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利用青海省河南县气象站1968—2017年逐日大风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河南县大风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河南县年平均风速为2.2m/s,以气候倾向率0.14(m·s~(-1))/10a呈显著下降趋势;最大风速平均值为18.0m/s,以气候倾向率以1.64(m·s~(-1))/10a呈显著性减小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为38.4d,以气候倾向率6.7d/10a呈显著性减少趋势;一年之中各月均有可能出现大风天气,其中3月出现大风天气最多,9月最少,月变化非常明显;出现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为春季,其次冬季,秋季最少;1980年出现大风日数最多,共出现大风日数为75d;1997年出现大风日数最少,仅14d;从年代际来看,70年代为大风天气高值期,年均大风日数为56.7d。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1961—2008年六盘水市3个测站的逐日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六盘水地区大雾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大雾天气差异显著。出现大雾日数最多的是水城,最少的是盘县。各月均有大雾发生,大雾主要出现在11—次年2月,5-7月相对最少。近48a六盘水大雾日数呈下降趋势,大雾日数以每10a减少0.5d。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大雾日数较多,70年代和90年代相对偏少,2001年以来大雾天气明显减少。六盘水年大雾日数在1972年发生突变,表明1972之前大雾日数较多转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山市气象站1956~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用气候倾向率、突变检验、极值I型分布等方法,分析了中山市雷暴日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中山市雷暴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263d/年,并且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雷暴日多年平均为73.7 d,最多为1975年的108 d,最少为2003年的49 d。1979年前后发生了减少性突变,其中夏季(夏半年)的减少尤为明显。6~8月雷暴日最多,1、11和12月最少,4~9月雷暴日约占全年的91.9%。雷暴初日平均值为3月4日左右,5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初日分别为2月13日和1月1日;雷暴终日平均值为10月15日左右,5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终日分别为11月1日和12月18日。  相似文献   

4.
基于惠阳国家气象观测站1953—2018年逐日的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惠阳高温天气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3—2018年惠阳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0.017℃/年),年平均气温在1995年发生升温的突变;高温天气出现在5—10月,以7—8月最多;1953—2018年惠阳年平均高温日数为13.8 d,高温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28 d/年,上升趋势明显,暖期年平均高温日数比冷期年显著增多131%,高温热浪频次则增加160.7%,同时高温热浪强度也呈现显著增长趋势,特别是中度以上高温热浪过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60-2021年黑龙江省霾天气月统计资料,利用ArcGIS空间插值,统计分析黑龙江省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60-2021年黑龙江省平均霾日为3.4 d/a。1960-2013年每年霾日平均不足1 d,2014年以后霾日急剧增长,2014-2021年平均霾日增至20 d/a。(2)霾年代际变化特征呈现为1960 s到1970 s增加,1970 s至2000 s逐年代减少,2010 s又有增加趋势,2020年以后上升幅度明显。(3)从空间分布角度,黑龙江省霾天气呈现北少、南多的特征。2010年以后大部分地区霾日都呈明显增加趋势,霾日线性倾向率增加最多为哈尔滨通河,达8.3 d/10a。(4)黑龙江省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霾日数月际变化呈现U型分布,10月至次年2月是一年当中霾发生次数最多的时段。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0—2014年地面观测资料,对佛山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相应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5年佛山年灰霾日总体呈上升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非常明显:1985年之前灰霾日数较少,1985年起灰霾日显著增加,1985—2009年为灰霾日偏多阶段,2010年代以来的灰霾日明显减少。佛山灰霾日数月、季变化表现为1月和12月最多,其次是3和11月,7月最少;10月到次年4月灰霾日数占全年的90.3%;佛山灰霾持续时间一般为2 d以内,占91.1%,最长持续时间为27 d;重度灰霾天气出现频次最多的时段在第1季度,3月是峰值。灰霾天气发生时,多数为负变压、正变温;相对湿度在40%~85%之间;风速3 m/s,风向为NNE-WNW风范围内或静风时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7.
蕉岭县近45年的雷暴气候基本特征和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蕉岭站1965~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分析、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得出蕉岭县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蕉岭县年平均雷暴日达64.3d;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6196d/年;全年各月均可能发生雷暴,但主要集中在4到9月,约占全年近9成;初终雷平均日期为2月28日和10月6日,80%保证率下初雷出现在2月6日~3月20日,终雷出现在9月21日~11月14日;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存在15到18年的振荡周期;通过突变检验,发现蕉岭县全年雷暴日数在1985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8.
