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记录器是鱼群探测仪中的主要终端显示设备。特别是在垂直鱼探仪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人们用它来记录目标回波、判别鱼群种类、估计目标的大小及有无捕捞价值等。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改进,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从干式记录到湿式记录,以及为了提高记录速度由单笔发展到多笔记录方式等等。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用示波管记录器取代机械记录式的记录器。它的出现必将引起人们广泛的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挪威渔业的电子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电子仪器相继产生,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例如,新的网位仪可测2000米距离内的网位状况。它能测出拖网的网口是否对准鱼群、进网鱼群的数量和鱼群在网上网下通过的情况,还可显示出拖网上纲离水面、下纲离海底的距离。又如囊网渔获指示器有四个传感器分  相似文献   

3.
1996年5月31日~6月9日,笔者随“鲁辽渔业交流考察团”赴台进行了渔业交流和实地考察,对台湾渔业概况有了初步了解,现就所见所闻作如下介绍: 台湾除了本岛外,还有大大小小100多个附属岛屿,海岸线总长1600公里。台湾浅海广阔,海底平缓倾斜,是良好的近海底栖渔场,特别是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台湾海峡,既有寒水性的浮游生物,又有暖水性的浮游生物,还有大量从大陆随江河而来的营养盐类,使海水更加肥  相似文献   

4.
深海温度始终保持恒定不变的理论 ,被欧洲第一个大型海底探测仪“大地之星”否定。这一结果 ,给海洋学家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大地之星”是欧洲第一个大型海底探测仪 ,被称为“海底机器人实验室”,主要负责在深海中取样、测量以及观察海底生物和磁场等。“大地之星”第一次在地中海深海勘测的数据就表明 ,4 0年来 ,地中海水下 2 0 0 0 m深处的水温 ,平均每年上升 1‰℃~ 2‰℃。关于地中海深水温度逐年上升的原因 ,一些海洋学家认为 ,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海洋学家克洛德·米约认为是由于人们在尼罗河和…  相似文献   

5.
最近,日本鹿儿岛县水产试验场披露,在鹿儿岛湾内的海底海泥中发现一种原生动物,它爱吃造成海洋赤潮的浮游生物。以前曾发现过原生动物吃在淡水中异常增殖的浮游生物,而发现原生动物吃造成海洋赤潮的浮游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LabVIEW的深水网箱鱼群监测系统的信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网箱鱼群活动状态的实时监测是开展深水网箱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文中介绍了深水网箱鱼群监测系统中基于LabVIEW的数据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软件编程技术取代传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实现了深水网箱鱼群监测系统的时间增益补偿、信号相关处理、图像处理和鱼群量估计等功能,海上现场实验证明系统具有较高的抗噪声和混响干扰能力,鱼群回波图像显示简洁、海上操作方便,采用鱼群回波能量积分方法能较好地估计鱼群量大小。  相似文献   

7.
第一张精确海底地图问世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绘制了第一张精确的海底地图.这就像是把海水排光,从外层空间看地球一般.这幅大型彩色地图展现了占地球71%的海底地貌.科学家称,耕地图打开了揭示海洋奥秘的大窗门.以前,海底地图的绘制一般借助于海轮.它利用海底对...  相似文献   

8.
下海登山     
1918年,德国一艘名为“流星”的海洋调查船在大西洋进行海底调查时,偶然从回声探测仪上发现: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海底高出两边。这使科学家们惊叹不已。后来,通过对大西洋的全面调查,又找到了海底高地的“两极”。这座大西洋海底山脉,始于冰岛南的大洋中部,一直延伸至南极附近,曲曲弯弯长达1万多千米,平均宽度在1000千米以上,比两侧洋底平均高出2000米,与周围一些海盆相比,其相对高度在3000米~4000米之间。山脉走向与大西洋的形态一致,也呈“S”型。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山系结合在一起,露出海面的顶峰组成…  相似文献   

9.
浅海海底声参数是影响声场传播的重要参量。文中根据信号的相位特性对反演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于2002年8月在黄海海区进行了海底声参数反演实验。利用垂直入射脉冲和海底回波数据进行海底声参数反演,由于海底回波信号随穿透深度增加而导致回波信号的信噪比降低,为了有效地增加海底声阻抗反演深度,提出平滑分段抽取冲激响应,重建声阻抗剖面的方法。结合Hamilton经验公式,分离海底声速、密度,反演结果与海底采样样本分析值、经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海洋测深中,海底混响信号是测深仪回波信号检测的主要内容。测深仪通常采用信号的相关处理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因此在设计测深仪的回波处理单元时,系统地分析海底混响信号的相关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混响信号仿真是分析其特性的有效手段。基于单元散射理论,依据海底散射系数的空间相关半径划分散射单元,给出垂直分置海底混响信号的仿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单。仿真得到的海底混响信号具有非常好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自相关性,与实测的海底混响信号相符,可用于对混响场特性的分析,改善测深仪的设计,从而有效提高测深仪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如果要问海洋中最美丽的海底公园在哪儿,我会脱口而出是珊瑚礁。不是吗?那精致的紫海扇,赤红的海绵体,还有那长刺的河豚、巨形红、毒蝎鱼、大蛤蚌、黄唇蛇,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海洋动物,绘成了一幅形状奇特、荧光般色彩的珊瑚礁彩色图画。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身带彩虹般光晕的形态各异的鱼儿  相似文献   

