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文化休闲场所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空间。以北京市5625处文化休闲场所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重心坐标、标准差椭圆、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对1994–2019年北京市文化休闲场所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市文化休闲场所空间多少不均,“核心—边缘”格局凸显,从长远看,文化休闲场所有向南北郊区扩散的态势。(2)随时间演进,北京市文化休闲场所由中心城区的“单核集聚”向中心城区和通州区“双核并存”演化,空间上有向全市扩散分布的趋势。(3)中心城区的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形成北京市文化休闲场所的HH集聚区,怀柔和密云则成为LL集聚区。(4)北京市文化休闲场所的空间分布受经济、人口、交通、教育和政策等多因素影响,由“经济”和“需求”双因素共同推动向单一的“经济”因素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2.
开疆文化在海南的地域扩散与整合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朱竑  司徒尚纪 《地理学报》2001,56(1):99-106
在界定海南文化是一种开疆文化的基础上 ,对其地域扩散与整合进行了研究。指出 ,开疆文化在海南岛的传播扩散有别于大陆文化传播中占主流的沿江河、沿平原扩散的模式 ,而呈现出以移民和传染方式为主 ,先西后东 ,先北后南按海拔从沿海向腹部五指山 ,从低到高渐次推延的文化传播特点。此外 ,海南文化的形成 ,实际上是各种形式的开疆文化在海南地域上的一种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即是在黎族文化本底的基础上 ,经历史时期汉、苗、回等民族文化 ,以及近代华侨文化、农垦文化等多种文化长期影响 ,并经相互碰撞、彼此融合等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后 ,在海南这一地域环境下整合生成的一种海岛文化。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文化企业的空间分布变化与区位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丽  韩增林 《地理科学》2020,40(4):665-673
基于大连市2000年、2008年和2016年文化企业数据,以街道为空间尺度,运用全局自相关、热点区分析、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大连市文化企业空间分布变化与区位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 大连市文化企业空间布局整体呈现明显的“市中心”偏好,2000-2016年文化企业空间扩散现象明显,但核心城区的集聚程度却不断提高,最终呈现出“两心一带”的分布格局。② 大连市的南部地区一直是全市文化企业的热点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圈层特性。在研究时段内热点区域面积减少,但是热点集聚中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③ 生产型文化企业仍高度集聚于传统中心城区,消费型文化企业则向城区边缘和新区扩散,形成多中心集聚的分布格局。④ 在街道空间尺度下,区位要素和集聚要素对文化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政策要素的影响不显著。与消费型文化企业相比,生产型文化企业对集聚效益、文化资源和商务环境等因素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基因图谱”视角下闽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彬  刘莎 《地理科学》2012,(5):584-590
聚落是识别区域文化景观同一性的重要指标。中国闽台石器时代文化因受区域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借用"文化基因"的概念,运用GIS技术对闽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空间特征、文化特质和历史渊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产生时间上具有继承性;在空间扩散、迁移及居住地空间选择上,闽台石器文化遗址都呈现了山岗、沿河流阶地和滨海分布模式,并经历了由点经线到面的扩散和迁移过程;在器具、技术工艺和作物类型等方面亦存在着广泛的相似性和共同性。石器遗址文化表明闽台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北宋杨家将抵抗外敌入侵历史的杨家将文化,经过长期的戏剧、小说等文艺形式和信仰扩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品牌之一.与杨家将相关的地名分布广泛,遍布内地18省市.其成因与杨家将历史活动、文化信仰、军事激励、祭祖文化等因素有关,地域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形成以杨家将历史活动区域为中心的历史活动区、军事文化地名扩散区、敬仰文化地名扩散区、后代迁徙地名扩散区四大功能区,其中以黄河中下游和汉水上游地区为杨家将地名分布的最大板块.  相似文献   

6.
朱竑  许然  韩亚林 《热带地理》2007,27(1):86-91
明清是大陆文化在海南迅速扩散和产生巨大影响的时期。明代将海南划归广东和将琼州升格为府,建置的提升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土官制度、卫所制度和屯田制的实施,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大陆先进文化的推广。置驿开道、兴修水利、移民、文化教育等则是大陆文化在海南传播的最直接表征。这种以政治为目的、军事为保证、经济为手段、文化为结果的文化扩散直接导致海南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环带状海岛型文化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
基于扩展CA的文化传播时空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平  何素芳  伍兆强  杜清运 《热带地理》2002,22(4):371-374,381
文化传播影响因素复杂,具有空间上的相邻、不相邻、选择、随机等扩散形式和时间上的遗传特征,其时空模拟必须借助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元胞自动机模型(CA)与GIS集成在地理过程模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文中在分析元胞空间关系和元胞邻居描述的基础上,提出元胞邻居存在几何间上的邻接形式和空间上不邻接但属性上相关的邻居形式。据此,通过对文化革新扩散的实质、空间形式、影响因素等分析,对立了基于邻居扩展CA的文化传播系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文化传播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中轩  朱诚  闫慧 《地理科学》2011,31(2):239-243
用趋势面方法讨论汉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6.3~5.0ka B.P.)、屈家岭文化(5.0~4.6ka B.P.)和石家河文化(4.6~4.0ka B.P.)遗址空间过程,发现汉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空间演化大致分两阶段:(1)屈家岭文化时期遗址沿汉江干流、涢水向上游扩散;(2)石家河时期文化遗址则以收缩为特征,主要集聚在丹江-枣阳-随州一线。结合本区中全新世气候和地貌变迁过程,认为汉江中下游遗址分布格局和遗址高程变化主要受古洪水和湖面扩张胁迫影响,遗址扩散与集聚过程特征和农业生产、文化融合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孙九霞 《地理研究》2019,38(6):1283-1289
近年来由西方主导的文化在向全球扩散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导致对西方化的全球化能否达到全球整合目标的质疑不断出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样文化并存的观点受到关注。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树立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自信,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来透视全球化格局的空间治理,回答中国文化的地方性如何传承、如何把握地方性知识的核心等命题。通过继承、创新和发扬中国文化,提高空间治理、地方融合的有效性。因此,地理学关于空间治理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本土和“地方”文化。本专栏旨在系统探讨空间治理中的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历史性、地方性、乡村性)因素对空间治理的影响,涉及地域文化信仰空间、传统城市空间、乡村社区空间、乡村性、地方文化、精英实践以及身体实践等多尺度、多领域的治理问题,主要围绕历史地理、乡村性以及地方性实践三个层面的空间治理展开,并对基于文化自信的空间治理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文化治理中的地理问题和空间治理中的地方文化研究应该予以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从地名看开疆文化在海南岛的传播扩散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朱竑 《地理科学》2001,21(1):89-93
