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海洋测绘》2017,(1):83-86
<正>shuishen celiang zidonghua xitong水深测量自动化系统(automatic hydrographic survey system)船载或机载自动采集处理水深与定位信息的设备。由定位和测深设备及其接口装置、计算机、磁(光)介质记录器、偏航指示器、打印机、绘图机、数据采集与处理专用软件等组成。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随着无线电定位技术的迅猛发展,常规的光学仪器定位、地面无线电定位系统(如微波定位系统)等已满足不了现代的要求。因此,高精度、全天候的卫星定位系统GPS则应运而生。它以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的优势正在逐步取代其它定位系统。为消除SA引起的误差和其它误差(如信号通过地球的电离层、大气层而引起的误差),差分DGP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从1996年6月开始,为在全国沿海地区实现DGPS全覆盖定位,满足海洋测绘、海洋运输、海  相似文献   

3.
GP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先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然后详细分析了这种技术的精度,最后基于这种技术,对现在运行的无线电指向标/差分GPS台站,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了差分概念在无线电定位、卫星定位、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传递、水位改正、重力场和磁场向下延拓等方面的应用模式。差分技术在卫星导航定位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在海洋测量中举一反三,还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应用领域,有效消除系统误差,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提高信息获取与处理精度或者降低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洋军事与战略的发展,传统声学难以完成空水跨介质通信需求。磁感应通信技术由于在空水介质中磁导率一致,且具有信道稳定、速度快、体积灵活、成本低的优势,可以作为空水跨介质的技术补充。以磁偶极子为基础,对空水跨介质感应磁场传播模型进行了研究,证明磁场在空水界面的传播连续性, 之后基于 USRP 设计通信收发电路并实现一套磁感应通信系统。该系统在收发线圈半径 10 cm,发射功率 1 mW 情况下,实现空水(湖水)跨介质 20 m,通信速率 10 kbps 的无误码文本传输,证实了磁感应通信在空水跨介质场景下的可行性,对后续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新成 《海洋科学》2010,34(4):70-78
运用微扰法研究了平面波入射分层介质粗糙面的电磁散射,采用改进的一维分形海面模型模拟实际的分层海面,推导出了平面波入射时的散射系数计算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HH极化双站散射系数随散射角的变化曲线,讨论了中间介质介电常数和厚度、摩擦风速和入射波频率对双站散射系数的影响,得到改进的一维分形分层海面散射系数的基本特征、分区特征和随频率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散射系数近似具有"量子化"特征。这些结果在诸如海洋遥感、无线电传播与通信、粗糙面重构等方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海洋测绘》2017,(1):87-90
<正>地形改正topographic correction重力值归算时,顾及重力点周围地形起伏的质量所加的改正。差分GPS differential GPS通过在固定测站和流动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利用在固定测站上所测得GPS定位误差数据改正流动测站上定位结果的卫星定位。静态定位static positioning  相似文献   

