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述鱼眼石(Apophyllite)KCa_4[Si_4O_(10)]_2(F,OH)·8H_2O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热浪矿物。它具有一种较特殊的由四方环和八方环组成的硅氧四面体层状构造,类似于云母,在某些方面也与沸石相似。文献曾报导过美国、德国、加拿大、墨西哥、瑞典产出的鱼眼石。国内也曾发现湖北大冶和辽宁锦西等地产出的鱼眼石。国内外对鱼眼石都做过一些矿物学工作,但不很系统。作者对朝阳鱼眼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矿物学研究,提供了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蒙古黄岗梁地区不同色调绿色鱼眼石样品的基础宝石学特征、 X射线荧光光谱(XRF)、 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系统探讨了不同色调绿色鱼眼石的化学成分和谱学特征。通过高压X射线衍射(HPXRD)光谱测试,深入剖析了该矿物在高压环境下的晶体结构特征,为揭示鱼眼石在地质运动中再次俯冲进入地壳后的稳定存在深度提供了关键线索。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黄岗梁地区的鱼眼石属于氟鱼眼石, Fe3+和结晶水的含量对绿色鱼眼石的色调深浅产生显著影响。在HPXRD实验中,随着压力的升高,鱼眼石的轴长和晶胞体积逐渐减小,特别是c轴的压缩率较a轴更高。在9.0 GPa和15.3 GPa两个压力节点上,观察到压缩率的突变,伴随着新衍射峰的出现以及旧衍射峰的分裂和消失。这一发现揭示了鱼眼石晶体在高压环境中发生的两次明显相变过程。本研究为鉴定鱼眼石、寻找矿物资源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同时为鱼眼石在地质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袁旭音  王华田 《矿物学报》1993,13(2):163-168
本文研究的鱼眼石产于江苏溧阳的硅灰石矿区,它主要呈晶簇状、板状和粒状,共生矿物有方解石、石英和硅灰石。偏光镜下无色透明,具有环带构造,干涉色很低并有异常干涉色,油浸法测定ε=1.5374,ω=1.5341。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和差热分析得到的图谱与其他文献中的图谱基本一致,其晶胞参数为a=0.8988,c=1.5832nm。成分和电子顺磁共振分析表明,Mn~(3+)在晶格中的占位是鱼眼石呈粉红色的原因。其化学成分为SiO_2 51.22,CaO27.35,K_2O 4.63,Na_2O 0.16,F 1.86,H_2O~+15.32,H_2O~-0.17,(平均),与国内外鱼眼石相比,它富Ca、F,贫Si、K。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湖北黄石地区发现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鱼眼石晶体,其结晶习性与其它地区的鱼眼石有一定的区别。以湖北黄石与印度浦那鱼眼石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宝石学常规仪器、电子探针、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晶体特征、化学成分和包裹体等。结果显示,湖北黄石鱼眼石样品的结晶形态以板状为主,印度浦那鱼眼石样品则以柱状为主;所有样品的主要元素均为Si,Ca和K,但湖北黄石鱼眼石样品中还含有Al和Na元素;湖北黄石鱼眼石样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印度浦那鱼眼石样品则以石英、沸石等晶体包裹体为主。  相似文献   

5.
采用显微镜和XRD,EMPA,FTIR,RAMAN,TGA等现代测试方法对内蒙赤峰鱼眼石的晶体形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谱学特征、热力学性质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初步探讨了鱼眼石晶体形态的成因以及水的赋存状态。赤峰鱼眼石晶体呈粒状—假立方状,由四方柱{100}、四方双锥{111}和平行双面{001}聚合而成,无色-浅粉红色,玻璃光泽,透明到半透明,与钙铁辉石、雪硅钙石和毒砂等矿物共生。赤峰鱼眼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w(SiO_2)50.22%~52.73%,w(CaO)24.16%~25.28%,w(K_2O)3.57%~5.80%和w(F)2.62%~3.48%,含有少量的Na_2O,Al_2O_3和Cr_2O_3,平均成分的晶体化学式为:(K0.964Na0.109)1.073Ca4.036[(Si7.727Al0.091Cr0.073)7.891O20](F0.828OH0.172)1.000·7.775H_2O。硅的含量不足导致硅氧四面体层活性氧与层间阳离子的键强增大,促使鱼眼石晶体沿c轴方向的生长,形成粒状—假立方状晶体形态。红外光谱中3 556 cm-1和1 691 cm-1吸收峰以及96.7℃,255.9℃,418.9℃,437.7℃的主要失水温度均表明赤峰鱼眼石中的水属于结晶水,而600℃以后仍有少量的失重,以及红外光谱中3 418 cm-1和3 242 cm-1吸收峰的出现,又反映出赤峰鱼眼石中部分水具有结构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矿业报”报道,一项跨世纪的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有望在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在中国东部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UHPMB)的江苏东海县境内付诸实施,这是8月18日至20日在山东青岛市由地矿部主办并得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资助的“大别—苏鲁地区大陆科学钻探选址国际讨论会”上国内外地学专家经过3天热烈认真讨论后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真武油田水中紫外荧光异常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荧光光谱是70年代引入油气勘查领域的油气化探技术,虽然在国内外一些地区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但在碳酸盐岩地区的有效性少见报道,并且国外主要应用UV_(225),F_(325)下和F_(365)等紫外荧光指标。