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0,14(6):414-424
我国有一支约18万人的勘查地球物理队伍,其工作规模居世界前列,每年取得大量应用成果和研究成果。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将每年编写一篇综述,报导前一年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主要进展。本文是第一篇。它按航空和海洋地球物理、地震、地球物理测井和地下地球物理、地面电法、地面重力和磁法、地面γ能谱等分别加以叙述。它提供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和地震去年的工作队数和完成的工作量,以后也将每年报导这些数字和其它一些统计数字。它报导了去年我国一些主要地球物理方法的技术和应用的进展,但不覆盖所有的地球物理方法和应用领域。资料说明地震始终是我国最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在油气勘查以外的领域中它的重要性也在继续增大,并取得迅速的技术进展。电磁法正受到我国物探工作者更大的重视。本文第一部分还报导了我国勘查地球物理队伍的某些基本情况和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2.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1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2,16(6):401-413
1991年是我国“八五”计划第一年。一批新的勘查地球物理科研项目通过论证立项开始实施。相对于“七五”末期的前两年。1991年完成的科技成果较少。航空和海洋地球物理勘查、油气地震、区域重力的队伍规模和1990年相近,完成的工作量略有增加。地面电法和浅层地震有较多新仪器推出,它们大多是近年投产仪器的改进提高,显示了加速更新的良好趋势。大型地震、测井仪器系统1990年刚有较多新品投产,1991年尚少新的成果。地球物理方法在油气和煤田开发阶段的应用受到更大重视,在工程勘查和环境调查领域中的应用继续发展,“陆地声纳”等新方法开始在工程勘查中使用。各种新的处理解释方法、软件及系统不断形成,并进一步向多种方法资料联合处理解释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3,17(6):401-413
在地质工作调整结构、转换机制过程中,1992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压缩,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减少。但以地震为主的油气地球物理工作量保持近几年水平并略有增长,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发展。1992年我国勘查地球物理取得了较多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出了一批新的地球物理仪器,其中包括高采样率浅层数字地震仪、地下管线探测仪、轻便遥测多道地震仪、工程质量检测仪、高分辨率中子俘获γ能谱测井仪等。航空磁力水平梯度系统投入使用。形成了一批新的功能较强的地震、测井、电法及重磁资料处理解释系统或工作站。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加强,地学层析成象理论和应用发展迅速,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扩大应用,分形及混沌理论在勘查地球物理中的应用也在起步。深部地壳调查及油气勘查领域地球物理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一、地球物理勘探概要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归工业技术研究院矿业研究所地球物理应用研究计划小组主管,内分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放射性勘探、地震勘探、遥感技术几个部分,实际以电法勘探及地震勘探为主.勘探内客:电法勘探主要用于矿床及建设基地调查,地震勘探主要用于钻井调查,即通过所谓速度测井(P,P·S)对建设基地的调查,有时也用于隧道、铁路、公路等调查.上述矿业研究所的基础研究中电法勘探一项内,实行水槽试验;在应用研究上以电法与地震勘探作对比研究.地球物理测井则以开发地热为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包括8篇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地球物理及核物理方法的摘要。其中包括地震,电法,重磁,气体场等地面勘查方法及视电阻率,自然电位,井径,井斜,流量,瞬发裂变中子等测井方法,以及室内和野外的X荧光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中地面-钻孔电位测深--三维地电法勘探,地下气体场的研究,X射线荧光法,计算机预测层间氧化带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数据库及系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等反映了在前苏联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  相似文献   

6.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著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升 《物探与化探》1995,19(6):401-414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着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岩溶型储集体的勘探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勇  施泽进  洪成云 《中国岩溶》2011,30(3):331-340
近二十年来,岩溶型储层的勘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体现在:(1)传统的地质方法与现代的测试分析及地球化学方法的结合;(2)新的测井技术如电阻率成像测井(FMI)、多极阵列声波测井技术(XMAC)、偶极横波成像测井(DSI)及核磁共振测井(CMR)等的不断涌现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3)以提高地震分辨率和岩溶型储层预测精度为目的的大量新的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出现和改进。比较而言,以钻井、测井研究为基础的地震地球物理方法是当前最有希望取得更大突破的领域。如何改进地震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其成本更低、品质更高和保真性更好,如何更好地将种类繁多的纵向精细而横向稀疏的测井数据和纵向分辨率低而横向密集地震数据结合起来,以及如何培养不仅在岩溶型储层的识别上,还要地质和地球物理知识也坚实的人才或团队等,是整个油气勘探领域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较短的篇幅综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铀矿普查-勘探机构自50年代末以来,用构造地球物理方法普查和勘探水成铀矿床的成果和经验。所采用的构造地球物理方法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法,电法,磁法和重力等及其各种方法的变种。文中所述的各种构造地球物理方法,在普查和勘探水成铀矿床以及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方法的应用经验对从事水成铀矿床勘查和研究的地质及物探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铬铁矿是关键金属铬唯一可经济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层状铬铁矿和蛇绿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两种类型,其中豆荚状铬铁矿矿体规模小、发育不规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勘探难题。由于铬铁矿特殊的经济战略地位,美国、欧洲、苏联和中国都非常重视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铬铁矿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以重力、磁法为主导的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震、电法也被应用。这一阶段在苏联乌拉尔肯皮尔赛等超大型蛇绿岩型隐伏铬铁矿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在其他矿区取得一定的进展。