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为了解老挝万象含盐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在老挝万象平原钾镁盐矿勘查项目中,对该地区进行了区域地质调查。老挝万象地区的侏罗系为一套夹少量碳酸盐岩的红色陆源碎屑沉积,由上到下可划分为班辛黑组、南舍组、南立组;该地层的介形类分属Gomphocythere-Darwinula组合、Darwinula sarytirmenensi-Darwinula magnca组合,叶肢介属滇南古渔乡叶肢介动物群,腹足类具中侏罗世陆生动物群特征;本区侏罗系为一套以湖泊沉积为主的河湖相沉积,构成一个完整的Ⅲ级层序,可划分出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凝缩期沉积及高水位体系域。这3个组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特征,可与我国滇西地区的漾江组、花开左组相对比。 相似文献
3.
老挝万象地区基础地质调研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经区域地质调查、专题研究及钻探工程,老挝万象地区基础地质调研取得的主要进展是:①该区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会辛南组(P2HX)、南拉组(P2NL)、南康尚组(P2NK)、南立组(J1NL)、南舍组(J1-2NS)、班辛黑组(J2BH)、普帕纳帕陶山组(K1PP)、班纳德组(K1BN)、班塔拉组(K1BT),塔贡组(E1TG)及班塔博组(E1-2BT),其岩石地层特征可与中国滇西兰坪-思茅地区的同时代地层相对比;②在上述11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中均获古生物资料,分属14个生物地层单位,其生物地层特征可与中国滇西兰坪-思茅地区的同时代地层相对比;③万象地区的构造变形可划分为成盐前(晚白垩世)、成盐期(古新世)、成盐后(始新世)3个时期,一级构造为塔贡叠加复式向斜、班普夸快叠加复式背斜;④含盐地层塔贡组(E1TG),为一套乳白、淡红色膏盐层及棕红、紫红色陆源细碎屑岩,膏盐层与陆源细碎屑岩构成3个明显的沉积旋回,据此可划分为3个岩性段、6个岩性层,具工业意义的钾镁盐矿均产于塔贡组下段膏盐层(E1TG1-1)中;⑤塔贡组(E1TG)可划分为滨湖、浅湖、半深湖相,在成盐过程中沉积环境发生过较明显的迁移改组,膏盐层形成于气候持续干旱、盆地基底持续下降、卤水持续补给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区域地质、区域重力、钻探、岩相古地理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调查与研究,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具如下特征:含盐地层为古近系塔贡组(E1tg),由膏盐岩与陆源细碎屑岩组成3个明显的沉积旋回,总体为一向北扬起的复式向斜构造;主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塔贡组下段膏盐岩亚段(E1tg1-1)中,埋深78.80~528.30 m(平均272.57 m),厚4.28~237.88 m(平均50.24 m),单工程氯化钾的品位9.70%~30.76%(质量分数,平均15.63%),顶底板均以石盐岩为直接围岩;矿石类型以光卤石矿石为主,钾石盐较少;矿床属碎屑岩系中的钾盐矿床,为海源陆生. 相似文献
5.
6.
7.
矿体赋存于中二叠统中上部凝灰岩中。17号饼状铁异常面积大,峰值最高。V1矿体南、北控制545米。V2矿体南西、北东走向控制370米。次级构造发育,厚度大、品位富,为低硫、低磷炼铁用褐铁矿矿石。 相似文献
8.
9.
10.
