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常规碳十四制样系统及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典型制样系统的优劣,重点介绍了作者改进的常规^14C制样系统。改进后的制样系统将燃烧单元、酸解单元、气体纯化单元、合成碳化物单元、合成苯单元、温度、电路控制单元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可在系统上同时分段、并行、灵活、方便的操作多个样品,相互之间不受时间的约束和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尺度、有限样品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密度控制可以计算区域总样品数量,但取样点布设应综合考虑地质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性。目前,样点布设主要依赖技术人员经验,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如何科学布设取样点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科学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文章基于实际工作创建了“区域预分配、单元再优选”的解决方法。在区域上,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量化分配模型,以背景控制因素和潜在污染因素建立分配因子组合,运用指数标度量化定性因子、标度函数计算定量因子,通过矩阵运算获取每个分配单元的样品预分配数量;在单元内,按照分段控制、条件优选的方法提高取样点针对性和代表性。利用构建的分配方法,以拉萨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调查为案例进行了取样点布设分配应用,确定了各单元样品分配数量。结果表明:考虑背景控制和潜在污染的层次分析模型及量化计算平衡了拉萨河流域不同分配单元对样品的实际需求,解决了城关区面积小样品需求多、当雄县面积大样品需求少等问题;分段控制、条件优选的方法明确了分配单元内取样点选择依据。本方法的构建为地下水污染调查取样点布设提供了必要的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
张瑞阳 《地下水》2023,(3):105-106+126
为科学评价太子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合2020年太子河流域21个样点的社会功能、水生生物、地貌形态和水文水质等指标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河流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21个样点中达到健康、亚健康、脆弱、病态等级的样点占比依次为19.05%、61.90%、14.29%和4.76%,太子河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处于亚健康状况,其中评分最高、最低的样点是TZH12的4.14分和QH的1.97分;上游和干流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下游、支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显著干支流差异性和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格网单元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时广泛采用的一种评价单元。对研究区进行格网划分之后,需计算每一格网单元的评价指标值,并进行叠加分析,进而划分危险性等级。但是,格网大小的确定目前仍依赖于专家经验,缺乏定量的计算模型。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选取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常用的评价因子和指标,分析了格网大小对各评价指标的影响机理,为格网大小的定量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1∶5万地球化学普查中土壤及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析配套方案、方法检出限以及准确度、精密度;对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包括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控制、报出率的控制、平行样和异常点样品的重复性检验,对分析流程的质量评估.此方法已应用于大规模土壤及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析测试,提供了巨量的基础数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点安全系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滑坡数值计算的三维模型,将滑带离散为薄层8节点六面体单元,采用基于摩尔-库仑强度准则的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滑带材料,通过数值计算,可获得滑带单元的三维应力状态和滑动方向。定义单元点安全系数为滑带单元抗剪强度与滑面上平行滑动方向的剪应力之比,定义滑坡整体安全系数为单元点安全系数对滑带面积的加权平均值。采用点安全系数分析滑坡的空间滑动机制,采用整体安全系数评价滑坡稳定性。算例分析表明,分析结果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非线性理论的平面应变单元分析模型。对于线性的四边形等参单元,采用2×2个高斯积分点作为单元的非线性应变插值点。考虑到平面应变单元面外无应变分量存在,故仅在面内的3个方向建立非线性应变场以及相应的控制方程。采用Woodbury公式与组合近似法联合求解控制方程,使得整个非线性分析过程仅为多次的初始弹性刚度矩阵回代计算以及稀疏矩阵与向量的乘积,极大地提高了控制方程的求解效率。基于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效率分析表明:所提算法的计算效率相对传统变刚度法显著提高,且相对于精确的Woodbury公式,则大大提高了非线性自由度的临界比例。将Drucker-Prager准则的转移应力解析解法用于典型平面应变模型的非线性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平面应变单元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算法的高效性,为平面应变类型的非线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非线性理论的平面应变单元分析模型。对于线性的四边形等参单元,采用2×2个高斯积分点作为单元的非线性应变插值点。考虑到平面应变单元面外无应变分量存在,故仅在面内的3个方向建立非线性应变场以及相应的控制方程。采用Woodbury公式与组合近似法联合求解控制方程,使得整个非线性分析过程仅为多次的初始弹性刚度矩阵回代计算以及稀疏矩阵与向量的乘积,极大地提高了控制方程的求解效率。基于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效率分析表明:本文算法的计算效率相对传统变刚度法显著提高,且相对于精确的Woodbury公式则大大提高了非线性自由度的临界比例。将Drucker- Prager准则的转移应力解析解法用于典型平面应变模型的非线性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平面应变单元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算法的高效性,为平面应变类型的非线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宁南-会东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以Pb、Zn异常为主,以汇水域异常为研究单元,对全区82个流域单元进行因子分析,圈定甲类流域单元异常10处,乙类流域单元异常18处,丙类流域单元异常51处,丁类流域单元异常3处,在分析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和已知铅锌矿床(点)的空间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本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0.
