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红土型镍矿是基性、超基性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经过风化--淋滤--沉积富集而成。基性、超基性岩是此类矿床的成矿母岩。因此,以往针对红土型镍矿的找矿勘探首先是寻找基性、超基性岩。笔者近期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Kolaka县发现了一种新型红土镍矿床,该矿床成矿母岩并非是基性、超基性岩,而是砾石成分以超基性岩为主的一套砾岩。为了区分传统意义上由基性、超基性岩风化淋滤形成的红土型镍矿,笔者将其称为砾岩型红土镍矿。该矿床的结构分带由上往下可分为:腐植土层、红土层、强风化砾岩层、半风化砾岩层、砾岩层,镍矿体主要分布于半风化砾岩层中。初步认为矿床是由砾岩经过风化--水解-淋滤-沉淀富集等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红土型镍矿占世界上镍矿总储量的85%。近年来,红土型镍矿床找矿勘查工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红土型镍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红土型镍矿床的矿化类型和成矿条件,并归纳出红土型镍矿床7个方面的关键找矿标志。红土型镍矿床按其成分和内部结构不同可分为褐铁矿带、粘土带、腐岩带及风化基岩带。根据不同带内镍矿化特征和载镍矿物特征,又可将红土型镍矿化分为硅酸盐型、粘土型和氧化物型3类。红土型镍矿床形成条件分析显示,富镍超基性岩是其形成的物质条件,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是其形成的风化营力条件,地形-地貌和构造组合为镍元素活化-淋滤-沉积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良好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内在的成矿动力,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其形成后的保存提供保障。红土型镍矿床的关键找矿标志主要有富镍超基性岩发育的构造位置、风化壳发育、岩性为超基性岩、有利的地形-地貌、遥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区。  相似文献   

3.
我组在对菲律宾斑岩铜矿考察的末期,听取了菲律宾矿务局和正在该国三描礼士地区进行勘探的加拿大鹰桥镍矿公司关于红土镍矿生成条件和找矿勘探方法的简短介绍,现整理如下,供参考.菲律宾全国现有24个镍矿床及远景区,均属红土型,分布在菲律宾群岛两侧的超基性岩带中.目前已获矿石储量38亿吨,镍品位0.23~4.2%.  相似文献   

4.
何灿  孙建平  程迁群 《地球学报》2013,34(S1):221-228
红土型镍矿为含镍基性-超基性岩体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地表风化壳型矿床, 具有矿床分布相对集中、矿床规模大、矿床勘查类型简单、找矿标志明显等显著特点。本文简要总结了红土型镍矿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地质特征, 在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八队“走出去”实施多个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实例的基础上, 系统对红土型镍矿的找矿、勘查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 提出红土型镍矿的“三段五步法”找矿勘查程序、有效找矿方法和快速勘查评价模式, 并对红土型镍矿勘查评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地区红土型镍矿分布较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该类矿床产于超基性岩带顶部红土型风化壳内,矿石多为含镍的褐铁矿化黏土,其产出规模、分布范围和品位高低与原岩类型、气候变化、地形地貌和构造条件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超基性岩体,是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风化-淋滤-淀积的产物,矿石的矿物组分与风化土的矿物组分大体一致,属黏土硅酸盐镍矿床。本文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布规律初步研究,总结出了该类矿区找矿标志及成矿规律,对寻找红土型镍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捷克PMG-2质子磁力仪,对新疆云海地区进行高精度磁法测量,获取直接的磁异常数据。通过化极处理和不同高度延拓分析,圈定重点找矿靶区。据铜镍矿与基性-超基性岩关系,进行间接找矿。经物性测量,本区基性-超基性岩和镍矿种均具有磁性。铜镍矿赋存于基性-超基性岩中,单一磁法原本不能解决问题,但从地质上考虑铜镍矿与基性-超基性岩的产出关系,可利用高精度磁法实现间接寻找铜镍矿。同时,对比分析矿区磁场特征,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进行找矿预测。在重点区段实施工程验证,见矿率高,说明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具有找寻铜镍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俊  彭留伟  刘传高 《地球学报》2013,34(S1):229-234
红土型镍矿是超基性岩受风化作用的产物, 而矿体内因残留有原超基性岩的副矿物——铬铁矿、钛铬铁矿、钒钛铁矿、钛铁矿等, 以及风化作用形成的赤铁矿、褐铁矿、硅酸镍矿、含钴的锂硬锰矿、钾硬锰矿等, 使得矿石成为非常特征的富铁、铬、锰、镍、钴、钒“天然合金矿石”。更因其矿床规模巨大, 埋藏浅, 易于勘探与露天开采, 已逐渐被规模化开发利用, 成为重要的镍原料开采对象。本文以印尼北科纳威地区的矿床为例, 试图对该类矿床的形成机理与找矿勘查方法作一些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地质科学》1958,1(3):2-2
为执行中苏科学合作协定,来我国协助进行超基性岩、基性岩及其有关的铬、镍矿床研究工作的苏联专家巴甫洛夫在内蒙、山东、陕南、云南各勘探队中均做了报告,指出各地的找矿方向及如何进行研究工作等问题,对各地的找矿工作给予了很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9.
