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南洛塔岩溶山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灾害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侵蚀区土壤退化、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岩溶石山区石漠化,而且还会通过淤积河道、污染水质等过程来破坏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根据湖南洛塔岩溶山区不同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监测成果,对岩溶山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湖南湘西及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国武 《地下水》2021,(2):189-191
水土流失是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标志.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地形、气候、土壤和地质环境等自然因素,也有资源开发过程不合理,土层植被结构被破坏等人为因素.文章基于仙游县三房山矿区建筑用凝灰岩矿建设项目,以水土流失现状为切入点,分析矿区开发对地表基质层扰动破坏的数量和程度,梳理影响矿区水土流失因素,科学预测项目区扰动前后的土壤侵...  相似文献   

3.
窦润吾 《甘肃地质》2003,12(1):92-96
陇东地区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区 ,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岩土体的存在 ,加重了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作用的危害性。本文通过水土流失现象与地质作用的关系进行偿试性探讨 ,旨在从中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开展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嘉陵江中下游水土流失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陵江流域是长江的主要泥沙来源区之一,而这些泥沙与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嘉陵江流域的水土流失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根据对嘉陵江中下游水土流失的调查结果,结合其它相关数据,对区域内水土流失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03—N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期试验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系统中施肥、作物、降水、耕作措施以及土壤类型和特性对产生土壤NO3-N深层积累的影响。分析发现,氮肥的过量施用和400—800mm降水量偏低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NO3—N积累在100—300cm土层的主要因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O3—N深层积累显著增加;氮磷配施有助于降低其积累量。不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影响NO3—N深层积累的因素,作物之间的轮作方式会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休闲期种植合理植物可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NO3—N深层积累主要产生在质地较重的土壤上,带正电荷粘土矿物对NO3—N吸附是导致热带土壤中NO3—N积累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深层积累NO3—N的生物有效性、迁移变化机理、与作物根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性状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组织和人类健康的跨学科综合性学科。由于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一个新领域,有关它的概念、评价等方面还存在各种争论,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土流失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联系对五华县的实地调查,提出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分析评价,表明五华县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进而提出水土流失地区新的修复方法,以优化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7.
从遥感信息分析入手,分析了抚州地区水土流失区在Landsat TM1,TM2,TM3,TM4,TM5,TM6,TM7各个波段上与其它背景地物的可分性。利用水土流失区光谱特征与其它地物的差异性,建立条件表达式,并建立简单模型,即可把该区的水土流失区提取出来。该区土地利用率不是很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而且面积大。由于居民地光谱特征与水土流失区比较接近,所以区分居民地与水土流失区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通过建立简单的模型,可以将水土流失区提取出来,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三都—丹寨地区是贵州省一个重要的金-锑-汞成矿带,其中苗龙金矿是该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的一个金矿。本文详细介绍了苗龙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对金矿赋矿地层、构造、蚀变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等有利信息进行提取。利用GIS技术对所提取的金矿成矿要素进行数字化和定量化研究,通过最小预测区圈定和优选,共圈出2个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地区,4个中等潜力地区以及7个一定成矿潜力地区。  相似文献   

10.
土壤碳库研究及碳汇问题是近年来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本区碳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地貌类型、生态系统等影响因素对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兰州—白银地区1987年和2014年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密度的变化,其中2014年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3.58×106 t,说明这些年土壤固碳效果明显,土地利用方式更合理。认为研究区有机碳碳密度、碳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与成土母质、土壤自身理化特性、土地利用方式及自然景观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GIS的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的组成、各参数因子的算式算法 ,以及该模型在贵州省 (原 )安顺市的应用结果。模型是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RUSLE)为核心 ,在GIS中建立模型各因子空间数据 ,并通过PAMAP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原 )安顺市年平均土壤流失总量为 86777吨 ,平均侵蚀模数为 4 0 9.4t/km2 ·a;轻度以上侵蚀面积 72 .7km2 ,强度以上侵蚀面积 53 .2km2 (含剧烈侵蚀面积 3 0 .9km2 )。其平均侵蚀模数与以往实测调查结果相比有 97.5%的一致性 ,表明该方法在贵州省岩溶地区的水土流失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湖口—彭泽地区第四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5万湖口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应用地层学和沉积学新理论、新方法,对湖口—彭泽陆相盆地进行了第四系岩层划分、沉积相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首次应用基本层序特征及岩性组合进行了组级地层划分;依据基本层序特征、岩石地层分布形态及沉积构造,恢复了沉积相;查明了各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接触关系,为该区第四系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第三极地区气候多样、灾害频发,是影响全球和亚洲气候异常的关键区域,针对此地区开展季节—年际气候预测研究对于提高区域预报技巧以及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指导意义.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业务模式(BCC CSM1.1m)的历史回报和预测数据,对第三极地区2m气温和积雪的预测结果进行了确定性技巧评估,并分析了海洋因子对于预测技巧的调制作用.研究表明:该模式对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气温和积雪的季节—年际气候预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夏季气温的预测效果整体上好于冬季气温和积雪深度预测;预测技巧随着模式起报时间的提前而下降,但是存在技巧回升现象.研究也发现,海温异常因子对第三极地区的气候预测技巧具有不同程度的调制作用,厄尔尼诺等海洋信号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第三极地区的气候预测.  相似文献   