本试验选择十四项紫外荧光指标,旨在研究这项技术在江苏扬子区的有效性,并探索油气田上方水中芳烃组分及其同系物的“指纹”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的定期文献报导了在沉积和热液铀矿床中形成工业富集的新铀矿物-铀石。在许多文章中引述了关于铀石的物理特性和含杂质矿物的化学分析结果。根据这些结果,目前还不能准确地确定出铀石的化学式,初步表示公式如下:U(SiO_4)_(1-x)(OH)_(4x)(Stieff,Stern,Scherwood,1955)。实验取得的物质是淡绿色的,共结构与天然铀石相同,且相当于USiO_4的成分(Hoekstra,Fu-chs,1956)。推测“沥青石”中的铀石也具有这种成份(Abdel-Gawad,Kerr,1961)。  相似文献   

9.
镁铝榴石,英文名称Pyrope来自希腊语,寓意矿物呈火焰般鲜红色。自古以来,镁铝榴石宝石颇为人民所赏识和珍藏。在宝石学上,镁铝榴石宝石归属主要宝石(Major gem)类,并在世界宝石市场上一直是畅销的中档宝石品种。江苏含铬镁铝榴石宝石最早为江苏第六地质队发现,已进行很多工作。作者在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萨碳硼镁钙石(sakhaite)Ca_(48)Mg_(16)(BO_3)_(28)(CO_3)_(16)(Cl,F)_6(OH)_6·nH_2O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重新测定,求得晶胞参数:a=b=c=1.46151(9)nm。晶胞体积:V=3.1218(3)nm~3。单位晶胞中分子数Z=1,空间群为Fd3。结构测定的精度偏离因子R=0.0504。根据矿物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特征,与前人报道的萨碳硼镁钙石及其人工合成矿物晶体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指出本次测定的矿物与前人报道的天然萨碳硼镁钙石或人工合成矿物在矿物成分与结构上的差异,据此,讨论了我国产出的“萨碳硼镁钙石”有待重新命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镁铝榴石,英文名称Pyrope来自希腊语,寓意矿物呈火焰般鲜红色。自古以来,镁铝榴石宝石颇为人民所赏识和珍藏。在宝石学上,镁铝榴石宝石归属主要宝石(Majorgem)类,并在世界宝石市场上一直是畅销的中档宝石品种。 江苏含铬镁铝榴石宝石最早为江苏第六地质队发现,已进行很多工作。作者在此基础上,拟对其宝石矿物学特征作一报导。 一、地质产状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山和湖北铁山发现骨节状石香肠构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人们对于石香肠构造的普遍性及其意义早就有所认识。 Lohest于 1 90 9年最早对石香肠构造进行了描述。但直到 Cloos于 1 947年和 Ramberg于1 95 5年对石香肠构造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后 ,人们才逐渐的注意这种构造。根据石香肠构造的连续性 ,将其可分为膨缩石香肠构造 (或藕节状石香肠构造 ) [1]和断裂石香肠构造 [2 ] 。经典的膨缩石香肠都是双凸形。而 Malavieille等 [3] 发现了一种双凹形石香肠 ,并称之为骨节状石香肠。此后不久他们的文章被介绍到中国 ,但这十多年来 ,国内并未见骨节状石香肠的进一步报道。笔者在进行“石香肠构造流变计研究”项目的过程中 ,对北京西山和湖北铁山的石香肠构造进行了研究 ,分别在两地发现了骨节状石香肠构造。北京西山的骨节状石香肠构造发育于震旦系碳酸盐岩建造中。由灰质白云岩组成香肠体 ,白云质灰岩组成基质 ,石英脉充填于香肠体裂口处 (图 1 )。反映出两期垂直层面的压缩和平行层面拉伸的纯剪切变形的叠加。图 1 北京西山第一类骨节状石香肠1石英脉 ;2灰质白云岩 ;3白云质灰岩湖北铁山的骨节状石香肠构造发育于狮子山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热动力变质带上...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江苏东海的水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名为“斑马石一的玉石,该玉石总体颜色为墨绿色,其中有白色条纹呈带状分布并呈丝绢光泽。为了查明其组成,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以及激光诱导离解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该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斑马石”实际就是一种蛇纹石的集合体材料。其绿色部分的主要矿物组成为利蛇纹石,其次为绿泥石,白色部分由纤蛇纹石构成,含少量绿泥石,黑色包裹体为磁铁矿。这种材料不同于一般的蛇纹石玉,在于该玉石中含有一些定向的纤蛇纹石的平行纤维条带,正是这种纤维状平行排列的结构,导致了“斑马石”中呈丝绢光泽的条带。“斑马石”的折射率,相对密度及荧光特征与一般的蛇纹石玉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张晶 《化工矿产地质》2013,(2):111-115,124
