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极东部拉斯曼丘陵区的地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栓科 《地理学报》1995,50(4):368-376
拉斯曼丘陵地处极地永久冻土带,风力作用频繁。各种冰缘过程主宰了现代地貌特征的形成,无冰区历史短暂及南极东部古老结晶地盾的相对稳定性,使风化微弱,并以寒冻风化为主,风力地貌、冰缘地貌、冰川地貌、湖泊地貌、海岸地貌和构造地貌组成本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各种堆积地貌形态均不发育,西部地区地貌形态相对年轻,残存的冰碛物地表分丰特征指标冰盖后退依东北到西南方向进行,海岛、半岛及冰陆过渡带构成该丘陵三个差异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构成了新疆地貌的基本轮廓.新疆地质构造与气候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可划分为熔岩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和湖成地貌等类型,具有山系走向与深大断裂方向一致,山地与盆地高差悬殊,山地层状地貌明显,山间盆地多,沙漠面积大,各山地气候地貌垂直分带各异,地貌类型组合呈环状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玄彧 《山地学报》2004,22(3):261-266
针对现有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法的欠缺,提出了“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本分类法是一种以相对高度为主,绝对高度为辐的地貌分类法。它首先根据相对高度将地貌基本形态划分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等,然后再按绝对高度把这些形态再分别划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三种类型。该地貌分类法的优点在于①符合人们对于山地的高、中、低的观念,避免了现有地貌分类法中出现的那种与人们固有观念相冲突的高山不高、低山不低的现象;②统一了地貌基本形态的划分标准,避免了平原、丘陵按相对高度划分,而山地按绝对高度划分的不一致性;③有利于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和地貌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貌区划新论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地貌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空间分异的基础,在区域地貌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地貌区划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地貌区划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地貌区划的原则、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和标准,提出地貌类型组合和地貌成因类型的基本异同是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本文以中国1:400 万地貌图等新资料为基础,应用GIS 方法,结合中国三大地貌阶梯及其内部地貌格局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各地基本地貌类型组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将中国地貌区划分为东部低山平原大区、东南低中山地大区、中北中山高原大区、西北高中山盆地大区、西南亚高山地大区和青藏高原大区6 个地貌大区,并分别简要论述了各大区的地貌特征.各大区内部又据次级基本地貌类型和地貌成因类型及其组合差异进一步分区,全国共划分了38个地貌区.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与地貌演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陕西北部典型黄土丘陵区地貌调查,提出了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并对地貌演变进行了探讨。黄土高原原生黄土丘陵分布广泛,主要在下伏古丘陵基础上由黄土加积而成;次生黄土丘陵是黄土塬、黄土台塬等经沟谷侵蚀、改造而成。黄土丘陵区河流阶地和沟谷层状地貌反映了河流、沟谷的形成与演变。黄河一级支流形成于早更新世末;早中更新世末、晚中更新世初黄河一级支流和较大的二级支流形成了较完整的水系;中更新世末如韭园沟等较大的沟谷形成;晚更新世末河网、沟谷格局与现在已基本一致;尚未切入基岩的冲沟多形成于全新世;长度百米至数十米的切沟多是历史时期或近几十年来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的中国北方风沙地貌类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沙地貌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特别在北方,对区域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为了了解我国风沙地貌最新状况,通过解译2000~2002年的Landsat7 ETM影像,建立了我国风沙地貌类型数据库。对北方风沙地貌的分析表明:1.我国北方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吉林、黑龙江8省区,其中以新疆、内蒙古的面积最广、地貌类型最丰富;2.类型多样性上,干旱区沙漠的地貌类型远比半干旱区的沙地丰富,其中有些类型分布普遍,还有些类型仅仅局限于特定区域,是在特定的风力、风向、植被等作用下形成的;3.沙丘动态上,沙漠除古尔班通古特与乌兰布和沙漠以固定、半固定为主外其他都以流动为主,沙地沙丘则以固定、半固定状态占优势。