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括介绍了以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为团长的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八人于1984年8月23日至9月8日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情况。根据代表团的参观考察,较详细地介绍了朝鲜的地震研究工作和研究机构情况,以及朝鲜的地震历史情况。代表团还与朝方代表就中朝两国地震科技交流与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会谈纪要和1985—1986年度执行计划书。  相似文献   

2.
朝鲜史料记载的中国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和讨论了朝鲜王朝时期(1392 ~1910年)主要历史文献《朝鲜王朝实录》、《承政院日记》和《日省录》中有关中国地震的史料.新增1483年12月30日(明成化十九年十二月初一)北京地震和1810年黑龙江省宁古塔(宁安)地震.提出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春(1685年)北京顺义地震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第七篇文章是关于朝鲜地震考察团访问中国的概况,介绍了该团在北京、唐山、成都、上海和苏州等地参观访问和进行学术活动的情况,文章最后简介了朝鲜地震研究工作和研究机构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应我局邀请,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地震局局长李昌一同志为首的朝鲜地震局代表团一行6人于1989年3月8—22日来华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学术交流。代表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与我局签署第三期(1989—1990年度)地震科技交流与合作计划书。中朝地震科技合作开始于1975年,双方于1984年和1986年分别签定过为期2年的两期合作计划书。根据这两期合作计划书,多年来双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地震预报方法、地震  相似文献   

5.
1978年10月7日在朝鲜南部忠清南道的洪城郡一带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地震,极震区烈度达七度表的4—5度(据我国部分台站资料,震级约为 Ms 4.2)。由于较长时期以来,朝鲜半岛处于一个地震的平静时期,发生地震较少,其中破坏性地震更少,因此,这次地震引起多方面重视。南朝鲜报纸曾于1978年10月9日就洪城地震作了较长篇幅的报道,涉及此次地震的灾情、成因和对朝鲜半岛地震发展趋势的估计等方面。现摘要编译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震区是世界上历史地震记录最久的地区之一,但14世纪以前漏记严重,采用李鸿建补充历史地震数目的方法,对华北2000年地震的世纪频度进行了修正,从中确定了七个地震活跃期(二百年左右)。与日本和朝鲜近两干年的地震世纪频度和地震时序分布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地震活跃期是同步的。最后从地震活动和地体构造两方面讨论了华北、朝鲜、日本作为一个单元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地震局于1986年10月18日至11月21日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本文较详地介绍了这次展览会所包括的6个部分,即:监测预报;工程地震;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群测群防与地震对策;国际合作。由此展示和反映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地震工作现状和地震预报水平。这次展览会将对地震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开展横向联系和国际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展览期间约有两万人参观了展览,其中包括来自朝鲜、日本、联邦德国、美国、比利时、瑞典等国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9年3月中朝两国地震局共同签署的“中朝地震科技交流与合作计划书”,应国家地震局邀请,以朝鲜地震局副局长金成男同志为团长的朝鲜地震代表团一行6人于7月3—13日访问了我国,参加了中朝首次举办的地震科学研讨会,并考察了地震遗迹。7月4日上午,中朝地震科学研讨会在地质所正式开幕。以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为团长、震害防御司副司长李裕彻等10人组成的中国地震代表团和以朝鲜地震局副局长金成男为团  相似文献   

