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热力强迫对澳洲北部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80-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影响越赤道气流的大气内、外强迫因子(主要指大气凝结潜热释放及下垫面热力差异)出发,结合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探讨了强迫因子对澳洲北部由南向北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澳洲大陆有利于强澳高或频繁冷空气活动的形成,通道南部弱下垫面加热有利于弱Walker环流的形成,南海一中南半岛较强海陆热力差异或菲律宾强对流加热有利于通道北部强辐合带的形成,它们都对应澳洲北部由南向北强越赤道气流的形成。弱越赤道气流对应的强迫因子及环流因子的特征则与上述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2.
3.
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西南雨季开始早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慧  高辉 《大气科学》2017,41(4):702-712
基于中国气象局西南雨季监测标准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台站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雨季开始日期的气候特征及和索马里、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的关系,发现西南雨季的气候平均开始时间约为5月第4候,且在2000年前后有从偏晚向偏早转变的趋势。统计诊断分析表明,在东半球低层的几支越赤道气流中,只有索马里和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的强弱会影响到雨季开始早晚和雨量大小,且都对应于急流强雨季早、急流弱雨季晚的特征,但在月尺度上前者的作用更强。急流通道中心经向风和赤道印度洋纬向风对雨季的超前相关及逐日变率合成分析表明,索马里地区经向风速在雨季爆发前十日开始为正的日较差,即十日前经向风持续增强,并在约七日至五日前作用最为显著,从而对西南雨季起到触发作用。在这一触发过程中,索马里急流的超前影响要早于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受上游越赤道气流影响,赤道印度洋西风和孟加拉湾西南气流也会增强,为西南地区提供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4.
北半球冬季风时期越赤道气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0—1986年格点风资料,分析了各年北半球冬季风期间(12—2月)东半球对流层低层及高空的越赤道气流通道。在该地区冬季低空具有气候意义的通道是105°E、125°E、45°E、80°E及150°E 5条,其中以100°—130°E为主要通道。高空则主要集中在80°–120°E区间。在1983—1984、1984—1985年两个冬季,45°E处出现较强的低空北风越赤道气流,这与高纬度大西洋东部上空持续的强阻塞形势有关。这支强越赤道气流与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多热带风暴也有联系。由平均经圈环流分析指出,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部静止卫星云图资料,首次揭示了越赤道气流对新疆天气,特别是中期异常天气过程影响的事实,并结合北半球大型环流系统的演变进行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6.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越赤道气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期典型偏早(1966、1972、1996、2000、2001年)和偏晚年份(1970、1973、1987、1989、1991年),利用ECMW F再分析1-5月逐日经向风资料,计算5个通道越赤道气流和越赤道乞流总量的距平值;探讨越赤道气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关系与特征。为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7.
越赤道气流与我国洪涝灾害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格点资料及其它常规资料,分析了越赤道气流与我国洪涝灾害间的关系,指出越赤道气流较强的年份,我国夏半年降水亦偏强偏广.在我国发生洪涝灾害的年份,越赤道气流通道的位置发生重大偏移,同时有“强信号”提前出现,因此有可能对洪涝灾害进行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8.
低空越赤道气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赤道气流是南、北半球物质、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强弱对夏季风爆发、台风的发生及中国降水等有重要影响。简要回顾了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弱突变对亚洲夏季风爆发早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位置、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生成多寡及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并简要讨论了越赤道气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东半球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48—2006年NECP/NCAR的风场、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以及地表温度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东半球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越赤道气流强度与环流系统和前期海陆热力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年际变化和同期南北半球低纬环流系统,特别是亚澳大陆气压差关系密切。此外,索马里急流和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而东亚越赤道气流则主要受海温影响。  相似文献   

10.
越赤道气流通道上的经向垂直环注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成  罗会凯 《气象科学》1990,10(4):394-399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群岛邻近海域SST对越赤道气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秦玉  王韶霞 《大气科学》2000,24(5):634-640
利用COADS资料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群岛邻近海域海表面温度(SST)的季节变化特征,并根据热带大气扰动量的低阶模式,分析了印度尼西亚群岛邻近SST的季节变化对越赤道气流季节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群岛邻近海域年平均SST基本上关于赤道对称分布,最高温度出现在赤道附近;由于南海SST冬季较低,冬季(北半球)SST的经向差最大值(大于2℃)出现在110°E附近;夏季(北半球)最大经向温差出现在130~145°E和110°E附近,它有利于105°E越赤道气流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2.
13.
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越南降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1979-2002年CMAP全球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越南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受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南南北方降水具有不同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且夏、秋季降水的变化呈反位相关系,而北方降水则集中在夏季。夏季索马里气流与同期及后期越南南方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同期为显著的正相关,后期为显著的负相关。相对而言,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和越南北方降水的关系不显著。另外,夏季赤道印度洋西风与越南夏秋季降水的相关与索马里气流类似,表明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可能是通过改变纬向水汽输送来影响越南南方降水。  相似文献   