对1961—2008年银川市灰霾天气日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市灰霾天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前为缓慢增加阶段,20世纪后灰霾天气显著增加2,000年后灰霾天气急剧增加。银川市灰霾日数最多为12月,其次为11月,最少为5月,呈现出冬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大于夏季的季节特征。一般情况下,银川市灰霾日数持续1—3d,持续2d及以上的灰霾天气占17%,持续5d及以上的灰霾天气占1%。持续时间较长的灰霾天气集中出现在冬季11月至翌年2月。灰霾天气持续时间与年代际变化有关,2000年前,银川未出现持续5d以上的灰霾天气过程;2000年后,随着灰霾天气日数增多,灰霾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利用哈密绿洲1961—2015年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日照时数和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地区近55a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年际、年代际、季和月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哈密绿洲日照时数和风速年际、年代际变化幅度都较大,最小值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最大值出现时间明显不同,日照时数出现在2011年,风速在1966年。哈密绿洲日照时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5h/10a,以红柳河增加最突出,气候倾向率达22.0h/10a;年平均风速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6(m/s)/10a,以哈密减小的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达到-3.5(m/s)/10a。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突变,1975年为风速明显减小的突变年。日照时数存在准9a的年际振荡周期和准20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风速存在准10a、18a年代际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0.
根据澄海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15年雷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澄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5.3 d,属于中雷区,近57年,雷暴日数以-0.136 d/年的速率微弱减少,减少趋势不显著;年雷暴日数有着较好的10~15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以及准5年周期;2007年为澄海区雷暴突变年;雷暴月、季变化明显,6月、夏季以及汛期为雷暴多发时期;澄海区平均初(终)雷日分别出现在3月17日(10月13日),雷暴持续期平均为210.7 d,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3—2015年重庆地区34个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地区雾天气的地理分布、趋势变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近43 a来,重庆地区冬季雾出现频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73—1989年雾天气出现频率呈增大的趋势,1990年前后雾天气出现频率呈由增至减的年代际转折,而后雾天气逐渐减少。重庆地区冬季雾日数的地理分布因地形地貌特征不同而不同,呈中西部地区多、东南和东北部地区少的空间分布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前期秋季(9—11月)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由暖向冷位相转变、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增强、重庆地区近地层气温与空气饱和比湿增加及相对湿度减少是重庆地区冬季雾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重庆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冬季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增加也对雾天气的减少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0-2019年百色国家基本气象站大雾观测资料,运用五年滑动平均值法等方法分析了近60a来百色市大雾天气气候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百色市大雾主要出现时间在20时至翌日08时,消散时间一般在09时至11时左右;年平均大雾日数为10.9d,11月至次年2月为大雾天气多发期,占全年76%,其中以12月份为最多;大雾日数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呈现波动上升趋势,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10年代呈波动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宁县1960~2009年50年的雷暴资料,用数理统计、突变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广宁县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广宁县为雷暴多发区,50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9.14 d,最多124d,最少60 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63 5 d/年。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雷暴,4~9月最多;11、12、1月最少。日间任何时次都会出现雷暴,13:00~20:00为高峰期,01:00~03:00和07:00~09:00为低发期。初雷平均日期是2月15日;终雷平均日期是10月20日,平均雷暴持续期238 d。通过突变检验,发现广宁县年雷暴日数在1985年发生了由多变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普宁市雷暴日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卫  吴志川 《广东气象》2011,33(1):35-36
通过对普宁市1959~2008年近50年的雷暴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普宁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普宁市属于雷暴多发区,年际分布不均,近50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4.4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最多年为97d,而最少年仅为33d。近50年普宁雷暴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349d/年(每10年3.49d)。每年的4~9月份是雷暴高发期,约占全年的92.5%。雷暴初日平均在3月13日左右,95%保证率下出现在2月1日;雷暴终日平均在10月13日,95%保证率下出现在12月23日;年平均雷暴持续期为216.4d。  相似文献   

15.
