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岭石与碱剂作用后反应液中硅铝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忠  沈明道 《矿物岩石》1997,17(3):53-5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高岭石与碱剂间的作用对反应后的液相参数进行全面测定,以查清温度,反应时间,碱性驱替剂的种类浓度等因素与液相参数和固相参数的关系。提出高岭石的非一致性溶蚀趋势,并探讨高岭石与碱性驱替剂的作用机理,丰富了化学驱油过程中化学剂与矿物作用方面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
高岭石与碱性驱替剂间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忠  沈明道 《岩石学报》1997,13(4):573-582
用Teflon惰性反应器在25℃、50℃、和75℃的条件下,以1g/20ml的固/液比,研究了高岭石与各三个浓度的两种碱性驱替剂间(Na2CO3和NaOH)的作用,反应时间为0~600h,对反应后液相中的硅、铝元素浓度参数和固相物质分别进行了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衍射(XRD)检测,弄清了实验研究参数与液相参数和高岭石相变的关系,得出了高岭石在NaOH溶液中存在非一致性的溶蚀趋势。高岭石在碱液中会发生溶蚀,进而可生成方钠石。此研究增加了对碱驱的认识,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陈忠  高晓勇 《矿物岩石》1999,19(4):70-73
选择典型的储层粘土矿物钙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美国钙蒙脱石和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采试验区-克二中的S^27储层砂、在常温25℃下与克市黑液体系,华东黑液体系,聚合物溶液(0.18%353OS),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ASP0等驱替剂反应1440h。对反应产后固相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钙蒙脱石首先发生阳离子交换生成钠蒙脱石,进而发生溶蚀;高岭石,伊利石和储层砂蝇的骨架矿物主要发生溶蚀和交换生成  相似文献   

4.
选择了粒径为50—154μm的6种储层标准矿物,以石英作为参比矿物,固相总质量为2.0000g,分别配成了2:0,1:1,0:2(g/g)3种质量组合,以1:10的固/液比与浓度为1000mg/L的聚丙烯酰胺(蒸馏水配制)溶液在常温25℃下作了静态吸附实验,分别反应8h、36h、72h和120h,高速分离后用酸/漂白液沉淀浊度法检测聚丙烯酰胺浓度,并计算吸附量。结果表明了如下的吸附量顺序:石膏>蒙脱石>高岭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多种矿物共存时存在吸附量与矿物配比不成比例的协同效应。当石膏或蒙脱石存在时,对聚丙烯酰胺的吸附趋势和吸附量由石膏或蒙脱石控制。该研究为聚合物驱油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栾家河断裂北段表土矿物成分鉴定和化学分析,该研究区的表土来自经受过低温(<150℃)中至弱碱性热液作用的岩石,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石英、风化成因的高岭石和热液叠加而成的蒙脱石等矿物混合而成.根据表土矿物蚀变特征与已知矿化带顶部表土特征的对比,工作区内高岭石矿物主要为风化成因,而蒙脱石系热液作用而成.从蚀变粘土矿物特征推断,其深部存在热液金矿化.  相似文献   

6.
有机酸对高岭石形成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富里酸、胡敏酸和盐酸与天然矿物-长石、蒙脱石和云母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探讨矿物溶解及高岭石形成机理。实验表明富里酸对这些矿物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其原因是由于形成了具有较大溶解度和活动性的有机硅和有机铝复合体。在中性-碱性条件下有利于有机硅复合体的形成,酸性条件下有利于有机铝复合体的形成。在富里酸作用下,蒙脱石和云母分别在4个月和8个月有少量转化成高岭石,说明层状硅酸盐矿物比架状硅酸盐矿物更易  相似文献   