14.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越赤道气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期典型偏早(1966、1972、1996、2000、2001年)和偏晚年份(1970、1973、1987、1989、1991年),利用ECMW F再分析1~5月逐日经向风资料,计算5个通道越赤道气流和越赤道乞流总量的距平值;探讨越赤道气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关系与特征。为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15.
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利用NCEP/NCAR风场和海温等资料,分析了东半球夏季低空各支越赤道气流与ENSO循环的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东半球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年际变化和ENSO循环密切相关,ElNino年夏季马斯克林高压减弱,导致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变弱,而澳大利亚高压加强, 105°E及其以东的越赤道气流明显加强,LaNina年则相反;夏季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年际关系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关系在 20世纪 70年代末变弱,而 105°E及其以东的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关系在 20世纪 60年代末增强。  相似文献   

16.
对1991年全球越赤道气流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洞贤  王向东 《大气科学》1998,22(1):97-109
利用1991年国家气象中心全年分析资料,对全球各层(50~1000 hPa)越赤道气流(CEF)进行了分析。指出:主要季风区和1979年的相同,但在南美北部为弱季风区,而1979年为信风区。除南美北部外,主要信风区与1979年相同。还比较了这两类地区的特点,特别是非绝热加热分布随季节变化的特点,还用T21L5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地形和加热的方案最优,除个别情况外,CEF与实况很接近; 单纯加热方案次之,能定性地模拟CEF沿赤道的分布,但强度相差较大; 单纯地形方案最差。为了进行解释,还作了简单情况的理论分析。分析显示:考虑加热和地形作用,并不等于单纯地形和单纯加热的叠加,其间有非线性作用; 而且,这种非线性作用对CEF的产生是直接的、重要的; 单纯加热只有通过其对地面气压场的影响才能产生CEF。  相似文献   

17.
越赤道气流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基于NCEP/NCAR资料分析了对流层越赤道气流的季节变化,指出越赤道气流中心在低层位于925hPa,在高层位于150 hPa。东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是一种典型的季风型气流,而西半球越赤道气流具有信风特征。研究结果还表明,低层的索马里和南海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季风爆发前2候,索马里急流有一次迅速的增强,这一增强有利于加速孟加拉湾地区西风的向东扩展,并使控制在南海上空的西太平洋副高东撤;同时,南海越赤道气流的迅速增强也推动副高北上,共同促使南海夏季风全面爆发。不仅如此,二者对季风爆发的早晚也有重要影响,当前期这两支越赤道气流建立偏早、强度偏强时,南海夏季风爆发易偏早。反之,当其建立偏晚、强度偏弱时,季风爆发易偏晚。  相似文献   

18.
对亚洲两支越赤道气流与华南暴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BB资料对华南暴雨与亚洲两支越赤道气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华南暴雨与亚洲两支越赤道气流的变化联系紧密 ;在华南暴雨发生前 ,在索马里和 10 5°E赤道附近存在经向风扰动增强现象。阿拉伯海地区和孟加拉湾地区的风速在华南暴雨发生前逐渐增强。另外还发现华南暴雨发生前华南地区存在季风涌过程。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江淮暴雨与越赤道气流关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1年夏季 ,中国江淮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的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 ,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文中利用 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等格点资料及其它常规资料 ,对此次暴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 :1 991年 5~ 7月越赤道气流的特别强劲以及越赤道气流通道位置的异常 ,是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 ,5月底及 6月初南半球中、高纬度冷空气较早的爆发 ,可能是 1 991年越赤道气流异常的先兆“信号”。  相似文献   

20.
越赤道气流对副高脊线北抬至25°N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金镜  温珍治  何芬 《气象》2006,32(8):81-87
副高脊线北抬至25°N的时间早晚是福建前汛期结束和开始进入夏季的重要环流背景。应用850hPa月平均风场、500hPa环流场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至25°N日期及福建省25个代表站(县)6—7月的降水为基本分析资料,首先标定副高北抬至25°N的标准与年例,其次采用合成分析法揭示异常年例6月850hPa风场的基本特征,进而探讨了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变化对副高北抬至25°N的影响关系,最后对2005年进行诊断。其主要结果有:(1)6月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劲(不够明显),较常年偏强(偏弱),有利于副高北抬至25°N提早(推迟);(2)5—6月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与500hPa东亚至西太平洋中纬度区域的高度场呈现正相关关系,该区域高度场高(低)有(不)利于副高主体北抬,为副高北抬25°N时间提早(推迟)提供有利环流背景;(3)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为副高北抬至25°N提供了一个较强的预报预测信号;诊断2005年副高北抬至25°N提早,实况与诊断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