本文从沙丘形态类型角度分析了我国风沙地貌的最新特征,具有定位、定量特点,所建数据库不仅能用于风沙地貌的定期遥感监测,还能对沙丘形态演化进行定位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地貌类型混合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地貌分类法的不足提出地貌类型混合法。该方法将地貌类型划分为主体地貌和客体地貌,主体地貌是载体,客体地貌是被载体,把客体地貌混合表示在主体地貌之上,解决了现有地貌分类的缺陷。与形态成因分类法相比,该方法探索了地貌分类的新途径,为促进地貌制图的实用性、简洁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貌区划的一个新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总结和借鉴继承前人地貌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新疆地貌区划研究.首先认为地貌区划既是对地貌划分的结果,也是地貌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同时还是认识地貌特征和发现地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第二,确定新疆地貌区划的主要原则为区域性原则和等级系统原则,选择自下而上的类型合并与自上而下的区域分割相结合,协调使用的区划方法.第三,在区划原则和区划方法的指导下,对新疆地貌类型分布规律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提出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新疆地貌区划新方案,将新疆分为6个地貌区、23个地貌亚区和195个地貌小区.结果表明,该地貌区划方案能够体现出新疆各地貌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并具有区划等级的系统性,地貌分区的完整性,以及区划界线的准确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程维明  柴慧霞  周成虎  陈曦 《地理研究》2009,28(5):1157-1169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本底数据的最新新疆地貌数据,能提高定量化地貌格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利用地学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最新新疆地貌数据,定量化分析了地貌的分布特征、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大地貌单元中,平原地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1/3;(2)地势分级,中海拔地貌占绝对优势,约占全疆总面积1/2;(3)形态类型中,丘陵地貌在地势起伏中占主导地位,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两大沙漠中,以沙丘形式分布;(4)基本地貌类型,中海拔丘陵最多,占总面积的21.417%;(5)成因类型中,流水、风成和干燥作用占主导地位;(6)受不同形成条件和控制范围的影响,新疆成因类型的分布特征随着海拔和起伏的变化而变化;(7)总体上,新疆地貌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两大特征:水平环形特征和垂直地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云南地貌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云南地貌学研究发展概况,分析了云南地貌构造体系,进行了云南新构造运动分区。在对云南地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类型、大地构造和地貌形态、特征的相异性,进行了云南地貌分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貌区划理论与分区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划和类型是地貌学研究的两大核心内容。中国地貌区划已有诸多划分方案,比较而言,各种方案存在遴选指标不一、确定等级较少、反映特征各异、划分结果不同、成图尺度较小等不足。应中国地理国情普查等国家专项任务的需求,对较大尺度、多级地貌区划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梳理中国地貌区划的理论,包括板块构造与地貌圈特征、地貌形态与内外营力体系、地貌形态的类型组合与区域分异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提出的中国地貌二级区划的新方案,归纳了全国多级地貌区划分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大区—地区—区—亚区—小区"的全国五级地貌等级分区方案,建立了"大地构造控制下的地势阶梯特征—>区域宏观形态类型组合—>内外营力及基本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内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微地貌形态组合"的五级地貌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五级地貌区划体系的命名规则和编码方式,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进行多级地貌区划单元精确定位的技术与方法,完成了全国1∶25万尺度五级地貌区的划分,包括6个一级大区、36个二级地区、136个三级区、331个四级亚区、1500多个五级小区,并建立了全国地貌区划数据库。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区域地貌学的发展、基于地貌区划的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韩致文 《中国沙漠》1998,18(1):38-43
