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邹学勇 《中国沙漠》1990,10(2):43-53
亚热带季风区风沙化土地的风沙地貌特性,与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风沙地貌和海岸沙丘均有明显的不同。在深入调查和解剖沙堆沉积构造的基础上,恢复其发育过程,提出各种风沙地貌类型的发育模式。并通过对影响风沙地貌发育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提出该区风沙地貌发育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2.
江西亚热带风沙化土地的生态特征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国玉 《中国沙漠》1992,12(2):34-38
江西亚热带风沙化土地的机械组成以粗沙为主,粒径在1-0.25 mm的沙占65.37-78.38%。养分极其贫乏,有机质含量仅为0.05-0.20%,速效氮、磷、钾分别为14.2-19.9ppm,9.4-160.1ppm,80.0-87.0ppm。风沙活动强烈。保水能力差,雨后连晴数日,沙层含水率即降到凋萎湿度以下。植被稀疏,物种缺乏。建群种蔓荆群落的层次不分明,最小面积6.25 m2,常见种仅1-2种,隐芽植物占100%.因其恶劣的生态条件,防护体系建设中应补充灌溉、施肥。同时,扩大引种范围,解决种源缺乏问题。防扩体系由封育带,阻沙带和林带组成。阻沙带使用蔓荆灌丛结合草方格的方法,形成滞沙环境。林带的组成树种可选白花泡桐、湿地松等。  相似文献   

3.
赵存玉 《中国沙漠》1992,12(3):46-50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风洞实验,分析了鲁西北风沙化土地农田风蚀的发生机制,并提出了防止农田风蚀的农林、水利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安 《中国沙漠》1989,9(1):38-46
黄淮海平原处于半湿润地带, 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且地域广阔, 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 其中风沙化土地的面积204.4万公顷, 占总土地面积的5.9%。在风沙化土地中, 沙丘占38%, 风蚀沙地占42%, 沙埋耕地占20%。扩大耕地面积, 改造低产田增加粮食产量, 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 1986年兰州沙漠所进行风沙化土地的形成、特征及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 并在山东禹城沙河地区从事开发性应用试验研究工作。风沙化土地经采取"水利先行, 林草紧跟, 草田轮作, 综合利用"的整治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安 《自然资源》1994,(3):5-11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在山东禹城沙河地区所进行了风沙化土地开发性应用研究为基础,从基质,气候,人为不合理利用3方面分析了风沙化土地的形成条件,对沙害防治途径及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做了探讨,以期在黄淮海平原同类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观测、实验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半湿润地区的豫北延津县,其沙地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区的改造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具体表现为:①抑制了风沙活动,防止了风沙危害;②恢复和提高了沙地生产力;③改善了沙地小气候。最终实现了土地风沙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7.
在对夏津县风沙化土地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和生产力评价的基础上,与地方政府结合,规划建立了“苏留庄粮棉果草复合型稳产高产开发模式”。在风沙化土地治理研究的同时,及时将优良作物品种和树种推广到示范区,并采用沙地土壤改良、立体种植和绿肥轮作等先进有效的耕作技术。现在,示范区已成为一个集农、林、牧为一体的综合开发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示范区第3年的农业总产值已达401.43万元,相当于建设投资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湿地松引种到沙地后形态、生理、生态对沙地的适应与早期生长状况研究,认为湿地松目前是生长在该区沙地松树中最好的树种。但需采取一些造林技术措施,实现湿地松在沙地的定居。  相似文献   

