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红山铜铁矿床因其构造环境复杂,矿产储量丰富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大红山铜铁矿床现有不同分段进行构造编录、化学样品采集分析,并结合前人资料,尝试研究断裂构造与铜铁矿床成矿关系。研究发现,在矿区A29―A40勘探线之间深部铁矿体受EW向和NE向断层控制赋存产出。  相似文献   

2.
选取大红山铜铁矿床典型穿脉进行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编录、系统取样,并对样品稀土元素进行化验分析。研究表明,1该矿区内各类岩(矿石)从矿化构造岩→矿石→未矿化构造岩的稀土总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反映出成矿流体与不同构造岩的水岩反应程度上的差异;2从(La/Yb)N看,矿区同类断裂构造岩的轻稀土分异程度较大,但不同断裂构造岩间的分异性却较为均一,从该区围岩、矿石、构造断裂岩的LREE/HREE与(La/Yb)N值特征中可以看出,轻重稀土元素间的分异程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出成矿流体对地层岩石存在着一定的继承性和阶段演化性特征;3从地层岩石→未矿化断裂构造岩→矿化断裂构造岩→块状、条带状矿石,LREE/HREE(5.66~13.27)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出在断裂过程中,稀土元素发生了迁移。矿区内各类岩(矿)石的δ(Eu)1,δ(Ce)呈弱负异常,显示出成矿作用主要是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对易门凤山铜矿床综合研究,表明矿床明显受断裂控制.根据断裂力学性质,划分出三种构造体系,分别为SN向构造、EW向构造和NE- SW向构造,依次控制了矿床的总体展布、矿化的局部富集规模和矿体的形态产状.矿体赋存于主断裂旁侧发育的次级断裂、断裂之间的破碎带内或其裂面一侧的碎裂白云岩中,具有南北成带,NW成群,NE为脉状...  相似文献   

5.
6.
7.
王甫仁 《湖南地质》1989,8(1):13-20
衡东县东岗山矿田内发育着两个完美的对顶帚状构造,它们对东岗山和吊马垄两个锡铅锌矿床的形成和富集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发育特征,讨论了形成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构造应力场分析。在此基础上,较深入地论述了它们对成矿控制的若干规律,进而具体地指出了深部找矿最有利的部位,值得验证。  相似文献   

8.
大红山铁铜矿床产于下元古界大红山群变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目前对于含矿变质岩系的成因和原岩构造环境还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对区内成矿过程和规律的认识.为查明赋矿围岩的原岩类型及其成岩环境,本文系统研究了主要含矿变质岩系(变钠质火山岩、云母片岩及大理岩等)和辉长辉绿岩体(脉)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成...  相似文献   

9.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构造控矿及断裂构造岩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区大型富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本文在研究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划分断裂构造岩类型及构造体系的基础上,提出NE构造带(华夏系)是会泽铅放离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概括了构造控矿特征,以控矿断裂带中的构造岩、矿及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方向断裂的构造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按其特征和酝酿民分模式,将构造岩(矿石)划分为7种类型:Eu富集-开阔“W”型、Ce富集-Eu弱亏损-平缓型、平缓型、HREE-LREE较富集-开阔“V”字型、Eu强亏损-下斜型,Eu亏损-下斜型、Eu亏损-平缓型、其中NE向断裂带中的Ce富集-Eu弱亏损-平缓型与Eu富集-平缓型模式的构造岩是成矿预测的微观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彭山地区北北东向断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上,动态地、全方位地分析了彭山地区与穹状构造不相协调的北北东向断裂。它是一条自加里东以来长期活动、伴有多种变形体制的大陆转换断层,有特殊的控岩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人对云南大红山铁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趋向认为属海底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型),但对其成矿方式研究还不够精细。对云南大红山铁铜多金属矿床进一步研究表明,虽然该铁铜多金属矿床可归为火山-沉积型矿床,但其成矿方式并非为火山喷出物质在火山机构附近发生"原位沉积"而成矿,其矿床结构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容矿岩性等方面均与原位沉积形成的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岩相古地理恢复研究,在早元古代曼岗河组沉积时期的大红山地区的特殊古地理环境,使得携载大量矿质的火山物质沿海底隆洼相间的斜坡水道运移而发生"异位沉积",从而控制了该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桃园式铜矿产于黑山组底部黑色碳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中.矿石的微量元素特征、黄铁矿的Co/Ni比值、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硫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深部,少部分来自海水;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还原成矿环境;主要成矿阶段在晋宁晚期的基性岩浆活动时,或稍晚时期.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及岩相古地理、构造、岩浆活动和矿化浓集中心.  相似文献   

