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石花菜是提取琼胶的重要原料,琼胶的用途广,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植物体呈紫红色、直立丛生,分枝羽状扁平,小技互生或对生,藻体高10—20厚米,最大可达30厘米。石花菜属暖温性多年生海藻、为顶端生长,其繁殖方法为多种多样,主要用孢子繁殖(四分孢子及果孢子),匍匐枝繁殖及营养枝繁殖等。当前,在发展石花菜栽培事业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是苗种缺乏,而石花菜苗种繁殖的最佳方法,人们还正在探索之中,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成功的报导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大石花菜Gelidium pacificum Okam育苗的效果,本文就不同的切段密度对切段的再生、附着、切段苗的生长以及直立苗的形成与生长的影响,探索育苗适宜的切段密度。1材料与方法大石花菜采自浙江普陀山和朱家尖中低潮带石沼。种藻的暂养、切段制备、育苗及管理同文献[2]。在30cm×3cm的竹片上,分别放置0.3cm的切段15,30,45和60段,即,切段的密度分别为0.17,0.33,0.50和0.67段/cm2,进行室内育苗和海上培苗的试验。测定的指标及方法同文献[2]。室内育苗的…  相似文献   

3.
2014年3—4月间,在西沙群岛鸭公岛海藻资源调查中采集到一种石花菜类海藻,经鉴定为匍匐石花菜扁平变种Gelidium pusillum var.pacificum Taylor。其主要特征为:1.藻体紫红色,丛生;2.藻体高约1~2cm,由匍匐茎和直立枝构成,直立枝基部圆柱形或扁压,上部扁平,具有不规则或羽状分枝,匍匐茎近圆柱形,其下生有不规则或尖锥状固着器;3.皮层细胞2~3层,根丝细胞数量较多,集中分布在髓层;4.四分孢子囊生于小枝顶端,形成囊群,四分孢子囊横切面观长卵圆形,埋于皮层细胞中,十字形分裂;5.枝顶端轴细胞形态为穹形,突出于皮层外。上述特征1~3可将匍匐石花菜扁平变种区别于我国产的匍匐石花菜其他变种,特征5可将该变种区别于个体较小的蓝色拟鸡毛菜,特征4不能有效地区分近缘种。综合如上特征,利用营养生长特征鉴定我国分布的个体较小的石花菜和拟鸡毛菜类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该变种为我国三沙市西沙群岛首次记录,丰富了南海诸岛海藻区系的植物地理成分,也为进一步分析该区系的植物地理全貌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4.
蜈蚣藻离体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 C. Ag.)是生长在潮间带或低潮带附近的一种红藻。它生长的繁盛季节是在夏季,因此,夏天到海边常见到蜈蚣藻的枝体或碎段随着波浪或潮流被漂到岸边。这些枝离破碎的藻体在海洋中有无再生能力,能否形成一个新的个体呢?近年来,科学工作者曾对海藻进行了切段再生和组  相似文献   

