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S波分裂在地震趋势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测定S波分裂时间延迟的方法,处理了大同—阳高地震、常熟地震和北京地区的中、小地震。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趋于正常,常熟地区应加强地震监测,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2.
张绍治 《华南地震》1991,11(3):56-64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地震活动进行灰色预测,表明河北诏山7.8级强震和江苏常熟5.1级中强震建模预测效果良好,对地震前兆数据作新息模型和等维新息模型的异常判别,以及包络模型判别、拓扑模型群判别,可以鉴别出地震前兆异常,实为地震前兆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定义了地震活动模糊熵概念,计算了唐山地震前地震活动模糊熵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发现唐山Ms7.8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模糊熵值下降,唐山Ms7.8地震发生在地震活动模糊熵值较低的地方,这符合大地震前震源区地震活动从无序趋向有序的规律,地震活动模糊熵反模糊因子与震群活动熵统一起来,比震群活动熵更突出地反映地震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4.
大震前地震波频谱异常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德益  丁伟国 《地震研究》1994,17(4):319-329
本文使用数字地震记录,用相关函数谱分析方法计算功率谱,对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的20个地震、1988年7月至189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及1989年2月至1990年12月发生在常熟地区的25个地震的P、S波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1990年7月23日唐山ML=4.9地震、1989年10月19日大同ML=6.1地震及1990年2月9日常熟ML=5.5地震前P、S波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群众业余地震测报队伍作为地方地震部门群测群防的主力军应具有的四大功能的阐述,分析服当前上海地区的地方地震部门在群测队伍管理上存在的三大困难。根据上海地区地震活动背景和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在地方地震群测队伍的管理中引入当今企业管理中浒的四大运行机制来赋予群测队伍新的活力,增强其凝聚力,使本地区的群测队伍真正成为地方地震群测群防的主力军,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地震改变周围断层的剪切和正应力,现有新的证据支持这种小的应力突变将造成地震活动速度较大变化的假说,应力增加(余震)的地方地震活动速率上升,应力减少的地震速率下降,不管地震活动速率是增加还是减少,随时间都会相继恢复。当应力变化转化为概率变化时,可发现地震灾害受到相互作用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常熟-太仓5.1级地震现场震害评估和经济损失分析工作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灾快速预测,讨论准确快速科学评估地震灾害及其损失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晤  徐平 《地震学刊》1997,(2):27-30
江苏省常熟数字化遥测台网的建设在进入考核运行期间成功地记录了南黄海6.1级地震,取得了完整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为深入进行地震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1990年2月10日江苏省常熟--太仓5.1级地震发生后的地震谣言着手,剖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和消除群众恐震心理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震活动的随机标度和非线性标度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地震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研究了地震活动的随机性质.当不考虑震级范围时,全球地震活动、人震的余震和区域震群均有以幂次律为特征的长尾现象.地震的强度由震级确定,具有一特定震级的地震可形成一个地震活动系列,很多这样的地震活动系列就形成具有各种震级的地震的集合.不同地震系列间的统计特征由随机标度来表征,随机标度表明了由地震震级分类的不同地震系列间统计时刻的标度关系.为了统一地方、区域和全球地震活动性的统计特性,引入了非线性标度率.  相似文献   

11.
山东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震群和地震小序列的群体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发现震群和小序列的群体活动对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有震兆意义.统计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山东及其周围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震群和小序列群体活动的异常指标,该指标对其周边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年度和中短期预测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罗平 《四川地震》1997,(1):12-23
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云南地区观测台网建立以来的地震活动和定点前兆观测资料,注重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分析的实用性;分析了短临阶段测值在某些台站出现的巨大变化现象,或称巨变异常,较系统建立的单项指标,给出了每个台站每各手段的地震对应率Pp=对应地震次数/异常总次数;和概括率PA=对应的地震次数/研究区发生的地震总次数。  相似文献   

13.
地震活动性分析是地震预测、地震工程的一个重要依据,地震活动性分析又多是通过图像来表现。Matlab是一种简单易学、具有强大计算功能和编程可视化的计算机语言。本文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了地震统计区内地震的快速选取,并根据这些选中的地震进行地震活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强震前地震活动、前兆和相关宏观异常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异常对该地区6.0级以上强震的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17日,德令哈西发生了Ms6.6级地震,通过分析区域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认为该区域强震活动具有相对活跃时段和相对平静时段,在强震的相对活跃时段内,强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6.
蒋明先 《山西地震》1992,(2):29-33,50
通过对1966年以来的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期强震前的前性兆系列研究,得出华北地区在现今活动期内有统一的地壳应力场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总结了2019年地震活动,从全球到局部,呈现了全球、中国和四川的地震活动概况;分析了全球、中国和四川地震活动的特征;记叙了2019年四川区域内发生的突出地震事件;追踪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四川区域内发生的3次7级以上地震的余震活动。结果显示:2019年全球M≥7.0地震活动特征呈现低频次、低强度,主体地区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周边未发生M≥7.0地震,表明影响我国地震活动的动力边界地震活动偏弱,我国大陆和邻区地震活动表现出频次低、强度弱的特点,我国大陆地震分布总体显示强度西强东弱,区域上显示M≥5级地震分布于青藏地块、西域地块和华南地块;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也偏低;四川区域地震活动强度呈现东强西弱特征,四川区域突出地震事件全部集中在川东南区域;2008年以来,四川区域的汶川8.0级、芦山7.0级和九寨沟7.0级地震的余震持续活动。  相似文献   

18.
1518年6月22日韩国首尔以西海域——南黄海发生大震。地震波及朝鲜半岛全境,并在韩国首尔等沿海地区造成破坏,首尔的烈度为Ⅷ度,余震持续一个多月。地震还影响到中国东部地区。震级定为M7?级。此次地震可能与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南黄海东缘断裂带)的活动有关。震中定于该断裂带附近(36.5°N,125.2°E)。  相似文献   

19.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 6.4地震发生前3天,云南省地震局向震区派出联合工作组强化震情跟踪工作,笔者分别以震前研判和到地震现场的震后序列跟踪视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漾濞MS 6.4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序列,震源浅,为城市直下型地震,余震丰富,震感强烈;②漾濞MS 6.4地震发生在NW向维西—乔后断裂,该断裂2013年以来曾出现3组4、5级震群活动;③无震前宏观异常,在震中100 km范围内,出现3项地球物理异常,其中洱源水温异常较突出;④前震序列b、h值出现异常,b值偏小,h值归一化频度呈非线性增长。
为缓解震中附近地区群众的高度紧张情绪,针对公众关注热点问题,利用荗木清夫公式定量估算余震结束时间,并结合地震现场实际工作,针对地震谣言、地震云、超级月亮等现象,给出相应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喀喇沁旗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典型震群活动,2008年8月19日至9月14日再次发生震群活动.本文分析了本区历史震群活动与周围中强地震的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喀喇沁地区的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因此本次震群活动对周围地区未来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