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测绘》2007,(4):38-38
<正>2007年7月24日就在科考队员进军南极之时,拓普康在青岛贵都大洒店隆重召开了"拓普康携手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南极科考测绘成果多为专业性较强的地理信息产品,依赖于庞大的专业软件运行环境,脱离于专业环境的"弱GIS用户"使用较为困难,无法适应南极较为极端工作环境应用。本文基于Geo PDF地理信息成果发布技术,针对南极科考工作用图需要,研究开发新型地理信息服务产品和发布方式,降低南极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的使用门槛,扩展了南极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对象,辅助我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1年全年的南极地区的COSMIC掩星资料,反演了大气温度剖面,进而提取对流层顶参数(温度和高度),定量分析了南极地区对流层顶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南极地区,温度递减率对流层顶比最冷点对流层顶更准确,且掩星反演法与臭氧、无线电探空仪等结果基本一致。南极对流层顶整体表现为位相相反的一波结构,温度变化范围为200~230K,高度变化范围为9~11km。南极地区对流层顶在冬季和春季"消失",在夏季和秋季出现逆温层。南极地区对流层顶温度在冬季和春季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纬度方向上,极点附近低,四周较高;经度方向上,西南极地区较低。  相似文献   

4.
南北两极地区是人类最后的资源宝库,加强对两极地区的考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南北两极地区北斗二号三频数据质量评估问题,本文以两极地区IGS连续跟踪站北斗二号三频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两极地区北斗二号卫星可见数、DOP值、数据完整率、信噪比以及多路径.经研究发现,低纬度地区卫星可见数多于南极地区,南极地区多于北极地区,低纬度地区的DOP值小于南极地区,南极地区小于北极;在数据完整率方面,3个频率对应相同类型卫星相当,低纬度高于南极,南极高于北极,GEO最优,其次为IGSO、MEO最低;在信噪比方面,低纬度高于南极,南极高于北极;在多路径方面,南极整体低于低纬度,低纬度低于北极.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7日上午,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踏上征程,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首批执行极地测绘度夏任务的2名队员随"雪龙号"出征。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共派出5名队员执行第32次南极测绘科考任务,其中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3人,武汉大学南极测绘研究中心2人。此次出征的2名队员分别来自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和  相似文献   

6.
"极地科考,测绘先行"。伴随着始于1984年的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步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先后派出一百余人次的测绘科学考察队员,参加了全部28次的南极科学考察工作。测量标志是测绘工作的直观体现,在南极这块没有领土分割的大陆上开展测绘工作,布设测量标志,起到丰富国家基础测绘成果,彰显国家主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辛 《测绘学报》2014,43(4):437-437
正南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给南极冰雪变化的系统研究带来了种种限制,直到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法。然而,在南极冰雪环境快速变化的前提下,单一的遥感传感器难以满足人类对南极的持续监测;因此,多源遥感数据在南极冰雪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南极科学研究与遥感技术研究双双发展的必然。本文使用光学遥感影像、主动微波遥感影像及被动微波遥感影像等多源遥感数据,分别在南极局部区域与  相似文献   

8.
从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用于南极动态监测的影像获取与处理关键技术人手,针对南极过轨的卫星情况,分析了可获取的卫星影像的种类;研究分析南极在控制点缺乏以及控制点布设困难的情况下,采用无控制及稀少控制的几何纠正方法;研究分析南极遥感影像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光谱的使用及融合方法,为实现南极冰雪环境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技术基础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方     
正第36次南极科考新建站野外测绘工作全面展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韩惠军朱李忠]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派出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的测绘队员韩惠军、唐铸于2019年12月24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登上"雪龙"船,经过"西风带"的洗礼,航渡9天,于2020年1月1日抵达罗斯海新建站所在的恩克斯堡岛(难言岛)。经过3天的物资卸运、整  相似文献   

10.
鄂栋臣,1939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广丰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国著名极地测绘专家;现任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11.
日前 ,武汉大学新建成南极馆 ,馆中陈列着南极石、蜘蛛蟹、南极服、北极工作仪等珍贵展品 ,生动的实物和图片记载了中国科学家在南极、北极的科学考察壮举。据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介绍 ,该馆显示了武汉大学的科学家们 2 0多年来横跨南北两极的豪情。馆内显眼的地方有3只憨态可掬的企鹅 ,这种企鹅是南极最大的企鹅 ,高达 1m ,重达 4 0kg ,其中 2只由国家南极办捐赠。武汉大学新建成南极馆  相似文献   

