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亚欧大陆桥与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中亚段、东欧段及西欧段矿产资源优劣的分析,提出了新亚欧陆桥贯通形热下新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内蒙古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优越的外部环境、扎实的资源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及独特的区位特点,反映出其在全国发展大局中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该区矿产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问题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亚洲大江太河河源集中区,中国的长江、黄河及亚洲重要国际河流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印度河均源于青藏高原。这里地势高亢、气温低、光照允足,降水和径流地医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河川径流补给主要源于降水、融水和地下水,河水含沙量低,水质良好,水力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优越。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青藏高原国际河流资源综台协调开发利用.必将为沿江各国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能源和充足的水源。 相似文献
5.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地质条件优良,具有大量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本报告通过实地踏勘、资料查阅的方式对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汽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20多个测站1882年3月-1983年7月的温湿度探空资料,计算了对流层内气柱的含水量,讨论了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拟合得到的气柱中的含水量与地面水汽压、气压的相关方程,进一步计算并阐述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各个季节的水汽量分布。 相似文献
9.
10.
尽管优势矿产资源这一概念早就出炉,但是至今尚未给出严格的标准定义。按传统的理解,它应该是指那些自然禀赋所产生的比较优势,使其能够控制或基本能够控制国际市场走势的,并在终端用途方面被替代余地不大的战略性矿产。根据这样的界定,至少我国的钨、锡、锑及稀土均属于优势金属矿产资源。优势金属矿产资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秦岭—大别地区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 ,划分该区矿产资源经济区和测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提出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青藏高原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青藏高原具有全球重要性,是地球表面上很少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之一,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被作为先兆区或预警区。青藏高原湿地多为高寒沼泽、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具有生态蓄水、水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水危机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青藏高原湿地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湿地的类型和分布、湿地土壤、湿地植被、泥炭的形成与演化、湿地动物、古植被古气候、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湿地退化几个方面对青藏高原湿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利用1961-2000年高原91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并结合高原沙区分布状况,分析了近40a青藏高原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具备发生沙尘暴的前提条件,大片的流动沙丘和大片荒漠化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年沙尘暴发生频率非常高,大体有以羌塘高原为中心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从12月至翌年4月,沙尘暴发生中心从藏南的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地区依次逐渐向北扩展到羌塘高原南部、羌塘高原及塔里木盆地南部,这种季节性摆动与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位置变化密切相关,加上高原海拔4000~5000m的高度,细粒物质被轻松地扬升到西风急流区,传往遥远的北太平洋地区,高原成为远程传输最高效的沙尘源地之一。沉降在北太平洋的沙尘,加强了海洋生物泵的效率,进而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典型区微塑料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塑料作为一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新型污染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2019年5—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采集的53个水样和52个土壤样品微塑料检出结果,分析了研究区水土环境中微塑料赋存情况,并讨论了其潜在来源。研究区域的微塑料样点分别位于两大区域: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祁连山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水体中微塑料浓度显著高于祁连山地区,而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在两个区域差别不显著(p>0.05)。水土样品中微塑料浓度范围分别为0~1916.66个/m3和0~260个/kg,平均值为(438.21±454.94)个/m3和(48.35±36.25)个/kg。水体中的微塑料以透明纤维为主,主要聚合物为聚丙烯;土壤微塑料中最多的是透明薄膜,主要聚合物为聚乙烯。来源分析表明洗衣废水和旅游业带来的生活垃圾可能是水体微塑料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微塑料潜在主要来源是农业塑料覆膜的使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为高寒地区微塑料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及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野外调查数据、遥感影像和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的分类分级指标体系及遥感解译标志。以此为基础,选取目视解译法监测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面积392 913km^2,占高原土地总面积的15.1%,主要包括沙质沙漠化土地、砾质沙漠化土地和风蚀残丘3种类型。沙漠化土地以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为主,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仅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2.2%。空间上,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其他地区零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沙漠化土地面积逐渐增大,沙漠化程度不断加重。以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数据(面积、类型、程度、空间特征和驱动因素)为基础,结合气候、地貌、第四纪沉积物和人类活动等数据,将青藏高原沙漠化区划分为雅鲁藏布江半干旱高山宽谷沙漠化区、藏北青南高寒高原面沙漠化区、柴达木干旱盆地沙漠化区、黄河上游半干旱河流盆地沙漠化区和三江流域湿润半湿润高山沙漠化区。 相似文献
17.
Evapotranspiration is the key driving factor of the earth’s water cycle, 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urface water and energy balances. Therefore, it also reflects the geothermal regulation function of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the birthplace of important rivers such as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The regional water bal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is study, ARTS, a dual- source remote sensing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 developed on a global scale,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E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m 1982 to 2014, 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interpolated from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FPAR and LAI data obtained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interannual and dynamic changes of evapotranspiration were analyzed. The rates at which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ontribute to evapotranspiration are calculated by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domin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ange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estimated values can explain more than 80% 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observed values (R2 = 0.80, P < 0.001),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 has a high accuracy. (2) The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whole yea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show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s in the past 30 years, but hav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Whether in the whole year or in summer, the southern Tibetan Valley shows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more than 20 mm per 10 years), while the Ali, Lhasa Valley and Haibei areas show increasing trends (more than 10 mm per 10 years). (3)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 driving the interannual change trend is climate warming, followed by the non-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However, vegetation change also has a considerable impact, and together with climate factors, it can explain 56%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R2 = 0.56, P < 0.001). The mean annual evapotranspiration of low-cover grassland was 26.9% of high-cover grassland and 21.1% of medium-cover grassland, respectively. Considering significant warming and insignificant wetting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will threate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at the cost of glacial melting water. Effectively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maint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ety are difficult and huge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 总被引:87,自引:6,他引:87
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西藏、青海2省区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土地利用、主要道路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河流水系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居民点是人口分布的重要指示因子。以GIS软件为工具,通过较为客观的方式赋予各影响因子人口分布影响权重,运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结果显示,通过数据融合产生的人口密度与各市县实际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80,与试验区各乡镇的实际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75。最终生成的栅格人口密度数据既与各市县统计型人口数据保持一致,又反映了各市县内部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介绍青海格尔木至诺木洪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 ,针对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 ,用水量平衡的方法 ,讨论其未来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