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利用Pn/Pg相对定位方法,测定了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主震及部分余震的起始破裂深度.地震的起始破裂深度是理解地震孕震机理的重要参数,而九寨沟地区台网稀疏,地壳速度结构复杂,基于传统的到时定位方法测定地震起始破裂深度误差较大.Pn/Pg相对定位方法首先基于流动观测近台记录对2017年8月10日M4.1和11月7日M4.5余震震源位置进行测定,选择其为参考事件,再利用Pg校正主震水平位置,Pn约束震源起始深度,基于参考事件可以有效降低速度模型对震源位置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九寨沟主震起始破裂深度约9 km,早期余震的震源深度分布在7~13 km,主要集中在主震起始破裂深度附近.  相似文献   

2.
本文推导了sPn与Pn波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方程,方程中sPn与Pn波的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和区域地壳模型有关.根据该方程,提出用sPn与Pn的走时差来测定地震深度.2008年8月30日和8月31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和会理交界处分别发生了Ms6.1、Ms5.6两次地震.但是,在四川省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中缺少8月30...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几次中等强度地震震源深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源深度对发震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发生数次中强地震和大量中小地震。选取阿拉善地区8个中等强度地震,使用Pn、Pg联合测定深度方法(PTD)、sPn和Pn走时差方法和CAP方法测定震源深度,3种方法计算结果的一致,重新测定的震源深度范围为(18±7)km。  相似文献   

4.
利用sPn和Pn震相走时差计算的2014年2月28日石嘴山M_L4.4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21±0.277km;分析不同震源深度下民勤台的理论波形与观测波形拟合结果,得到震源深度为7~8km。研究认为,石嘴山M_L4.4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浅和沉积层较厚是此次地震震感较强的主要原因。另外,合理选取地震波形数据和震相识别方法,可有效提高s 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的可靠性。为便于应用,本文还给出了宁夏地区地震震源分别位于上地壳和下地壳时sPn和Pn震相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对应关系表。  相似文献   

5.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鄂尔多斯东缘地区(34°N-41°N,110°E-115°E)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重定位后,定位精度得到改善,震中分布更加集中.鄂尔多斯东缘拉张盆地内部震源深度较浅,大多小于13 km,向盆地两端震源深度有加深的趋势,特别是太原盆地北端,临汾盆地北端,以及运城与临汾盆地之间的峨眉台地,震源深度可达20~25 km左右.我们认为盆地内部地壳减薄,上地幔上隆,热作用导致地壳内部脆性层减薄,致使最大震源深度变浅;盆地之间的横向隆起区受区域应力场挤压剪切作用以及盆地内部上地幔上拱产生的水平向挤压力作用等,在横向隆起区与盆地接触带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地震的发生,由于受脆性层厚度变化等的影响,在盆地向横向隆起区过渡部位出现震源深度加深的现象.鄂尔多斯东北缘地区地震分布弥散、震源深度相对较浅,可能与源自地幔的大范围深部热作用以及地壳脆性层厚度减薄有关.根据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部分盆地内部的断层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延怀盆地设定地震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彦君 《地震工程学报》2008,30(2):159-162,183
通过延怀盆地构造背景、新构造活动、古地震等资料的分析,综合构造应力场模拟、构造类比、大震离逝率、孕震蓄能等因素及由经验公式推断的研究结果,对延怀盆地设定地震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怀盆地设定地震的震级上限为7,发震断层为方家冲一营门矿段断层,震源深度为10 km左右.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野外调查、震源深度校核、震源机制解反演等多项工作,综合研究了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利用P波初动方法反演震群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本次震群的破裂方式均为走滑型,节面Ⅰ(走向北东向)是最可能的破裂面.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推断震群的发生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通过识别地震波形的Pn震相和sPn震相,计算得到地震震源深度,推测本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由于震源深度较浅,地震烈度调查工作表明震中最大烈度能达到Ⅴ度.  相似文献   

