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新疆北山马蹄山一带寒武系进行了古生物学、岩石学、含矿性和区域对比等方面研究.在该套地层中新发现寒武纪微古植物化石和层控型钒矿点,岩石组合以片理化岩屑砂岩、硅质岩和微晶大理岩为主.区域上钒矿多产于早寒武世早期,地层中岩石组合及含矿性不仅可与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对比,且可与国内许多地区下寒武统钒矿层位进行对比,进一步证实该区存在下寒武统双鹰山组,对新疆北山地区寻找磷锰钒矿和铂钯矿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淮南寒武系一个新的地层单位——老鹰山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天瑞  杨斌 《地层学杂志》1991,15(3):209-214,T001
<正> 淮南地区属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蚌埠地层小区,在中寒武统徐庄组紫红色云母质页岩与下寒武统馒头组上段紫红色页岩之间,为一套以灰岩为主地层、其时代归属、顶底界线等问题,各家的看法尚未统一。笔者发现华北地台南部地区相当于山东张夏馒头山毛庄组及其上下地层与华北其它地区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选择淮南老鹰山寒武系剖面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3.
这篇简介,系根据甘肃省1∶50万地质图验收汇报提纲整理而成。根据自然地理、构造体系和地质特征将甘肃省分为四个地层区。1.北山区; 2.祁连山区;3.秦岭区;4.鄂尔多斯西缘。各区下古生界发育情况:1.北山区下古生界发育较全;2.祁连山区下古生界最发育; 3.秦岭区有志留系和前志留系;4.鄂尔多斯西缘有寒武系和奥陶系。现按地层系统和地层区自北而南简述如后。一、寒武系 (一)北山区出露有下寒武统、中一上寒武统和未分寒武系,总厚大于3395米。它们分布于马鬃山,与阴山-天山东西复杂构造带一致,西起头吊泉经双鹰山至三道明水。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考察陕、豫、鄂地区和湖北三峡剖面以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测制的南华系-寒武系主要剖面进行了重新划分对比,提出了本区应存在南华系莲沱组,寒武系被划分的上寒武统应恢复原来的组名,不用石瓮子组代表上寒武统蜈蚣丫组和下奥陶统水田河组较为合适。因柞水地区的石瓮子组是指碳硅质板岩之上不含生物化石的镁质碳酸岩。据所采集的生物化石、遗迹化石,寒武系可以清楚的被划分为下、中、上统(含芙蓉统),并对各统之间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系统地描述,为区域地层划分、省内外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阳一带寒武系剖面露头良好,相标志清楚、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都比较丰富,是秦岭寒武系研究较为系统的地区。近几年来在这一带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顶部的带化石 Redlichia chinensis,中寒武统底部的标准化石 Kunmingaspis、chittidilla和丰富的遗迹化石。为区域地层划分、岩相古地理分析和与省内外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五科1井下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科1井位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五百梯构造,钻达寒武系地层,并在下志留统小河坝组角砾泥岩中发现天然气藏。通过对该井下古生界地层裂缝充填物的系统取样分析,发现志留系样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左右,含有大量天然气,而寒武系包裹体样品均一温度较低,为150℃左右,不含天然气。综合包裹体信息和地质研究认为,五科1井下志留统小河坝组气藏中的天然气来自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成藏期为燕山晚期。下寒武统源岩对中上寒武统以上地层天然气成藏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 湖北均县习家店寒武系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末,1965年1/20万内乡幅地质图将寒武系分为三统,未分组。1/20万郧县幅的寒武系分三统三组,即下统水沟口组,中统岳家坪组,上统蜈蚣Y组。项礼文(1981)把郧县幅寒武系的上述分组引用至中秦岭地层分区。项礼文等(1982)又把这些组名的应用范围扩伸至昆仑—秦岭区的寒武系。笔者将习家店的寒武系分为三统五组,下寒武统杨家堡组和岩屋沟组,中寒武统冯家凹组和习家店组,上寒武统蜈蚣丫组。  相似文献   

