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该文指出城市滨水区开发是滨水城市规划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从城市游憩功能开发的角度,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基本原则,以武汉市为你,在重点论述汉口外滩,汉最最南岸嘴和武昌东湖三个滨水区游憩功能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以滨水区建设为中心的武汉市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开发城市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闫小培  毛蒋兴 《地理学报》2004,59(5):643-652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高密度开发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通系统的发展引起城市空间形态、土地利用开发、土地利用价格和用地布局特征的变化;反之,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带来了交通线网格局、交通密度特征及交通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梁涛  蔡春霞  刘民  彭小雷 《地理研究》2007,26(4):782-789
基于ArcGIS 8.3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江西省萍乡市总体规划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该方法首先选择城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然后建立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并对各种用地类型进行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运用GIS技术将单因子适宜度图层加权叠加,最后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从而从空间上相对准确地表征了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适宜度。  相似文献   

4.
胡卫华 《热带地理》2012,32(6):664-669
选取我国最早向城市化迈进的区域之一——深圳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查深圳的古民居,分析了目前古民居保护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城市改造更新的冲击、原生态利益链的瓦解、政策法律的滞后、产权结构的混乱、保护意识的薄弱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同时,结合国内外古民居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经验与教训,强调了古民居文化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全社会共同保护机制、破解产权及资金难题和因地制宜、分级保护、分别利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旅游资源适宜采用何种开发模式是旅游规划中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灰色系统数学理论,本文构建了一种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旅游资源的适宜性分析及开发模式研究,文中阐述了具体的方法及计算公式,并以河北涞源景区为对象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旅游资源,适宜的旅游开发方式有利于统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而这需要通过旅游市场来检验.此次研究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对秭归屈原故里端午节进行RMP分析,并从食、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设计一系列产品,进行问卷调查,定量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设计旅游产品的适宜性.基于RMP-M'P'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细分与旅游六要素对接的旅游产品适宜性评价模式,既可以指导端午节的旅游开发,又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近郊区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区域。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变化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城市郊区、特别是城市近郊的各种旅游中发展十分活跃。但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该文根据城市化作用下的城市近郊乡村旅游演变的规律和原理,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探讨城市化对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的影响,分析城市化影响下鹤鸣村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进程,提出鹤鸣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句容县为例,论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思路:以当地资源为基础,以综合效益为目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科技、服务、投入、政策、人才等生产要素,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10.
李郇  李灵犀 《热带地理》2006,26(3):243-247
针对国内城市新区开发不断升温的现象,分析了城市政府和市场在新区开发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在政府实现土地升值和房地产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新区成功开发需要政府与市场的相互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区开发的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模式,即政府规划、投资引导,房地产商跟进与市民参与,并以广州市琶洲新区开发为例,演绎了政府与市场互动模式下的新区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1.
广州都市农业旅游深度开发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文君 《热带地理》2005,25(3):263-267,282
广州都市农业旅游呈现发展速度快、起点高、规模大和效益好等特点,但也存在缺乏规划、项目趋同、文化内涵不深、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显、品牌不强、发展无序等问题。今后应当依托地方农业旅游资源特色和各种优越的发展条件,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旅游、园艺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农业旅游、农业博物馆旅游4种类型,按北部山区、中部城区农业区、城郊田园、南部滨海4大空间区域合理布局,并通过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品牌带动、挖掘文化内涵、突显农业科技、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等策略和措施,推进都市农业旅游和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大修 《地理研究》1993,12(3):80-88
本文探讨海南省主岛上城镇体系的产生、组成、序列(等级)及城镇间的引力(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朝隆 《热带地理》2005,25(2):133-137
把“度假区旅游”、“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名胜区旅游”等旅游类型泛称为“景区旅游”,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动力因子与制约因素、功能特性、空间过程与形态、建设与实施等方面分析了城市旅游的特殊性。认为城市旅游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城市旅游,应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在政府的主导下,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之间的关系,并把旅游建设融于城市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分类和城市发展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适合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城市分类为:25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100—250万人口为大城市,30—10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10—30万人口为小城市,1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镇。基于这个分类,中国城市发展应走多元化道路,城市系统和农村集镇系统将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城市化进程还将具有阶段性和地域差异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两种水稻种植面积遥感提取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方红亮 《地理学报》1998,53(1):58-65,T001
文章以湖北省江陵县水稻面积提取为例,对这两种方案(分别称之为A方案和B方案)进行了非监督分类试验,结果表明,在非监督分类过程中B方案明显优于A方案,所提取的水稻面积精度也在84%以上。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树龙  李贞 《热带地理》2000,20(2):121-124
城市植被是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对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言路在分析广州市植被景观现状的基础之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具体情况和考虑研究的可操作性,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离度和破碎度四个指标,从景观的类型多术性、格局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三个方面,对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城市植被景观类型多样性降低,景观类型趋于单一;景观斑块多样性增大,嵌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泳 《热带地理》1998,18(4):307-310
阐述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循环的作用与反馈关系,并指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过程中城市活动系统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简论城市边缘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边缘区的基本概念,城市边缘区研究产生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动向,并认为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具有宽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熵与城市发展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锋 《热带地理》2001,21(4):374-377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如何评判城市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从熵定律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新的城市发展观。城市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能够从外部环境得到足够的负熵流以抵消内部的熵增,城市将形成耗散结构系统并朝着进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城市应进入低熵社会,主要途径是:建立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数字城市,实现城市社会信息化;控制城市人口,合理发展城市规模。  相似文献   

20.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走出地面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理  邓毛颖  林小华 《热带地理》2000,20(3):180-184,188
自世界上拥有第一条地铁以来,人们对城市快速轨道地上线特别是高架线存在着偏见,主要是在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影响方面。文中从快速轨道的高架线对城市环境和景观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阐明了城市快速轨道走出地面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人们接受的水平,其高架线路也可以对城市景观起到强化的作用,城市快速轨道走出地面节省建设资金有利于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改善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