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兰州市的生态保持和恢复情况,本文以兰州市地理数据库、遥感影像、行政区划数据为基础,依托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手段重点对兰州市植被、水域、农田、建筑用地、大气环境等生态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形成城市生态环境定期监测,为政府部门制定生态环境决策提供依据。对兰州市2018—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监测期间兰州市生态环境指数由42. 47增长到46. 78,兰州市环境质量有逐渐变好的趋势;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值都得到了提升;污染负荷指数则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表明兰州市环境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安全的评价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其评价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对生态环境安全所起作用的大小,从而针对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合肥市2001年的生态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当时处于"较不安全"状况,分析了产生原因,提出合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与重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确定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若干关联指标,应用熵值法计算了指标权重,以模糊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查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模糊集合中各变量的隶属度,确定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等级并对和谐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化综合水平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态势,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中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变化在0.16373~0.99995之间,和谐度属于完全和谐、良好和谐与中度和谐类型的有35个.结合和谐度的大小,将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划分为完全和谐、良好和谐、中度和谐、勉强和谐、低度不和谐和严重不和谐等6种地域类型;利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差距的绝对值,将42个县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划分为同步和谐型、城镇化超前型和生态主导型等3种模式.结合塔里木盆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类型和和谐模式,将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分为10种组合形式.最后,针对塔里木盆地各县市的特点,制定差别化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控和引导,促进塔里木盆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本文对1985~200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0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并在县级行政单元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城市用地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而言不显著;2)整个河西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缓慢,表明其城市化进程缓慢.与城市用地变化有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多分布在金昌、嘉峪关、张掖、武威和酒泉5个地级市所在地区,表明这些区域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活跃;3)城市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使生态环境原本较差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增加,而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4)城镇用地与工矿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基本一致的规律,但农村居民点则对生态环境正、负两方面影响都较为显著;5)城市用地扩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体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类似的区域分异特征;而城市用地收缩的影响则与此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总结不同历史时期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特征.其总体特征反映在森林、土地、水、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生态环境变迁历史对该流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干旱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冬暖夏干,采用脆弱度和影响指数方法定量评价了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重点阐述了西北现代气候变化对干旱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这两个领域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现代气候变干变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甘南高原和黄河首曲的地域生态环境有不断退化的趋势.气候变干使渭河上游、黄河上游(洮河和大夏河)以及黄土高原中部7条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引起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业充分发挥了基础产业的作用,已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矿产资源利用 是安徽省一批矿业城市如"钢都"(马鞍山市)、"铜都"(铜陵市)和"煤市"(淮南市、淮北市)等得以建设和发展的 物质基础.但同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一系列天然岩、水、土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即产生生态环境的负效应,给这些矿山城市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已造成的环境破坏、人员和经济损失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比较严重,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在局部地区引发了矛盾和纠纷.它既对当前的城市发展不利,又影响了未来安徽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讨论安徽省矿山城市固体矿产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负效应的类型、基本特征及成因,并初步提出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高寒区草地生态环境系统退化研究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草地生态环境是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下,高寒草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在退化草地选取典型样地,调查研究了草地退化后土壤水文过程、土壤结构、植被状况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原高寒地区草场退化以后,土壤水文过程都发生改变,植被退化越严重土壤含水量变化越强烈、土壤入渗过程越快.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演替变化明显,优势种群退化严重,植物个体出现了小型化现象.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壤贫瘠化、沙化、荒漠化增强,鼠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9.
《冰川冻土》2001,23(1):4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本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科学院确定的2000年院重大项目之一.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对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发展趋势以及影响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能够清晰地描绘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历史演化轨迹;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干旱区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明确干旱区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对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预测,揭示黄土高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和黄河的水沙效应,阐明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演变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整理、集成、分析现有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对西部生态环境现状有重点的开展野外考察和遥感调查工作,查明近50年来西部生态环境阶段性变化过程,了解现状,预测未来;同时,以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为依托,对西部生态环境状况从自然、人文和社会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既要为国家宏观决策、科学规划提供依据,又要成为西部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参考. 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秦大河研究员和安芷生院士,项目执行负责人为丁永建研究员,项目下设八个课题.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丁永建研究员任办公室主任,周洁研究员、董文杰研究员任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并设学术和行政秘书各一人,分别负责业务和行政方面的事务. (刘时银 供稿)  相似文献   

10.
铊作为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蓄积性、潜伏性和迁移性,含铊矿床的开采及其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都可导致铊进入地表环境,参与到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物质循环,并逐步在土壤和水体中富集,破坏生态环境,最终会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通过对云南省武定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表明了农业活动对铊污染扩散有一定影响,建议将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