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是北京平原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在大量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在时间、空间和活动方式上的关联,认为二者在加剧活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在活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但发育起点不同,分布上也存在某些不一致性。并以高丽营地裂缝为例,分析了地面沉降与地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八仙庄地面沉降监测站分层监测结果、地下水监测孔的年水位变幅和勘察孔揭露的地层情况,计算出地裂缝两侧土层不均匀沉降差占地裂缝垂向位错量的30%。研究结果可为二者的联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天津滨海新区基本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对新近系明华镇组以上地层进行全面系统监测的必要性。介绍了滨海新区分层标监测系统建设的工作方法,简述分层标监测系统建设中各种类型分层标的设置及标孔结构设计。在总结前人分层标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设计施工及监测工作经验,对分层标的标孔结构、标底及孔隙水压力监测孔做了技术研究改进,并与传统的分层标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工程验证结果表明,各项技术改进应用效果良好,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BOTDR的地裂缝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裂缝的监测是防治地裂缝危害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采用基于BOTDR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对已有地裂缝和潜在地裂缝进行了分布式监测,详细介绍了BOTDR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原理和地裂缝分布式监测方法,并以无锡杨墅里地裂缝作为监测点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OTDR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可十分有效地对地裂缝的变形进行监测;采用定点布设的方法,可提高感测光纤的监测精度和量程,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mm;2m长的定点间距,量程可达30mm;通过网格化铺设感测光缆,可对一定区域内的多条地裂缝进行监测;在同一方向上,不同点距的结合,可提高地裂缝监测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地裂缝的监测是防治地裂缝危害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采用基于BOTDR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对已有地裂缝和潜在地裂缝进行了分布式监测,详细介绍了BOTDR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原理和地裂缝分布式监测方法,并以无锡杨墅里地裂缝作为监测点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OTDR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可十分有效地对地裂缝的变形进行监测; 采用定点布设的方法,可提高感测光纤的监测精度和量程,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mm; 2m长的定点间距,量程可达30mm; 通过网格化铺设感测光缆,可对一定区域内的多条地裂缝进行监测; 在同一方向上,不同点距的结合,可提高地裂缝监测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发生在同一地区。由于附加应力场与构造应变场的迭加作用,西安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及降漏斗的形态有其自身特殊性。它波及范围大,危害严重。本文根据地面沉降分层标监测资料,分析其成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这项新成果是陕西地矿局第一水文队历时2年半完成的,是1987年该队完成的“西安地裂缝与地而沉降研究”项目的继续和深化。本次勘察研究对西安地裂缝采用了仪器监测、一等精密水准监测、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察等新的技术、测试手段和研究高度,首次对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关系作了初步定量评价,为确定各类建筑物与地裂缝带的合理避让宽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地裂缝活动的时空预测作了探讨。经勘察研究发现,西安地裂缝的产生与西安伸展断裂系的活动具有本质的联系,它是后者从地质年代以来周期性活动的继续。西安地面沉降对西安地裂缝影响很大,它对地裂缝产生的迭加垂直位移分量占地裂缝总活动量的70—90%。据此,报告正确地提出,限制深层承压水的开采量,地面沉降才能得到控制,地面沉降区的地裂缝活动速率才会逐步放慢,对城市建设的危害可减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胡建平  隋兆显  陈杰 《江苏地质》2006,30(4):261-264
1995年以来,针对严重的区域性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逐渐加强,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江苏省政府分阶段实施限期禁止开采工作,首先在超采区实行地下水禁采,到2005年底,在苏锡常地区全面禁止开采地下水,全区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状况出现明显好转,地下水水位普遍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逐渐减缓。根据近年来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基岩标、分层标的系统监测资料,对地下水禁采后地质环境的效应特别是地面沉降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并对该区今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质》1996,20(2)
为了对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环境变化和地质灾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江苏省地质矿产厅,于1982年在常州市地面沉降的中心区域内,建立了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和地层分层监测标系统。当年总投资约50余万元。这是我省目前、唯一的地面沉降监测系统。 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系统是城市现代化管理必须具备的基础设施。 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和地层分层监测标系统,是一套高精度的垂向位移变化量监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近几年来在西安及其邻区开展地裂缝和活动断裂调查、监测所取得的大量资料,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西安地裂缝的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地裂缝“构造—重力同生机制”的成因观点。并对此进行了地质力学材料模似和数学模似分析研究,从而再现了地裂缝形成及发展演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两种支承形式的大比例尺桥梁模型,并在桥面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布设应变片,通过人工模拟地裂缝的活动,采集了在地裂缝活动下桥面板上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数据。对试验数据详细分析发现,简支桥由地裂缝引起的附加应力较小,地裂缝活动时主要破坏型式为落梁或落板破坏,因而地裂缝活动时,主要加强对桥梁梁、板位移量的监测,防止出现此类现象发生;固接桥作为一种超静定结构,在地裂缝的影响下产生较大的附加拉、压、剪等应力及扭矩,有可能导致结构性破坏。因此,笔者建议在地裂缝影响带范围内,桥梁以采用简支结构为宜。  相似文献   

11.