14.
林西—乌兰浩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铀成矿省中南段,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限于植被发育、覆盖厚等因素制约,单一勘查手段难以满足当前深部找矿的需求.在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航放、航磁、地球化学、遥感等多源信息,构建了火山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多源找矿信息,采用证据权重法开展铀矿定量预测,优选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16个证据层.其中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为主要赋矿地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潜火山岩与成矿关系密切;NE-NNE向断裂控矿作用显著,铀矿化多发育在断裂密集带及交切带;航放参数异常(U高场、F高值晕、U/K高值晕、Hu低值晕)、化探异常(Mo、Ag、Pb、W、Sn)及遥感蚀变异常(铁染异常、羟基异常)对铀矿化指示作用明显.依据证据权重法确定的后验概率圈定成矿远景区18处,覆盖了区内多数铀矿床(点),表明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其中7处成矿远景区内尚未发现铀矿床(点),其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线索丰富,找矿前景较好,对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由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4个古陆块及完达山中生代大陆边缘增生杂岩构成。Nd同位素模式年龄显示,佳木斯陆块时代最老,1500~2200Ma;额尔古纳陆块次之,1000~1600Ma;兴安和松嫩陆块具有相同的Nd模式年龄,500~1200Ma。地球化学示踪分析表明,该区古生代时表层地壳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以中元古代为主,而中生代花岗岩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主要为新元古代,表明该区深部地壳的年龄较表层地壳的年龄年轻,显示出该区地壳具有下新上老的年龄结构。Os同位素分析同时证明,该区岩石圈地幔也多表现为年轻性质。地震(Vp)速度结构显示,该区岩石圈结构在垂向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地震岩石圈概念明显不同,该区岩石圈地幔的低速带没有稳定连续的顶界面,低速异常顶界面深浅不一,与高速异常体犬齿交错,某些构造单元之下的低速异常直达Moho,但底界面却十分稳定,深度为230~240km;二是“立交式”速度结构,表现为在地壳范围内,速度等值线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岩石圈地幔的速度等值线呈北北西-近南北向展布;低速异常圈层的速度等值线为近东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16.
董岩翔  郑文 《贵州地质》2005,22(3):165-170
本文以浙江省北部地区205件碱性土壤采用两种浸提方法取得的重金属可浸提量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不同浸提方法元素浸提量差异性及其关系,为农业地质环境研究中土壤元素浸提方法的选择及不同浸提方法取得的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对比提供了技术方法.以105件典型土壤样的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及全量、有效量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土壤元素有效量、有效度的影响因素.其成果是环境评价、地球化学灾害预测与防治、合理肥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遭受剥蚀的各套地层的实际地质特点,利用泥岩声波时差、镜质体反射率(Ro-H)、波动分析和相邻层地层厚度对比等多种方法,对各关键构造变革时期地层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研究区12口典型井的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结果表明,侏罗统顶部剥蚀面形成时期为晚燕山期至今,地层剥蚀厚度处在700~2300 m;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顶部剥蚀面形成于晚印支期,剥蚀厚度处在80~150 m;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剥蚀面形成于早印支期,剥蚀厚度处在240~450 m。  相似文献   

18.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近年来地裂缝灾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作者在深入研究其灾害成因机理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 ,提取了基岩面起伏、浅部含水砂层差异、隐伏灰岩、浅部土层结构条件、累计地面沉降量、地面沉降速率和主采层水位共 7个主要影响因素 ,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值 ,建立了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模型。以GIS软件Arcinfo为主要工具 ,利用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将各影响因素专题图层按照权重进行多重叠加操作 ,进行了不同时期地裂缝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和发展趋势的预测。目前研究区地裂缝灾害危险性仍在增加 ,常州马杭镇与湖塘镇中间、武进横林镇铁路以北和无锡堰桥镇西北地区危险指数最大 ,是今后几年苏锡常地区防治地裂缝灾害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牛文鹏  高俊  郝名利  杨敏  吴丹 《地下水》2022,(5):250-253
以广佛环线西环段城轨线路工程为例,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降低植被覆盖率,破坏原有生态防护体系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隐患问题。基于对该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具体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时段内预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总量为31 428 t,其中施工期29 507 t,自然恢复期1 921 t,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桥涵及站场工程区是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为将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降到最低,应分区采取防治措施,将主体工程区划分为8个一级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分区实际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防治对策。从同步布设的20个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结果看,工程建设区内各项防治指标均可达到或超过方案确定的目标值,防治措施实施后具有显著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耳闯  王英民  颜耀敏  刘豪  王晓州 《沉积学报》2009,27(6):1101-110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是二叠系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构造活动对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二叠系为火山岩和碎屑岩混积地层,分析表明二叠系为层状地层,存在由相对湖平面变化形成的、可作为层序界面的不整合面。根据不整合面和岩层层面对含火山岩系地层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将二叠系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12个三级层序。下二叠统(PSQ1—PSQ7)以火山岩相和沉积岩相共存为特征;中上二叠统(PSQ8—PSQ9)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构造活动对层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构造沉降、火山活动、古地貌特征。构造沉降实质上是逆冲造山导致的挠曲沉降,反映了前陆逆冲作用与盆地挠曲沉降的盆山耦合过程,挠曲沉降是层序形成的内因和主要控制因素;火山作用形成的快速堆积的火山岩体,对含火山岩系地层层序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受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坡折带控制了层序地层样式和沉积物充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