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满足地震勘探报告三维可视化的需要,以Unity3D引擎为开发平台,利用GIS 3D分析及3DS max三维建模,研究应用煤炭地震勘探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三维地质数据体、地质层位(包括断层面)以及复杂地质模型等的三维可视化,实现对三维地质模型的平移、旋转、缩放,以及各种综合立体显示,建立三维环境漫游和三维可视化交互平台,并以动画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具有灵活方便使用的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2.
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矿地震数据二维解释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三维可视化在三维地震解释中的优势,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煤矿地震数据解释中。结合煤矿地震数据特点,研究了OpenGL和VC 6.0联合编程,利用适合地震数据三维显示算法,研制了基于Windows的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Sgy3D。Sgy3D系统基本功能包括数据体、Inline剖面、Crossline剖面、层位、等值线、任意测线等要素的三维立体显示;实现了对数据体的动态放大、缩小、平移等交互操作。将Sgy3D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解释,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梁彩芳 《新疆地质》2003,21(3):375-376
近几年,我们充分利用先进的地震技术特别是三维可视化技术、二维和三维交会图分析技术,分析各种三维地震数据的异常特征,从研究古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古构造即古地貌、古水系)入手[1],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做了有益的初步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果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 基本工作方法 准备数据体 基本数据需有三维地震保幅数据体、偏移数据体、地质层位解释数据体.利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从三维地震保幅数据体中提取相干参数数据体,并进行波阻抗反演,得到三维波阻抗数据体. 解释判断标志层 结合区域地质、钻井…  相似文献   

4.
地震储层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阐明地震储层概念及其不同阶段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交互迭后处理、测井资料的应用、层位标定、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层位自动拾取、层面切片、断层切片、相干数据体、多线剖面、三维可视化、地震储层参数预测、烃类检测、地震属性分析及地质统计学和时间推移地震等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地震储层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Windows的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煤矿地震数据特点,研究了OpenGL与VC 6.0联合编程.利用适合地震数据三维显示的算法,研制了基于Windows的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Sgy3D.Sgy3D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体、Inline剖面、Crossline剖面、层位、等值线、任意测线等要素的三维立体显示.可实现对数据体的动态放大、缩小以及平移等交互操作.将Sg)r3D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解释,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体绘制技术的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地震数据体显示需求,在分析直接体绘制三维可视化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数据的特点,对其进行了一定地改进。并实现了三维地震数据体可视化方法和软件,经对三维地震波振幅特征透视显示,可揭示三维地震振幅强弱变化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在计算机上真实的再现三维图形成为现实。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其主要分析方法是在掌握地质的形态和属性等各方面特征后,采用基于体模型和面模型方法来建立三维模型。本文主要研究了面模型的实现方法。利用己有的勘探资料和三角剖分技术将层位离散化成三角网格,建立三维地质体块。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计算机实现方法主要意义在于表达和再现地质体与地质环境,进而辅助工程设计、施工与决策。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在计算机上真实的再现三维图形成为现实。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其主要分析方法是在掌握地质的形态和属性等各方面特征后,采用基于体模型和面模型方法来建立三维模型。本文主要研究了面模型的实现方法。利用己有的勘探资料和三角剖分技术将层位离散化成三角网格,建立三维地质体块。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计算机实现方法主要意义在于表达和再现地质体与地质环境,进而辅助工程设计、施工与决策。  相似文献   

9.
交互三维速度模型建立方法及软件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尤其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提出一套交互三维速度模型建立方法,并在工作站上设计与实现了这套交互三维速度模型建立系统。该系统可按交互方式进行叠加速度,偏移速度和层速度分析,有效地建立三维层位结构和速度模型,实现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提高速度模型的精度,在实际的三维资料处理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立体的、多方位的展示和观察,以研究地震资料的宏观特征和构造细节,最终达到提高解释精度,提高地质解释的合理性的目的。通过介绍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原理,说明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方法,并列举了三维可视化解释软件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1.
