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聚类分析在暴雨预报和环流形势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汤桂生  杨克明  王淑静  赵梅 《气象》1996,22(8):33-38
数值预报投入业务运行以来,高空形势预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要素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是近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作者早用数值预报500hPa高度场及降水实况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暴雨落区预报和我国暴雨环流形势特征,所得结果在暴雨预报业务中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给出我国暴雨环流型。  相似文献   

2.
从"02.6.29"天气过程谈西北气流型冰雹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2002年6月29日夜间临汾市北部降雹过程的环流分型,形势背景,不稳定度,动力,热力,水汽条件,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以及T213指导预报产品的相关物理量的预报情况,总结了西北气流型降雹相对其它分型的特点和预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济南近十年大风资料的分析和统计,总结了春季西南大风的气候概况和天气特征,并将影响系统分为低压型、高压后部型和南高北低型,依照天气学观点找出预报因子,采用0-1型分析中的条件频率差方法建立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4.
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收获前的适当时期发布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部门气象决策服务及专业有偿服务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成为政府领导及有关生产部门进行经济宏观调控、商贸部门进行商业贸易活动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作好作物产量预报服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现程1.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类型目前作物产量预报分为4类:年景预报、趋势预报、定量预报、订正预报。年景预报:指作物尚未或即将播种时,利用一定范围的气象条件对该年度作物产量进行的一种长期预测。趋势预报:在作物收获前某个适宜发育时期,利用多种方法作出的当年…  相似文献   

5.
实际预报可预报性的时空依赖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志锦  纪立人 《大气科学》1996,20(3):290-297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1990年1月1日至1992年2月29日的1~5 d、500 hPa高度场业务预报结果研究了不同球谐函数谱分量和经验正交函数(EOF)谱分量的可预报性。对球谐函数谱分量的研究表明可预报性并不是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呈现单调的递减关系,主要表现为在总波数n等于5附近具有最大可预报性。可预报性主要依赖于总波数n,经卷大圆上的波数和纬向圆周上的波数对可预报性具有完全相同的重要意义。对EOF谱分量的分析表明,随着EOF指数(即序号数)的增大,可预报性依次减小。从EOF和球谐函数的关系发现前几个EOF分量正是对应着最可预报的球谐函数分量。进一步分析表明,最可预报的分量对应大气运动的慢变流型。这些结果对如何使用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如何进行延伸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相似离度在入型判别和定时、定点、定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丰启  崔晶  王仁胜 《气象》2002,28(9):44-48
应用1986-1997年的常规探空资料,用相似离度制作了威海市冰雹强对流天气定时、定点、定量的概率预报方法。根据合成的威海市冰雹的四种环流型的数值信息,用相似离度实现了预报场的入型判别,应用HLAFS某时刻预报产品和多级相似方法实现威海市冰雹的多时次,定时、定点,定量、客观自动化概率预报。  相似文献   

7.
山东区域汛期旱涝预测概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菊英 《山东气象》2001,21(3):12-17
对1951-2000年期间汛期(6-8月)山东区域旱涝与全国主要多雨带的8个分布类型的逐年对应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对比和论述。并对烟台、青岛、潍坊、济南、临沂、菏泽等6个地区汛期旱涝的天文、海洋、大气环流和气象要素等方面的预报物理因子进行了全面的普查、筛选、精选和综合分析,并分别建立了汛期降水量预报物理方程。并以青岛地区为例,对汛期降水理的多种交叉学科的预报物理因子进行了最优集成,为青岛地区和水量和旱涝建立了分多级的可操作的预报物理模型。该文优选出来的汛期降水的多学科物理因子对短期气候预测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其中所建立的预报物理方程和预报物理模型对山东省各区汛期旱涝的季度和年度预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的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级逐步判别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6、7、8月)降水进行客观诊断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6个测站的夏季降水量即可定量诊断我国夏季雨型。利用冬季500hPa极涡面积和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建立起来的三级判别函数只包含7个因子。历史拟合率为38/39,试报效果也较好,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型的客观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9.
吴娟  李忠铁 《四川气象》1995,15(3):36-37
成都地区7月份“冷锋低值型”暴雨预报方法吴娟,李忠铁(成都市气象局邮码610041)1前言暴雨是成都地区汛期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本文主要讨论成都地区历年7月份较为常见的“冷锋低值型”暴雨天气过程中,各层系统的配置及预报因子的选取和方程的建立。经199...  相似文献   

