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飑现象的观测及与飑线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飑与飑线的定义、特征、形成条件上的区别、产生飑时气象要素的变化及其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并对1999年5月6日和1999年5月26日出现在靖宇县境内的两次突发的强风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地面观测员准确掌握飑的定义及产生飑现象的气象要素的量值的变化 ,对正确判断飑至关重要 ,同时也为观测员正确取飑提供了数值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气象》1977,3(5):2-5
雷州半岛以多雷雨闻名,年平均雷雨日在100天以上。夏半年里几乎各种天气系统都有雷雨发生。这里,我们主要用湛江雷达回波资料,结合有关地面及高空资料,仅对中小尺度对流产生的雷雨(即热雷雨)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热雷雨静概况 雷州半岛位于我国大陆南端,东临南海,西向北部湾,北与大陆相连,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是一个南北向狭长的半岛,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60公里左右。地处低纬度,又有这种独特的海陆分布,  相似文献   

3.
飑是一种天气系统的活动,通常在冷锋前、切变线附近生成,多出现于夏季。飑是突然发作的强风,出现时风速的大小并无规定。但是飑出现时,风速达到大风标准,则要加记大风现象。  相似文献   

4.
大风和飑这两种天气现象。由于都与风过有关,在实际观测中会发生误记.本站___,_、__30L61933军4月25日有如下记录。R15二~15X:—””—”””””‘”””’”“-1\——”V’-1/~/‘.V15u~15“’从相应的压林油自己曲线上得知:气压25分钟内涌升4liPa;形成明显的“3暴鼻”,温度45分钟内下降10”C;相对湿度45分神内上升犯畅。压温湿曲线变化反映了典型的路特征,而却被简记为大风.如何正确区分大风和题,避免误记呢?这需要认定义出发,结合各要素变化进行综合判断.大风是指瞬间风速达到或超过门米/秋的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5.
陈丹青 《广东气象》2002,(Z2):47-48
飑是一种诸多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综合反映的特殊天气现象 ,常出现在春、夏季急行冷锋的前方和台风边缘的积雨云到来之时 ,常伴有阵雨、雷雨甚至冰雹 ,最大风速可达 2 0m/s ,有时甚至达5 0m/s。其在《规范》中的定义是 :“突然发作的强风 ,持续时间短促 ,出现时风向突变 ,瞬间风速突增 ,气象要素随之剧烈变化 ,常伴雷雨出现”。所以观测时判断是否记录飑关键是要综合考虑何谓“强风”、“突变”和“剧烈变化” ,然后结合其它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综合考虑。根据我台 49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 ,飑这一天气现象记录有 1 9次 (6月和 8月出现次数…  相似文献   

6.
飑线与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飑线与飑地线与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8实际工作中,发现个别观测员对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刁够,不知道购是高空天气系统飓线过境时发生在测站的一和天气现象,以致出现漏记误记飓的情况,且对飓线代表的子气意义不甚了解。l飓线与飓的基本特征在天...  相似文献   

7.
李凤君  扬兆明 《气象》1991,17(9):2-2
在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中,对于飑的观测、判断和记录仍存在一些问题,常常造成漏记或误记。其主要原因在于对该现象的基本概念认识模糊,对《规范》中飑的定义理解不透,对其特点辨别不清。  相似文献   

8.
飑与飑线     
对天气现象飑的记录,观测员反映不好掌握,普遍感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标准”难确定,有的分不清和一些天气过程的区别。笔者在下站的过程中曾多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测站风速猛增,风向突变,雷电交加,大雨骤至,气压踊升,气温陡降,持续时间又短促,应该说是明显的飑。可常常听到观测员们的议论声:“这是锋面过境,雷暴单体过境,还是飑线过境?能不能记  相似文献   

