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海底地质作用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海底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等因素制约了热水循环的发育和活动规律,而热水活动又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一些地质效应,如海底的热水喷流成岩成矿效应,此外它还与海底的热能输导与转化、海洋化学组分特征、海洋生命和生命起源等现象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开展现代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应注重将热水循环的内部动力学机制和热水活动所引发的外部环境效应相结合,为此我们把它初步展开为:热水循环的空间组构研究、热量输导作用研究、热水流体的化学成分研究、热水活动与极端生命的关系研究以及热水活动的生命周期研究等 5个方面,分别解析其内部特征以及引发的环境效应。最后初步探讨了开展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底热水活动——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爱国 《矿床地质》1998,17(Z4):753-756
海底热水活动不仅形成海底热水矿床,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地质作用,为海洋中其它成矿作用提供了能量与物质来源,为其它海底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通过对海底热水活动与海底热水矿床、铁锰结核、气体水合物等关系的了解,提出加强海底热水活动的研究,促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海底地质作用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海底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等因素制约了热水循环的发育和活动规律,而热水活动又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一些地质效应,如海底的热水喷流成岩成矿效应,此外它还与海底的热能输导与转化、海洋化学组分特征、海洋生命和生命起源等现象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开展现代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应注重将热水循环的内部动力学机制和热水活动所引发的外部环境效应相结合,为此我们把它初步展开为:热水循环的空间组构研究、热量输导作用研究、热水流体的化学成分研究、热水活动与极端生命的关系研究以及热水活动的生命周期研究等5个方面,分别解析其内部特征以及引发的环境效应。最后初步探讨了开展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底热水矿床勘探开发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底热水矿床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海底矿产资源。其中作为目前研究重点的是热水流化物矿床,由于产出构造背景不同,既有与黑矿相类似的,也有与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相类似的海底热水硫化物矿床,其成分主要有铜、  相似文献   

5.
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结海底海山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的成矿判别的基础上,结合永平、乐华两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系统提出了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的综合成矿模式,并指明了这一成矿模式的理论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的成矿判别的基础上,结合永平、乐华两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系统提出了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的综合成矿模式,并指明了这一成矿模式的理论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底热液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允庆 《矿产与地质》1991,5(3):157-162,172
根据近二三十年海底地质考察结果,海底热液成矿作用非常普遍,可以形成铜、铅、锌、金、银、铁、硫、重晶石、萤石、锑、汞和硼等海底热液矿床.按容矿岩石不同,可分为与火山岩系有关的及与沉积岩有关的两大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8.
海底热液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总结了海底热液及其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和控制因素。热水沉积物作为热液与海水混合的产物,其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随海水混入的比例增加而发生一系列变化,反映了二端元流体不同混合程度的地球化学特征。Eu异常、Ce异常以及w(Y)/w(Ho)比值是用来示踪古流体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及流体组成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据1983年12月28日日本京都新闻报道,日本科学技术厅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于12月27日在青森县海域的日本海海底真的看见了含有铁与钢等金属的、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资源的热水矿床的喷出.发现地点在西津轻郡深浦盯卢作崎西方约70公里.该技术中心为调查1983年日本海中部发生的地震震源,使用无人操纵电视摄影机于水深约3000米处海底摄影时,发现约有15平方公里范围热水在喷出.热水喷出直  相似文献   

10.