8.
该地区寒武系剖面露头良好,相标志清楚,化石较丰富,是秦岭寒武系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近两年来新发现了下寒武统顶部的带化石Redlichia chinensis,中寒武统底部的标准化石Kunmingaspis sp., Chittidilla sp.和遗迹化石Chondites、Planolites,为区域地层划分,岩相古地理分析和省内外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地层是典型的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且有较好的储层。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层的岩性、孔隙状况等地质特征,以贵州东部三都-丹寨剖面寒武系地层为例,分析了各组段的岩石学特征,确定了其沉积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形成现有岩石孔隙等特征的相应的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白云化作用是该区的主要成岩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寒武统都柳江组-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下形成大套厚层的白云岩。埋藏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是该区中上寒武统的典型特征,有利于改善碳酸盐岩的储层物性。重结晶作用、压溶作用等对储层孔隙的形成也起到重要作用,并列出了黔东南地区寒武系地层各层组的成岩演化史。  相似文献   

10.
寒武纪年代地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全球寒武系的底、顶界层型已被确定 ,但寒武系内的统和阶一级的全球标准划分尚待进行。介绍了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有关建阶的意见和推荐的 13个分阶的层位 ;同时介绍了劳亚大陆新近提出的 4统 6阶的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回顾了我国的建阶过程 ,指出我国现有的阶一级单位实质上仍然是岩石地层单位 ,具有建立在单位层型上、底界被粗略界定因而时间意义不明确、对比性差、与岩石地层单位重名和不利于竞争国际标准阶和GSSPs等一系列缺点。在湘西、黔东地区新建的 5个阶可取代我国现有的中—晚寒武世年代地层系统。建议暂将我国寒武系划分为 3统和 9个阶 ,即 :下寒武统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和龙王庙阶 ;中寒武统台江阶和王村阶 ;上寒武统酉水阶、瓦儿岗阶和桃源阶。  相似文献   

11.
以多重地层划分理论为指导,根据露头、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总结对比四川盆地及其邻区寒武系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四川盆地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沧浪铺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陡坡寺组,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对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筇竹寺组主要为炭质页岩﹑页岩及泥岩;沧浪铺组主要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龙王庙组主要为鲕粒灰岩﹑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陡坡寺组下部为泥质白云岩夹紫红色泥岩,上部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白云质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洗象池组主要为大套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四川盆地寒武系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仅在盆地西部存在一个北东向剥蚀区,整体上在盆地中南部形成一个厚度低值区,向东﹑向南﹑向北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分析目前世界上所研究的上前寒武—下寒武统含遗迹化石地层,一般地层层序(由上而下)如下:(a)含有三叶虫,腕足类、古杯类和大量遗迹化石的岩层;(b)含有三叶虫和其他遗迹化石的岩层;(c)含有软体后生动物(Ediacara和有关动物)或简单遗迹化石的岩层;(d)含少量遗迹化石和迭层石的岩层。上述各个间隔通常分别称为下寒武统(a),“寒武系或前寒武系?”(b和c),以及前寒武系(d)。  相似文献   

13.
杨恩林  吴攀  吕新彪  吴春明  刘文  曹晓峰 《地质学报》2021,95(11):3256-3265
制约塔里木克拉通下寒武统的精确锆石U-Pb年龄稀少,最近笔者于库鲁克塔格北区下寒武统西山布拉克组底部硅质岩中发现一层10~20 cm厚的凝灰岩夹层,对其锆石斑晶进行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凝灰岩的就位年龄为520.3±2.9 Ma(MSWD=0.11).首次获得塔里木克拉通下寒武统精确锆石U-Pb年龄数据,构建了该区下寒武统以精确锆石U-Pb年龄为基础的时间框架雏形.参考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沉积速率,库鲁克塔格北区且干布拉克达坂剖面下寒武统西山布拉克组可能于532.1±2.9 Ma开始沉积;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受西大山运动影响库鲁克塔格北区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可能存在约50 Ma的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14.
<正> 鲁西地区的下寒武统及对所含三叶虫化石的研究程度颇高,为华北类型的标准剖面,张夏馒头山地区馒头组的下部为蓝灰色薄层硅质灰岩及黄灰色页岩,归于下寒武统。鲁中南地区的下寒武统发育较全,王良忱等人以沂水五山南山剖面为标准,建立了包括整个下寒武统的“五山统”;而称暗紫色含云母钙质页岩以下,至土门组以上的地层为下五山组。在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黑色砂质灰岩中采到“Palaeolenus”的头盖(临沂  相似文献   

