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层含矿性问题涉及到成矿理论和找矿方向。本文通过对冀北内生金、银多金属矿产出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矿床赋存地层自太古、元古至中生界均有,并不存在明显的层控性。“萃取”观点的产生和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矿源层”思想的影响;二是上世纪80年代前分析测试技术有限(特别是金元素);三是样品数量少,取样范围大多为矿化波及区域。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更可能来自地球深部,金、银多金属是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多级演化将深部矿质带到浅部、成矿。 相似文献
2.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3.
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冀北地区(指太行山北段、冀东和张家口—宣化地区)印支期—燕山期内生矿产近千个同位素数据统计认为:成矿物质源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到近地表并逐步就位、成矿。其同位素基本规律为:40个矿床的559个硫同位素数据中绝大部分值域为-5‰~5‰,均一化程度高,表明硫主要为岩浆硫;37个矿床200个铅同位素数据表现为矿质以幔源为主,确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34个矿床96个氧、氢、碳同位素数据统计表明,成矿流体应以岩浆水为主,兼有其他来源的水加入;地层不具有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康家湾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区的控矿因素发现:①F22逆冲断层是康家湾矿区的主要导矿构造,而与倒转褶皱伴随产生的次级断层、裂隙、节理及层间破碎带是康家湾矿区的容矿构造;②二叠系当冲组硅质岩与栖霞组碳酸盐岩间形成的层间硅化角砾岩带、石炭系壶天群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以及侏罗系跃龙组含砾石英长石砂岩为本矿区的主含矿层位;③铅同位素、岩体中铅锌含量和人工重砂中自然金的存在均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康家湾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对康家湾矿区下一步的找矿思路和方向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辽宁花坤金-银多金属矿成矿条件优越,控矿因素复杂,矿化分布普遍,矿床类型较多,是辽西地区重要的找矿远景区。为了使该区的找矿勘查更有所突破,通过对已往的找矿成果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及研究,总结得出,花坤金-银多金属矿的赋矿地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建造;控矿构造为独特的“莲花状旋卷构造;成矿与燕山晚期花坤杂岩体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矿区具备矿源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十分广阔,有望成为中-大型找矿勘查基地。 相似文献
6.
在对前人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重点分析了13处铅锌金银多金属(铜、钨、锡等)矿床(体)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包括接触交代型(夕卡岩型)、岩浆热液型(充填交代型及蚀变岩型)和浅成中-低温热液型(沉积热液再造型)3个三级(四级)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矿体的碳、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进行了探讨。矿区样品的δ34S‰变化范围为-0.24‰~2.37‰,平均值为1.29‰,初步认为矿石中的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并有少量生物还原硫的加入。样品的δ13CPDB变化范围为-4.57‰~-7.33‰,平均值为-5.96‰,δ18O为-3.4‰~-4.8‰,平均值为-4.06‰;δ13CPDB-δ18OSMOW关系表明,矿体中的碳可能主要由基性-超基性岩浆提供,并有部分来源于地层,且受大气水影响明显。铅同位素表明北三段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由造山带物质和地幔物质两部分提供。 相似文献
8.