开疆文化是一种开发,开拓边疆的文化,开疆文化的传播是通过众多文化要素的逐渐渗透,传输而实现整体状况改变的,开疆文化在海南的传播扩散及其历史影响则又可以从地名等文化要素的演变中得到反映,进而从一个侧面印证开疆文化在海南岛的传播,扩散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齐鲁文化为对象,阐述了齐鲁文化景观的形成原因及空间分异。认为齐鲁文化的形成与海陆兼备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加大了齐鲁文化与吴越文化的联系;齐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和影响了齐鲁文化景观的形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对齐鲁文化景观空间差异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人文环境的变化推进了齐鲁文化景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的旅游文化特质和旅游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清华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2):156-160
针对西双版纳旅游在管几年出现趋缓的态势,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旅游文化开发不利。在分析了西双版纳的旅游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指出了旅游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文化对策:注重文化创新,明确文化功能分区,改进现有的旅游线路,组建旅游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以名人文化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加深,大陆与台湾关系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从行政关系、人口迁移、文化融合等方面梳理了闽台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依据海洋文化学的理论,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闽台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伴随海洋文化的发展,特殊的地脉条件是闽台海洋文化和闽台文化区形成的共同基础,船政文化、海神信仰文化和海商文化等海洋文化特质共同推动了闽台文化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探讨珠江三角洲外省文化与岭南文化冲融的地域差异,发现从文化差异类型来讲,除了广州和珠海的广东群体属于倾向岭南文化型外,其余地区不论广东群体还是外省群体都属于中间型;从冲突类型来讲,除广州和珠海属于弱同化型外,其余都属于整合型。产生这些地区差异的关键在于:内资经济与外资经济的此消彼长改变了外省群体与广东群体在数量、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力量对比,外来人口越多或比重越高的地方,整合作用越大,外来人口越少或比重越低的地方,同化力量越强。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eriod between 1800 and 1950, 42 authors wrote American regional novels and poetry popular enough to be tentatively labeled place defining. These books provide concise statements of perceived regional values. As a group they suggest that the West has been dominated by the single, enduring image of youthful self-reliance; the Northeast by a set of small-scale characterizations; and the Midwest and South by more complex depictions of egalitarian pastoralism and cavalier society, respectively, each modified and challenged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6.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基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由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及其相应权重组成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所建立的相关数据运算模型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资料进行赋值和计算,利用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就广东本地人对外省人群体文化的态度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人对外省人群体文化的态度从总体上看属于基本融合性,但在具体指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体现为语言,社会交往,现实生活方面较高的融合性和生活习俗方面较强的冲突性,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广东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并深深的影响着广东人的行为和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试论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资源,但在旅游研究领域,对于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还是一个盲点.在研究相关理论文献和某些旅游开发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音乐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多方面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主要有:建立背景音乐系统,让游客所到之处有美妙的音乐伴随;音乐文化开发与环境相协调,营造和谐的旅游文化氛围;将旅游音乐与旅游的各要素有机结合,增强旅游质量;继承与创新结合,科学地开发音乐文化资源;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开发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化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陈传康 《地理学报》1994,49(3):226-235
现代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地体”与“地象”的区域特征和地域分异的时空发展规律。以食品和菜肴为“地体”,与餐饮有关的文化作为“地象”出发,本文通过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异、菜系的形成,中国四大菜系的比较研究,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和地域分化的时空发展规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论地理环境对潮汕饮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潮汕饮食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丰富多样,无所不食而名震南粤,享誉全国。它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也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湿热的气候、濒临大海、水网密布、人多地少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百越之族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交融等孕育了注重饮食口味“清、淡、甘、和”,汤水讲究原汁原味,小吃多样、原料丰富、佐料齐全以及工夫茶等饮食特色,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形成了潮菜流派。  相似文献   

20.
三峡地域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种变动不居的,人与环境不断发生交互关系的有生命的机体。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仅造成各地域、各民族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类型,也深刻影响到文化的地域特征。三峡区域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培育和塑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而这些特征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从孕育、滋养文化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入手,探讨三峡地域文化的特征、内容及其开发方略,是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