5.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Lamx.)Lamx繁殖方式,可归纳为,有性繁殖——果孢子繁殖;无性繁殖——四分孢子繁殖;营养繁殖:(1)幼苗阶段——出芽繁殖,匍匐枝繁殖.(2)成藻阶段——营养体再生,匍匐枝繁殖等.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石花菜多种多样的繁殖方式,只有通过孢子育苗这一途径才能完全获得.在研究中发现幼苗有出芽繁殖的特性,为石花菜的繁殖增加了新内容,对匍匈枝繁殖做了系统的观察.因此通过采孢子育苗将出芽繁殖及匍匐枝繁殖应用到栽培中来,形成高密度,使苗量不断地补充,不断地采收达到一次采孢子长年利用多茬采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石花菜夏茬养殖中存在的三个生产问题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利用绳养的春茬石花菜,以采枝法收获后,留下底茬进行夏茬养殖,其效果则是产量稳定,省去分苗夹绳的工序,节约了人力,节约了时间,使一年连养三茬成为可能。另外,放养夏茬的种菜,采用踩洗法可以解决苗种上附着物的清除问题,采用多种防治措施能抑制养殖中附着物的危害。多茬养殖的苗种用营养繁殖解决之后,开展双绳养殖提高光能的利用,可以提高产量达60%以上。石花菜的夏茬养殖试养了5亩,结果表明,养殖技术可行,克服了烂苗、掉苗及敌害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宏基 《海洋科学》1982,6(3):53-56
一、石花菜人工养殖 研究的概况 石花菜(Gelidiumam ansii Lamx)是制造琼胶的重要海藻。由于琼胶广泛为食品工业及微生物培养研究不可缺少的原料,所以需要量日益增加,天然石花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急需解决石花菜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8.
自1980—1986年,我们在研究孢子育苗的同时,对石花菜生活史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较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用采孢子育苗的方法培育出雌、雄配子体和孢子体。也完成了石花菜生活史的循环培养。通过孢子育苗的培养,发现两种孢子的量和质,以及两种孢子苗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从孢子萌发、生长的幼苗还有出芽繁殖。随着幼苗的生长又出现匍匐枝的繁殖,并继续繁殖下去,对于石花菜的栽培具有决定性的价值。我们认为在石花菜生活史图中,应增加上三种幼苗阶段出芽繁殖的支环和三种藻体匍匐枝繁殖的支环,更能反映出石花菜生活史的实质,对指导科研、教学和石花菜的栽培将产生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把鹧鸪菜藻体切成大小不同的切段、以及任意切碎,培养于添加氮、磷素的消毒海水中,后者分10℃、15℃、20℃、25℃四种不同温度条件培养,结果全部切段、切碎片都很快再生出假根附着于基质,并再生出一至多个叶状体;叶状体长大后从基部长出新的假根成为完整的幼苗(再生苗)。试验表明,大的切段其再生苗生长快、长度大,但出苗率(一定长度的藻体长出再生苗数量)低。培养温度较高时(20—25℃),藻体任意切碎片再生速度快、附着速度快、数量多且较牢固。利用藻体切碎片来培养鹧鸪菜幼苗是可行的;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0℃以上、海水比重为1.010左右。本文还对鹧鸪菜损伤藻体再生的情况(繁殖生殖学)进行一些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10.
石花菜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红藻,它是制造琼胶的主要原料。琼胶的用途广,经济效益高,国内外的需求量都很大。但是,由于目前石花菜的产量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只有开展石花菜的全人工养殖,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石花菜的养殖生产,苗源是关键,孢子育苗又是解决苗源的主要途径,而孢子育苗的前提,是孢子集中大量放散。因此,探索孢子集中放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日本的片田实等,曾于1950年做过研究,并已报导过,但在国内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1.
李宏基 《海洋科学》1988,12(6):65-66
一、石花菜的收获 (一)收获 1.收获期 ①春茬养殖的石花菜应适时收获,不宜收得过早或过晚,过早影响产量,晚则附着物增多,降低了质量。我国北方沿海春茬石花菜的收获期应在7月初到7月中旬,收获期的水温可以在20℃以上。②秋茬养殖的石花菜应避免晚收,一般可在12月上  相似文献   

12.
石花菜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红藻,它是制造琼胶的主要原料。琼胶的用途广,经济效益高,国内外的需求量都很大。目前,石花菜的产量,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必须发展石花菜的养殖生产。要开展石花菜的养殖生产,苗种是关键,孢子育苗又是解决苗种的主要途径。在国外,日本的藤森、惠本等人,曾进行过孢子育苗的研究,都未成功。在国内,也未见过报导。自79—81年以来,我们进行孢子育苗的研究情况,部分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石花菜筏式养成技术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花菜的人工养殖、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直到七十年代末尚未获得解决。关于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第一作者曾作过分析。我们根据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先对筏式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随后又确定了石花菜生长的适温和适宜水层。对适温期内的养殖作了研究,找到了适宜的养殖期。以后又对养殖期中的一些敌害进行观察和研究,制定出比较有效的防除措施和方法。因而利用自然繁殖的石花菜做为苗种,进行人工养成生产获得成功,它为我国石花菜的人工养成生产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Lamx.)的孢子分为四分孢子及果孢子二种:四分孢子为无性的孢子体所形成,果孢子为雌配子体的生殖细胞受精后所形成。四分孢子及果孢子多形成于藻体的中部以上的小枝上,这种小枝称为孢囊枝。石花菜的孢子即从孢囊枝上放散出来。石花菜的四分孢子及果孢子每天放散的时间与数量之间的规律,日本的须藤(1950),  相似文献   