基于3个气象站点历年2—3月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广西贵港市1960—2011年春播期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播期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月下旬气候变暖最显著;春播期1980年代中期明显偏冷、1990年代末始转暖,2000年代初期后增暖明显,最近几年维持偏暖但变暖不显著。春播期降水量由1980年代初之前的减少趋势转为之后的增多趋势(3月中旬增多趋势最显著)。重度烂秧低温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1960—1980年代,进入1990年代后频次数明显减少(最近5 a未曾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均伴随降水出现(多为20mm以下)。春播期低阴雨日数的小幅减少趋势可信度不高,低温阴雨结束期主要出现在3月上、中旬并有推迟的趋势,倒春寒多发的3月中、下旬气温呈下降趋势,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当地农业仍面临春播期低温阴雨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0—2004年六盘水市3个测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t检验法等统计方法,对六盘水地区雷暴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雷暴发生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各地年雷暴日数差异明显,雷暴天气西南部最多,北部次之,东部最少。六盘水市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天气出现,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冬季雷暴出现的概率非常低;全年各月均有出现雷暴的可能,但各地雷暴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9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12月最少。雷暴天气20世纪60、70年代持续偏多,在1983年附近急剧减少,进入80年代中期后,雷暴日数持续偏少,从总的气候趋势看,雷暴天气总日数呈下降趋势;年总雷暴日数在1983年附近存在突变现象,表现为日数的减少,这种突变事实各站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夏季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96,自引:20,他引:76  
利用我国160个台站1951~2000年夏季(6~8月)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海温、风场和水汽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夏季风降水和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197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从1977年到2000年夏季长江流域的降水明显增加,而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明显减少,出现了严重干旱.分析结果还表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振荡位相要超前于华北地区降水振荡位相5~8年,华北地区气候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是从1977年起降水减少,气温上升;但西北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则温度升高,降水增多.此外,分析结果也表明我国气温同样有年代际变化,但不如降水年代际变化明显.作者还从热带太平洋SST(海面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中印半岛和东亚上空水汽输送的影响,分析了上述我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的SST也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从1976年以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水明显增暖,出现了明显的"类似El Nino型"的SST距平分布,呈现出"年代际的El Nino现象".这种海温异常分布减弱了亚洲夏季风,从而减弱了从热带太平洋、中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向东亚的水汽输送,造成水汽输送在长江流域辐合,使到达华北地区的水汽大大减弱,因此引起长江流域降水明显增加,而华北地区明显减少,出现了持续性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18.
选取安化代表山区、桃江代表丘陵、南县代表湖区,来分析湘北地区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对这3个代表站1959-2009年日极端最高气温≥35℃、≥37℃的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湘北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地域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高温集中出现在7-8月,高温热害过程20世纪60、70年代较多,80、90年代逐渐减少,本世纪以来明显增加,呈现从山区向湖区减少的趋势。对湘北高温天气特点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造成湘北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地域变化则是由地形和下垫面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阿勒泰基准气候站日最低气温资料,资料长度从1954年到2016年的春季(每年2月26日至5月31日,共计63年),以日最低气温及其降温幅度为指标,整理出阿勒泰市63年寒潮过程数据库,分析阿勒泰市近63a来寒潮过程的频数以及强度相关6个指标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1954~2016年春季(3~5月)阿勒泰市共发生寒潮天气过程226次,平均每年发生3.6次。3月平均每年出现1.8次, 4月1.1次,5月0.7次。共有17a为寒潮发生异常偏少年份,16a为异常偏多年份。3月上旬和3月中旬为寒潮天气过程发生最多的时段。(2)春季寒潮频数以每10a/0.1次的速率在递减。月际尺度上,3月和5月发生寒潮天气过程递减,4月递增。年代际1950年代最多,2010-2016年最少。(3)春季寒潮天气过程持续日数在1~7d,其中持续2d的寒潮过程最多,占春季寒潮过程的49%。持续时间在1~3d的寒潮天气过程占92%。(4)春季寒潮降温过程平均降温幅度为-12.7℃,降温幅度平均值最大在3月。最大24h、48h和72h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8.9℃、-12.5℃和-14.3℃。(5)春季寒潮降温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为-11.8℃。寒潮降温过程最低气温平均距平值为-7.6℃。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新疆蔡家湖气象站1971-2010年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40a大雾天气的年际、年代际、日变化特征以及大雾天气的持续时间特征。研究表明:蔡家湖近40a大雾的年日数年际变化不明显;秋季雾日增多趋势明显,春季和冬季雾日呈减少的趋势;大雾主要出现在冬季,其次为秋季;一日中大雾主要发生在02-08时,其次为8-14时;大雾持续时间大多在3h之内;40a雾的最长持续时间为46.88h,出现在2010年11月;各月平均最长持续时间为14.49h,也出现在11月;最长持续时间季节分布呈秋末和冬季较长,夏季较短;大多月份雾的最长持续时间呈增长的趋势;当出现2d及以上的高湿天气,且日平均气温在一7.O~O℃、日最高气温在一6.0~0℃时,有利于雾的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