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全球价值链下的顺德家电产业集群升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指导,分析顺德家电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内部组织结构、产业链结构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等基本特征,研究其升级过程,认为顺德家电产业集群正面临功能升级的阶段;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其产业集群升级的本地大企业、地方政府、本地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并将这四大因素归纳出与波特"钻石体系"相类似的结构体系,提出未来顺德家电产业集群升级应重点加强本地创新能力的建设,以期为其它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案例借鉴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集群产业优势与区域品牌形成之间的作用机理,在回顾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推导出集群产业优势的构成维度;通过对温州集群品牌的深访研究,获得维度构成和测量指标,印证和修正理论模型,开发量表和设计问卷;并以温州典型产业集群为例,对影响区域品牌形成的集群产业优势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证实集群产业优势的4个维度(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创新优势和营销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优化发展的关键要素特征及其功能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蕾  刘毅 《地理研究》2020,39(9):2015-2028
城市群优化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人口的转移及质量提升、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深化。本文基于产业、人口、创新三大关键要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以城市群发展关键要素功能升级的理论为依据,选取产业集群水平、人口流动情况、科创支撑力等代表性指标,采用定量测度、统计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要素的功能现状及存在问题:产业层面,服务型经济集聚特征显现,但产业集群高级化程度不够;人口层面,大湾区具有较强的人口吸引力,但人才集聚性、高端化及国际化程度偏低;创新层面,大湾区具备一定的科创基础与活力,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高端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人才集聚功能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等关键要素功能升级路径,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优化发展,以及提升大湾区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化工业集群式创新机制与空间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林兰 《地理学报》2016,71(8):1400-1415
本文从集群权力分层视角出发,以德国化学工业和汽车、光伏重工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方法,研究重化工业创新模式及其空间组织形态变化。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重化工业分布的弱地理邻近与空间尺度扩大是基于其产业技术特征和创新合作特点的“必然”:由于集群技术权力分层导致其创新外部性发生根本性改变,地理邻近非再必需,创新合作空间尺度由集群向区域层面拓展。德国实证研究分析揭示:重化工业空间布局呈显著弱地理邻近分布效应;其空间集聚形态已非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而是依托更大空间尺度的产业集聚带;重工与化工产业有着基于对综合性知识和共性技术扩散共同需求的区位指向;其核心企业因对创新合作者的高度选择权而呈现“孤岛效应”布局。研究指出,重视重化工业技术创新垂直扩散能力的培育、建立多生产环节的共性技术联盟、重视大工业区区域创新协同合作将有助于促进中国重化工业创新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及品牌视角对旅游产业集群升级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产业集群创新赋予旅游产业集群更多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及提升旅游竞争力的能力,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及旅游集群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打下良好基础;旅游产业集群品牌是提升旅游产业集群整体及相关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竞争与合作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路径,是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产业集群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系统论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思想渊源,说明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比理论研究更加扎实,已经取得非常瞩目的成绩,尤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在区域发展中已成为主导推动力量。近几年,中国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专业领域的高度重视,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出版几十部专著,发表4900多篇论文,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结论认为,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在我国还比较薄弱;按照产业性质可将其分为传统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主要表现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知识和技术转移扩散,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黄耿志  周进 《地理学报》2021,76(12):3043-3060
社会升级是指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并保障和改善其作为社会参与者的基本权利的过程,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地理研究出现的一个新兴方向。针对国内地理学聚焦于经济升级、缺乏关注社会升级的研究现状,构建了测度社会升级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数量模型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升级的时空格局、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 1996—2017年中国社会升级指数从0.358增长至0.445;② 东部地区是社会升级的主要区域,其中又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城市群为核心升级区;③ 社会升级在全国整体和地区尺度的区域差异有所缩小,省际发展分化速率得到一定缓解,中西部省份逐步追赶东部省份,重庆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东部沿海仍是带动中国社会升级的主导区;④ 经济发展、产业创新、经济全球化、劳动力技能和政府治理等因素共同影响了区域社会升级,反映了社会升级受全球和地方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研究认为,经济增长快速并非一定带来社会升级,促进社会升级需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本文为在宏观层面分析社会升级提供了量化方法,对促进认识社会升级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经济升级、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起到补充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双升级”的建议以及未来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8.