12.
在南极如何进行精密水准测量,是南极测绘考察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在中国南极长城站施测精密水准的实践,由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精度达到国家一等水准测量要求;并对今后在南极施测精密水准测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DEM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之一。德国空间局发布的TanDEM-X双站干涉影像对不仅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大,而且具有零时间基线,不受时间去相关、大气变化及地面目标形变的影响。本文基于TanDEM-X双站干涉影像对和迭代差分InSAR技术获取南极高分辨率DEM;然后利用南极ICESat-2高程数据和最小二乘平差方法改正DEM产品的系统性偏移误差,提高DEM产品的绝对精度。真实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获取分辨率优于5 m、绝对精度优于2 m的南极DEM。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南极数据分布式存储、没有公共数据展示平台的现状,研究了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 GIS技术,采用面向服务架构的理念搭建数字南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南极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一站式”获得与南极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为南极资源调查、多学科综合考察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以归一化雪被指数法为基础,根据南极的环境特点,提出了MODIS影像的0.86μm与1.24μm的新波段组合方法,分别实现了晴空与薄云下的海冰提取,大幅度地提高了南极海冰监测的效率与分辨率。结合AMSR-E微波数据进行了海冰变化研究,得到2002~2010年的全南极海冰范围与净冰面积都在2月份达到最小值,均值分别为3.17×106 km2与2.42×106 km2;都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均值分别为18.40×106 km2与16.60×106 km2。而全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02~2004年,海冰基本持平;2005~2007年,海冰减少;2008~2010年,海冰重新增长,这与南极海冰20a长周期的推断相符合,但9年间的全南极海冰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16次南极考察与格罗夫山地形图测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俊  彭文均 《地图》2001,(1):24-26,52
一、第 1 6次南极测绘考察概况中国第 16次南极考察计划执行的是“一船两站”运行方案 ,雪龙船于 1999年 11月 1日从上海启航 ,按上海—中山站—智利蓬塔—长城站—中山站路线行驶 ;2 0 0 0年 3月 1日从中山站正式返航 ,4月 5日抵达上海。整个航次历时 15 7d ,航行 5 0 10 2km ,累计破冰 6 5km ,创造了雪龙船六下南极离站时间最晚的新记录 ,同时也创造了我国南极考察以来航程最远、破冰距离最长、一个航次四过西风带的记录。中国第 16次南极考察任务艰巨 ,时间性强 ,危险性大 ,依赖客观因素较多。在国家海洋局的直接领导下 ,经过全体队…  相似文献   

17.
南极洲是南极大陆和周围岛屿的总称,位于地球最南端,按面积来说,它是地球七大洲中的第五大洲.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国界、属人类共有的一块圣土,许多地方至今尚未有人类到达.因此,它的大片空白地就存在着地名命名问题. 南极地名的命名原则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南极地名的命名涉及国际性、科学性、政治性等许多复杂问题.为了使南极地名渐趋统一化、规范化,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地球科学常设科学组(GSSG)组成南极地名工作组,负责协调世界各国对南极地名的命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于秀 《测绘通报》2007,(10):73-73
问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十二勇士重返DomeA,选址建立中国南极第三站。2007年10月,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活动又将启程。拓普康凭着历年对南极科考的热情、过硬的产品和大力的支持,2007年7月24日正式人选“中国南极科考官方指定产品”。就在科考队员进军南极之时,拓普康在青岛贵都大酒店隆重召开了“拓普康携手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斐教授及南极中心博士生张胜凯同学 ,应邀出席了在乌克兰利沃夫市召开的第 5次国际南极大地测量研讨会 (AGS’0 3)。国际南极大地测量研讨会是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 (SCAR)下属的地学常设工作组组织召开的年度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乌克兰利沃夫理工大学和乌克兰南极中心联合举办 ,会议主题是“南极大地测量基础设施的现状与未来研究的展望”。参加该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本次会议内容包括 2 0 0 2 /2 0 0 3年南极夏季大地测量活动、大气对南极GPS观测的…  相似文献   

20.
梁雷  郭华东  李新武 《遥感学报》2013,(2):430-438,423,429
基于改进的小波冻融探测算法,利用SMMR和SSM/I数据对南极冰盖1978年—2010年期间的冻融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南极冰盖近31年(1978—2010)和近10年(2000—2010)的整体和区域冻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极冰盖冻融变化受南极地区温度变化影响比较明显,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南极冰盖冻融具有南极东部和南极西部两种不同的冻融变化特征,南极西部冰盖冻融变化剧烈,南极东部冰盖冻融变化相对稳定,甚至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