物化探方法在普查硫化铜镍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布广泛,尤其是辉发河深断裂和伊通—依兰深断裂的两侧岩体成群分布。在辉发河深断裂北侧槽区,于六十年代初期,利用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发现了红旗岭含铜镍矿的基性超基性岩群。在七十年代中期,以物化探方法为主,发现了漂河川含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群。另外,在南部台区由航检及区调工作发现几处较老的基性超基性岩群,对寻找铜镍矿很有远景。为提高物化探方法找矿的速度和效果,本文使用红旗岭,漂河川两个矿区资料,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菲律宾迪纳加特岛红土型镍矿勘查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根据红土型镍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特征,评价了异常区的找矿潜力,圈定了红土型镍矿的找矿靶区,并在靶区的工程查证中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工作效果证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于红土型镍矿的找矿具有高效、快速和低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深部是未来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现有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也说明深部(〉500m)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如何开展深部找矿?找什么类型的矿?在哪个深度上找矿?按照什么样的技术思路开展深部勘查工作?是目前深部找矿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成矿“缺位”预测的原则,对成矿带深部成矿潜力和主要找矿目标层进行了分析,提出“成矿系统分析”+“立体填图”+“钻探验证”开展深部找矿的基本思路。并以铜陵矿集区为例,介绍近年来在深部成矿预测的初步结果。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对深部找矿思路和技术方法进行广泛的讨论,尽快形成可操作的深部矿产勘查程序,指导我国危机矿山深、边部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地球化学模型建立与定量预测研究以成矿成晕地质、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以各尺度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以现代GIS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研究总结典型矿田(矿集区)、矿床的异常特征,建立成矿带内典型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为预测区的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提供类比依据,从而进行资源量预测。在资源量预测过程中加入了相似度、剥蚀程度、衬值等要素,有效地加大了预测靶区遴选的可信度,通过类比法与面金属量法两种预测方法的加权平均,使预测资源量合理。文章对草河掌—桓仁地区铜矿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共新增预测铜资源量21 812.9t。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由于国家深部找矿项目的实施,红透山矿床深部(距地表1500米以下)发现厚大矿体,新增资源量可延长矿山寿命仅50年。这一深部找矿重大成果的取得,进一步促进了对该类型铜锌矿区域找矿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该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地质化探成果的进一步研究,分析认为区域上该类型矿床尚有巨大找矿潜力,并指出了下步找矿主要方向,旨在通过深部找矿成果的取得,促进外围找矿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玲珑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最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经过近50年的开采,资源量几近枯竭,因此开展深部资源量评价和找矿预测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笔者基于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理论,采用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对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标型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标型特征具有如下重要找矿意义:(1)细粒不规则五角十二面体或复杂聚形黄铁矿晶体含金性高;(2)黄铁矿S/Fe比值随矿体延深有增高趋势;(3)黄铁矿微量元素总量高是富矿段的找矿标志,其中黄铁矿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具深源特征;(4)西山矿区55号脉P型黄铁矿出现率多在60%以上、剥蚀度为36.67%~47.73%,指示该矿脉向下仍有良好的找矿前景;(5)东山矿区自上而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合(As+Sb+Te)、(Cu+Pb+Zn)和(Co+Ni+Ti+Cr)沿垂向呈旋回震荡变化规律,同时P型黄铁矿平均出现率39.63%,剥蚀度为32.92%~75.40%,指示-770 m标高以下仍具较好的找矿潜力;(6)东山大开头矿区47号脉黄铁矿热电性填图结果显示,-670 m标高以下,第93至75勘探线之间及第72至63勘探线之间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上述黄铁矿标型特征对于玲珑金矿床深部找矿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3D Mine矿山建模软件,综合云南省马关县万龙山锌锡铜矿山所属的地物化遥及各种探矿工程数据,在三维环境下建立了矿山的探矿工程数据库和矿体模型,并指导找矿圈矿工作。根据矿区基本地质统计,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和相关综合研究。