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把环境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 我们在带领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同时。积极在学生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抖普活动。 1.坚持开展全校性的“爱鸟周”科普宣传活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环境保护教育,我们坚持在每年春季开展“爱鸟周”活动,“爱鸟周”活动期间我们在校内张挂横标,贴标语,举办大型,小型演讲会,利用科技专刊,班组专刊,“校园之声”向同学们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介绍一些有关爱鸟护鸟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与横贯东西的长江形成了密切结合的“T” 字形态势,是我国本世纪或更长时期内进行重点开发和布局的两条主要轴线。在加强东部沿海地带建设的同时,将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沿河经济走廊。在开发流域经济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一、工业走廊的建立、流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内工业企业将逐步发展起来,环境保护将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在建立工业走廊时,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否则,环境污染就会超过生态经济系统的容忍度而影响农业、水产、林业及工业等部门,出现“一家赚大钱,几家倒大霉”,“一家欢笑几家愁”的不利局面。据《人民日  相似文献   

3.
<正>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代价,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而要把两者统一到可持续发展上来。为正确处理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始终面临着经济大开发与环境大保护的两难矛盾。一方面,我国的西部既是生态屏障地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最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本文选取2005—2018年的崇明时序数据,通过熵值法、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崇明环境保护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得到提升,互为因果关系;环境保护水平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冲击响应表现为正向效应,这主要得益于上海对崇明环境保护“硬输血”的直接财政支持,而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保护水平的冲击响应为先降后升的“V”型的负向影响,这与市区两级政府采取激励导向的“软输血”制度安排有关;环境保护水平对经济发展水平起着稳定的支撑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保护水平的影响效果不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崇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从“硬输血”和“弱输血”到“自我造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素养是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对其培养中,高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应加强高中环境教育[1],同时透过“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及标准解读”[2-5]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6]的目标细则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7]中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质精神,不难看出高中环境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具备现代环境素养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6.
发展与环境     
发展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引起国内外的热烈讨论和深切关注。 当前,在对待发展与环境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滥用科学技术进步提供的巨大生产力,否定环境的制约作用,盲目地发展,以致破坏和污染环境,产生“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另一种是环境资源有限论、枯竭论,从而主张限制发展或停止发展,形成所谓的“环境保护主义”。我们反对肓目地发展,但并不盲目地反对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日,来自北京的两家地质环境调查公司进驻了乌海,对当地的矿山地质环境开始“扫雷式”的调查。乌海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万选告诉记者:“这两家公司的地质环境调查报告是下一步乌海快速、科学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陈万选表示,今年乌海要对地质环境治理打一场攻坚战,力争在“十二五时期”,把乌海的矿山地质环境由“脆弱型”转为“生态型”。  相似文献   

8.
监督与服务是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两片钳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监督的原动力是正确的法规和标准,服务的原动力是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则是使力点作用于受力点的“关键”。 乡镇企业环境管理钳式效应的提出,源于对管理对象的具体分析。乡镇企业量大、面广、战线长、规模小、发展快,相当多的企业存在着产品选择不当,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差,不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害。乡镇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和经济开发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一方面农村商品经济意识的觉悟,致富  相似文献   

9.
敏锐抓住时事热点问题,把它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学条件等,形成多元化的有侧重点的教学方法,这是地理新课程课改目标实现有效途径之一。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地理1”第一章“行星地球”,教学时可以抓住部分媒体宣传的“世界跳跃日”这一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虞志奇 《地理教学》2008,(10):15-16
辩论题目 南水北调的“利与弊” 活动人员 高二(1)班全体学生 活动用时 40分钟(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前的准备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宣传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辩论的准备工作。在学习了“区域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内容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现把南水北调的“利与弊”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要求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分析南水北调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1.
【课标活动建议】 搜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如何治理某一环境问题的小论文,并交流展示;结合实际,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并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发展理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生产、建设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09,(5):48-48
今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在这一天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支撑能力。指出目前金华市的水荒不是水源型缺水,而是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根据20多年的历史数据和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利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仿真研究了金华市未来政策实施后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指出,对于金华市来说,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高方案和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目标、经济慢速发展的低方案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兼顾的中方案才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梅英 《地理教学》2013,(17):27-28
正一、设计思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现代的初中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环境意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环境保护的好坏和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和协调的发展。面对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向中学生宣传一些基本的环保知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 ,把坚持科教兴林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并把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明确指出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要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这就要求各级领导、林业技术推广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积极投入到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去 ,真正实现林业重点工程与林业技术推广“三同步”。几年来 ,我市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有退耕还林、长江及淮河流域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速生丰产林建设等 5项林业重点工程。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业务…  相似文献   

17.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在高中地理中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目的是要使学生在掌握有关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管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环境观、资源观,增强环保意识以及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是走向生态文明的世纪 ,必须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 ,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为此 ,我国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加快建设以“点”、“线”、“面”三大类型所组成的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为建好这项造福子孙万代的生态工程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和科技支撑方案。8月 12日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介绍说 ,目前 ,中国林科院已经在全国 10多个省市区进行布点建设 ,发展形势很好。据介绍 ,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是针对全国森林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 ,面向整个国土生态环境保护与…  相似文献   

19.
破解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知行脱节”困境,是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跨区域大样本数据,研究社会信任对环境意向与亲环境行为关联度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公众对日常环境污染具有较高危机感和鲜明态度,这种危机感和态度促使公众愿意为环境保护做出某种程度的付出;公众愿意为环境保护做出付出的意向越强烈,实施相应的亲环境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但这种关联度受到社会信任水平的调节,公众持有社会信任水平越高,其付出意向与亲环境行为关联度就越强,实施亲环境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实施亲环境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似文献   

20.
联邦德国生态环境保护走过了一条污染-治理-预防的道路, 即由技术性和应激性转为政策性和预防性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由环保活动家,大企业,学术界,地方及联邦各级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并由一个国家级综合的监测体系监督执行。公众不仅有权力了解结果,而且也将参与政策措施的制订和监督。德国空间规划包含欧盟,联邦,州,区域,城镇和城市建设6个层面。空间规划,特别是生态环境规划已成为预防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措施。然而,联邦德国生态环境规划实施也面临个人交通和小企业污染以及环保成本提高造成企业区位劣势所带来的挑战。这些经验教训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政策措施的完善及生态空间规划的制订和监督落实,环境评价,特别是规划本身的环境评价具有借鉴意义。具体包括4个方面: 1)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现从提高环保技术手段向预防污染产生转变; 2)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实施的有效性; 3)把空间规划作为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提高生态和环保目标的地位; 4)在规划的技术层面上关注居住,休闲,交通和自然保护区用地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