域和研究热点,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该方法将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物化探测量和专题研究等综合方法,预测推断矿体赋存位置,最后通过工程施工,发现并查明工业矿体(矿床)。依据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在四川拉拉铜矿、新疆玛尔坎苏锰矿带穆呼?玛尔坎土锰矿及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敖脑达坝地区锡多金属矿开展找矿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胡小梅  龚鹏  李娟  闭向阳 《地质通报》2014,33(5):741-750
以江西省武宁县石门寺钨铜矿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体风化作用过程中W、Cu等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映风化程度的化学风化指数CIA、风化作用过程中组分得失的估算、不同介质中W、Cu等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方法的研究表明,石门寺钨铜矿区2个时期岩体元素淋失与风化强度有关,土壤剖面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大量淋失,而W、Cu等成矿元素在土壤B层中显著富集;从岩石到土壤、再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W、Cu等成矿元素含量逐渐升高,为此,一级水系沉积物和B层土壤是赣北九岭W、Sn、Cu、Mo多金属矿集区地球化学找矿的绝佳采样介质,是矿集区内找矿新突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中的变价元素广泛存在,不同价态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状,反映了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在成矿过程中形成各具特征的元素组合和矿物组合。利用Eh—pH图解和部分变价元素不同价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自然界中矿物的稳定性和不同价态元素的共存关系及迁移能力,从中提炼找矿信息,有利于提高野外找矿评价工作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6.
 Many articles describing the unusual mobility of solid particles in the subsurface layers of the Earth's crus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last decades, especially in the geological literature. In an attempt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several hypothes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one closest to the behavior observed in nature is based on quantum mechanics. Based on this phenomenon, a new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ethod called Molecular Form of Elements (MFE) was developed in former Czechoslovakia during the 1970s.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since for various types of prospecting, including the search for thermal and mineral waters. When using the MFE method for prospe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cending mineral springs and the four directions of structural faults was discovered. The possibility of whether a process, similar to the one acting during the absorption of elements when using the MFE method, can be a source of dissolved solid particles during the creation of mineral waters is also discussed. Received: 3 March 2000 · Accepted: 11 July 2000  相似文献   

17.
水是化学元素迁移的一种主要营力,其溶解物质影响水体的pH值高低,pH值又控制着元素迁移的习性。水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受景观条件的制约,但矿化类型是元素组合的决定因素。本文在两个地区的试验研究结果论证了水化学方法在气候潮湿、地表污染严重地区测量结果在指示找矿方面的可靠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半干旱的风成沙覆盖区进行找矿的作用。经研究总结,确定不同矿化类型水化学指标,肯定了方法的效果,并发现了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隘高岩体放射性水化学普查、详查、揭露资料的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论述了岩体水化找矿效果好的放射性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水异常的展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肯定了岩体的水化找矿效果;给出了水化找矿的标志;进而对放射性水化学普查、详查以及成矿远景预测、水异常点找矿意义的评价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表找矿难度的日益加大,目前的找矿目标应从以地表找矿为主转到地下找矿为主,这就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找矿哲学作指导来提高找矿的成功率。紫金矿业合理利用废弃的毛石充分体现了找矿哲学思想,这样做提高了企业效益,再通过联合经营使资源枯竭型矿山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宁东煤田地震勘探的开展始于2003年,截至2008年底,共完成各种勘查阶段的地震勘探报告29件,累计完成二维地震勘探物理点约144270万个,三维地震勘探控制面积159.33km2。历经6年多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颇具宁东(沙漠、半沙漠和戈壁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特色的六项地震勘探优势技术,即:①沙漠区、戈壁区地震资料采集技术;②复杂地表高精度静校正技术;③共反射面元优化叠加技术;④叠前偏移技术;⑤小断层地震识别技术;⑥陡倾逆掩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从而使地震勘探技术在这一地区的煤田构造勘探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践表明,其三维地震精细地质构造勘探与二维地震快速控制地质构造勘探,可有效提高勘查精度、降低勘查费用、缩短勘查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