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明断层位置、摸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是新区规划前期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旨在为新区可持续发展及减少地质灾害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利用地震反射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联合测量;采用两种方法的优势综合解释异常特征,优化解释效果,准确反映研究区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表明地震反射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调查断层位置和第四系覆盖层厚度方面,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据已有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张掖盆地南缘存在隐伏叠瓦状逆冲断裂构造带。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可以精确、快速、有效探测隐伏断裂构造格局。通过野外试验确立了数据采集与处理抑噪关键技术。基于地震剖面标准反射波组的形态和相互空间位置变化,共解译推断逆冲断层4条、岩性分界面1处;查明了张掖盆地南缘第四系地层结构、厚度变化规律等地质要素。为张掖盆地水文地质填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依据地层电性差异,研究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的诸第四纪盆地中的第四系,提出了准第四系厚度的概念.用电测深资料推断了诸盆地的准第四系厚度、岩性结构、隐伏构造等,为该地区地下水勘查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4.
理论分析与实际资料证实,煤层顶、底板反射波的干涉,在煤层厚度所产生的时差小于半个周期时,导致反射波的振幅随着煤层厚度的减小而减弱,且在煤层厚度较小(趋于0m)的情况下,仍然是可以连续对比追踪的;大于半个周期时,反射波的振幅与干涉效应无关。通过实际资料的分析计算发现,在煤层厚度趋于0m时,其顶、底板反射波的干涉所形成的振幅极限值仍然是砂、泥岩界面反射波振幅的3倍,依据这个特征可有效识别煤系地层中的薄、无煤带。  相似文献   

5.
1 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部 ,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草原丰富。区内第四纪地层非常发育 ,分布范围广 ,堆积厚度大 ,为适应牧业的迅速发展和各牧场对地下水的迫切需要 ,为查明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基底起伏、含水层厚度 ,我部开展了 1∶10万的电测深面积测量工作。根据测区内 80余个钻孔和电测深试验资料可知 ,第四系分布稳定 ,成因类型简单。其岩性主要为Q3 上更新统湖积中细砂、细粉砂 ,厚度大 ,连续稳定。各电性层与主要地质层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透水不含水砂层与含水砂层 (组 )之间 ;第四系地层与前第四系地层之间 ;某些前…  相似文献   

6.
探索绿色高效、普适精确的近地表地层探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探明近地表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分布,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在第四系覆盖区开展浅层地震多次覆盖反射波勘探工作,获取了勉县地区的地震时间剖面,分析总结了研究区第四系地层地质结构和隐伏断裂构造特征,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揭露了第四系Q4地层底界面T1和第四系Q1+2地层底界面T2的起伏形态及标志反射层T2-1;推断了勉县地区第四纪隐伏断裂构造3处,均为正断层,其中TF3-1倾向SE,倾角约81°,TF4-1倾向SE,倾角约78°, TF4-2倾向SE,倾角约71°。本文的研究工作说明,第四系松散堆积地层组分的颗粒大小、结构构造、密实程度和含水率综合控制着地层波阻抗构差异,为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物性前提。浅层地震多次覆盖反射波勘探工作具有施工高效、成果直观精确的特点,是研究第四系地层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盘锦地区位于辽河下游,为退海平原,沉积厚度大,上部为第四系地层,下部为第三系地层,第四系地层深度从北部200m向南逐步加深近500m,第四系地层为亚粘土,粉细砂,中粗砂,含砾与细砂互层、砂砾石含细砂。第三系地层为半胶结泥岩与砂岩互  相似文献   

8.
为在淮北地区开展浅层煤成气普查,我队受安徽省地矿局物化探队委托,在萧县蒋河工区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成果报告”已于88年6月中旬通过专家评审。该区深浅层地震地质条件都非常复杂。浅部普遍存在流砂、漏水层,地表浮土层横向变化很大,这对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都是极为不利的。同时,该区缺失第三系和整个中生代地层,第四系直接覆在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之上,石千峰底部是一高速层,其界面速度可达4200m/s,而第四系厚度仅100余米,这样折射盲区很小,相当于在深部反射层之上有一屏蔽层。这对地震波的传播也极为不利。另外,主要形成深层反射波的煤层(组)埋藏深(1500米以下),厚度小(单层煤厚一般小于3米),加上火成岩穿插影  相似文献   

9.
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地处山前冲洪积扇分布区,区内湖泊密布,河流纵横,沉积环境多样。由于第四系三维结构的复杂性,对第四系进行地层划分有一定的难度。前人根据不同的资料对北京平原第四系进行过地层划分,建立了泥河湾组、周口店组、马兰组等多个岩石地层单位。这些地层单位主要是依据沉积凹陷钻孔岩心中的孢粉、有孔虫、介形虫等化石和少量的古地磁数据划分的,实际上仍是年代地层单位。由于这些地层单位划分依据不统一,识别标志不清晰,因此难以得到广泛的共识。近十余年来,随着资料的积累和对第四系三维结构的认识提高,特别是古地磁测年技术的普及,为北京平原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奠定了基础。本文依据40余个钻孔的古地磁测试数据,初步厘定了下更新统底界、中更新统底界、上更新统底界3个等时面。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钻孔、考古发掘和泥炭调查等资料编绘了平原区全新统等厚度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第四系沉积物孔隙度的分析及对研究区岩矿特征、密度资料的研究,推算出不同岩性岩石厚度的压缩率和压实比。根据压实比换算出过去一定埋深范围内的原始沉积厚度,从而作出原始沉积的岩相古地理剖面图。这种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解决复杂结构的煤层对比问题,直观地分析地层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于评价活动断层的地震方法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在上海市区开展地震调查深埋活断层的实例,讨论了在都市区强干扰条件下开展断层活动性调查的地震方法技术。认为:在对基岩断层的活动性评价中,反射纵波法根据基岩断层是否向上延伸到第四纪Q3地层内,而剪切波分裂法则根据由Q3地层内界面反射横波确定的各向异性。当基岩断层向第四系延伸幅度较大,即第四纪地层内断层落差较大时,可采用反射纵波法;当基岩断层活动引起的第四纪地层内的断层落差较小,反射纵波法不能对其分辨时,可采用剪切波分裂法  相似文献   