大坪—金岭重晶石矿床位于南秦岭平利复背斜南翼,处于大巴山平利穹隆南西缘。通过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碳氧同位素与稀土元素分析,初步探讨了大坪—金岭重晶石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通过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可知,样品 δ18O V-SMOW介于1.44‰~2.20‰,测得温度介于60.72~122.87 ℃。矿石与围岩具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具高LREE/HREE值, δEu负异常, δCe也为负异常,说明重晶石与围岩物质的来源可能相同。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大坪—金岭重晶石矿床赋矿层位为寒武系鲁家坪组,矿床形成于大陆边缘斜坡,该沉积环境为$SO_{4}^{2-}$形成提供优越的条件,震旦系灯影组地层可能为大坪—金岭重晶石矿床Ba的主要来源,矿床为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不同类型、不同产状矿体的硫、铅同位素的组成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厂不同类型或产状的矿体,其成矿物质来源是相同的;硫同位素特征显示,锌铜矿体为典型的岩浆硫来源,锡矿体为混合硫来源,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与成矿过程和环境有关,反映深部来源成矿流体在由下向上的运移过程中,有围岩组分的加入。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的来源主要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壳源铅,但也有上地壳及壳幔混合来源的铅参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石学研究基础上对矿石样品进行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7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2.3‰~2.3‰之间,均值为-0.1‰;其中13件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为-2.3‰~2.3‰,均值为0.2‰;4件黄铜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5~-0.8‰,均值为-1.1‰。δ34S值频率直方图总体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平均值接近于零,具幔源硫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8Pb/204Pb介于38.209~38.854之间,平均值为38.635;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541~15.665,平均值为15.605;206Pb/204Pb为17.942~18.580,平均值为18.461,具有正常铅的特征。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为9.40~9.57,均小于9.58,表明矿床铅主要来自幔源物质。拿若矿床的硫和铅同位素特征与多龙矿集区斑岩型矿床类似,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岛弧环境下幔源物质,可能存在壳源物质的混入。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东部跨槽、台两大构造单元,形成了与这相应的构造样式、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产出的各种矿床受多种因素控制,成矿物质也具多源性。因此形成了不同矿种、不同成因类型、不同物质来源、受不同地质因素控制各具特点的多个成矿带。 相似文献
12.
冬瓜山铜(金)矿床中主矿体成层状,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对于其物质来源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查明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的氢、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地测定。并将冬瓜山铜(金)矿床与铜陵矿集区内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之间具有相同的物质成分来源,不同类型矿体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硫源均为岩浆硫,且与区域上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一致,铅同位素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矿体铅的来源主要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幔源铅。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内乡县北部大型铅锌银矿床产于北秦岭造山带朱夏断裂北侧的二郎坪地体内,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弧后盆地环境的(变质)火山-沉积建造。矿区已发现铅锌银矿(化)脉近百条,矿脉多呈板状、脉状充填于近垂直造山带的断裂构造中,其中以较大规模的Y1、Y3、Y6、Y10和Z2号脉为代表。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选取Y1、Y3、Y6和Z2号矿脉中闪锌矿矿石和Y10号矿脉中方铅矿矿石进行了S同位素组成分析,δ34SV-CDT范围为1.89‰~7.34‰,指示硫主要来源于赋矿的古生界海相地层中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矿石中方铅矿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范围为18.229 4~18.384 5,207Pb/204Pb范围为15.608 9~15.643 4,208Pb/204Pb范围为38.516 0~38.715 2,矿石铅μ值范围为9.50~9.55,ω值范围为37.45~38.35,指示成矿金属物质来源于赋矿的古生界变质火山-沉积地层。研究表明内乡北部铅锌银矿区的成矿物质可能来自秦岭群和二郎坪地层。 相似文献
14.
安徽铜陵焦冲金硫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内,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中。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S、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石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成矿热液δ34SΣS在4.0‰左右,反映其来源与岩浆硫密切相关。矿石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经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特征参数法判断矿石Pb为异常Pb。通过Zartman铅构造坏境演化图解和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确定矿床物质来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其源于上地壳物质与地幔的混合。通过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期望为铜陵地区寻找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矿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吉林东部延边五凤—小西南岔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地球物理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总结了该类型矿床的区域分布规律及矿化蚀变类型,提出了寻找金及多金属矿床的远景地带。 相似文献
16.
粤东地区发育众多的锡(钨、铜)多金属矿床,主要沿3条北东向区域性断裂分布,组成西、中、东3个平行的成矿带。据矿床矿物组合,锡多金属矿床可确定为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硅酸盐型和硫化物型4种矿床类型。钨、铜矿床较少发现。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岩和花岗岩广泛分布。研究认为,成岩与成矿的时差较小,成矿热液有岩浆分异的初始岩浆水及其所携带的Sn、W、Pb、S等参与。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大气降水逐渐增加。西带和中、东带成矿的差异与硫同位素来源的差异和区域地层成矿金属元素背景含量差异有关,Ag主要来自于区域沉积地层,Au主要来自于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相似文献
17.