9.
凝结潜热释放和地表热通量对一次飑线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3年7月4—5日一次产生大风、短时强降水强对流天气的飑线过程进行数值试验,研究了凝结潜热释放和地表热通量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1)凝结潜热释放对飑线系统有重要的作用,对飑线发展维持、移动及成熟阶段的垂直结构都有着一定影响。(2)当飑线系统进入成熟阶段后,小尺度的积云对流中的凝结加热作用于中高层大气,加强了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而对流系统内垂直上升运动的加强又导致凝结加热作用更强。(3)凝结加热作用极大地促进了飑线的低层入流、高层出流的垂直结构,以及系统前方中层入流和高层出流之间形成的间接垂直反环流,促进高空动能下传的同时,使系统前方对流不稳定性增加,新的对流单体易于触发。(4)潜热释放间接增强了对流内部的冷性下沉气流,进而加强了低层的阵风锋,使得新的对流单体能在飑锋处触发,飑线以新老对流单体交替的方式向前移动。(5)在高低空急流的垂直耦合促进飑线发展的同时,成熟阶段飑线中较强的凝结加热对高低层急流有反馈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种垂直耦合。(6)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在对流系统的触发和发展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地表热通量在白天加强了对流边界层的湍流混合作用,由此产生的特征维持到了夜间,形成了适合飑线触发的层结条件。另外,在对流形成之前,与地表潜热通量相关的边界层加湿作用为对流的爆发贮存了丰富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0.
对飑在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天气特征进行讨论,并与天气学中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飑线进行区别。分析了陕西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点,发现陕西飑的发生次数在1980年出现由少到多的强突变,认为1979年出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飑定义的修正是产生突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吴陈 《气象》1980,6(2):39-40
在云物理、暴雨分析、中小尺度天气分析及预报中,常用到对流温度(T_0)。特别是用单站探空资料预报午后局地热雷雨时,对流温度是能否产生热雷雨的临界标志。当根据早晨探空资料求得对流温度后,就可根据下午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和对流温度比较,若午后最高气温高于对流温度时,可能产生热雷雨。  相似文献   

13.
飑线     
一、前言飑线这一名词自19世纪后期开始在文献上出现。本文着重于广泛评述这一中尺度现象,而不去详细涉及飑线的一些特殊的性质。开始,我们将叙述飑线概念演变的简单历史,包括飑线概念与同样空间尺度的其他系  相似文献   

14.
飑的判别     
郭键 《气象》1991,17(9):28-28
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飑是“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剧烈变化,常伴雷雨出现。”然而,由于其出现次数较少,定义较抽象,在实际观测工作中较难判别,常出现漏记或误记。为了较准确  相似文献   

15.
雷雨     
乌云在高空中翻滚。你在云里挣扎喘息;上升气流要把你抛得更高。你却要拼足力气往下落;闪电是你期待的目光,雷鸣是你情急的呼号;为什么你如此痴恋土地,因为哺育生命的使命在肩上。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区西风带飑线和台风飑线环境场特征统计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利用2012—2015年3—9月华南地区的雷暴大风和雷达数据,挑选了华南地区20次典型飑线过程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华南地区的西风带飑线出现于春季和初夏,台风飑线出现于盛夏;3—4月的西风带飑线一般在凌晨开始发展,中午前后趋于减弱,而7—9月的台风飑线一般在中午或下午开始发展,前半夜趋于减弱。挑选了4次西风带飑线过程和4次台风飑线过程,使用2012—2014年的NCEP物理量分析场,在考虑季节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两类飑线各种物理量的异同点,结果表明:西风带飑线850 hPa与500 hPa的温差较大,台风飑线则是925 hPa与700 hPa的温差较大;西风带飑线低层暖平流较强但中层不明显,台风飑线相反;在西风带飑线造成的雷暴大风出现前,500 hPa温度平流随时间的变化为显著负值,台风飑线则不明显;西风带飑线的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较台风飑线更强;台风飑线925 hPa的相对湿度较西风带飑线小,在西风带飑线造成的雷暴大风出现前,500 hPa以干平流为主而925 hPa以湿平流为主,台风飑线则相反。对两种飑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雷暴高压的持续加强、扩大及相应冷池的扩大导致西风带飑线的不断加强发展,而台风倒槽的气旋性切变和高低压之间的等压线锋区可能对回波的生成和前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桂林位于南岭山脉的南侧。进入夏季后,受副高控制,天气炎热,午后对流发展旺盛,热雷雨多,约占该季节全部雷雨的43%。这种热雷雨多出现在黄昏前后,并且生消演变快,难以掌握。为了提高对热雷雨预报的准确率,搞好服务工作,我们从1980—1984五年资料的统计中筛选出一些物理意义明确的因子。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8.
颮是颮线过境时的一种天气现象。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颮的特征(定义)描述为:“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由于强风、持续时间、风速突增、气象要素剧烈变化等都没有具体的数值指标,因此  相似文献   

19.
气象上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强风现象,其持续时间短促,飑通常还伴有骤雨或雷雨。它是春夏季影响广东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而且常形成一种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称为飑线),是一条雷暴或积雨云带。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剧烈的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天气现象飑的统计分析,揭示飑暴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地域分布特征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特征。分析触发飑暴的物理机制,对飑暴及飑中系统的准确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