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中国震例》中选取1976~1998年川滇地区发生的15次MS≥6地震作为震例,依据图形对比和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震级的地震前水位(流量)、温度及水氡异常变化的协调性特征,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时间演化方面还是在空间演化方面,这3个流体测项之间都具有协调性演化关系,震级不同,异常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并且7级以上地震的异常的协调性特征明显好于6.0~6.9级地震。  相似文献   

2.
自一九七七年以来,我们针对我国地震发生的时间特征提出了预报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倍九法。这是一个经验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预报的再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立交模式、静中动判据和高山峰指标讨论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的地点骤报。由74年周期性、三性法和倍九律讨论了这个8.1级大震的时间预报。倍九律包括热红外异常、6级地震活动和K=8的大磁暴在震前出现的倍九天时间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SK地震仪器记录的中小地震的P波初动半周期资料,测定了云南地区区域剪应力值τ_0。根据剪应力值随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特征,讨论了云南各地震带、区的地震活动趋势。结合小震P轴变化特征以及τ_0值强度分布图象,分析结果表明,最近几年内云南地区不会发生7.0级以上的大震,但四个应力值较高的地震带、区发生5.0—6.0级左右的中强震的可能性较大,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监视的地震危险区。 其次,讨论了该区震源参数与面波震级M_S之间的经验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5.
彭克银 《地震》2004,24(1):50-54
分析了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 应力场特征, 统计了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理塘-德巫断裂上发生的中强地震与川滇及其附近地区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结果表明, 1900~2000年理塘-德巫断裂上发生的6次5.5级以上地震有5次在其后2~3年内, 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及其附近地区发生了7.5级以上地震。 反之, 1900年以来西南地区共发生7.5级以上地震7次, 其中5次地震前2~3年内理塘-德巫断裂上均发生了5.5级以上地震。 在此统计基础上讨论了2001年2月23日雅江6.0级地震对西南地区近期地震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震发生日期的预报——异年倍九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1977年以来提出的“予报地震的倍九律”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很多地震区大震的异年倍九现象,进一步提出了“异年倍九律”。异年倍九律是指相近地区不同年份大震发震日序间具有倍九日关系的情况。由于大震日期予报至为重要,所以本文仅以7级和7级以上大震进行统计。统计发现我国许多地震区大地震发生日期符合上述异年倍九律现象。这些地区是渤海至燕山前麓地震区,山东郯城潍坊地震区,武都茂汶地震区,四川巴塘、理塘地震区,炉霍、道孚地震区,云南东川、嵩明地震区,西藏墨脱至米林地震带,当雄至奇林湖地震区,新疆巴里坤地震区,乌恰地震区和富蕴至中蒙边境阿尔泰地震带。由这十一个地区异年倍九的震例来看,地震日序差值以36天的频次最高,约占总的统计数40%,月份大多出现在6—9月。此外符合这种时间规律的地区不是杂乱的,例如汾渭地震带就不符合这种规律。因此异年倍九律对某些已有短期震兆的地震危险区发布大震的发震日期有一定参考作用。异年地震发震日期的倍九律具有较多的统计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作者认为相差几十年和几百年的大震,它们发震的月份相近,且发生地震的日期符合倍九律可能与这些地区在这段时期具有倍九时间特征的外因较强有关。也即与外因对地震的调制作用有关。具体的调制因素和调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初步认为可能是气象因素、磁暴,日月引力等外因因素对地震的发生起到了调制作用,以上这三种外因均有倍九天的周期成份,如这三种倍九天的周期成份在某些地区某些时间产生合拍运动,则就可能增加外因对地震的作用。在自然界除了研究可公度性和周期性现象外,还要研究走向混沌的道路。我们发现,两大类事物分别走向混沌的临界常数A和B,与黄金分割数C之间有一简单关系,即: 2 A-B=C 式中A=4.66920,B=8.7210,C=0.618(此亦为优选法中的常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蒙古国及其周边地区M≥3.5级以上地震目录为基础数据,对该目录做了余震删除、时间完整性分析以及时间统计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国M≥3.5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77年;M≥5.0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45年;M≥6.0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00年.删除余震后,蒙古国地震活动随时间变化基本平稳,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符合泊松分布.并且在删除余震后,蒙古国地震活动仍有6年左右的丛集周期.  相似文献   

8.
带头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带头地震是异年倍九律时间系列中的头一个地震,其震级较大。在它发生后几百年内附近200—300公里范围的6级和6级以上地震与它的发生日期往往呈倍九天的关系,其月份范围在带头地震发生日期前后2—3个月内。已发现的带头地震有1679年三河平谷大震,1668年郎城大震,1624年扬州大震,1604年泉州东大震。另外还发现在中国西部也有不少带头地震。带头地震和随后的被带地震其间的倍九律关系可能是具有倍九天可公度的外因调制地下过程的结果。在前兆观测的基础上用带头地震有助于选择发震日期。  相似文献   