8.
宁夏十五数字地震观测台网自投入使用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数字波形。利用宁夏台网中震中距在1 000km范围内不同台站记录的9次M≥3.0地震的sPn与Pn震相进行分析、计算这些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表明,利用sPn与Pn震相的到时差计算地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捷、准确。  相似文献   

9.
在加州南部文图拉盆地的下方,常发生深度在20-30km的地震。深地震活动的震中分布勾画出一个向东走向的椭圆,这个椭圆几乎与勾画的圣克拉拉向斜吻合,该向斜是沉积厚度为15km的文图拉盆地的主要构造单元。即使最深地震也可以看到清晰的Pn和Pg震相,这证明这些地震发生在地壳里。横断山脉西部浅震和深震走时曲线要求文图拉盆地之下,到莫霍面深度必须比周围地区低7-10km,这标志着地壳增厚20-35%。其他研究人员已经指出,文图拉盆地在加州西部热流最低。因而,低热流、特殊厚的(15km)沉积物、地壳的快速缩短、深震和沉陷的莫霍面正好都在一个小区域内,所有这5种现象明显地表明为一个共同的起因。深震和文图拉盆地沉陷莫霍面的局限性表明文图拉盆地的快速缩短是异常的,并不表示穿过所有西横断山脉的收缩的速率。  相似文献   

10.
宫猛  徐锡伟  李康 《地球物理学报》2020,63(3):1224-1234
本文收集使用紫坪铺水库台网记录到的汶川地震主震P波波形资料,利用P波反投影叠加法获取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_W7.9地震起始破裂的时空演化过程.通过分析本次大地震起始破裂阶段(0~1s)破裂点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特征,确定了本次大地震起始破裂位置及起始破裂断层几何结构模型.得到以下结果:汶川地震起始破裂点位于31.013±0.002°N、103.392±0.002°E,震源深度为8.2±0.4km,发震时刻为2008年5月12日14∶27∶58.80±0.4.汶川地震起始破裂的最佳断层面走向为NE48°,倾向NW35°,起始阶段破裂的深度范围为地下7.5~9km.  相似文献   

11.
沂沭断裂带位于鲁西隆起、胶辽隆起与苏鲁褶皱带之间,是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部分,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研究对于认识沂沭断裂带对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手工拾取与观测报告相结合的方法,最终挑选出研究区域2008—2019年期间290个台站记录到的1665个地震事件的26598条Pn走时数据,通过反演获得一个新的沂沭断裂带及周边区域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及各向异性结构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华北盆地南端、太行山造山带、鲁西隆起、胶辽隆起表现为低速异常,华北盆地内部速度结构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其强高速异常表现出明显的分块现象.沂沭断裂带呈现明显的分段特征,其两侧速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沂沭断裂带可能延深至上地幔顶部.强震多数发生在上地幔顶部具有高速和低速异常变化特征区域上方的地壳内,说明强震的孕育发生与上地幔顶部结构有关.太行山造山带、胶辽隆起区Pn波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地质构造的伸展方向趋于一致,但与SKS波分裂结果不同,说明在岩石圈形变一定深度范围可能存在局部解耦现象.南黄海盆地Pn波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  相似文献   

12.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一个地震,sPn与Pn震相到时差是一个常量,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和地壳模型有关。基于该理论,以河北数字台网数据为基础,识别sPn震相和Pn震相,计算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ML4.4地震震源深度,结果为6.86km。双差定位法是目前确定震源深度比较精确的方法,双差定位得到的震源深度为7.01km。双差定位法所用数据量比较大,计算过程繁杂。利用sPn与Pn到时差计算震源深度的结果与双差定位法结果接近,计算快速、简单,所需数据量小。因此,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近震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东台网记录到的三个典型地震的震相分析,依据sPn震相所具有的特征,可以在震中距1.5至7度之间,识别出sPn震相;利用sPn和Pn震相的到时差计算出三个地震的震源深度,并与广东台网用其他方法给出的震源深度进行比对。结果表明:sPn和Pn震相的到时差计算震源深度的方法简单易行,且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张帆  徐岩  宋晓燕  王磊  王树波 《地震》2019,39(1):81-89
震源深度是地震学研究的关键参数,也是难以准确测定的参数之一。由于Pn和Pg震相的路径特征,其走时差对震源深度的变化较敏感,Pn和Pg震相是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中数量较丰富且精度较高的震相数据,因此Pn-Pg方法为震源深度测定提供了简便且可行的方式。本文讨论了使用Pn-Pg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的实现方式,使用模拟数据评估了该方法的误差,结果表明,震相到时误差在一定范围时,此方法可以给出较可靠的深度结果。使用Pn和Pg走时差计算了内蒙古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重新测定的深度频次分布更加合理,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东部和西部的震源深度较深,中部地区震源深度较浅。  相似文献   