13.
哈母白祖熔岩铁矿位于大红山铁铜矿区东部.矿体均赋存于大红山群红山组变钠质熔岩、绿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以磁铁矿为主。矿床的形成与古元古代的海相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关系密切,具有火山喷溢和火山喷发沉积的特点,后期又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是经过多次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多成因复合型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判断为火山岩浆喷溢-喷发沉积-变质改造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4.
陈柏林  高允 《矿床地质》2022,41(6):1093-1107
江西德兴铜厂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该矿床主要由成矿岩体内带的浸染状矿体和外带的细脉型矿体组成,对于该矿床控制细脉型矿体就位及展布的控矿构造研究甚少。文章通过对露天采场和钻孔岩芯含矿裂隙特征的调查,结合前人对含矿脉体产状的统计资料,重新厘定了含矿裂隙系统,构建了控矿构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德兴铜厂铜矿床细脉型矿体的含矿裂隙走向整体上是围绕北西向拉长的梨形状成矿岩体周边呈放射状展布;同一部位含矿构造具有走向相近、中等倾角、双倾向和正断运动的特征,构成剖面X-型共轭剪裂隙组合。这些含矿裂隙形成于成矿岩体侵位时期,形成时最大主压应力近直立,中间主应力近水平且垂直成矿岩体边界,最小主应力近水平且平行于成矿岩体边界。铜厂铜矿床的控矿构造是长轴呈北西向展布的成矿花岗闪长岩的岩体侵入构造体系。进一步找矿方向是在矿区范围的北西向成矿岩体南东、北西两端存在隐伏岩脊部位的深部寻找细脉型隐伏矿体,在矿田、矿集区范围是寻找隐伏成矿岩体发育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位于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东侧的东坑火山盆地中,为受断裂控制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NE向、NW向、近EW向和近SN向4组,均为控岩-控矿构造,为矿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其中,NE向和近SN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NW向和近EW向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构造,常切割破坏矿体。金银矿体(脉)的产出严格受火山盆地中的断裂控制,与赋矿围岩的具体岩性关系不明显;矿体(脉)的大小与所在断裂的规模密切相关。矿区外围及深部与主干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可作为矿区进一步找矿的有利构造。  相似文献   

16.
黔北浣溪铝土矿床为产于石炭系黄龙组灰岩古侵蚀风化面或志留系韩家店组黏土岩、页岩、砂岩等侵蚀间断面之上的一水硬铝石沉积型大型铝土矿床,初步探明铝土矿资源量2000×104余吨。研究表明,浣溪铝土矿床地表矿体质量总体优于深部,地表矿体具有中铁、低硫特征,深部矿体具有中铁、高硫特征。矿石主要化学组分为Al2O3、SiO2、Fe2O3、TiO2及烧失量,占矿石组分的95%~98%,Al2O3与SiO2呈负相关关系;镓、锂是矿床的伴生有益元素。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岩性、向斜构造、古气候、古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炎热潮湿的古气候条件和半封闭海湾环境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17.
马兰庄铁矿属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以往的工作证实,矿体受倒转向斜构造控制,向斜走向30°,轴面倾向NW,倾角70°~80°;向斜的NE端翘起,倾伏方向SW,倾角18°。近几年,为探测深部矿体赋存情况,投入了地、物研究工作,并进行钻探验证。各项工作表明沙河山矿段深部赋存隐伏矿体,控矿构造形态与先前的认识相比略有变化。综合新获得信息和前人成果,对该区控矿构造进行再认识,初步认为沙河山段矿体受叠加倒转向斜控制,隐伏矿体与浅部矿体间的关系可用"同一矿层叠加两期褶皱作用"来解释。基本褶皱形态——倒转向斜的转折端位置应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向西偏移,向斜深部转折端矿体与原来认识相比增厚。若此控矿构造新认识经探矿工程证实,预期将为矿山增加资源量约3 000×104 t。  相似文献   

18.
张志  胡祥昭  郭旻 《地质找矿论丛》2011,26(1):34-38,45
南江褐铁矿产于下石炭统南好组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规模较大、品位很高、质量较好.矿区内发育3组断裂,NNE向断裂控制了矿体的产出,并为矿液运移提供通道;兰洋岩体提供了成矿热液和物质来源.从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为先成的热液型铁矿受古地理条件和气候影响,风化淋滤成褐铁矿,在地表出露为铁帽.预测其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易门地区凤山铜矿床矿体空间定位规律和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门凤山铜矿床是昆阳裂谷铜矿带易门式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明显受刺穿体和构造的控制,矿体赋存于绿汁江组凤山段白云岩中。刺穿构造是指老构造岩片刺穿于新地层中的构造形迹。研究刺穿体、矿体和控制二者的构造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找矿意义。构造控制了刺穿体的分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刺穿体,而构造和刺穿体是主要的导矿构造,共同控制了矿体的分布。通过研究凤山多个矿体和控制矿体的刺穿体、构造的特点,发现刺穿体和控制刺穿体的构造具有向W—SW倾、刺穿体向S—SW侧伏的特点,受二者的控制,矿体具向S—SW侧伏的特点,这一特征为刺穿体的形成机制研究和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