9.
以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正蓝旗为研究区,以TM/E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度、栅格运算等方法,对该区1980年代以来四个时期的草原沙化状况及其空间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并探讨了正蓝旗草原沙化变化与降雨、温度、人口和牲畜等数据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级沙化草地及未沙化草地间的相互转换主导着草原沙化发展或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0.
海春兴  马礼  王学萌  李璐 《地理研究》2002,21(5):543-550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模型 ,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河北省坝上张北县土地沙化因素进行了分析 :发现影响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而并非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人类活动只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上 ,加速或减缓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过程。根据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 ,人类可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 ,以减轻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分形理论,以典型干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县域城镇体系──定西县为例,对其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其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呈明显的首位分布,城镇首位度大,中间城镇缺失;城镇体系呈明显的线状分布,主要城镇均分布在几条地理要素上,即祖历河流域和陇海铁路、国道312线,交通网络不畅达,各城镇之间联系不紧密。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城镇体系结构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预测研究--以吉林省镇赉县为研究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崔海山  张柏  刘湘南 《中国沙漠》2004,24(2):235-239
以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典型区之一的镇赉县为研究对象,在GIS的支持下,根据研究区两个时期的遥感影象,解译出土地利用图和荒漠化土地分布图,通过叠加处理把荒漠化土地作为单独地类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剔除,得到两期包括荒漠化地类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一步叠加,得到监测期内镇赉县荒漠化土地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介绍了马尔柯夫荒漠化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和分析了镇赉县土地荒漠化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镇赉县荒漠化将继续发展,荒漠化土地将逐步蚕食掉现有的草地、林地和耕地,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研究区的32.49%。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根本出路,但目前开发整理潜力的估算在我国尚属空白。该文结合浙江省仙居县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的成果,在GIS的支持下,分析全县的耕地农居点和后备资源情况,以及估算开发整理潜力,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耕地资源较为富集的贫困县兰西为例,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县域贫困格局,剖析耕地利用对农村贫困格局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兰西县贫困发生率呈西北向东南梯度递减特征。贫困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对耕地的依赖性较强。耕地利用的各因子对贫困发生率在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上不同,且由于耕地资源差异形成了资源依赖机制和资源利用机制,进而影响贫困格局。 建议该类型区域加强土地整治,提高耕地的自然质量和生态价值;加大对农业投入强度,促进农业提档升级;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实现现代农业与贫困户的有机结合,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贫困户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15.
以松嫩平原西部土地退化典型地区-吉林省通榆县为例,在RS和GIS集成技术支持下,利用不同时相的TM数据,采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方法,选用植被、盐碱地、裸沙地、沼泽地、苇地作为最终光谱单元进行线性光谱分解,依据盐碱地和裸沙地加权和分量,将试点区的土地退化划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四个等级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土地退化的数量、空间分布与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Land fragmentation is widely known to have an impact on farm performance.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is impact mainly focused on a single crop, and only limited data from China are available. This study considers multiple crops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land fragmentation (LF), as well as cropping system (CS), on farm productiv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grain producer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using Cangxian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etailed household- and plot-level survey data are applied and four stochastic frontier and inefficiency models are developed. These models include different sets of key variables in either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or the inefficiency model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ll possibilities of their influences on farm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LF plays a significant and detrimental role, affecting both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A positive effect is evident with respect to the CS variable, i.e.,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MCI), and the wheat-maize double CS, rather than the maize single CS,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farm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o LF and CS, four basic production input variables (labor, seed, pesticide and irrigation),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 farmers’ productivity, while the age of the household head and the ratio of the off-farm labor to total labor are significantly relevant to technical inefficiency. Policies geared toward the promotion of land transfer and the rational adjustment of cropping systems are recommended for boosting farm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and thus maintaining the food supply while mitigating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NCP.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四带一体”的模式,对示范区沙漠化土地进行综合整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荒漠区,以低矮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化土地,采用“前沿阻沙林带+固沙林带+植物活体沙障阻沙带+封沙育林育草带”的“四带一体”防护模式,取得了显著的防护效果。示范区农作物受沙害面积从治理前的37.7%减少到治理后第1年的14.2%,第2、3年未受风沙危害;防护带后0.5 m和1.5 m高处平均风速较旷野分别降低75.9%和63.4%,平均输沙量从防护带前的2 556.1 mg·cm-1·h-1降低到防护带后的3.41 mg·cm-1·h-1;筛选出沙拐枣、花棒、沙枣、白榆、沙蒿为流动沙丘和丘间低地适宜的造林树种;粘土沙障设置以2 m×2 m为宜,麦草、尼龙网沙障1 m×1 m效果较好。造林初期,以沙米和碱蓬为主的一年生植物能够在林下大量繁衍, 盖度达到50.2%和34.1%, 对初期的沙丘固定发挥作用, 但也大量的消耗了浅层沙丘土壤水分。随着人工林的生长,一年生植物逐渐衰退,3年后深根系的天然沙蒿逐渐繁衍,盖度达到10%。  相似文献   

18.
王占韵  邓伟  张少尧  张昊 《地理科学》2022,42(6):1091-1101
以宜宾市长宁县为研究区,基于多源数据,在栅格尺度上量化了土地利用功能。利用景观叠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明确了土地多功能性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揭示了土地功能与地形要素之间的地理空间过渡性关联。结果表明:① 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土地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具有多组合性,空间异质性较强。② 长宁县土地多功能性在空间上由北部平原向南部山区过渡递增,多重和双重功能主导的土地主要分布在中部槽谷和南部山区,占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③ 地形因子对土地多功能景观的形成发挥较大的作用,海拔650 m、地形起伏度200 m、坡度15°是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临界值,超过此临界值土地多功能性趋于减少,但生态功能占居主导。  相似文献   

19.
从荒坡地新建果园10多种作物间种模式中筛选出5种优化模式,分析和评价了各种模式对农业资源的利用及果树生长的影响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