9.
朝鲜自2006年10月9日第一次开展地下核试验以来,分别于2009年5月25日、2013年2月12日、2016年1月6日、2016年9月9日和2017年9月3日相继进行了5次规模较大的核试验.由于核爆炸和天然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可以通过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来进行核试验的监测,核试验相关地震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分别从事件定位、性质识别、当量和埋藏深度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些年来朝鲜核试验相关地震学的研究进展,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朝鲜核试验相关地震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综合结果表明,近些年基于朝鲜核试验的相关地震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核试验定位、当量估算以及震源深度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对2017年9月23日朝鲜ML3.4地震进行地震矩张量反演计算与参数稳定性评估,获得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地震矩心深度为3 km,标量地震矩为1.34×1014 N·m,矩震级为MW3.4.地震矩张量结果分解后,双力偶分量(DC)为96.4%,补偿线性矢量偶极分量(CLVD)为-0.8%,震源体体积变化的各向同性分量(ISO)为-2.8%.主压应力P轴方位角为144°,倾角为74°,主张应力T轴方位角为341°,倾角为15°.其中一个节面的参数为:走向248°,倾向60°,滑动角-94°.地震震源体积变化分量很小,震源机制类型属于典型的由断层剪切位错引起的正断层型地震事件,且主张应力T轴方向与区域近地表应变率场方向一致.由于朝鲜2017年9月3日核试验释放的能量对局部区域应力场进行了扰动,致使核试验场附近地壳岩体处于破裂的临界状态,2017年9月23日朝鲜ML3.4地震事件可能是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的一次山体滑动事件.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自70年代建成监测台网以来,发生几次中强地震,其中包括邻近地区朝鲜境内的天摩山5.7级地震和殷栗5.5级地震,为了更多地挖掘我省中强地震异常信息,更好地寻求预报指标,笔者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做了有关计算,发现该地震前,辽东半岛及邻近海域地震异常明显,宏观异常丰富,其主要异常标志类似于海城,营口,彰武中强地震,因此,殷栗地震异常总结对于确定我省中强地震预报指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夏怀宽  史兰斌 《地震地质》1993,15(2):117-122
通过对朝鲜载宁江断裂带的特征、新活动形迹和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确定它是一条活动断裂,并控制了载宁江地震带的展布。最后,讨论了该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3.
朝鲜2009年和2013年两次核爆的地震学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布设在长白山地区临时地震台站接收到的朝鲜核爆的波形资料,对2009年5月25日和2013年2月12日两次朝鲜核试验的地震学特征进行比较.震中距范围从145km到420km.采用P/S型谱比值方法识别朝鲜核爆,通过与2009年3月20日长春地震和2013年1月23日沈阳地震事件的比较,表明在频率大于3 Hz时P/S型谱比值能够有效识别发生在中朝边境地区的地下核试验.选定参考台站,利用区域震相Pg波的振幅谱比值计算朝鲜核爆至各台站路径上的相对衰减.结合介质速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白山地区衰减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长白山地区衰减层析成像提供初始模型.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局和朝鲜地震局地震科技交流与合作1989—1990年度计划书,第二次中朝地震科学研讨会于1990年6月7—8日在平壤举行。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章立率领的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10人以及以朝鲜地震局副局长金胜男为首的朝方代表10人参加了会议。另外,朝鲜地震局的其他20余名科技人员也旁听了会议。在两天的研讨会上,中朝两国科学家共宣读了14篇论文,充分展示了两国在以往的合作过程中,以及在各自的地震科研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中方科学家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在地  相似文献   

15.
由于爆破、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在低频和高频段中,存在的特征也不同。基于这一思路,本文对丹东台网4个地震台记录的爆破与地震资料开展波谱对比研究,试图找出识别爆破、核爆与地震的一些新判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朝两国国家地震局签定的1990年至1992年地震科学技术合作计划,为了执行和实施"中朝两国邻近地区历史地震资料汇编"合作项目,以吴戈(团长)、孟宪东、曹英、许东满、季同仁等五人组成的中国历史地震学者访问团,于5月20日至6月3日访问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国家地震局局长姜信东、副局长金胜男,先后会见了我访问团.同时派出平壤地震研究所吴勇纪(团长)、何永道、林东浩、黄炳殊、安贞花等五人地震学者代表团,热情地接待了中国地震同行.  相似文献   

17.
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 ,1810年 2月 19日在朝鲜咸镜道明川、镜城、会宁和富宁府发生地震 ,造成房屋倒塌和人畜死亡以及地面裂陷、喷水冒砂、滑坡等地表破坏。本文引证《承政院日记》、《备边司誊录》、《日省录》等重要历史文献及地方志 ,详细研究了有关史料。此地震造成 4 7户房屋倒塌 ,5人死亡 ,是 19世纪韩半岛震害最严重的地震。清津湾沿岸地区破坏最重 ,烈度达到Ⅷ度 ,砂土液化和地震海啸加重了震害。震中在清津近海域 (N4 1 7°E12 9 8°) ,震级定为M6 。  相似文献   

18.
正新疆于田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6.0级以上地震,北京时间2020年6月26日在此地区再次发生MS 6.4地震。震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紧急开展地震应急会商,并组织多家单位针对此次地震开展了虚拟科考工作。其中,所发生的地震是否属于其他强震的余震,与历史上已发生的多个强震存在怎样的关系,或者还是属于独立的背景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9.
2017年9月23日16时29分在朝鲜丰溪里核试验场发生3.4级地震。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对该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分析认为:该事件不是一次简单的单独过程,虽然事件开始时发生爆破,但事件主体是由断层错动产生的天然地震。这次事件是爆破和天然地震相继发生的复合型事件。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25日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了6.8级地震之后,10月6日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对比分析了这2次地震的震害特征,探讨了两地灾害损失不同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