10.
普查1991~2000年有关气象资料,以夜间有无降水把低温分为湿冷型和干冷型,并建立了对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低温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中国天气预报业务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我国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在大气探测技术、数值预报及可视化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传统的天气预报向定量、定时方向发展,并系统阐述了天气预报业务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驻马店10个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极端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高温天气与6-8月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和极端晴热高温、极端湿热高温天气形成的天气背景及影响因子,确定了高温出现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3.
驻马店极端气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驻马店10个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极端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高温天气与6--8月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和极端睛热高温、极端湿热高温天气形成的天气背景及影响因子,确定了高温出现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1-2008年强对流资料,分析福建省强对流天气时空分布和形成原因以及主导天气型。结果表明:3-6月是福建省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7-8月是次高发期;主要发生在14-20时,且多为孤立日,1-2个站次较为多见。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的地理分布有较大差别,春季地域性强,内陆山区明显比沿海多,中北部地区明显比南部多,其他季节分布较为均匀。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强切变类天气形势下,主要出现在春季和秋冬季,其中66.5%的伴有低空西南急流,并以急流适中型和偏北型居多,≥3站次或≥10站次的主导天气形势为低槽型和低涡切变与高空槽配合型;弱切变类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7-9月,主导天气型为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和台风外围型。低层无西南急流,发生较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5.
深圳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与形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曹春燕  江崟  孙向明  张蕾 《气象科技》2007,35(2):191-197
通过对1954-2005年深圳高温天气及其环流背景的统计分析,探讨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得出高温的预报流程。结果表明:①深圳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深圳高温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③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深圳出现高温的主要原因;④高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呈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南部气温比北部偏低。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出现范围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贵州凝冻天气主要以雨凇形式出现,该文利用黔南州1968年12月—2018年3月12日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了50 a来出现的雨凇和凝冻天气的空间分布、初始时间、持续时间等方面,同时利用NECP/NCAR的2.5°×2.5°格点的逐日再分析资料,探究了黔南出现特重级凝冻和重级凝冻的500 hPa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凝冻天气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有明显的关系,尤其瓮安出现的凝冻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罗甸、荔波50 a来未出现凝冻天气;黔南凝冻平均初日在1月中旬到下旬初,平均终日在1月下旬后期;在区域性凝冻天气环流场分析中,高纬地区的冷高压位置越往南且强度越大,则影响黔南出现区域性凝冻天气可能性越大,尤其在太平洋副高西伸的情况下,凝冻灾害最重。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2008夏季奥运会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王迎春  葛国庆  陶祖钰 《气象》2003,29(9):23-27
利用1951~2000年北京6、7、8月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温度资料,统计分析了北京夏季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的逐月、旬、候的分布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北京夏季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发生概率分别为1/10和1/20,是一个适宜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和7月份,逐候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在6月第6候和7月第5候。闷热天气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逐候分布也呈双峰型,分别在7月第6候和8月第2候。6月份高温天气较多,但闷热天气很少。8月份高温日数非常稀少,但闷热天气日数还有一定数量。每年至少出现一次持续2天的高温天气,另外还非常有可能出现一次持续3天或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0.84次/年)以及一次2天及2天以上的持续闷热天气(0.88次/年)。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的平均持续日数均约为3天。8月中、下旬,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出现的概率都非常小,是最适宜举办夏季奥运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影响天气的学科基础是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与云降水物理学,需要将天气-动力-云降水物理耦合为一体。考虑到目前将天气动力学性质的基础数值模式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中的问题,从数值模式动力方程、模式分辨率、云物理过程、数值求解方案、初边值条件等方面系统地探索了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中一些需要重点解决、且不可忽视的特色问题,并举例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期望提出的问题有助于构思更适合于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使数值模式功能真正向满足人工影响天气的要求靠近一步。  相似文献   

19.
挑选出1971~2016年湖南省97个气象站出现大雾和霾的日期,然后对其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湖南省大雾天气先升后降再急速上升,霾天气前期稍下降后期迅速上升;雾霾天气均霾天气12月最多,7月最少,季节从多到少以此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大雾天气湘西北、湘西南、湘东北多,湘南少,霾天气湘西北、湘中多,湘南、湘东北少;持续3日及以上雾霾天气过程分别为349次、551次,持续天气最多分别为15天、57天,11月最多,7月最少。  相似文献   

20.
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包括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检验等方面。对流初生识别、对流系统强度识别和对流天气类型识别等监测技术取得新进展,综合多源资料的监测技术已应用于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业务。对流系统的触发、发展和维持机制等获得了新认识,我国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及其环境条件统计气候特征、分析规范及相应业务产品等为业务预报提供了必要基础和技术支撑。光流法、多尺度追踪技术以及应用模糊逻辑方法的临近预报技术等有明显进展,融合短时预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流可分辨高分辨率数值 (集合) 预报及其后处理产品预报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数值 (集合) 预报应用模糊逻辑方法的分类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技术为业务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和多尺度自适应临近预报技术、多尺度分析技术以及融合短时预报技术、发展并应用模糊逻辑等方法的、基于高分辨率数值 (集合) 模式的区分不同强度等级和极端性的分类强对流天气精细化 (概率) 预报技术等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