剖面平面图和等值线图作为航空物探数据的成果展示图,专业性很强,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物探数据成果表达提供了新的技术.笔者主要完成了以下任务:①完成了航空物探网格数据向栅格影像的转换,实现了航空物探空间数据的三维显示及相应三维显示效果设置;②获取线段在多表面模型上的剖面线,基于GDI+绘图实现多表面平面剖面线的绘制;③设计了交互式飞行和沿路径飞行两种三维浏览方式,基于实际飞行中飞机的三个速度参数和最低安全高度,提出沿路径飞行中路径平面设计和高度设计的算法,避免了动画画面不连续或飞入地下等不现实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流场三维可视化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系统回顾近10年来地下水流场三维可视化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综述了地下水流场三维可视化研究进展。从三维表现形式上,把地下水流场的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分为5类:准三维写意可视化、准三维制图可视化、三维体视化、混合可视化和立体可视化。分别论述了每种方法的几何模型、空间分析和绘制技术等,并分析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下水流场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侯卫生  吴信才  刘修国 《岩土力学》2008,29(6):1685-1690
在分析3D GIS(地理处理系统)技术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基于GIS的城市地面沉降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地下水抽汲的地面沉降计算模型的选择原则、基于混合数据模型的地面沉降信息三维建模、数据可视化流程及系统Web发布功能的3层体系结构等解决系统建设中难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地球化学异常结构三维综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为了满足地球化学多维异常体系的研究而逐步展开的。应用于深部找矿预测的多维异常结构方法,从钻孔岩芯直接采样,获得了具有真三维属性的地球化学数据,研究者迫切需要在三维场景下对所获三维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解读和表达。异常结构三维综合系统(3D-MDAS)是利用三维可视化和地质体三维建模技术,在MapGIS K9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获得的。本系统实现了地上、地下数据模型的一体化显示,实现了实体模型与属性模型的耦合一体化显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异常结构进行空间分析,建立三维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笔者详细阐述了三维异常结构3D综合系统的三维建模思路和技术,并用安徽马头矿区的实际应用成果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多属性融合技术是近年来针对单一属性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通过研究三维空间中多种地震属性体实时融合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方案。采用八叉树结构有效进行数据的动态管理,基于Shader编程技术,利用GPU可编程管线加速,实现多属性体融合的三维可视化。基于该方案,研发了三维可视化多属性体融合系统,实现了基于RGB映射和属性加权的两种融合技术,保证了多属性体高质量实时融合渲染,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陕西小秦岭金矿带潼关段区域三维定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靠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深部隐伏矿体的定位定量预测,是现代矿产资源预测的主流技术和方法.根据地质异常理论,在找矿模型的指导下,利用商业建模软件Micromine建立了研究区的地形、地层、构造、岩浆岩和探矿工程模型,结合找矿信息量法圈定了8处成矿远景区,并采用体积法和丰度估计法估算了整个研究区的资源量.在此基础上,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土体内部渗流可视化研究,透明土材料可以作为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能实现的岩土体内部渗流直接观测研究。利用透明土技术,建立双重孔隙型介质渗流物理模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双重孔隙型介质结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进行测量数据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模型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表明,基于透明体的双渗透实验能实现渗流的可视化,以及FLAC3D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所测的流速曲线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典型实例说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井开采中的应用.随着数字地震仪和数字处理解释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3D、3C和全波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将拓宽在岩性参数方面的研究,可以利用纵、横波速度比、传播时间比、振幅比、泊松比等来研究岩石孔隙度的变化等,也可以利用横波分裂现象研究介质的各向异性,提高勘探精度,提供接近实际地层的岩性参数.并逐步地实现地表面以下的信息数字化,为矿井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质建模的关键技术, 是如何利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立体空间平台将三维空间地质实体真实地再现, 实现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和相关空间分析, 为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东昆仑造山带为研究对象, 利用Micromine软件系统对地质体三维实体建模中的关键技术和建模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初步总结出三维地质建模的主要技术和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