15.
华北克拉通北缘寒武系碳酸盐岩作为区域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其沉积环境演化和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对区域地层及有利储层定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华北地区寒武系油气勘探提供线索。以大量露头剖面实测分析为基础,结合典型井录井、测井、微观显微镜下分析以及地化测试等数据资料,在年代地层框架下进行旋回性地层分析研究,对华北克拉通北缘寒武系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叠置样式进行详细剖析,研究沉积趋势变化,总结寒武系层序地层划分样式。研究认为:在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下,华北地区自府君山组开始,发育广泛的由南向北的持续海侵,在陆源碎屑供给以及碳酸盐岩加积作用的相互制约下,华北地区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的形成-发展-镶边过程;以张夏组为界,中-下寒武统表现为缓坡-陆棚的沉积环境,上寒武统为具镶边的台地沉积背景;在不同层位不同层序边界类型(I型、Ⅱ型、Ⅲ型)的分隔作用下,将华北克拉通北缘寒武系划分为7个可区域性对比的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多表现厚层清水碳酸盐岩沉积的特点,且受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成为区域寒武系重要的有利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测莱芜黄羊山晚寒武世地层剖面,利用牙形石确定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对长山阶的碳氧同位素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华南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寒武系芙蓉统底部的碳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建立了莱芜地区上寒武统与华南以及国外上寒武统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蒸发岩是寒武系盐下地层勘探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研究其分布特征、发育模式对该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岩心薄片特征和钻井资料等,识别了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蒸发岩的岩石类型,刻画了蒸发岩的平面分布和沉积相展布,并建立了蒸发岩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蒸发岩以盐岩类和膏岩类为主,表现为下寒武统蒸发岩厚度小,仅在盆地西部局限分布,无聚盐中心,而中寒武统蒸发岩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均增大,以巴楚隆起为聚盐中心,呈厚层状在巴楚—塔中—塔北一带大面积分布。(2)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蒸发岩为缓坡背景下的潮上“萨布哈”和“滩后浅水蒸发潟湖”成因,吾松格尔组蒸发岩为局限台地背景下的潮上“萨布哈”成因;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和阿瓦塔格组蒸发岩为蒸发台地背景下周期性封闭盆地“干化蒸发”成因,分布具有由内至外盐岩—膏岩—白云岩—泥岩的“牛眼式”沉积特征。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塔里木盆地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的认识,不仅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优质盖层预测以及有效储盖组合的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也为寒武系盐下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吴园玲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19,43(1):97-102
韩国太白地区位于朝鲜半岛中东部,包含一套古生代地层,发育有下古生界寒武系地层,露头良好,易于观察。北京西山地区与韩国太白地区寒武系地层在岩性、沉积环境演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通过研究北京西山地区与韩国太白盆地上寒武统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和古生物群特征,得出两者在构造演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河北唐山晚寒武世地层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河北唐山开平一带的晚寒武世地层,孙云铸(1923,1924,1935)曾系统研究过,卢衍豪(1962)在总结中国寒武系又加以综合和补充。这个地区出露的长山组和凤山组是我国上寒武统中、上部的标准,通用于我国寒武纪地层表上。但是,孙云铸在长山沟的长山组剖面掩盖甚多,上下关系不明,加之时间长,人工采石,剖面已很难找到;而在凤山的凤山组剖面,露头欠佳,厚度不详,还有构造关系,也难以测制剖面。1980—1981年,我们选择了距凤山东约1公里的巍山测制了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的剖面,做为长山组  相似文献   

20.
云南的寒武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对云南寒武系调查研究的成就,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新进展。首次将云南的寒武系作了地层分区,划分为2个一级地层区,6个分区及8个小区。将云南的寒武系作了划分,建立了标准地层系统和化石带。下统以滇东分区的梅树村组,筇竹寺组,沧浪铺组及龙王庙组为标准;中上统以滇东南分区的大丫口组、田蓬组、龙哈组、歇场组、唐家坝组及博菜田组为标准,共分为10个组25个化石带。各分区亦作了分组和化石分带。本文讨论了云南寒武系的上、下界线及分统界线,寒武纪时期的岩相古地理概况及生物群特征,共划分为10个时期进行了论述。其次,云南的寒武系与国内四川、贵州、湖北及华北等省区的作了比较,同时与邻国越南、缅甸、巴基斯坦的亦作了对比。阐述了云南不仅在国内是研究寒武系的一个重要地区,而且在国际上研究寒武系也占有相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