全球价值链下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背景下,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需要通过整合区域内外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视角,以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剖析地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果表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区域网络体系和支撑环境的薄弱是制约产业地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出,在全球开放系统内培育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总体支撑体系是地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刘逸  张一帆  黄凯旋  陈蕊 《地理研究》2022,41(4):1107-1121
现有研究已经初步揭示全球化进程中战略耦合与区域产业升级的互动机制,但战略耦合及其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仍缺少量化测度。为此本文基于关系经济地理学视角,从企业和区域两个维度构建战略耦合影响下的产业升级模式分析框架,并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初步定量实证战略耦合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珠三角各城市均发生了产业升级,同时也存在地理尺度上的分异。其中,深圳表现出最优的区域整体升级,广州和珠海偏向于次优的企业升级,而东莞接近于产业结构升级,内卷化现象在珠三角城市尚未明显发生。② 战略耦合模式的差异显著影响产业升级进程,其中工业生产对港澳台资的依赖程度和外资企业的技术领先因素的作用最为突出。③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战略耦合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发生显著改变,成为区域发展路径的转折点。越依附于港澳台资和其他一般外资进行生产的地区升级越慢,但港澳台资企业的技术领先水平越高的区域则升级更加明显,而一般外资企业的技术领先水平对于升级的促进作用消失。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化下的产业升级理论,同时也是对关系经济地理学定量研究的一次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大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唐路  林耿  阎小培 《热带地理》2004,24(3):255-259
大珠江三角洲正处于后工业社会向高科技、服务型社会转型的时期,面临着产业升级缺乏动力的问题.通过与发达国家产业升级两个阶段不同特征的对比,指出大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工业化,其不足之处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内生型大型企业,并由此带来后工业时代产业升级之艰难.最后提出了大珠江三角洲产业顺利升级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转型升级成为新的主题。本文通过研究洛杉矶从西部边缘小城市最终成长为全球经济中心的工业升级历程并深入探讨其成功经验。结果表明,选择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潜力的新兴行业,并始终把握价值链的最高环节是洛杉矶实现产业优势的核心,而洛杉矶广阔的地域使得其产业选择具有多样性。同时经济行为背后的社会、制度关系也非常重要,洛杉矶宽容多元、创新进取的文化氛围以及有利于企业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变革的制度环境,共同帮助其实现地区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蔡勃伟  邢祖哥  周进  黄耿志 《热带地理》2022,42(8):1228-1240
采用熵值法综合比较了2006―2019年珠三角经济升级和社会升级的现状,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衡量其经济升级和社会升级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变化,并分析影响经济和社会升级耦合协调度的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19年珠三角经济升级和社会升级过程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全球金融危机和珠三角的产业结构转型是影响2个系统升级过程的重要因素;2)2006―2019年珠三角2个系统的整体耦合度呈现“U”型演变的态势,由高水平耦合阶段降至磨合阶段再恢复至高水平耦合阶段;3)2006―2019年珠三角9市2个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升级系统和社会升级系统之间的协调性逐渐增强;4)人力资本、消费需求、外商投资和政府治理对珠三角经济升级和社会升级的耦合协调度有正向影响,而环境污染则起负面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尺度视角下的产业价值链与空间升级研究框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出口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驱动下,中国积极加入全球化进程并快速实现产业升级。进入21世纪后,在面临成本上升和制度环境变化等诸多危机和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这从根本上重塑了产业组织和空间结构,改变着中国制造业在地方、区域乃至全球出口市场中的角色功能和影响力。基于文献分析,论文将产业升级划分为价值链升级和空间升级2种模式,并分别从全球、国家、区域、地方、企业等多尺度视角下探讨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机制及其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 价值链升级和空间升级现象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是产业升级的2个侧面,综合两者的分析框架能更全面地反映中国产业升级的现状;② 中国产业在升级模式上体现了复杂多样性,已有研究关注的产业升级模式较为单一,未来应更加关注中国产业升级路径和方式的非线性、复杂性和多元性特征;③ 中国产业升级是由全球、国家、区域、地方、企业等多重尺度力量相互耦合下共同驱动的,透过多元地理尺度融合的分析框架解读产业价值链升级和空间升级机制,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产业的发展和赶超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刘逸  杨伟聪 《热带地理》2019,39(2):155-169
借助全球生产网络(GPN)理论的视角,审视了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后发地区产业发展与升级的路径。通过阐述GPN框架的理论优势和分析逻辑,明晰了战略耦合概念的4种一般机制,继而以珠三角产业发展和升级历程为例,说明了战略耦合模式如何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当前战略耦合演变的方式和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文章认为珠三角当前基本已经走出"前店后厂"模式,产业发展的格局已经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其主要原因是战略耦合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多样化的产业升级路径和成果。文章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更为平衡的视角,来解析以珠三角为代表的落后地区的产业升级的动态,揭示了后发地区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多尺度、多路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全球生产网络中发展中国家服装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服装产业已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中。在此背景下,其产业升级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环节内升级、跨环节升级和角色升级。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三种层次的升级的组合情况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很大差别。总而言之,产业配套好、市场规模大的国家较易发展跨环节升级,相反则往往局限于环节内升级。而角色升级是最为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承接产业转移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在分析全球价值链(GVC)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经济梯度,提出了构建国内价值链(NVC)的基本思路。根据劳动力、资源、市场和区位等不同要素,明确了国内价值链主要划分为生产者驱动价值链、购买者驱动价值链、原材料驱动价值链和混合驱动价值链4种形式,重点分析了在不同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了不同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和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全球价值链内企业升级国外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期国外有关全球价值链内企业升级的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和概述。全球价值链内企业升级的既有研究,可归纳为企业升级与领导企业、企业升级的战略选择、企业升级与学习、企业升级与价值链治理模式、企业升级与集群以及企业升级与政策等主题。简要归纳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这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