12.
西沙群岛西科1井珊瑚组合面貌及其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科1井0~748 m井段岩心中珊瑚化石欠丰富, 属种比较单调, 共鉴定6科16属及1个未定属.在井深216 m以上的地层中发现第四纪特有的Endopsammia(内脊沙珊瑚)和Heliopora(苍珊瑚)等, 表明含上述特征性珊瑚化石的地层应划归第四系.在216 m以下井段的岩心中Endopsammia和Heliopora已全部绝迹, 应划归比第四纪更老的地层.地层时代从老到新, 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生物的抗风浪能力逐渐加强.中新统可能属于泻湖相, 尔后又逐渐转变为内礁坪相, 到上新统演变为内、外礁坪相相互交替, 第四系则可能属于外礁坪相.   相似文献   

13.
利用米兰科维奇旋回划分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柴达木盆地第四系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地层中保存着厚度稳定的地层旋回.按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沉积速率0.87~0.90 m/ka计算,地层中保存的地层旋回厚度在厚度比值和沉积时间周期上都与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一致,且主要受控于米兰科维奇旋回中的地轴倾斜度周期, 其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25.0~36.1 m.据此采用Fischer图解法, 求取其可容纳空间变化曲线,以指导层序地层的正确划分.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第四纪以来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地层和沉积环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本文利用松江地区第四纪钻孔的测年、有孔虫、孢粉等测试资料,研究阐述了过渡沉积区地层发育和沉积环境特征,为地层厘定及全面认识上海地区第四纪地质演化规律提供依据,并为地层的区域对比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防水煤柱合理留设是巨厚松散层下煤炭开采设计的基本参数。通过对东欢坨矿第四系巨厚松散层地质特征分析,揭示了本区第四系巨厚松散层中的含、隔水层厚度及其结构分布特征和对煤炭开采充水的影响,建立了巨厚松散含水层下防水安全煤柱计算模型和理论,提出了在巨厚松散层下的防水煤柱留设的非线性计算方法,计算东欢坨矿8煤层防水煤岩柱的高度为65.62 m。根据流-固耦合理论,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计算软件,模拟了东欢坨矿 8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揭示了煤层顶板岩体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的分布规律,获得了防水煤柱高度及相关工程技术参数,验证了巨厚松散层下防水煤柱留设的非线性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的可靠性,为巨厚松散层下防水煤柱合理留设探索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软体动物分布谈淮河及长江下游第四纪地层和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长江下游广大地区地势平坦 ,河、湖、港发育 ,第四纪地层出露良好 ,可分为平原区、丘陵区二种类型。第四纪时 ,本地区气温适宜 ,雨量充足 ,河湖密布 ,沼泽宽阔 ,优越的生态环境适合软体动物生存和繁衍 ,因此软体动物属种数量繁多 ,分布广泛。在淮河及其两岸丽蚌 (L amprotula)、矛蚌 (L anceolaria)、曲蚌 (Arconaia)很昌盛 ,长江下游南岸金坛、宜兴蚬科 (Corbiculidae)化石堆积厚可达 1m以上。  相似文献   

17.
南海晚新生代地层结构特征、沉积厚度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地震、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通过分析地震相参数等,研究南海晚新生代(E3-Q)地层结构特征和沉积厚度变化,建立了晚新生代沉积模式,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南海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新 疆 含 煤 地 层 具 有 地 层 倾 角 大 、煤 层 厚 度 较 大 、上 覆 第 四 系 厚 度 薄 等 特 点 ,适 宜 用 高 密 度 电 阻 率 法 追 踪 煤层 露 头 。新 疆 煤 田 地 质 局 物 测 队 使 用 复 合 对 称 四 极 剖 面 法 、联 合 剖 面 法 和 中 间 梯 度 法 等 方 法 ,在 拜 城 县 梅 斯 布 拉 克矿 区 探 测 煤 层 露 头 的 隐 伏 位 置 ,收 到 了 很 好 的 效 果 。  相似文献   

19.
区域性张性断裂把鲁西地区分割成凸起、凹陷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控制着该区含煤地层及煤炭资源的分布。山东省单县煤田张集井田位于青崮集凸起(潜)北侧,单县断层以南,含煤地层盖层为第四系、新近系和古近系,厚度约500~700 m,沉积基底为奥陶系,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纪是海相到陆相的过渡时期,在古气候、古环境和古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煤层;同时,该区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为煤层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