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李振军  赵思雄 《大气科学》1996,20(6):662-672
本文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和华东中尺度试验的部分资料,对1983年春季一次快速南下,并在江淮地区产生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冷锋进行了三维结构的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这次冷锋过程主要有以下特征: (1) 与冷锋相对应的高空槽前存在一支下沉(DVM)气流;(2)有一强的辐合区出现在对流层中层,锋前上升运动的最大值也出现在对流层中层;(3)比较强的锋生过程主要集中于对流层中下层;(4)存在一支明显的热力直接环流(TDC),即暖湿空气沿冷锋倾斜上升;(5)在冷锋后存在一支较强的下沉气流(DVM),这支DVM对冷锋逆温层(或等温层)的形成可能有重要作用。并将此次东亚春季强冷锋个例与小仓义光(Ogura)等分析的北美春季冷锋(SESAME)个例作了对比,发现此次冷锋个例中,锋区的温度密集区主要在对流层中层,而北美SESAME个例温度密集区主要在对流层低层。这可能是由于东亚高空急流较强,动力强迫而引发锋生所致。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第I部分对东亚春季强冷锋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第II部分对该锋面的增强过程作了动力学诊断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从27日08时至28日20时(北京时,下同),该冷锋处于加强阶段,锋生函数的计算显示,最大锋生区出现在对流层中层,各项的量级相同,但以倾斜项的数值为大;(2)在锋生区的南侧发现有很明显的条件对称不稳定(CSI)区域,这有利于倾斜的对流上升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强对流系统发展的环境,对冷锋中尺度雨带的形成,CSI的激发可能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东亚春季强冷锋的CSI与北美“典型”的CSI有较明显的不同;(3)本例与Hoskins-Bretherton(HB)的理论模型所进行的比较表明,HB模型的结果可说明实际观测到的锋区的基本特征。然而,理论模型中,可能由于采用半地转假设所限,对锋后的一支下沉气流描写较弱,而这支气流对强烈天气的发展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预报冷锋强风的关键因子 根据天气学基本原理和预报员的实践经验,通过相关统计理论分析,选出四个预报山东及其沿海春季冷锋后偏北强风的指标: 1.Δp:地面冷锋后冷高压中心与青岛的气压差(单位毫巴),既反映冷高与青  相似文献   

4.
统计指出春季我省较大范围强对流(指≥5站)天气一般均与冷锋活动有关,当有冷锋侵袭时,易在锋前和锋面附近不稳定区内产生强对流天气。有关研究指出,我省强天气与中尺度系统有密切的联系。本文用一种中尺度分析的方法,对冷锋进入起报范围内的天气条件进行各种物理量的诊断分析,从中挑选出既有物理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定量指标,并对未来3—6小时的强对流天气进行试报。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广西沿海雾的气候特征、雾的季节变化、雾的地理分布、雾的生消特征及持续时间、雾日出现时的天气形势等因素得出:广西沿海的雾多集中在冬春季节,尤以春季最多;雾的生消时间多集中在下半夜至上午,尤以早晨最频繁;雾的持续时间以1~3h居多。广西沿海雾日出现的天气类型主要有:静止锋天气型、冷锋前天气型、变性高压天气型和西南低槽天气型等,其中尤以冷锋前天气型居多,变性高压天气型次之,西南低槽天气到最少。  相似文献   

6.
王建波  张杰 《山东气象》2003,23(1):39-39
利用近30年的降水和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影响泰安市春季各月(3-5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降水日数和云层状况的分布情况,指出,西北冷锋和黄淮气旋是泰安市春季适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为有利和作业机会最多的天气系统,3月以层状云为主要作业对象,4-5月则以白积状云为主要作业对象。  相似文献   

7.
11996年9月西安连阴雨情况西安地区1996年9月连阴雨天气从9月2日开始到9月11日结束,持续了10d,过程降水量(西安站)82~95mm,其中4、5两日出现了大雨。这次连阴雨天气致使9月上旬降水偏多,日照欠缺,日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值偏低2.9℃。对秋作物成熟、收获十分不利,并造成棉花伏前桃发生霉烂。2环流形势8月30~31日,500hPa形势有较大的调整,在新疆北部一带,有明显的锋区产生并东移,接着有明显的暖脊经我省东移,大的形势由两槽一脊型调整为两脊一槽型。对应地面图上,有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冷锋过后,西安处在高压后部,吹偏东…  相似文献   

8.
地形影响下冷锋的变形及锢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庆农 《气象学报》1994,52(4):414-423
根据传统理论,将锋面看成密度的零级不连续面,设计了一个二层锋面模式,分别研究了东西走向与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形影响下冷锋的变形及锢囚现象。分析表明:不同高度的地形对于冷锋变形及锢囚的影响不同,同一高度的地形对于不同强度的冷锋运动也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地形影响下冷锋变形及锢囚的一些规律,并与实际天气现象做了一些对比。此外,还分析了山区冷锋的垂直结构,指出冷锋在爬山时锋面中层会出现“隆起”现象,这反映了地形对于冷锋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锋面的这种“隆起”现象非常类似于气流过山时形成的“涌浪”(bore)。  相似文献   