9.
王琼  曲延军 《地震研究》2008,31(2):109-113
通过计算分析新疆北天山地区、南天山东段地区、南天山西段的柯坪块区及喀什-乌恰交汇区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各区中强震发生时间和强度基于Rt值的判定指标.Rt≤0.89可作为北天山地区1年内发生5.1~6.0级地震的指标;Rt≤0.79可作为南天山东段1年内发生5.4~6.0级地震的指标;Rt≤0.85可作为柯坪块区1.5年内发生6级地震的指标;Rt≤0.88可作为喀什-乌恰交汇区1年内发生6~7级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地表重力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四川地区2018年3月—2022年4月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得到重力场等值线变化图,研究2022年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震前约一年半进入重力变化显著时期;(2)芦山6.1级地震对马尔康6.0级地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3)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前震区重力变化等值线出现类似于四象限区域的分布特征,显示该处应力高度集中;(4)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震中区处于零值线附近且零值线在此处转折弧度较大,是构造带易发震的薄弱位置。  相似文献   

11.
马士振  刘宏志  牟磊育 《地震》2020,40(1):159-171
以“红肿”假说为基础, 在由地脉动数据统计量和过往震例构成的样本集上应用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开展地震预测实验。 筛选符合震级、 震中距、 发震时间间隔以及未受台风影响等要求的地震对, 并以其尾地震作为预测对象。 计算地震对时间范围内各时间窗中地脉动数据的标准差, 并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标准差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然后, 选取距震中最近三个台的最后一组标准化数据的中位数作为正样本数据, 选取各台站平静期数据的中位数作为负样本数据, 最后将上述正负样本数据构成样本集。 使用CART算法、 GBDT算法和SVM算法在此样本集上分别构建预测模型, 采用5折交叉验证方法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 ① 地震与地脉动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且地脉动异常现象更多地出现在6.0级以上地震发生前; ② 6.0级以上地震构成的正样本对预测模型的构建影响较大; ③ SVM算法更适用于小样本数据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选择应力场特征相对统一的河套地震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1970年以来的6级以上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强地震的孕震尺度,利用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小震记录,对中强地震发生前中小地震的时空演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河套地震带6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其孕震尺度内的中小地震活动均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异常活动特征;1976年和林格尔6.2级地震发生前出现中小地震的长期平静异常和地震围空、1976年巴音木仁6.2级和1979年五原6.0级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中小地震的丛集活跃和密集增强现象、1996年包头6.4级地震发生前则表现为不同震级的嵌套平静异常特征。在划定的孕震尺度范围内,河套地震带6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地震时空演化规律可为该地区未来的中强地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式识别方法,从晋冀蒙交界区公元前294年至1987年Ms≥4 3/4级的地震序列中,选取了4个预报地震震级的指标,给出了识别Ms∈[5.5,6.0]和Ms>6.0的方程。识别结果表明,1989年至1990年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将有一次Ms>6.0的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短临地震预测方法中,中国地震科学家提出了地磁低点位移法与磁暴倍九法。这两种方法经过了几十年时间的验证,但其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还是较为困难的,鉴于此,建议以低点位移作为第一预测方案的主方案,而以磁暴倍九法作为补充的第二预测方案,以这两方法相配合来预测强地震发生的时间。以此为思路,以期今后能有更多资料与数据来提高此方法在短临预测方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据四川地震台网目录统计,1982年四川境内共发生M≥3.0级地震50次(见1982年四川M≥3.0级地震目录)。其中3.0~3.9级地震46次,4.0~4.9级地震3次,6级地震1次。 1982年6月16日,虽然发生了甘孜6.0级地震,但地震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无明显增强的现象,在M≥3.0级地震的次数上,反比1981年减少了50%(1981年M≥3.0级地震为100  相似文献   

16.
滇东地区1900年以来 M≥6.0级地震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活动期和平静期,它的平均重复时间为四年半左右。在研究该区地震活动特点之后,用“适应图象识别”方法估计未来几年内 M≥6.0级地震的危险性。结果认为1986—1989年滇东地区存在发生 M≥6.0级地震的危险,但1986年发震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发生在江苏省境内的三次地震的地应变临震前兆特征。这三次地震是1979年7月9日溧阳6.0级地震、1987年2月17日射阳5.1级地震和1990年2月10日常熟5.1级地震。在本文中,作者还对利用地应变临震前兆进行临震预报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统计的角度对云南及邻近地区廿余年六十次中强地震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地震前在震源区或近震源区一般都有4级左右地震发生,而它们与主震的间隔时间也不长,一般多在三个月左右,从而认为这些4级地震具有明显的短临前兆意义。同时,又从另一侧面分析了与这些4级左右地震有关联的其它震兆特征,并把它们作为短临判别条件。这就使我们可能把4级地震作为中强地震发生前的重要短临判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地震发生日期的预报是人们很关心的地震预报三要素之一。早在1969年渤海湾大震时我国地震工作者就发现该震短临前兆的发育程度在时间上有起伏,1975年海城大震和1976年松潘大震的前兆也有类似情况。1977年本文作者和李海华、徐文耀根据大量资料的分析统计发现,前兆随时间的起伏虽然较复杂,但大致有倍九日期的规律,即前兆(包括测震学指标)多出现于震前若干小时内(相当于零九)、九天(一九)、十八天(二九)……等”。另外磁暴(K≥6)发生后的倍九日期地震也较多。1979年日本学者力武常次的统  相似文献   

20.
用三性法按华北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邢台大震的发生年份。三性是指周期性、倍周期性和每个周期的黄金分割性。用异年倍九法讨论了邢台大震的发生日期。异年倍九是指某地区某季节内历史大震的发生日期与后来地震发生的日期其差值呈倍九天关系。因为现在单一解的地震预报还很困难,所以三性法和异年倍九法所预测的年份和日期是若干个固定的时间,对此应采取“不断拦截”的预测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