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AA与NASA于2009年6月27日宣布一颗新的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14)在美国佛罗里达州CapeCanaveral空军基地发射成功,并进入轨道,印度洋DiegoGarcia空军卫星跟踪站同时收到第1个信号。该卫星将有助于NOAA预报员跟踪灾害性天气和太阳风暴。  相似文献   

2.
《浙江气象》2007,28(2)
美国极轨环境卫星系统臭氧传感器重获新生美国极地轨道业务环境卫星系统(NPOESS)计划在2009年发射,2006年6月在项目调整中被砍掉的臭氧观测传感器项目最近重获新生。目前,由NOAA和NASA共同参与开发的臭氧绘图和廓线观测组件将加入到NPOESS系统中去。这套仪器将用于观测从地表到大气层顶臭氧分布,同时用于监测南极臭氧洞的恢复过程。据来自NASA的该项目负责人透露,该项目之所以能够重新立项,和美国科学院今年初发表的呼吁美国加强今后天基卫星观测的报告有一定关系。2006年,由于经费严重超支和时间推移,NPOESS系统被当局砍掉了臭…  相似文献   

3.
今后三年内,一种新的卫星资料——近地球表面风矢量有可能逐步在气象业务中得到应用。ERS-1将载有能提供全天候全球海洋覆盖的微波仪器。英国气象局参与了试验的设计工作,目前正在协助欧洲空间局研制数据处理的算法。卫星发射后,经过几小时的观测,将得到可用的数据,并将其送入数值模式中去。  相似文献   

4.
王海文  康天翼  张菊生 《气象》1978,4(11):24-27
美国将在今年内用第三代气象业务卫星太罗斯-N(TIROS-N)系列,取代从1970年起使用至今的第二代气象业务卫星艾托斯系列。卫星系列中的各颗业务卫星仍将以美国海洋大气局的英文缩写NOAA(诺阿)命名,并在第二代气象业务卫星的累计编号数字基础上顺序编号,即称为NOAA-6,7,8,……。 美国第三代气象业务卫星将采取较艾托斯系列(1450公里)为低的轨道(830±90公里),运行周期为101.58分,轨道倾角为98.7°,每24小时绕地球的轨道数为14.25条。气象观测由一组(两颗)卫星同时进行,一颗约在7时30分(地方太阳时,下同)向南飞过赤道,另一颗约在15时30分向北飞过  相似文献   

5.
1974年10月,美国农业部、国家宇航局(NASA)和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决定联合研究试用计算机分析的卫星资料改进主要作物预报的实效和准确率。总计划称为“大面积作物实况探测实验”,这是几个大面积实验之一。NASA 与用户部门共同承担资源管理计划中地球资源观测系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6.
1978年10月美国发射了一颗T1ROS—N原型卫星,标志着其第三代业务气象卫星T1ROS—N—NOAA系列的开始。此系列卫星不包含原型卫星在内计划共发射8颗,它们的观测是由一组(两颗)轨道彼此接近正交的卫星同时进行。目前正在工作的是此系列卫星的第一颗NOAA—6及其伴星NOAA—7,可见此系列卫星相继连续观测的时间还是相当长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天气和气候”。近代气象从十七世纪中叶,西方先后发明了温度表、气压表等气象仪器开始,到现代的无线电探空仪、气象飞机、天气雷达、气象火箭观测等,已经经历了近300年。而气象卫星诞生至今只有30多年,它就显示出了巨大作用和远大前途。可以说:“气象卫星是观测天气和气候的新秀”.新疆气象局从1972年开始接收美国第二代诺阿(NOAA-N)系列低分辨率卫星云图;1979年以后又接收美国第三代泰罗斯一N/诺阿(TIROS-N/NOAA)系列卫星云图,分辨率有所提高。1990年引进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后,…  相似文献   

8.
蔡斌 《气象科技》1998,(4):46-50
美国于1998年5月发射了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NOAA-K,卫星携带的AMSU微波遥感仪器将是全天候大气探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文章简要介绍了NOAA-K服务系统的改进概况,遥感仪器的特点以及卫星直接广播的HRPT、AIP信息格式。文章有助于国内用户对美国新一代卫星的了解,便于对卫星资料的处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气象组织(WMO)通过其OSCAR(观测系统能力和评估)项目给出的统计表明,目前在轨的气象和地球观测卫星达到123颗,其中地球静止卫星20颗、极地轨道卫星80颗,漂移轨道等其他轨道卫星23颗。人类进入卫星时代以来,通过235个空间项目,已经和在计划中将644颗气象卫星送入绕地球轨道。这些卫星上负载仪器的类型达到28大类,共计914种;探测和传输数据使用的无线电频率达1347个;目前有78个机构参与了各种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10.
过文娟  邬元康 《气象》1979,5(1):6-9
一、引言 气象卫星除了提供云图以外,还可以提供大气中温度、风、湿度等资料,从而为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全球范围定量的资料,尤其在常规测站稀少的海洋上,卫星资料对监视海上各种天气系统的活动就显得更加重要。1969年以后,在雨云-3号和雨云-4号卫星上开始有测大气各层温度的仪器,后来在诺阿-2号,诺阿-3号,诺阿-4号卫星上正式发布红外遥测的各标准层的温度值。诺阿-4号每日还向地面发射全球范围垂直测温资料,即垂直温度廓线辐射仪(VTPR)资料。目前,这种资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诺阿-4号卫星视野内直接接收卫星发出的辐射资料,然后反  相似文献   