1成矿地质背景栖霞山铅锌矿区位于长江下游沿江断褶带的宁镇断褶束西端。从晚侏罗世燕山运动开始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宁镇地区形成了若干区域性的隆凹构造和断裂构造,并发生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一系列铁、铜、铅、锌等矿产在这一时期形成。矿区出露地层主要 相似文献
18.
治岭头矿床上部(火山岩盖层)以铅锌矿床、硫矿床为主,中间(变质岩基底)以金银矿、铅锌矿为主,深部(侵入岩体)以斑岩型钼矿床为主的"三层楼"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对治岭头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厘定。6件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为113.7~114.6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14.03±1.78 Ma,表明治岭头钼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晚期。该矿床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变化于16.05×10 -6~66.29×10 -6,表明其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2.1‰~2.6‰),具有相对均一的来源,可能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的深源岩浆,但也可能受到陆壳沉积物的混染。治岭头钼铅锌金多金属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比较小, 208Pb/ 204Pb、 207Pb/ 204Pb、 206Pb/ 204Pb的范围分别为38.765~39.137、15.523~15.... 相似文献
19.
桃源铅锌矿床是辽东青城子矿集区中部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受地层和断裂控制明显。目前缺乏针对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导致对矿床成因认识不清。本文在详细野外调研和室内镜下观察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桃源铅锌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桃源铅锌矿床中硫化物的 δ34S值区间为3.5‰~8.9‰,平均为5.5‰,显示了具有幔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 206Pb/ 204Pb、 207Pb/ 204Pb和 208Pb/ 204Pb分别为17.969~18.309(均值为18.076)、15.572~15.669(均值为15.617)和38.222~38.371(均值为38.312), μ值变化范围为9.46~9.62(均值为9.55),绝大多数低于地壳正常值。在铅同位素判别图解上位于上地壳与地幔铅同位素演化线之间,显示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桃源铅锌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与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和印支期岩体类似,成矿热液来自深部岩浆,与辽河群围岩的硫、铅同位素分布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初步认为桃源铅锌矿床是与深部岩浆流体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0.
胶东金矿的成因研究一直是矿床学研究的热点, 其中金的物质来源与活化、沉淀机制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尹格庄金矿位于胶西北地区的招平断裂带中段, 是区内典型的超大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以存在大量碳酸盐脉而有别于区内其他金矿床, 这些热液成因的碳酸盐脉对该矿区Au成矿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是破解胶东巨量Au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的良好对象。本研究通过细致的岩相学观察, 发现大尹格庄金矿中的碳酸盐矿物主要包括菱铁矿和方解石, 以脉状、浸染状存在于黄铁绢英岩型矿石中, 其中部分菱铁矿与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共生, 其他菱铁矿则与石英共生, 方解石则呈浸染状和脉状两种形式产出, 菱铁矿和方解石均为热液型碳酸盐矿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 在菱铁矿和方解石中均发现有金矿物的存在。Au含量分析结果表明, 菱铁矿和方解石是大尹格庄金矿的重要载金矿物, 形成于成矿作用的主要阶段。碳酸盐矿物原位微区稀土元素数据也显示出热液型碳酸盐矿物的特征; 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大尹格庄金矿中碳酸盐矿物与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的大理岩明显不同。C-O同位素分析显示, 大尹格庄金矿中菱铁矿的δ13CPDB为-5.12‰~-4.82‰, δ18OSMOW为12.13‰~12.80‰, 具有明显的幔源特征; 而方解石δ13CPDB为-0.64‰, δ18OSMOW为6.21‰, 显示出幔源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围岩的影响。金矿中菱铁矿显示轻稀土相对亏损, 重稀土相对富集, 有轻微的负Eu异常, (87Sr/86Sr)i为0.709842~0.710087, εNd(t)为-18.5~-17.1;方解石的(87Sr/86Sr)i为0.710861, εNd(t)为-12.7, 指示形成碳酸盐矿物的CO2流体可能来自于幔源的基性岩浆。结合胶东以及整个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地质演化, 本文认为胶东巨量金可能来自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成矿物质随这些幔源基性岩浆的活动沿断层等壳内软弱面向上运移, 而CO2流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并随含金流体最终运移至地壳浅部发生金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