7.
高岭石和蒙脱石吸附胡敏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岭石和蒙脱石分别是暖湿和冷干气候带内典型土壤的代表性矿物,对二者吸附胡敏酸特点的对比研究可以为探索不同地带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提供重要的依据。笔者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和胡敏酸初始浓度对胡敏酸在高岭石和蒙脱石上吸附量的影响,重点剖析了引起高岭石和蒙脱石在吸附胡敏酸方面表现出的共性和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在pH=5条件下,胡敏酸在高岭石和蒙脱石上的吸附量均随着胡敏酸初始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2)胡敏酸在高岭石和蒙脱石上的吸附量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3)pH<6时,高岭石吸附的胡敏酸量多于蒙脱石,pH>6时则相反。这是由高岭石和蒙脱石在不同pH条件下吸附胡敏酸的机制不同造成的。在pH<6时,高岭石与胡敏酸之间的静电引力起主导作用,其次是配位交换作用和氢键作用。此时,蒙脱石以氢键作用为主要吸附机制。在pH>6时,高岭石和蒙脱石的主要吸附机制分别是疏水性作用和阳离子键桥。  相似文献   

8.
利用批量平衡技术研究了石英、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和铁氧化物对五氯苯酚(PCP)吸附的pH关系等温线和浓度关系等温线,发现所有矿物的pH关系等温线都表现出典型的峰形曲线特征,峰位在pH=5~6之间,依矿物不同而不同。基于矿物表面羟基位化合态和PCP的化合态考虑,提出一种包含表面络合反应和表面静电吸附反应的模式,对pH关系等温线计算拟合发现有很好的相关性。模式计算还表明,石英和层状硅酸盐矿物对PCP吸附以表面络合反应为主,而氧化铁矿物则包含表面络合反应和表面静电吸附反应,但以后者占主导,其反应平衡常数比前者大1~3个数量级。高岭石和氧化铁矿物的浓度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拟合,最大吸附量的大小顺序是赤铁矿>纤铁矿>针铁矿>高岭石>石英>蒙脱石≈伊利石,并可以用矿物表面羟基位浓度和反应机制加以解释。PCP在矿物表面可观的吸附量说明矿物表面吸附对憎水性可离解有机化合物(HIOCs)在天然水相体系和沉积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天然黏土矿物及有机质对纳米乳化油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滞留的影响,本文选取高岭石和蒙脱石这两种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的典型代表腐殖酸,开展了单一矿物、有机质及有机矿质复合物对纳米乳化油的吸持批实验研究,并运用比表面积全分析、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手段探讨了吸持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介质对纳米乳化油的吸持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单一矿物及腐殖酸对纳米乳化油的吸持能力表现为:蒙脱石>腐殖酸>高岭石,有机矿质复合样品的吸持能力表现为:蒙脱石-腐殖酸>高岭石-腐殖酸,且均大于其对应的单一样品,出现了“1+1>2”的现象,表明介质组成越复杂,对纳米乳化油的吸持滞留程度越大。进一步分析证实,纳米乳化油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吸持在矿物和腐殖酸表面,表面结构性质是高岭石和蒙脱石吸持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因此蒙脱石具有更强的吸持能力,而腐殖酸的吸持主要通过颗粒间聚集作用来实现;对于复合样品,吸持主要通过氢键、配体交换和疏水作用结合来实现。腐殖酸与矿物的复合会增加吸持位点并且增强矿物表面疏水性,从而促进吸持。腐殖酸与纳米乳化油的共吸...  相似文献   

10.
应用X射线衍射(XRD)对南海北部陆架海域22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黏土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黏土矿物总体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高岭石和蒙脱石质量分数少,绿泥石、高岭石与蒙脱石质量分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根据南海北部陆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邻近河流的黏土矿物组分以及洋流搬运作用,雷州半岛东部海域伊利石主要来源于广东沿海河流和珠江,绿泥石来自台湾岛,蒙脱石主要由吕宋河流提供,高岭石则由广东沿海河流和海南岛入海河流提供;雷州半岛西部海域伊利石来源于珠江,绿泥石和高岭石由红河提供,蒙脱石可能受广西入海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