通过航片判读和实地考察,分析了豫北黄河古道区沙地分布特征,从形态-成因角度对风沙地貌形态类型进行了划分。中生代以来华北平原隆起与凹陷呈NNE向相间分布的构造特点,对沙地形成与分布格局具有控制作用。风蚀地貌类型单一,形态简单,风积类型较多样。风积地貌高度一般不超过10m。沙地及风沙地貌形成是典型风水两相作用之结果。由于生物气候条件和沙源状况的限制,风沙地貌发育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新疆吐鲁番盆地地貌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吐鲁番盆地构造运动与沉积过程的基础上,用形态成因原则将本区地貌划分了8个类型,并分别论述了各类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提出本区地貌结构有:地势的巨大起伏性,外动力地貌作用垂直分带性,地貌结构环带性,地貌成因类型的迭加性等独特性质,以及在改造利用上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貌分类与发育问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李森  王跃 《中国沙漠》1997,17(4):342-350,T001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分类体系则4级21个类型组成,其中风积地貌划分为谷底与谷坡风积地貌2个亚类。河谷风沙地貌面积1929.946km^2,可称为“雅鲁藏布江河谷沙地”。河谷区具有沙源,风动力和堆积场地等风沙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区划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近年来,中国沙漠科学工作者对库姆塔格沙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与研究。作为风沙地貌研究工作的初步总结,笔者尝试该沙漠风沙地貌区划研究工作。在风沙地貌地域分异规律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发生学以及多级序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划分法,选择主导分异因素,提出了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的两级区划系统。首先,根据下伏地貌的成因类型划出一级分区(风沙地貌区)。其次,根据沙丘形态特征划分出二级分区(风沙地貌亚区)。提出的区划方案将库姆塔格沙漠划分为7个风沙地貌区、23个风沙地貌亚区,并对各区和亚区的风沙地貌特征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地貌单元的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国土分别由山地、丘陵和平原组成,不同的地貌类型为各区域带来不同的发展条件,形成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进行全省区域经济差距总体分析和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的基础上,用锡尔系数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按地貌单元进行空间分解,揭示不同地貌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基本规律,为江西统筹区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地貌形态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世远  孙以义 《地理学报》2000,55(3):266-273
对地貌模拟,常用的物理机制和统计规律都有其自身的水足之处。而采用地貌形态模拟的方法,即运用地理地再现地貌形态的空间特征和地貌演化的过程。这一技术的实现在于创建四维地貌数据库,建立分形地貌模拟模型,用分形内插技术实现地貌形态的模拟。四维地貌数据库扩充了数字地面模型数据库,分形地貌模拟模型第一次反地貌的分形特征用计算机模拟实现。同其它地貌模拟方法相比,本模型具有定量化、快速准确、操作方便和视觉效果好等  相似文献   

18.
韩致文 《中国沙漠》1998,18(1):38-43
通过航片判读和实地考察,分析了豫北黄河古道区沙地分布特征,从形态成因角度对风沙地貌形态类型进行了划分。中生代以来华北平原隆起与凹陷呈NNE向相间分布的构造特点,对沙地形成与分布格局具有控制作用。风蚀地貌类型单一,形态简单,风积类型较为多样。风积地貌高度一般不超过10m。沙地及风沙地貌形成是典型风水两相作用之结果。由于生物气候条件和沙源状况的限制,风沙地貌发育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哈密盆地风蚀地貌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闻名全国的大风区--哈密盆地风蚀地貌的成因、类型和分布特征。风蚀地貌由垄槽与劣地、蘑菇林、魔鬼城、大峡谷、洼地和戈壁等类型组成,其成因是在这种独具特色的地貌格局和气修条件的控制与作用下,经强劲大风的吹蚀和临时性暴雨洪水冲刷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风蚀地貌景观的奇异特点和地域优势,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20.
火星风沙地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继彦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6,36(4):951-961
作为最活跃的地貌塑造外营力,风力作用在火星表面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对火星风沙活动及风沙地貌的认识是随着观测和探测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明确的。火星沙丘在北极地区连绵成带状分布,在其他地区分布比较零散,且主要与撞击坑、河谷和山谷相伴分布。火星风沙地貌与地球上相应的地貌类型形态相似而规模更大,表明两个星球上塑造风沙地貌的动力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火星沙丘主要由玄武岩质(北极部分沙丘为石膏质)颗粒堆积而成,沉积物粒度比地球粗,主要是由中沙和粗纱组成。随着获取影像时空分辨率的提高和着陆器在火星近表面的观测,发现火星上部分区域的沙丘和沙波纹比较活跃。同地球一样,火星风沙地貌也可指示火星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