自21世纪以来,高精度的便携式仪器和新兴地球物理技术逐渐运用到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综合地球物理成为铬铁矿勘探的主流方法,在我国罗布莎等多个岩体隐伏铬铁矿勘探中取得突破,在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也取得进展。本文回顾了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历程,综述了铬铁矿岩石物理特征与测量方法、重磁勘探主要应用及存在问题、电磁法勘探的主要方法,并重点介绍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罗布莎铬铁矿的探测效果和电磁法勘探模式,展望了张量CSAMT技术、磁异常模量反演、高光谱遥感、高密度激电、无人机物探等有望在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6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是我国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国家和各有关部门安排的一批新的重要勘查地球物理科技项目相继起步。在“八五”工作基础上,1996年我国勘查地球物理工作和科技继续取得若干重要进展。三维地震及其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及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分布式电法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开始形成热点。一批新的国产地面和矿井探地雷达系统已形成商业产品。  相似文献   

12.
顾家裕  张兴阳 《沉积学报》2003,21(1):137-141
将我国解放后油气沉积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即向国外学习和创建实践阶段 ( 1949~ 1970年 )、油气沉积理论的充实和完善阶段 ( 1970~ 1990 )和油气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地震、测井和实验、计算机新技术相结合的生产实用阶段 ( 1990年以后 )。同时论述了现阶段油气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特别强调了层序地层学、测井沉积学和地球物理学全面应用于油气沉积研究中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它们使沉积研究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研究更全面、更精确可靠 ,并实现了沉积研究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1999~2001·勘查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3,27(1):1-6,12
1999~2001年,勘查地球化学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果,在中国西部以资源调查和评价为主推进区域化探,在中国东部以环境调查和评价为主启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填图,逐步形成新世纪勘查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并重的发展格局.与此相适应,提出了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与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为主导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方法在我国找寻油气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测量技术的完善和提高,应用放射性方法找寻油气田取得了明显进展。研制出了携带式微机化仪器设备。在野外工作中,开展了高精度、多参数的放射性测量。在室内工作中,利用放射性测量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通过对一些油气田进行的综合研究和对放射性元素运移规律的模型实验,对放射性异常和油气藏的关系及异常形成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众多实例表明,放射性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实用、安全的找油气方法,在石油勘探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淮南矿区主采煤层131煤为例,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结构煤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富集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基础和主要技术方法,并建立了煤层气富集区预测的测井参数门限和多波地震勘探的技术指标,首次明确指出煤层气富集区和煤矿瓦斯突出灾害区有本质不同,并在地球物理标志中有明显的分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岩石圈探测计划(LITHOPROBE), 是加拿大政府为了全面了解北美大陆演化过程而设立的一个国家级地球科学研究合作项目, 主要科学目标和组织机构都是围绕对10个断面或者研究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而建立, LITHOPROBE被认为是国际上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国家地学项目之一, 运用了地球物理(地震多道反射、地震折射和电磁等)、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等各种地质方法。该计划在深部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警、人才培养、深部探测仪器研制、重大科技专项的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LITHOPROBE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类似科研项目树立了模范。本文通过对LITHOPROBE项目立项过程、取得的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希望对我国的深部探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coal in primary-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generally between 71.3% and 76.5%. The output of coal was 1.374 billion tons in 19%, and 1.21 tons in 1998, which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 Now coal is mined mainly with mechanization in China, which is planned to reach 80% in major State-owned coal mines in 2000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of the government (Li et al., 1998; Tang Dejin, 1998).Compared with the USA and Australia, China has more complex coal geological structures.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eismic technique in coal exploration, a new seismic technique with high-precision and high-resolution (2-D and 3-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purpose of detecting small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coal mine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large-scale popularization of mechanized coal mining in China. The technique is low in cost and requires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exploration,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wide-range applications. In the middle of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