11.
读图     
<正>GOES-U:增加日冕探测器计划2024年升空的美国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U,并非是目前在轨的GOES-R的简单复制,而是计划增加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研制的空间天气探测设备——袖珍日冕仪(Compact Coronagraph,CCOR,见图)。目前CCOR已经完成了关键设计评估,将进入仪器制造阶段。来源:NOAA  相似文献   

12.
王本富  童乐天 《气象》1982,8(1):39-41
美国先后发射的诺阿-6、诺阿-7号气象卫星,与泰罗斯-N属于同一系列。因此,它的低分辨率云图定位网格的制作方法也与泰罗斯-N基本相同。 本刊1979年第2期刊登了柳振华同志《泰罗斯-N气象卫星APT低分辨率云图定位网格的制作》一文,并在当年第8期第41页上又对该文的某些数据和公式作了更正。 此后,本刊又陆续收到多篇关于诺阿-6低分辨卫星云图定位问题的改进文章,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粮食危机时起时伏,客观上提出了在全球范围内对作物生产进行定量与定时监测的要求。为此,美国三个政府部门:国家航空与宇宙航行局(NASA)、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与农业部(USDA)于1974年联合承担了研制一种以全球天气站网和陆地地球观测卫星上获取有关作物生产情况的技术方法,开展了相应的协作试验,并作了大量的准业务应用的努力。这个计划取名为“大面积作物调查试验”(Large Area Crop Inventory Experiment),简称LACIE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研制美国所需要的监测全球粮食生产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陆地地球卫星的观铡资料估测作  相似文献   

14.
国际卫星红外大气探测器发展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国际卫星红外大气探测仪器的新特点,推动其资料应用,以美国NASA Aqua卫星装载的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仪器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为例,介绍卫星红外探测仪研发背景、仪器特征、研制技术、数据产品处理和应用。研究表明,AIRS开辟了卫星大气探测的新时代,它为其他未升空的高光谱仪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对将装载于我国风云卫星的高光谱红外大气垂直探测仪器的研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邓兆林 《气象》1978,4(5):24-25
诺阿5号气象卫星的轨道推算一般采用隔日法。本文介绍一种周期推算法。由于近极地太阳同步气象卫星运行比较稳定,卫星轨道平面在空间的变化很缓慢,因而轨道数据的重复出现具有较稳定的周期性。所谓周期是指相似轨道(前后轨道升交点经度和过升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1966年发射的第一个地球同步卫星,每半小时提供一幅分辨率为4公里(星下点)的可见光图片,可以监视云的运动及生长,从而推算风,辨认产生短期天气变化的中尺度扰动。1970年代又发展了诺阿系列和DMSP(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系列的极轨卫星,装置先进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仪。诺阿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分辨率可达1公里,DMSP的可达0.6公里,这两  相似文献   

17.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9,37(1):56-56
NOAA与NASA宣布,已经选定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 Company of Palo Alto,Calif公司来设计与开发将搭载于新一代天气卫星的闪电探测仪,项目资金为96.7×10^5美元。这种新的地球静止闪电成像仪(Geostationary Lightning Mapper)可以探测西半球任何时间地点各种类型的闪电,探测结果可作为预报人员预报雷暴与龙卷风的指标。该探测仪将搭载2014年12月发射的NOAA新一代地球静止卫星GOESR。  相似文献   

18.
泰罗斯——N是美国第三代气象业务卫星的原型,于1978年10月13日发射成功.以后继续沿用诺阿顺序编号,从诺阿6号开始. 泰罗斯——N的主要特点是: (1)把微波探测仪器安装在卫星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MSU序列研究高空大气温度变化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蜜  张鹏  吴雪宝  邱红 《气象》2011,37(9):1151-1157
美国NOAA卫星上搭载的微波大气探测仪MSU以及后续继承改进仪器AMSU,自1978年投入运行以来,已经积累了超过30年的全球大气温度的观测资料。近年来,国外学者通过仪器定标误差订正、卫星轨道衰减订正、观测时间差异导致的温度日变化订正、仪器间的相互定标处理等技术,发现并剔除了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气候因素,提高了该序列资料的质量,并用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特别是对流层和平流层近30年的温度变化研究,研究结果是对常规地面和探空资料分析结果的重要补充。本文对目前国际上3种常用的MSU序列资料集的定标误差、偏差订正和不同卫星上仪器观测序列的一致化处理方法进行了综合介绍,并比较分析了3种资料用于30年高空大气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FY-4卫星闪电成像仪的使命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富祥 《气象科技》2007,35(Z1):35-42
作为我国首次研制和星载的卫星闪电成像仪,FY-4卫星闪电成像仪在仪器研制、测试和定标、资料处理等多个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该文介绍了卫星闪电成像仪的发展进程和现状,卫星闪电探测的原理、方法以及闪电探测仪的结构等,探讨了FY-4卫星闪电成像仪的使命和技术指标,与已经上天的闪电成像传感器(LIS)和计划中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闪电成像仪(GLM)的指标对比结果表明,FY-4卫星闪电成像仪的技术指标达到了当今世界卫星闪电探测的最高水平.分析了FY-4卫星闪电成像仪在诸多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旨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