9.
通过1989-1995年3~5月的资料分析,运用天气学、统计学的方法,归纳春季冷锋雷雨的预报日子,总结预报方法,为航空气象保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89~1995年3~5月的资料分析,运用天气学、统计学的方法,归纳春季冷锋雷雨的预报因子,总结预报方法,为航空气象保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风指平均风速达11m·s-1(6级)或以上的风。伊盟常见的大风有冷锋后偏北大风、高压北部偏西大风、蒙古气旋发展时大风及高压后部偏南大风,这4种大风型中,以前3种大风为主,占大风天气过程的90%强。1伊盟春季大风的气候特点本文统计了从1981~1990年10年中的3~5月份30个  相似文献   

12.
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系统和GPS定位系统探测了2002年4月28日一次冷锋天气过程。用取得的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云滴、冰晶等云微物理量的水平、垂直分布,以及谱的特征,确定出最佳谱模拟参数,揭示了其中发生的微物理过程。从微观角度说明了甘肃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的一些特点。并讨论了云系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我市春季主要受中纬度西风带控制,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所以西风带波动很容易向东传递。西风槽是引起我市春季降水的最明显而又最重要的天气系统。春季,西风槽一般与地面的锋面气旋相配合,但也有时在地面图上只能分析出倒槽或冷锋,地面无明显的对应系统一般是很少见的。所以,对西风槽降水的判别,是春季降水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陈谋  文日凤 《贵州气象》1995,19(1):11-14
本文通过对一次引起我国南方强降温寒潮个例的若干物理机制分析,证实这类过程与冷锋南移加强有关,取偏西路径南下的寒潮冷锋,如锋前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有强锋生场形成,冷锋将急速南移加强,导致南方产生强降温;若江南出现强低空西南急流,还可产生较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相似文献   

15.
余远东 《气象》1996,22(8):9-15
该文提出了冷锋的不连续传播是引起冷锋快速南移的直接原因的观点,即主冷锋南侧的锋生及其发展代替了主冷锋,在南方的锋生过程中,西南低空急流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章晗 《气象科技》2017,45(4):725-728
对近30年渤海湾北部葫芦岛站出现大雾天气时的气压场进行模糊聚类分析,采用4个客观指标确定了最优分类数,并对各聚类的气压场分布、各聚类大雾频数逐月变化、大雾发生期间风向风速和能见度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葫芦岛站点出现大雾时气压场可分为4类:冷锋前部型、高压前部型、高压后部型、鞍型场型,冷锋前部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高压前部型和鞍型场型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高压后部型全年均可发生,4类中只有鞍型场类年频数趋势系数通过了95%信度检验。在低压冷锋锋面前部型和高压后部型中风速以西南风为主,而高压前部型中受海陆风效应影响,北风风向百分比多于西南风向,鞍型场中西南风百分比多于北风风向。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用天气图分析冷锋常有误,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冷锋概念考虑冷锋的物理特性不够全面。过去对冷锋的描述太简单笼统,没有考虑到冷锋发展变化的性质。虽然过去三十年的研究已经获得发生了的各种锋面的结构本质,但预报员还是没有一个有  相似文献   

18.
地形的动力作用与冷锋锋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庆农  伍荣生  张颖 《大气科学》1997,21(3):289-296
本文建立了一个考虑天气尺度水平变形场的二维、滞弹性、非静力平衡锋生模式,对冷锋过山时的锋生锋消机制进行了数值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无地形影响时,由于变形场的锋生作用与摩擦等因子的锋消作用相互抵消,冷锋最终达到其强度的准定常状态;当考虑地形影响时,地形强迫环流与锋面环流相互作用,使得锋面强度在山前和山后发生变化,在冷锋开始爬坡时锋生,爬过半山腰后开始锋消,过山顶后锋面强度变化不明显或者有微弱锋生,到达山脚后开始强烈锋生,并在地形下游其强度达到最大;总之,冷锋在翻越山脉或从高原移到平原之后,锋面发展的强度比冷锋不遇到地形时的更大。  相似文献   

19.
吕克利  农尚尧 《大气科学》1995,19(2):183-191
本文利用半地转模式,讨论了双冷锋的锋生过程及其越过山脉的演变。结果显示,在变形场作用下,双冷锋在移行过程中会发生上层锋合并的现象。在锋生过程中,下层前一条冷锋加强远大于后一条,在上层则是后一条冷锋的加强远大于前一条。地形对双冷锋有重大影响,山的迎风坡对冷锋移行有阻挡作用,并削弱锋的强度,背风坡则加速锋的移行,并加强锋的强度。山对双冷锋的上层锋的合并有促进作用,并造成近地面锋区呈现鼻状突出;地形促使锋区垂直速度大大增大,并导致其产生跳跃式变化;地形对锋的影响限于下层锋区。  相似文献   

20.
2009年4月15日大连出现了春季最晚的降雪天气。利用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等多种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对这次强对流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200hPa急流、500hPa贝加尔湖冷槽南压形成的冷涡、中低层南支槽前水汽输送以及地面冷锋是产生大连春季强对流雨雪天气的环流背景;中层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