老挝万象平原不同矿区盐丘构造发育程度不同。由于盐丘控制了钾盐矿层的分布,因此研究盐丘及其发育程度并对其分级,对万象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钾盐找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对万象平原大量的钾盐勘查资料研究,将该区域内盐丘构造按发育程度不同分为Ⅲ级(较发育)、Ⅱ级(发育)和Ⅰ级(极发育)三个级别。属Ⅲ级的有通芒盐丘和班海盐丘,属Ⅱ级的有农刀及塔贡盐丘,属Ⅰ级的为农哈湖盐丘。在万象平原进行钾盐勘查时,发育程度不同的盐丘及盐丘的不同部位的工程布设不同,找矿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老挝万象盆地钾镁盐矿主要富集在塔贡组下段膏盐中,主要由石盐岩、光卤石、钾石盐、含光卤石钾石盐及少量溢晶石等组成,属单层结构类型。钾镁盐矿中的微量元素Br、Rb和氯化物有直接的关系,是在万象盆地内找钾的直接标志,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原始盐溶液的浓缩发展过程。而Sr、B地球化学性质稳定,随卤水浓度的增高而富集在卤液中,可间接指示含钾的层位。证实了万象盆地的卤水来源于南部呵叻盆地,并有地表水体及深部卤水补给的可能性。研究万象盆地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丰富古代固体钾盐成矿理论、指导兰坪-思茅盆地蒸发岩研究及找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沙空那空盆地东南缘农波坳陷中龙湖钾盐矿区钻孔LH01岩芯三个含盐段上覆泥岩层孢粉分析, 自下至上得到Exesipollenites-Classopllis-Ephedripites和Psophosphaera-Classopllis-Exesipollenites两个孢粉组合, 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得出三个含盐段成盐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土伦—桑顿期; 另孢粉组合反映的植被景观面貌证实了该区在成盐期间气候总体炎热干旱, 最终形成以蒸发岩与泥岩交替出现的三个沉积循环序列, 其上泥岩层中孢粉组合的变化说明第三成盐旋回期间气候有转凉迹象。 相似文献
14.
老挝万象省爬立山(PHaLek)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爬立山铁矿床位于长山褶皱带北西端,是长山成矿带内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一个大型铁矿床。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对含矿岩体、赋矿围岩和矿石开展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属钙碱系列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成岩的构造环境为火山弧。矿区内发育致密块状磁铁矿、孔洞状赤铁矿、砂砾土状铁矿等3种铁矿石。结合岩(矿)石微量元素分析,认为爬立山铁矿具有复合成矿作用特征,主要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早期以与华力西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接触交代成矿作用为主,形成矽卡岩型磁铁矿;其后,在褶皱造山后形成的断陷盆地中,由于火山喷发(溢)作用形成孔洞状熔岩型赤铁矿;最后随着新生代地壳抬升,发生表生物理化学风化成矿作用,形成如今的砂砾土状型铁矿。 相似文献
15.
老挝万象盆地蕴藏有丰富钾盐矿,钾盐成矿后受到了后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后期构造运动对万象盆地的钾盐矿产生了怎样的改变?一直缺乏深入研究。本次研究表明,在挤压走滑背景下,后期的构造运动对钾盐进行改造,并使得钾盐矿体发生了塑性柔流和脆性滑移。万象盆地萨塔尼钾盐矿区的三维地震勘探结果表明,无论水平切片还是垂直剖面上,都清晰地显示了构造运动对钾盐矿和地层的后期改造。钻探岩心也显示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柔流变形。通过钻孔测井资料对三维地震勘探进行标定,可以准确外推钾盐矿体的横向变化并预测定位钾盐矿的空间位置。最终在老挝万象盆地萨塔尼一个很小的矿区详勘发现了一个超大型钾盐矿床,因此三维地震在万象盆地钾盐矿后期改造和勘探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垩纪是新特提斯演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其沉积蕴涵着新特提斯早期演变的丰富信息。在对典型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分别对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带南、北两亚带白垩系进行较为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沉积南带识别出为24个三级层序、5个层序组(亚二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中层序),在北亚带识别出22个三级层序、5个层序组(亚二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中层序)。特提斯喜马拉雅早白垩世层序地层总体表现为海进的退积序列,反映了特提斯洋壳的扩张阶段;晚白垩世层序地层总体表现为海退的进积序列,反映了特提斯洋盆地持续收缩和长期海平面逐步下降的过程,应是洋壳俯冲阶段的产物。整个白垩纪显示出一次极其明显的海水进退旋回,是特提斯洋从扩张到收缩这一演化过程的客观反映。由对层序特征、沉积特征及古生物特征等的分析所得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在白垩纪的海水进退规程,与同期的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