15.
石花菜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沿海的经济海藻。它既生长于营养盐丰富的海区,也能呈大群落地分布于营养盐含量少的海区。因而人们认为石花菜是一种耐低氮的海藻。经过1981—1983年在黄渤海沿岸十几个点试养结果表明,秋季海洋中营养盐含量较高,石花菜生长良好,而同一海区的春季,营养盐含量较少,石花菜的颜色变淡,呈淡黄或黄绿色,藻体纤细,重量较  相似文献   

16.
不同世代大石花菜切段育苗的生态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石花菜Gelidium pacificum Okam.的雌配子体、雄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切段为材料,进行切段的再生、附着与直立苗培育的辐照度-温度双因子试验及pH和盐度的试验。观测切段培育的死亡率、再生率、附着率、切段平均再生芽数和再生芽长度的变化,还观察了切段培育出直立苗及其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雌、雄配子体和孢子体在不同辐照度-温度组合以及不同盐度、pH条件下,切段的培育情况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三者的生态适应性基本一致。适宜的培育条件是温度17.5~22.5℃,辐照度20~60μEm~(-2)·S~(-1),盐度15~35,pH8.0~8.5。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别从不同部位、不同的消毒处理方法、不同的切段方法、以及不同的切段长度4个方面对异枝江蓠(Gracilariabailinae)进行了组织切段培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部位的切段实验中,发现主干部位出芽数量显著多于分枝中部与茎尖的出芽数量,为最适合异枝江蓠切段培养的取材部位。在不同消毒方法的实验中,综合成活率与杂藻污染率来看,先经0.5g/L青霉素钠+0.5g/L硫酸链霉素+1mg/L GeO2处理16h,然后用消毒海水培养48h的预处理,再用70%的酒精处理5s或1.5%KI处理10min消毒效果较好。在不同切段方法的实验中,斜切与横切的出芽数差异不显著。在不同切段长度的实验中,长度为2mm的切段芽密度最大,为最经济的切段长度。大多数切段的下切面均未发现有新芽长出,表现出明显的极性。  相似文献   

18.
琼胶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璐  李智恩 《海洋科学》1999,23(4):34-37
近年来有关琼胶研究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本国琼胶原料藻的养殖条件和新开发海藻品系提高琼胶产量、质量的研究,其中重点研究琼胶产量、质量的影响因素;另一个就是琼胶及其分级产品琼胶糖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1琼胶原料藻的开发和琼胶产量及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1.1红藻资源的开发生产琼胶的原料过去一直是以石花菜为主,现墨西哥等国的主要琼胶生产原料依旧是石花菜。后来,发现碱处理可大大改善江蓠琼胶的性能,尤其是石花菜资源被过度开采以及江蓠大面积养殖获得成功之后,江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生产琼胶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19.
张英格  伍冠一  陈曦 《海洋科学》2021,45(1):129-138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石花菜科石花菜属植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可食用红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琼脂的主要来源,石花菜还有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等功效。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石花菜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研究还不深入。本文从石花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市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石花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一种产于黄海和渤海沿岸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都有很大变异的石花菜,经过定点、定期的周年观察,确定其为异形石花菜。文中提出并讨论了这种石花菜的形态变异与季节、年龄和习性间的关系并确认樊恭炬在1961年建立的葛氏石花菜新种不能成立,而仅是异形石花菜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