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肃省河西地区径流量干旱指数初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王劲松  冯建英 《气象》2000,26(6):3-7
利用代表河西地区三条主要内陆河的昌马堡、莺落峡和九条岭三个水文站38年(1959 ̄1996年)逐月径流量资料,分析各年汛期径流量距平百分率,确定径流量丰枯程度;通过对径流量进行正态化处理来确定径流量的干旱指数,并对干旱指数的旱涝等级进行了划分;同时考虑干旱指数的旱黉等级和农业灌溉用水的实际情况,初步对农业灌溉用水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径流量Z指数与Palmer指数对河西干旱的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河西内陆河水文代表站1959-2004年逐月径流量资料、内陆河流域灌溉区1949-2001年耕地面积及代表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对径流量进行正态化处理来确定径流量Z指数,并以径流量Z指数作为径流干旱指数,对旱涝等级进行划分;考虑径流量Z指数的旱涝等级与农业灌溉用水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径流量Z指数的灌溉指标.将径流量转化为降水量,改进Palmer旱度模式,且在作改进后,又将潜在蒸散量的计算法由利用桑斯威特公式改为利用彭曼公式.结果表明:将径流量考虑到Palmer干旱指数中并改变蒸散量的算法,使得该指数对河西灌溉区干旱情况的监测均有所改善.对照河西地区的干旱事件,径流量Z指数监测到的干旱情况,比Palmer干旱指数改进前、后监测到的干旱情况效果更佳.径流量Z指数能更真实地反映河西灌溉区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3.
径流量Z指数与Palmer指数对河西干旱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河西内陆河水文代表站1959-2004年逐月径流量资料、内陆河流域灌溉区1949-2001年耕地面积及代表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 通过对径流量进行正态化处理来确定径流量Z指数, 并以径流量Z指数作为径流干旱指数, 对旱涝等级进行划分; 考虑径流量Z指数的旱涝等级与农业灌溉用水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 给出了径流量Z指数的灌溉指标。将径流量转化为降水量, 改进Palmer旱度模式, 且在作改进后, 又将潜在蒸散量的计算法由利用桑斯威特公式改为利用彭曼公式。结果表明:将径流量考虑到Palmer干旱指数中并改变蒸散量的算法, 使得该指数对河西灌溉区干旱情况的监测均有所改善。对照河西地区的干旱事件, 径流量Z指数监测到的干旱情况, 比Palmer干旱指数改进前、后监测到的干旱情况效果更佳。径流量Z指数能更真实地反映河西灌溉区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影响了水循环与地区的水量平衡过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干旱的形成与演变条件。以标准化降水量与蒸散发量差值表征水分偏离正常程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基础,从多时间尺度联合的视角建立联合干旱指数(JDI),并以广东韶关为例分析修正的新指数JDI在干旱监测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综合了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特征信息的JDI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干旱的形成与演进过程。通过对干旱监测的评价以及与实际旱情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联合干旱指数JDI在实际干旱监测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可作为未来干旱监测的新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综合干旱指数CI,计算了新疆的干旱等级,并对CI指数定义的干旱等级在新疆的适用性作了分析。对北疆代表站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相关性达到了72.1%,南疆准确率为60.1%,可运用于对新疆的气候干旱监测业务。  相似文献   

6.
干旱指数AWTP在广东冬半年干旱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广东冬半年 (1 0月至次年3月 )降水较少 ,早春和秋冬季节的干旱常有发生。曾有学者利用降水量小于 2 0mm的“无透雨”日数分等级分析了广东春 /冬旱的气候成因[1 ] 。有的作者则从降水量的多寡来分析广东的旱涝。但是 ,从理论上讲 ,用上述方法分析的结果并不能反映干期 (无降水期 )长短的时间分布及其对干旱的综合影响。因此 ,客观地描述干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引入一个较合理地表述干旱的指数 :下次降水平均等待时间 (AWTP) [2 ] ,并用它分析了广东冬半年的干旱特征 ,为分析广东的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一种新的方…  相似文献   