建模工作与万龙山生产勘探保持同步,在前期的探矿工程数据质检和见矿工程统计数据提供方面、中期的协同矿体圈连和直观反映各矿体三维空间形态及数字特征方面、后期的矿体资源量估算与应用等方面使地质勘探工作更为高效、便捷,有效促进勘查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锂矿主要类型、分布特点及勘查开发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作为21世纪能源金属的地位日益凸显。文章仅就2015年和2016年国内外锂矿主要类型、特点和找矿方面的主要进展和动向作简要概括,着重介绍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在卤水型、硬岩型以及其他类型锂矿勘探方面的找矿进展以及一些锂矿找矿热点地区的进展情况,并结合近年来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锂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动向,对中国的锂矿找矿与开发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在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加强找矿工作,为建设大型锂资源基地提供资源保障;在突出卤水型和硬岩型重点类型的同时也关注新类型锂矿的找矿,多型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着手研究锂的循环利用和作为能源金属的高端开发利用,为占领技术制高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望谟县包树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有资料显示,存在寻找萤石等重要矿产的潜力。为了推进区内萤石矿的找矿工作,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找矿靶区,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剖面测量、槽探、物探、钻探等手段,在区内发现了两套构造蚀变体(SBT),圈定了13个萤石矿体。初步查明了这些矿体的分布范围、赋存状态、规模、数量及其变化规律,估算了潜在资源。结合对区内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分析,圈定了望谟打岩萤石矿找矿远景区、望谟新屯萤石矿找矿远景区及望谟石屯萤石矿找矿远景区三处成矿远景区。应用固体矿产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这些远景区的萤石矿资源进行预测,得出:望谟打岩萤石矿找矿远景区存在潜在萤石矿资源,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望谟新屯萤石矿找矿远景区存在潜在萤石矿资源,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望谟石屯萤石矿找矿远景区,成矿概率为≤01,具有成矿的基本条件,资源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8.
钟同良 《铀矿地质》1990,6(5):297-302
根据某地区的伽玛、径迹、电法、磁法和地质填图等地表详查资料,应用综合参数相关分析方法,进行铀矿资源预测,效果显著。该法能给出特征值及其权系数,从而确定各变量在成矿作用中的贡献,直观地建立了本区综合找矿模式,适用于详查阶段的铀矿资源预测,普查阶段用来圈定成矿远景区段,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既是钴矿资源消费大国,又是钴矿资源进口大国,受新能源电动汽车工业的影响,近年来钴矿资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科学地评估我国钴矿资源潜力,指导找矿勘查部署工作,立足国内,提高我国钴矿资源的保障能力,笔者2019—2021年开展了9个重点省(自治区)的钴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本文从我国钴矿床分布和地质特征角度,先以成矿地质作用为主线,厘定我国找矿预测矿床类型,包括与沉积地质作用有关的风化型、化学沉积型、砂岩型和海底喷流沉积型,与火山地质作用有关的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与侵入岩浆地质作用有关的岩浆型、矽卡岩型(接触交代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与变质地质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以及少量与大型变形地质作用有关的变质核杂岩型;进而梳理并总结了各类型钴矿有关的成矿地质体.通过分析我国钴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综合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信息等预测要素,建立找矿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圈定找矿远景区,估算资源量.结果表明:我国钴矿包括风化型镍钴矿、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钴矿、海相火山岩型铁铜钴矿、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锌钴矿、岩浆型铜镍钴矿和热液脉型钴矿6种主要找矿预测类型;圈定416个钴矿最小预测区,圈定64个找矿远景区,优选99个找矿靶区,提出下一步勘查建议;9个重点省(自治区)累计查明钴资源储量45.3万t,预测钴资源量约420万t.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地下深部资源勘探与开发是当前国内外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选择。地下深部是否存在优质矿产资源研究是开展深部找矿的前提。理想的成矿模式对指导找矿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合理找矿模式的建立对于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用于地质研究及勘探中,使深入理解成矿作用,建立理想的成矿模式成为可能。目前,一些新技术如矿物原位U-Pb定年、原位成分、原位同位素分析等在成矿模式研究中已发挥重要作用,指导人们重新建立新的成矿模式;同样一些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等也正在找矿模式的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部矿的找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因而成矿理论及综合地球物理、综合地球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当前及未来深部矿找矿工作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