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黑龙江省地震台站自"十五"项目改造,观测环境和数据质量都有所提高,但近年来频繁受到雷电灾害影响,导致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严重下降。为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数据稳定可靠,我省采取多项措施对台站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进行了整体改造,并在鹤岗、绥化、牡丹江等台站新增雷电预警系统以配合防雷改造的有效实施,确保监测仪器运行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2.
宁波台数字式温度计三次受强雷电干扰记录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永平 《华南地震》2004,24(1):69-73
对宁波台数字化地热(水温)仪器3次受到强雷电干扰所记录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地震台站观测仪器数字化改造以后,强雷电干扰已成为影响仪器设备正常运行、观测资料连续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雷电越强,对地热(水温)观测资料的影响越大.影响的持续时间越长,反之越小,与雷电的持续时间无关。引起的测值异常量可以是正常波动值的一倍到数百倍.影响时间从1小时到数天。强雷电干扰引起的异常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则较难与前兆异常区别。但只要避雷措施达到技术要求,一般的雷电天气是没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SS-YD型断层观测伸缩仪的系统组成及其基本原理,。该系统实行现场自动采集和自动储存并由“数据交换器”进行数据调用和回放,具备交直流电源自动转换及有效的避雷装置,实现了无人值守。仪器所得观测数据稳定,并记录到清晰的应变固体潮汐与台湾“9.21”大地震0.5μm的同震阶跃。  相似文献   

4.
夏季雷电严重威胁地震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在此提出一种利用短信指令切断引雷途径的避雷方法.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给出具体解决方案,设计出基于短信、简便可行的遥控避雷系统,从而提高仪器的连续运转率.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数字化仪器受到强雷暴干扰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也从模拟观测时代进入了数字观测时代。然而,自动化数字观测仪器不同于传统的手动模拟观测仪器,它对安全供电要求很高,如大的电压波动、瞬间的强雷暴干扰等都会对仪器的连续稳定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毁坏仪器。因此,在数字化观测仪器设备安装之前,一般都进行供电、通信、地线、避雷等观测环境条件的改造,以确保仪器能够正常工作,取得连续、稳定、及时、可靠的观测资料,为地震监测、预报、研究服务。但是,根据目前人类所能掌握的科技水平,不管采取何种避雷措施,在强雷暴天气出现时,难…  相似文献   

6.
易县地震台数字化仪器避雷改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避雷工作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数字化台网的运行过程中,易县台的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仪器(以后简称数字化仪器)连续数次因遭雷击而损坏,给台站工作和资料质量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分析了造成雷击的原因,介绍了我台所采取的避雷方法.  相似文献   

7.
雷电危害众所周知,四川地区是雷电危害的重灾区。雷击是遥测地震台网最大的自然灾害。仅成都遥测地震台网因雷击每年造成的损失就逾万元。成都遥测地震台网从建网之初就开始进行避雷方面的探索,试验和使用了多种避雷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阿克苏台岩体断层形变测量仪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雷电降雨、气温突变、气压变化会使观测数据发生畸变。雷电干扰在观测数据曲线上表现为台阶、脉冲,仪器故障和观测室架设其他仪器会造成观测数据产生较大幅度漂移,检修仪器和停电后恢复供电则导致数据曲线出现台阶和突跳变化。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山西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的防雷措施(研制了专用接地体、避雷针,使用了长效降阻技术,在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中使用了高效避雷设备等),重点介绍了太原国家数字地震台避雷系统的建设情况,实际运行证明了该系统能发挥较好的避雷作用,可保证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仪器观测系统、仪器供电避雷接地电阻、电源电压检查、水位现场校测,观测井点降雨与水位资料对比,周边不同测点水位观测资料对比,同井不同深度水温观测资料及平凉华能发电厂多年来地下水开采量的对比,分析了平凉铁路小区水位上升变化的原因。通过周围环境调查后发现,该小区水位上升是由于平凉华能发电厂使用的分布在市区13口抽水井多年来开采量减少引起的,是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
对雷电预警、电源分级防雷、信号防雷、地网建设和综合布线等多种综合防雷技术在福建省地震台站推广使用的关键点进行阐述说明,该技术在实际地震监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有效减轻雷击对地震观测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发挥山西前兆台网雷电预警电场数据的实时性、实用性,基于java语言开发研制了前兆台网雷电预警入库软件。入库软件的功能主要包括雷电预警数据接收、数据转发到平台、数据格式转换并入库、雷电预警数据查询浏览等。通过该软件可以实时对台站雷电预警系统进行监控,高效分析雷电数据,加强对台站周围测点地震观测仪器的防雷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台站的仪器多采用集成电路、集成块等高精密电子元件,承受外部环境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遭受雷电的侵害。在分析雷电如何危害地震台站仪器设备基础上,针对地震台站工作实际,探讨应用雷电防护技术,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害,及对地震台站雷电防护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雷电对地震遥测台站的正常运行和仪器设备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雷电灾害被“国际十年减灾”组织列为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就雷电的入侵途径和防护方法以及接地系统和屏蔽措施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大连地震台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电源和避雷的改造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东方地区1992年小震群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1月海南省东方县发生小震群活动,本文利用在震中附近设立的5台DCS-302数字磁带加速度地震仪记录的近场资料,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研究采用相关函数方法,通过对18个做了精确定位的地震事件共42条有效记录的分析,计算出了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113°±18O°,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为(3.1±1.1)ms/km,裂隙密度的平均值为0.0097±0.0033.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分析了区域应力变化对时间延迟的影响,并根据EDA理论讨论了分裂剪切波的时间延迟的变化特征,发现快、慢剪切波的到时差(时间延迟)随地震活动性及应力积累而变化,并推断出该区的主压应力场为北西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大同中心地震台18套地震前兆观测设备和3套测震仪器,计算信号防雷器安装前后2个月内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各地震观测设备指标均符合学科规范要求,信号防雷器对观测数据无影响,防雷改造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冬奥会保障项目地电阻率台站改造中避雷系统的设计,并重点分析研究地电阻率台站架空线路防雷、地埋线路防雷等关键技术点出现的问题,探讨地电阻率台站综合防雷系统在接地网、供电、综合布线等方面的整体设计,最后设计完成宝昌台防雷技术系统。在此基础上,完成项目全部8个台站的避雷系统方案设计,全面提升冬奥会项目台站的防雷实效。通过计算,在项目深化研究中得到一些新的技术成果:(1)地电阻率台站应尽量将供电及测量线路进行埋地;(2)埋地供电及测量线路应避开接地体10 m以上;(3)仍采用架空线路的台站可以安装相应电流值的信号防雷器。研究成果可供今后全国台站防雷系统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