8.
“东海高精度无线电定位系统”是地质矿产部在八十年代中建立起来主要用于物探的定位系统,也是东海海洋地质调查主要的定位手段。该系统精度的难证、工作方式、实际工作的资料统计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该系统在东海的实用价值,随着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对导航定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东海高精度无线电定位系统”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以适应东海对外开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海洋测绘》2016,(4):83-86
正hangkong cili celiang航空磁力测量(airbome magnetic survey)由飞机携带磁力、定位等传感器在空中测量地磁场的技术。测量要素包括地磁场总强度、垂直强度、水平强度、梯度和位置、航高等。与陆地磁力测量相比,不受地形、植被和交通等限制,速度快、费用省。航空磁力测量在军事上可用于对潜艇、水雷、地雷、磁性管线和沉船等磁性目标实施快速定位。与陆地和船载海洋磁力测量相互补充,用于了解地质构造、寻找磁性或与磁性有关的矿体、进行磁性填图、解决城市或工程稳定性和考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基无线电导航是以设置在陆地上的导航台为基础,通过无线电信号向飞机、船只、车辆或其他用户提供导航信息的系统。对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现有标准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地基无线电导航技术发展趋势,给出了一种地基无线电导航标准的体系结构,并对地基无线电导航制定的标准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变速介质中地震波传播所满足的变系数波动方程,推导出波速线性变化介质中一维波动方程的解析解,讨论了波速不均匀性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地震波振幅衰减大小与介质速度梯度有关;频率转折点两侧地震波传播性质;频率与地震波波速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海上定位的传統的和现代的一些測量方法和仪器設备以及它們的精度如何,作以簡要介紹,其中,对当前己成为海上定位測量主要手段的无线电定位方法作了较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海上活动对导航定位的要求,现有导航定位手段的能力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在我国大陆架海域建立比较统一的高精度导航定位管理(服务)体系,选用脉冲——相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PULSE/8作为该体系的基本设备。本文还就导航定位管理(服务)体系建立的其他若干问题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结合广义射线 简正波转换、声场强度干涉结构研究了简正波耦合机理。给出了 1种简正波前向耦合矩阵的近似表示形式 ;引入“介质虚像”技法和图解法 ,讨论了简正波耦合的直观物理图象。证明简正波耦合强弱由声场强度干涉结构和环境扰动所决定 ,并解释了一些文献中描述的现象。利用“介质虚像”技法 ,给出了时间反转镜技术原理的简明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一切海洋开发活动,都离不开“导航定位”技术。本文全面扼要地介绍了国外现行的各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并就各系统的优缺点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评述。对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一GPS及其无码测量技术予以特别关注。文中搜集了大量的图表和技术数据,对当前从事海洋开发的各种用户,就如何正确选用合适的导航定位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水声技术     
利用声波对水中、海底以及海底以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跟踪、识别以及水下通讯、导航等的方法与技术。1912年“泰坦尼克”号巨型客轮沉没事件,促进了近代水声技术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回声定位声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水声技术有较大发展,改进了声呐设备,且出现了声制导鱼雷和音响水雷。50年代以后,潜艇活动能力的增强与核潜艇的出现,水声物理研究和信息论研究的进展以及无线电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换能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进步,对水声技术的发展有很大促进。目前水声技术除有广泛的军事用途以外,还用于海洋开发…  相似文献   

17.
海洋声学技术在无缆水下机器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 电磁波在水中衰减严重,传播距离较短。声波可以在海洋中传播很远的距离,声波是海洋中的主要信息载体。海洋声学技术在海洋中用于探测、通信、导航和定位,它是海洋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 海洋声学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声纳,即探测声纳、导航声纳和水声通信机,详见附表Ⅰ。  相似文献   

18.
《海洋测绘》2015,(5):89-91
<正>位置[线交]角intersection angle of LOP过定位点的两条位置线之间的夹角。定位点间距positioning interval测线上两定位点间的距离。等角定位格网equiangular positioning grid采用三(或四)个控制点,以每相邻两控制点间连线为弦,按等角间隔绘出的两簇圆弧所构成的定位格网。辐射线格网radial positioning grid由岸上两控制点绘出的两簇方向或方位辐射线构成的定位格网。  相似文献   

19.
由于海水介质对电磁波的强吸收屏蔽效应影响,水下潜航器的隐蔽航行使得对其进行水下导航定位成为一个难点和热点研究方向。现有水下导航与定位技术以惯性导航传统自主导航技术为主体,围绕修正惯性导航产生的累积误差问题,发展形成了航位推算导航、地球物理匹配导航技术、水声导航技术等多种辅助导航技术。系统地介绍了这些水下导航技术及其组合方式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水下导航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高精度水下定位技术对于维护国家海疆安全、海洋权益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根据射线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利用双曲面定位方法建立长基线深海定位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获得4 000 m水下信源在10 km~2正方形范围内的定位误差精度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浮标网络中心位置定位精度最高,可得到亚米级;离中心位置越远,定位精度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