7.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中国干旱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基于中国606个地面台站1951~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统计分析了中国全国及十大江河流域近60年的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60年来,从整体来看,中国干旱面积呈现出弱的增加趋势。干旱持续时间长的几个中心分别位于北方的辽河流域西部、黄河流域东部、海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东南部等地,最长持续时间可达4个月以上;北方江河流域干旱面积一般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干旱面积出现显著的增加趋势,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期连续数年出现大范围干旱,南方大多数江河流域干旱面积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只有西南诸河流域有显著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
干旱指数在淮河流域的适用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淮河流域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170个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以及土壤墒情和干旱灾情资料,从干旱年际变化、季节演变、空间分布、典型干旱过程诊断、不合理跳跃点以及与土壤墒情、干旱灾情相关性等方面,对比分析降水距平百分率 (Pa)、Z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 (SPI)、相对湿润度指数 (M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CI) 和改进的CI (CINew) 在淮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干旱指数对淮河流域的典型旱年均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在干旱季节演变及空间分布的诊断方面,Pa,MI,CI和CINew与实际较为吻合,而Z指数和SPI诊断效果较差;在典型干旱过程诊断以及不合理跳跃次数方面,CI和CINew更能刻画出干旱发生发展机制,而Pa,Z指数,SPI,MI效果较差;与土壤墒情和历史干旱灾情相关性方面,CI和CINew比Pa,Z指数,SPI,MI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即对于淮河流域的干旱监测诊断,CI和CINew要优于Pa,Z指数,SPI及MI,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1958—2013年三穗气象站逐日降水、温度和蒸发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MCI指数和K指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实况干旱资料进行详细对比、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穗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干旱,历年平均有4—6个月发生干旱,且以轻旱和中旱为主;4种干旱指数对三穗县干旱监测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采用"综合评定、侧重考虑"的原则监测三穗县区域干旱效果较好。对月尺度干旱,运用MCI指数和K指数综合评定较符合实际;对季尺度干旱,SPI指数对春、秋季干旱的评估效果较好,K指数对夏季干旱的评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气象与农业干旱指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径流量对河西地区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甘肃省河西地区3条主要内陆河昌马河、黑河、西营河流量以及酒泉、张掖、武威3个地区的春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内陆河流量对河西地区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西的粮食产量除了受灌溉水利发展、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等生产力水平提高,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外,还受到灌溉水源的影响。春季径流的差异会导致春小麦单产的明显年际波动。年径流短期波动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径流长期波动的影响要大于短期波动。特别是春季径流的长期趋势决定着调节水库的蓄水量多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的农业生产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气象干旱指数在东北春玉米干旱监测中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和县级春玉米单产数据,在气象干旱指数SWAP(standardized weighted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受干旱影响的界限指标,结果表明:SWAP在春玉米播种-出苗期低于-0.9,出苗-拔节期低于-1.0,拔节-抽穗期低于-1.2,抽穗-乳熟期低于-0.7时,土壤相对湿度偏低,即气象干旱一般为中旱时,不利于春玉米生长。以此构建春玉米干旱指数,对比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指数与省级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的关系,发现两者相关关系显著,尤其在典型干旱年份,两者对应关系更好,说明构建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干旱对春玉米的实际影响。利用东北地区县级春玉米单产数据对春玉米干旱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划分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春玉米防旱减灾和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渭河流域干旱特征及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和宛琳  徐宗学 《气象》2006,32(1):24-29
利用游程分析、马尔可夫平稳概率、随机过程等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近44年(1958-2001年)渭河流域降水连续多水(少水)期多持续2~3年,单独多(少)水年出现的概率比连续多水(少水)年的概率大,连少年的概率比连多年的概率大,平均连续少水年数大于平均连续多水年数;枯(丰)水与偏丰(偏枯)之间的转移突变较大,对用水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偏枯年出现的概率最大,偏丰年次之,丰水年最小;渭河流域连续少水2~3年不仅发生频率较高,而且干旱强度也较大。同时根据降水和同期气温、天然径流量资料建立了适用于渭河流域的S干旱指数。  相似文献   

14.
气象干旱指标在内蒙古干旱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内蒙古气候中心干旱监测评估业务中经常使用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土壤相对湿度干旱指数、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三种气象干旱指标进行详细介绍和适用性分析。并对三种气象干旱指标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综合气象干旱指数指标能较确切反映出干旱程度,尤其在对干旱过程的跟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标反映干旱程度较轻,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反映干旱程度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综合干旱指数CI计算了新疆的干旱等级,并对CI指数定义的干旱等级在新疆的适用性作了分析.对北疆代表站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相关性达到了72.1%,南疆准确率为60.1%,可运用于对新疆的气候干旱监测业务.  相似文献   

16.
Ecosystems have increasingly been subject to the challenge of heavy drought under global warming.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drought on ecosystem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drought index that can sensitively depict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to drought evolution at a biological time scale. For the ability of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ecosystem by deficit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 drought index was defined based on standardized evapotranspiration deficit (SEDI),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tual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to meet the need for highlighting drought impacts on ecological processes. Comparisons with traditional indices show that SEDI can reasonably detect droughts and climatic dry and wet transitions, especially at a monthly time scale, and can also regenerate long-term trends. Moreover, SEDI can more sensitively capture the biological changes of ecosystems in response to the dynamics of drought intensity, compared with the indic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SEDI is more practical than th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dices to highlight signals of biological effects in climate droughts. Hence, it has potential for use in assessmen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7.
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相对湿润度指数在逐日滚动的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应用的处理方法。文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潜在蒸散的计算和作物系数订正,提出了作物根区可吸收土壤总有效含水量的概念,并替代作物根区土壤总有效含水量进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作物系数订正,观察济南站2008年1—5月冬小麦实际蒸散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在蒸发强烈的春季,水分胁迫效果明显;提出了复合相对湿润度指数、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等概念,对相对湿润度指数进行应用上的演化,解决了干旱演变过程中存在的前期土壤水分盈亏的累积影响问题,实现了县域内农业干旱状况的综合评定,并突破单种作物生长季的局限,实现了农业干旱的周年监测。通过对山东省114个测墒站2008年2月28日—12月8日人工测墒与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等级对比,3048组有效数据中,2012组数据吻合,总吻合率为66%,其中,黄河、东平湖、微山湖灌溉区及鲁西北大部吻合率在50%以下;中东部地区多在70%以上;从全年情况来看,春季吻合率较低,夏季吻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