使用王水溶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铜铅锌矿石中的铜铅锌。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233(铜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236(铅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237(锌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和GBW07286(铜铅锌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结果准确可靠。方法操作简单,分析快速,提高了分析大批量样品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吉林浑江最早奥陶纪的笔石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吉林省东南浑江大阳岔附近的小杨桥和浑江城附近的青沟子和木掀头沟剖面笔石序列的研究,在该地的“冶里组”中可以划分出以下5个笔石带:1.Rhabdinopora parabola带,2.Anisograptus带,3.Psigraptus带,4.Callograptusg?taizehoentis带,5.Adelograptus-Clonograptus带。并对每一个笔石带与国内外相当带的对比及寒武-奥陶系界线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目前各种矿物组成换算法系统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换算方法。该法基于岩(矿)石化学成分与其所组成矿物成分之间的质量平衡原理,并考虑岩石学相平衡原理、矿物结构-晶体化学原理,利用最小二乘法适步迭代以逼近实际矿物组成及其类质同象发育的矿物化学成分。本方法在思维上脱离了受“标准矿物”的限制,所计算结果基本上与实际岩(矿)石的矿物组成、类质同象发育的矿物成分相吻合。其计算由计算机进行,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9,14(Z1):13-21
一中国笔石之研究经过李希霍芬(Richthofen)於1868—1870年间调查中国地质时,首先在南京附近仑山发现笔石,所采标本经佛来希(Frech)研究,列一笔石名单於李希霍芬之”中国“第五卷中(1912),勃朗(Brown1908)在云南施甸蒲缥所采笔石标本,由爱丽斯(Elles)鉴定,瑞德(Reed 1917)列些等笔万名单於其”云南奥陶纪及志留纪化石“一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锂、氧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可同时作为锂、氧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标准物质的橄榄石(Mg~#=896~942)、单斜辉石(Mg~#=90~919)和斜方辉石(Mg~#=901~921)的化学组成并对其微量元素进行了报道。三种标准物质的主量成分均一,在其Mg#值范围内,SIMS氧同位素分析基体效应均不显著,而橄榄石的Mg#值对SIMS锂同位素分析基体效应为1‰。橄榄石标准物质Ni、Co和Zn含量较高,约为原始地幔值的1~15倍;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单斜辉石微量元素中除个别元素外,SN-ICP-MS和LA-ICP-MS的分析结果误差范围内一致,具有成为原位微区分析标准物质的潜力;在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中,V、Sc、Cr和Ga相对其他过渡族元素显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Ba相对Th和U显著亏损,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元素略富集。斜方辉石过渡族元素Cr、V和Sc接近原始地幔值,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在不同仪器分析中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X射线能量色散能谱首次就一类具有青黄色“地”的青田石蓝星矿物组成、晶型及微结构形貌予以较系统地探究。结果表明:该类具有青黄色“地”的蓝星主体矿物组成为绢云母,其邻近的黄色围岩主体矿物为叶蜡石,其中绢云母与叶蜡石存在较明显的分区特征而非混生,该发现与前人所报道的蓝星的“地”的主体物相为伊利石的结论迥异。同时,其中蓝色“星”的矿物组成为蓝线石,但其微观形貌特征并非呈现为前人曾报道的柱状或放射状针形结构,红外光谱表明该类蓝星中的蓝线石与标准的蓝线石的特征吸收峰位存在一定的频率位移。此外,首次发现在该类蓝线石中含有重晶石相,其中的重晶石的形成机制有待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陕西延长油矿创办100周年。清末所建延长油矿为我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发端,在中国石油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班固(32~92年)在所著《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了:“高奴(今延安)有水可燃。”唐代段成式(?~863年)在《酉阳杂俎》中描述:“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及明。”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任延路经略龛使期间,曾对陕北延长石油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并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在这里沈括首次提出了“石油”这个科学名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