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光球磁场、色球Hα单色像和Hβ速度场等观测资料,分析了1993年5月日面AR7500中3个暗条的演化和动力学行为,得出4个结论(1)3个暗条中两个是右旋暗条,一个是左旋暗条。(2)暗条附近两侧的色球纤维和光球横场几乎平行于暗条长轴,暗条端点处的黑子没有呈现明显的涡旋结构。(3)尖角处因为轴向场取向不同,一直没有发生暗条合并,即使其中一个右旋暗条消失后又重新形成也如此。(4)几天持续存在的左旋暗条,在两天的观测中未出现扰动激活,其中部为杂乱而不明显的运动图案。本文还讨论了可以用暗条的扭曲磁流绳模型来解释暗条的这些动力学行为,以及一些尚待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利用云南天文台色球Hα单色像、SOHO/EITEUV单色像、SOHO/LASCO白光日冕观测、SOHO/MDI光球磁图及Nobeyama17GHz微波射电观测资料对2004年4月11日AR0588中的环形暗条爆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爆发的暗条呈现封闭的环形。在Hα观测上爆发前有明显的激活态,表现为西半环变粗变厚,断裂出现缺口并缓慢向西南方向上升。在EIT195 观测上,此暗条爆发表现出两条扎根于爆发源区的亮带,其顶部可能是爆发中的暗条,而这两条亮带是暗条的两条腿。该暗条爆发是动力学爆发,但暗条等离子体在爆发过程中也受到明显的加热。(2)该暗条爆发伴随有一个明显的双带耀斑。一个带位于暗条爆发的中心,几乎不动,而另一个带呈环状包围爆发的暗条,展示明显的分离运动。这两个带之间,在耀斑后期出现明显的耀斑后环。(3)这一暗条爆发及耀斑与LASCO观测到的一个快速的、具有典型三部分结构的partialHaloCME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法国巴黎默东天文台记录的暗条目录资料构造了一个时间精度为每天的暗条数目序列,选用Scargle周期图和Morlet小波变换两种周期方法研究了这个序列的周期性,发现其存在4个显著的周期,它们分别是1557天、1141天、795天和367天,详细分析了这些周期的时变特征,并简单讨论了其中个别典型周期的相位、物理机制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6.
7.
光球物质的水平运动对暗条激活和耀斑爆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用数值方法讨论光球物质水平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式-剪切运动和会聚运动对活动区背景磁场及暗条电流的影响,并由此分析它们与暗条激活以及耀斑爆发的物理关系,所得结果表明:(1)光球物质的水平运动在激活暗条和驱动耀斑爆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作为耀斑现象先兆之一的暗条激活过程,主要是由暗条电流的增强和背景磁场的演化所决定,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导致了耀斑现象物理机制和形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数据方法分析了紫金山天文台色球望远镜观测的1996年3月24日3B级双带主资料,结果表明:由于新浮磁流改变背景磁场,光球剪切运动引起暗条圆柱轴向磁力线扭转而使暗条电流增加,致使暗条整体力学平衡破坏,驱动暗条向上运动。并对暗条上升运动与耀斑爆发的物理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我国第一台高分辨光球——色球望远镜所取得的AR4811的高空间分辨(≤1″)的黑子和Hα色球照相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的精细结构的演化特征及有关耀斑活动。指出:(1)和当地原有磁场极性相同的新磁流的浮现在黑子群演化过程中起着阶段性的重要作用,但对活动区耀斑活动贡献不大。(2)有关暗条的各种频繁活动是当地耀斑的一种先兆。(3)活动区中相反极性磁场的相互挤压、剪切和旋转同时存在,是一个2B/M1.3级等一系列耀斑可能的储能机制。而与当地原有磁场极性相反的磁流环的浮现,是2B/M1.3级耀斑的可能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观测研究表明有利于磁重联的新浮磁流与日冕物质抛射(CME)有密切关系.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新浮磁流触发CME的物理模型对观测结果进行了物理解释.基于这种模型,不考虑重力和热传导, 2.5维的数值模拟的理论结果显示:是否能够触发暗条爆发及CME,取决于新浮磁流磁通量的大小、浮现的位置以及其磁极走向,并给出了能够触发暗条爆发与不能触发爆发的参数空间.利用2002年和2003年的15个暗条爆发事例以及2002年的44个非爆发事例,对新浮磁流磁通量的大小、浮现的位置以及磁极走向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新浮磁流都能够使暗条失去平衡,形成CME.统计结果基本上支持了数值模拟的理论结果.这个结果可为空间天气预报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利用色球Hα、TRACE/WL、SOHO/EITEuV单色像观测资料及SOHO/MDI光球磁场观测资料,对2003年10月22日太阳活动区AR0484内发生的日浪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1)在Ha线心观测上,日浪包含有亮、暗2个分量,这2个分量先后出现而且并不共空间.日浪的亮分量与UV和EUV波段上观测到的喷发具有较好的同时性和共空间性.(2)日浪喷发物质沿着EUV环运动。(3)在光球层,日浪足根处的黑子和磁场有明显的变化.这些观测结果支持日浪的磁重联模型。 相似文献
12.
1989年7月8日,在AR5572中,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观测到宁静日珥的缠绕运动。磁场观测表明,它与磁对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色球Ha单色像、TRACE和SOHO/EITEUV单色像、SOH0/LASCO白光日冕观测及SOH0/MDI光球磁图,对2003年8月25日日面AR0442边界上2个暗条爆发的不同动力学行为及与之相关的耀斑、耀斑后环和CME等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个暗条的激活态和爆发过程有明显不同:暗条F1先变粗变黑,出现明显分叉,然后表现为whiplike爆发;而暗条F2一部分先消失,其余部分出现水平的轴向运动,最后F2整体爆发。(2)2个暗条的爆发机制是不同的:F1的爆发可能与新浮磁流密切相关,而F2的爆发与F1爆发产生的双带耀斑的分离运动和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波段联合观测数据,综合分析研究了一个发生于2007年5月23日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爆发事件的起源和初始阶段的物理演化过程.该CME起源于活动区10956内的一个并没有严格地位于活动区极性反转线上的U形活动区暗条,该暗条首先被扰动,然后从中间部分开始缓慢上升.在暗条上升运动过程中,从极紫外和软X射线像上可观测到位于暗条上方的日冕磁环也在不断地上升并且有持续向外的扩张运动.最终,这些冕环和暗条一起爆发并伴随着一个位于暗条断开位置附近的日冕暗化区域的形成.这一爆发过程还伴随着一个静止轨道业务卫星(Geostationary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GOES)软X射线流量级别为B5.3的亚耀斑发生,该光斑显示出与CME之间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联系.与CME的"标准"磁流绳模型一致,这些太阳表面活动可以看作是CME的初始演化阶段在日面上的表现信号,并且该CME的亮前锋可能是由预先存在于暗条上方的冕环体系直接演化而来.另外,文中还讨论了与该事件相关的暗条爆发、耀斑、冕环扩张和消失以及日冕暗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探索三维空间内的各种太阳爆发活动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爆发活动的三维演化反映了其真实的物理过程,对于认识各种活动现象的发生和演化规律十分重要.暗条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是两种重要的太阳活动现象.日冕极紫外(EUV)波是CME的一种伴生现象,对日冕EUV波的研究为完整地理解CME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由于先前的数据都来源于单一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由北京天文台的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偏振计在2545MHz和 2645MHz频率上同时观测到的一个与日面光学耀斑共生的47GB型射电大爆发,并对它的辐射强度的准周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