15.
2015年3月14日在安徽阜阳地区发生了M_S4.3地震,随后发生3月23日M_s3.6余震.主震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房屋倒塌155间,受损1万多间.主震震级不大,而造成的灾害巨大.本文使用CAP方法反演了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果显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一致.主震的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10°,倾角75°,滑动角—10°;节面Ⅱ走向202°,倾角80°,滑动角—164°;矩震级M_w4.3,余震矩震级M_w3.7,反演最佳深度均为3 km.最佳深度时波形拟合相关系数较高,表明反演结果是可靠的.使用sPn和sPL深度震相进一步分析了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选取的7个台站的sPn震相与Pn震相的平均到时差为1 s,对应的震源深度为3 km.震中距为36 km的利辛台的sPL震相与Pg震相到时差约为1.1 s,对应震源深度约3~4 km之间.两种深度震相分析的震源深度与CAP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本文给出的阜阳地震震源深度为3 km左右基本是可靠的.本次地震造成较大灾害的原因很可能与地震震源较浅有关.阜阳地区地壳结构相对稳定,地质构造演化形成3 km厚的沉积层,本次地震可能是区域应力作用下发生在沉积层里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16.
基于覆盖盐源盆地的短周期天然地震台阵和布设的一条人工地震测线所获得的地震数据,从中提取地震能量属性,并通过地震层析成像获得该地区的浅部地震速度结构,继而对短周期地震台阵一个月的噪声数据进行互相关得到经验格林函数,再通过时频分析获得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获得不同深度的S波速度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盐源盆地地震特征主要分为三层...  相似文献   

17.
2017年6月3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深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37.99° N,103.56° E)发生5.0级地震,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法、CAP波形反演法、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进行震源深度精确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该地震震源深度基本一致,分布范围为8.5—11 km,表明该地震发生在上地壳。  相似文献   

18.
利用PTD方法,即根据不同震中距上的初至震相,将初至Pn到时做相应变换后减去初至Pg,采用二层均匀速度模型,对赣南地区2008年以来记录的地震进行震源深度计算。该方法利用了初至震相Pn、Pg易于判读的优点,计算误差基本控制在3 km内,这表明,PTD方法在计算赣南地区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初至P震相较易辨识、读取误差小、有效震相丰富等优点,提出联合Pg与Pn震相到时数据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11次)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较浅,这也是此次有感地震震感强烈的原因之一.然后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分别计算了双层和4层地壳速度模型下的震源深度,并与双差定位所得深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较双差定位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整体上一致性较好,但前者得到的震源深度较之后者略深;对于双层与4层地壳速度模型,二者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基于可靠区域地壳速度模型下的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可以应用于震源深度的计算,并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另外,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的主震深度为7—8 km,最大余震深度为6 km,根据银川盆地的速度成像结果可知,主震和最大余震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下部;其余地震的震级偏小,多集中于3—5 km深度,主要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顶部或基底覆盖层内.   相似文献   

20.
武烈  田勇 《山西地震》1993,(4):37-42
分段研究了山西地震带的地震破裂特征,表明:各个断陷盆地地震破裂随时间的非平稳过程特征与盆地的构造运动性质有关;在一个断陷盆地内,在地震破裂系统中强震的破裂起主导作用.这些认识,对研究确定各个断陷盆地内今后的地震危险地段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