12.
在海中,电波不能通。很早即用“声”来测定海底情况。从船上发出声信号,通过到达海底返回来的时间,来测量深度。然而海底并非平坦,比陆地起伏更大。用“点”和“线”来测深,无法探明地形.因此须用“多狭幅波束(mulfi·narrow beam)”声波,从面上来测量方可。这种新装置,除日本“拓洋号”外,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作业实验船“海洋号”也有装备。发出12千赫声波信号,将海底分割成16个,进行测深。对1万米级水深,可一次测出8公里宽的海底情  相似文献   

13.
陈荣发 《海洋测绘》2003,23(5):65-66
一进入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主任金翔龙就把记者从电脑中带进了海底世界 ,几千米深的海底山脉 ,陡峻的峡谷 ,广阔的“高原”和“平原” ,让人一目望穿海底。这些太平洋底的彩色海底地形图都是通过先进的多波束测深系统等设备在海底侦察后 ,经过自动绘图仪绘出的。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太平洋底被誉为“金属地毯”的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 )的分布。由金翔龙主持的国家“八五”重大专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 ,已经为我国最终圈定了 7 5万平方千米的可年产 30 0万吨 ,持续开采 2 0年的“丰产田” …  相似文献   

14.
吴国清 《海洋学报》1986,8(6):762-771
从分层海底反射回来的水声回波信号包含了许多海底未知的重要信息,其信号中统计特性突然变化而形成的边界,反映了海底的深度和分层海底的层数及各层的相对深度.用一种波形分段技术来检测这些边界显得很有效.在这种接续的波形分段算法中,采用自回归模型和广义似然比检验方法来检测波形中突变的边界.这种技术只要求低阶数自回归模型,下降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5.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1,(2):2-F0002
下图是生活住红海深处的鳞鱼鱼群。鲭鱼是一种很常见的可食用鱼类,出没于西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岸附近,喜群居。在中文谓境下要注意区别于中国的四大家鱼之一的青鱼。鲭鱼平均身长30至50厘米,寿命最长可至11年,它以吞噬浮游生物及鲟鱼、鳕鱼和鲱鱼所产的卵为生。鲭鱼叉名青花鱼。  相似文献   

16.
莫是龙 《海洋与湖沼》1959,2(2):109-110
(一)苏联的水下科学实验室 全苏海洋渔业及海洋学研究所的水下科学试验室——潜水艇第一次出航。该艇是为了研究海水、海底、海洋动物区系及植物区系而专门改装成的。学者们借助该艇将研究各种条件下鱼群的组成及鱼的习性,研究渔捞作业,并进行海洋学的观测。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9,(8):8-8
浮游有孔虫是一种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游生物,它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专家发现,浮游有孔虫并非如人们想象得那样“随波逐流”,它们过着截然不同的双重生活,这种适应性使其历经生物大灭绝事件存活至今。英国诺丁汉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浮游生物Streptochilus globigerus和生活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有孔虫Bofivina variabilis的遗传信息,发现二者其实是同一物种——浮游有孔虫。研究者表示,在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中,  相似文献   

18.
南黄海海底沉积物饱和烃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海底沉积物正构烷烃分布具有3种类型:第1类以低碳数占优势,主要来源于以浮游生物和细菌为主的有机质;第2类以高碳数占优势,主要来源于以陆源高等植物蜡供应为主的有机质;第3类显示双峰特征,陆源高等植物蜡与浮游生物和细菌均具有一定的贡献。Pr/Ph比值的范围为0.174~0.753之间,显示植烷优势,代表还原环境,其中,一些Pr/Ph比值相对较高的站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存在陆生高等植物的贡献。藿烷和甾烷组成指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地植物,沉积物来源区所处的环境为大陆、港湾及河湾及其过渡环境。一些站位样品的藿烷和甾烷等相关参数显示,南黄海海底沉积物具有较高的成熟度,明显偏离现代生物所应有的藿烷和甾烷等相关参数范围,表明有石油源有机质混入的迹象,混入的石油源烃可能来自人类活动和海底油气渗漏。  相似文献   

19.
氮和其它营养元素一样,是海洋生物界不可缺少的养料之一,关系到浮游生物迁移和繁衍。1982—1984年,我们按照“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1983年)的目的和要求,对桑沟湾、乳山湾、套子湾和莱州湾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全氮分析。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Macer采集器的基础上,经修改制成一种新型的底上生物群落分级定量采集器。4个标准WP2浮游生物网(网目0.5mm)嵌接在不锈钢架上,网口与海底距离分别为10—40,45—75,80—110,115—145cm。每个网均装有1个水流计及两扇活动门。这些门通过1个杠杆装置控制其开关,当采集器与海底接触时使门打开。使用这种新型采集器在法国近岸海区及北大西洋深海海底进行了一百多次成功的采样,对各种软、硬底质均可良好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