罗玉龙  彭华 《岩土力学》2008,29(12):3443-3450
软弱夹层的渗流、应力耦合作用是影响滑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正确评价含软弱夹层的大野坪滑坡体的整体稳定性,基于Biot固结微分方程,采用虚位移原理,按照Goodman单元的形成格式,引入Desai单元控制嵌入的思想,构造了二维4节点耦合薄层单元,给出了能够模拟滑坡体蠕变特性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并用孔压实测数据检验了程序的正确性。同时,对大野坪滑坡体处于正常蓄水位和水位骤降两种工况的渗流场、应力场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耦合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蓄水位,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而水位骤降工况,使滑坡体中前部孔隙水压力、位移、剪应力水平等均有大幅度地提高,塑性区沿着软弱夹层向上也有较大发展,致使滑坡体有可能沿着软弱夹层在中前部发生局部折线滑动,对滑坡体的稳定性极为不利。最后,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耦合分析的结果进行校核,两者结论一致。该研究成果为全面评价淋溪河水电站建设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建立耦合单元研究软弱夹层耦合特性的方法,为其他含软弱夹层的滑坡体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春英  吴杰  李发跃 《贵州地质》2020,37(4):439-446, 470
以硅酸钠提供硅源,铝酸钠提供铝源,通过一步水热法成功合成出具有典型立方体形状的KA分子筛。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N2吸附-脱附技术详细表征了KA分子筛。研究结果表明:KA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属于体心立方结构,KA分子筛是多晶体;KA分子筛的硅铝物质的量比为1.0∶1;KA分子筛的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是36.783 m2/g,微孔比表面积是24.399 m2/g,微孔体积是0.053 cm3/g。另外,通过对KA分子筛的热稳定性研究,得出2个结论:KA分子筛的相转变温度约是500 ℃,KA分子筛的总质量损失为15.1%。  相似文献   

12.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以盘锦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建立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模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对盘锦地区耕地土地质量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估。对肥力指标和环境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盘锦地区耕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良好,三级质量以上耕地面积达到了88.04%,是优质的水稻产区,为科学管理土地和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大田县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已于1999年元旦实施,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实行土地用途管理,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确保耕地动态平衡,因此,必面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规划”编制的基础,也是各级政府土地利用决策的依据之一。我们在编制大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该县建设用地,水域,裸岩地以外的大部分土地作了适宜性评价,划分了宜耕,宜园,宜林地和暂不适宜土地,并进一步划定了适宜  相似文献   

14.
孙岐发  田辉  张扩 《地质与资源》2014,23(5):450-452
地面沉降不但影响到下辽河平原地区的经济生产,而且导致湿地逐年退化,对生态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该区域没有监测网络,无法知道具体的沉降范围和大小.为了查清下辽河平原历史地面沉降状况,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首次在下辽河平原区域提出了地形图比对方法.通过搜集不同时期地形图,对同一高程点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地区围绕着油田集中采油区和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存在地面沉降现象,最大沉降量达到3 m.地形图比对有效地解决了下辽河平原无法确定沉降范围和量级的困难,是一种在没有监测网络的情况下,掌握工作区地面沉降情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斌 《甘肃地质》2011,(4):60-64
甘肃省是一个生态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的省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森林及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功能弱,环境自净能力差;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并且随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呈恶化之势,已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生态地质环境现状,为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地热能源不断得到关注和利用的当今社会,对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决策的线性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地热水开发利用前景评价模型,避免了以往单纯从定性角度分析地热水开发利用前景的人为主观性及片面性,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经实例验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作者选取地热地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利用现状作为层次分析法的中间层要素,进而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结合多目标决策的线性加权方法建立综合评价评分的数学模型,最后根据地热田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晓玲  王芳 《江苏地质》2012,36(2):138-141
介绍了基于MapGIS平台的重力测量工作程度图、布格重力异常图、剩余重力异常图和重力推断地质构造图属性库结构及字段要求,属性库规范、有序,已在江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演变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宇鸾  张颖  李秀彬 《中国岩溶》2017,36(4):492-500
采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模型,评估了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演变过程,并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对黔桂岩溶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呈增强趋势,综合指数从0.09增长到0.30;(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看,该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时段Ⅲ压力指数、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变化量的Global Moran’s I指数为0.317 9、0.473 3和0.185 9,时段Ⅱ的Global Moran’s I值均大于时段Ⅰ的值;(3)就局域空间自相关而言,热点区、次热区趋向集聚于以贵阳市为龙头的黔中城市群、黔西南州、南宁市及其周边区域,冷点区、次冷区连片分布于黔桂峰丛洼地及其周边偏远山区。因而,建议在黔桂岩溶山区城镇化、工业化加速阶段,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土地利用冲突,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农业地质调查资料,探讨了如何应用MapGIS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以内江市沱江乡土地整理区为例,选取土壤养份指标、土壤环境指标、水、大气环境指标以及大宗农作物安全性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MapGIS数字地面模型,绘制出单因素单指标分级图,并应用区对区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多指标、多因素的叠加分析,最终绘制成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定级图。采用MapGIS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可以提高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后期成图的效率,其方法简单实用,评估结果与工作区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