西安是我国地裂缝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地区之一,采用MD系列断层活动测量仪对西安f7地裂缝东段进行了长期三维活动自动化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自2002年以来,西安f7地裂缝东段历年平均活动量和累计活动量水平拉张活动量最大,水平扭动活动量次之,垂直活动量最小;垂直方向呈上盘相对下降,水平方向呈水平挤压和水平右旋;年平均值呈逐年减小趋势并趋于停止;地裂缝活动具有年度周期性规律,与降雨等因素相关;总体来看,该段地裂缝活动可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活动特征;地下水位和降雨量主要影响地裂缝垂直活动。断层活动测量仪在地裂缝监测方面可实现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对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福建漳州某地填土地基强夯试验监测项目,利用钻探、原位测试及孔隙水压力、水平位移、螺旋沉降、磁性分层沉降、水位及沉降标观测等试验监测手段,对强夯加固填土地基试验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强夯效果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苏南地区采水型地裂缝成因演化机制,设计建成了抽水与潜山条件大型物理模型系统,运用光纤传感监测技术手段,模拟地裂缝演化进程,并对其分布规律、成因机制做出总结归纳。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试验中光纤传感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水位、应力-应变分布等参数进行监测;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模型试验系统为地裂缝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2)岩土体张应力集中区与地裂缝发育位置基本对应,岩土体的张应力集中是判断地裂缝发育阶段的重要标志;(3)通过地裂缝走向玫瑰花图显示,模型平坦区地裂缝发育方向沿排水孔呈放射状分布;而潜山区域地裂缝发育具明显的方向一致性,且与潜山等高线平行;(4)地裂缝分布同时受抽水差异性沉降及潜山形态位置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GPS监测网的布网原则和设计方案出发,对GPS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大城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灾害监测的作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案。通过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GPS监测实践,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监测网的布设原则、GPS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通过GPS监测获取了西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近期活动的有关数据信息,且其与精密水准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标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监测要求精度最高。本文介绍了北京地面沉降站内,监测配置和基岩标、分层标孔的结构设计,施工特点,以及适用于冲洪积平原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巍  徐佳  徐鸣 《地下水》2014,(4):26-27
分层标监测体系是地面沉降的主要监测手段,通过对天津滨海地区分层标监测资料以及同期不同含水层的水位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各含水层当前沉降状态,以及水位变化与沉降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沉降治理措施及方案。  相似文献   

17.
西藏满拉水利枢纽左岸塌滑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西藏满拉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区, 其左岸上、下游均分布有规模较大的坍滑体, 影响边坡稳定和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为此对左岸坍滑体进行了专门的勘察和试验研究, 并且在坍滑体上布置变形监测网, 在施工期和水库蓄水期及运行初期对坍滑体的地面变形, 地裂缝张开度和深部分层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今后对上、下游坍滑体继续进行变形监测, 以便对可能产生的塌滑及时作出预报, 保证满拉水利枢纽长期安全运行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大同市322医院断裂在93601部队东院公寓房场地的活动性及与地裂缝的关系,野外在场地内采用了地裂缝调查、电阻率CT法、探槽开挖等综合手段对该段内的断裂具体位置、断裂组合和活动性及与地裂缝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322医院断裂在该地段由2条断裂组成,呈"Y"字型,组成断裂带,间距7m。沿断裂发育地裂缝,断裂位置与地裂缝吻合,属构造地裂缝。该断裂组合特征及活动性的研究对沿线工程规划及灾害评估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层标是通过钻探方法分别埋设在地下不同深度土层中的特殊监测点,标点直通地表,随土层的压缩、膨胀而升降变化,由此监测地面的总沉降量或总回弹量。通过温州市地面沉降监测标组的施工实践,探讨了确保分层标质量的关键工序和控制措施,并对标底装置作了技术改进。分层标的建设可为该地区今后地面沉降防治、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更有效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InSAR的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区长期遭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对该区域1992年至今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监测。主要分3个阶段进行,在每一阶段尤其对InSAR处理过程中的干涉图滤波进行了迭代自适应处理和相位解缠进行了顾及粗差的改正,通过与同期水准和GPS监测结果比较可得InSAR精度达1cm。从3个时间段的InSAR成果可以看出在空间分布上,西安市的东郊和南郊是沉降严重的区域;从时间发育来看,最大沉降阶段发生在1996年,最大沉降量达21cm,而2006年的最大沉降量减少到8cm,且沉降中心转移到西南郊;3个阶段均探测到活动地裂缝两侧的不均匀沉降,地裂缝的南侧沉降均大于北侧。该研究将为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解释和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