大宝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泥盆纪海底热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大宝山含矿地层划分成上、下两个含矿沉积旋回。根据含矿层序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模式,认为大宝山矿床是海底热事件的结果。计算的净质量变化表明:所谓大宝山“花岗闪长岩”是补给岩筒中海底蚀变的产物,而热水沉积岩则有Si-Fe-Mg质量加入,因此,不活泼元素技术(质量变化)为研究沉积盆地中热水作用提供了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侯增谦  莫宣学 《地学前缘》1996,3(4):263-273
现代海底热水成矿作用研究的重大进展表现在两个方面:(1)大批活动的和窒息的热液活动区和硫化物矿床在洋脊、岛弧、弧后盆地及板内火山活动中心等海底环境相继发现。在沉积物饥饿洋脊,矿床规模较小,Cu-Zn为主,沉积物覆盖洋脊,矿床规模巨大,Pb-Zn为主。弧后扩张或弧间裂陷盆地,形成Pb-Zn→Zn-Pb-Cu→Cu-Zn矿床谱系。岛弧环境硫化物矿床不具规模,板内火山活动中心以氧化物-硫化物矿化为特色。(2)现代海底热水成矿作用观察和研究为古代VMS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对现有成矿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现代成矿观念强调:①海底成矿作用虽可产生于不同环境,但均与张裂断陷事件密切相关。矿床规模和分布特点受张裂速率制约;②成矿物质主体来源于热水循环的火山-沉积岩和下伏基底物质;③硫化物堆积发生于丘堤-烟囱联合构成的机构和结壳下部,通过开放空间的硫化物充填和先成矿石淋滤迁移来实现。④热液流体呈双扩散对流循环。现代海底热水成矿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可概括为强度方向和广度方向。广度研究将加大力度去发现新的矿床,强度研究将采用地球物理方法并配以必要的钻探,深入揭示矿床的三维结构和热液体系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海底热液成矿是近年来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研究推动了古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结合现今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海底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张性活动板块边界,与大地构造活动紧密相连;成矿金属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金属矿化的类型受基底类型(洋壳-陆壳)和岩性组合(基性岩石-中酸性岩石)的控制,岩浆来源的物质也可能对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有贡献;主导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核心为对流热循环系统,对流循环具有单循环和双扩散对流模式;海底块状硫化物的堆积过程是烟囱的生长、倒塌堆积和热液流体充填与交代的过程,成矿热液流体的温度和密度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基于海底热水矿床的重要性,建立完整的热水喷流成矿理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秦岭泥盆纪是造山带成因演化和成矿作用的重要时期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泥盆纪海盆中出现过明显的热水沉积环境,海底热液沉积岩的类型之多、海底热液沉积特征之明显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海底喷气成因热水沉积成矿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回顾了海底喷气成因热水沉积成矿理论发展的3个阶段,概述了海底喷气矿床分类、成矿模式、成矿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国内外新动向,提出要从整体沉积成矿盆地的岩石圈动力学成矿、地史成矿、流体动力学成矿和生物成矿等方面深入进行研究,以提高对海底喷气矿床综合预测和定量评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海底冷泉在旁扫声纳图像上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底冷泉是指来自海底沉积地层(或更深)的气体以喷涌或渗漏的方式注入海洋中的一种海洋地质现象,它普遍发育于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海底冷泉研究在天然气水合物、全球气候变化、极端生物群落等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测的海上资料,通过分析水体声学剖面上的冷泉气柱、旁扫声纳图像上的亮斑异常以及柱状沉积物样品中天然气水合物等的对应关系,指出旁扫声纳图像上出现的亮斑异常是海底冷泉喷逸的指示。海底冷泉逸出的大量气泡遮蔽海底,从而形成一个强波阻抗界面,这个强波阻抗界面在旁扫声纳图像上形成亮斑异常。通过亮斑异常,可以判定海底冷泉的存在。旁扫声纳可以成为海底冷泉探测的有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华北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富有机质层段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其基本特征是富有机质沉积层段的SiO2含量明显高于泥质岩中的含量,SiO2含量与TOC成正相关系,与TiO2含量成反比,Si/(Si Al Fe)比值与TOC成正相关关系;与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有关的P、Cu、Zn、Co、Ni、V等元素含量明显富集,Ba/Sr比值远远大于1,且与TOC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在下马岭组剖面上,从Qb1x^3向上纹层~薄层状硅质岩夹层蹭多,有机质含量也开始急剧增高。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下马岭组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形成时,盆地拉张沉降作用强烈,海底热水活动与之紧密相伴,而且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是导致该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矿田一些地质地球化学等成因依据的研究和长坡矿热水喷口的发现,提出区域地球化学场的存在,中元古界—下古生界原始矿源层的形成,泥盆纪海底火山—热水成矿作用、华力西—印支期大广地区石油的形成—迁移—聚积过程形成富含金属成矿物质的油气田,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以及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破坏富含金属成矿物质的油气田而成矿等—系列地质作用在大厂地区地质历史上有机组合,形成大厂超大型矿床,而泥盆纪火山及海底热水作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则是主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小娘坑锰铅锌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资料,论述了发育于区内T1Xa层中的含矿角岩层系①及锰铅锌矿,是一套典型的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岩(矿),并探讨其成因机制。这种热水沉积岩-角岩层系是区域上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涉及到高温高压环境,异常的热液环境使得传统的深海调查研究方法已远不能满足热液活动研究的需要。直视采样技术、深潜器技术、定点监测技术、保真采样技术及模拟实验技术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致力发展的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技术。在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已有技术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我国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技术发展的迫切性和应优先发展的技术。 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部自1974年以来,为了绘制日本周围海域的海底地质图即开始实施一系列调查工作。此项调查主要由两个计划构成,其中一个是日本周围包括深海区在内的区域调查计划,此计划实施的结果预定出版100万分之一区域海底地质图和重力磁力异常图.另外一个是以大陆架及上部陆坡区的详查为目的的调查计划,这一计划预定出版20万分之一的海底地质图、表层沉积图和重力、磁力异常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