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30层外商公寓降水基坑范围大、地下室底板深度不同、场地含水层富水性强的特点,采取分期施工、统筹布井、降水井疏密不一、个别问题特殊处理的设计思路,采用“多井、小泵”抽水,控制水位降深、降速的分阶段降水方法,使本次降水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阳光港湾建筑群高层建筑采用筏板基础,多层建筑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在基础施工时,均需进行相应的降水工作。采用了分期降水的施工方法,首期降水施工是在分析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稳定流"大井法"预算基坑的涌水量,布置了9口井,使基坑周边的1#、2#、3#、4#观测孔水位均下降至5.11m,基本上达到了首期的降水的目的;第二期降水是利用首期降水观测的水位资料,采用稳定流干扰井群计算公式对场区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报,重新设计了3口井。12口井全部投放使用后,测得稳定排水量为43 000m3/d,并形成了以基坑为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降水效果明显。此经验值得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樊朝金  李德文  邓春海 《探矿工程》2013,40(12):71-73,77
在深基坑开挖中,如地下承压水埋藏较浅,采用管井降水降低地下水位后,对管井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封井,确保地下水位控制在施工要求的范围之内。重点介绍了山东潍坊万达广场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及具有承压水头的减压井封井方案和封井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维献 《探矿工程》2010,37(3):42-45,48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熊猫环岛车站降水工程实践,介绍了利用反循环钻机施工管井工艺、抽渗结合法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并对其地下水监测及沉降监测等施工技术、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可回收支护结构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功能协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支护体系。以郑州市某顶管工作井基坑为背景,基于相似比理论开展了缩尺基坑模型试验,并采用ABAQUS建立能够区分支护系统中刚性构件与柔性构件变形差异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研究降水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分析了降水和开挖对基坑变形发展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降水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整体均小于设计值,但是钢面板在与支撑连接的位置易出现局部屈服现象;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增量模式随降水施工和开挖施工的情况不同而差异较大,随着基坑降水开挖的进行,影响支护结构变形的主要因素由基坑降水逐渐向基坑开挖转变;基坑降水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基坑开挖更大,第1级降水期间地表沉降快速增长,沉降增量占比最大达44.6%。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物基础工程施工中,常常需要降低地下水位,创造一个无积水的施工环境,以利基础工程的顺利施工。降水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对象,因此,如何选择降水方法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心密集建筑群使得地铁需长距离穿越既有建(构)筑物,导致地面管井施工作业条件越来越难,降水沉降控制要求也越来越严。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出发,当受施工场地限制时,提出在导洞内施工管井,并对降水导洞的设计、成井机械及施工工法进行了论述。针对施工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采用地下水三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计算软件——Pro-cessing Modflow,建立地下水流场与地面沉降的耦合模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运用参数修正后的模型,设计不同的抽降方案,分时段进行沉降预测,及时分析施工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可指导类似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成都轨道交通施工穿越的主要地层为砂卵石地层,其间夹杂大量细小颗粒,部分盾构需穿越长期降水的既有明挖区间,施工过程中土体竖向位移较未降水区域显著不同。从长期降水区域土体结构、沉降机理、沉降控制方式及工程实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1)基坑长期降水会导致砂卵石地层中细颗粒流失,形成骨架–孔隙结构;(2)注浆及改良注浆材料性质对盾构穿越长期降水导致细颗粒流失区域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具有一定控制作用;(3)未进入降水区域时盾尾脱出阶段造成的沉降占比最大,进入降水区域后刀盘到达及盾构通过后土体固结沉降占比增大。结论经成都轨道交通十七号线明—九区间盾构工程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陵矿业集团矿工公寓楼基坑设计开挖深度837 m。南侧安全等级为一级,不具备放坡条件,设计采用排桩+预应力锚索格构支护方案;东、西、北三侧区段安全等级为二级,具备放坡条件,设计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方案;采用坑外管井降水+坑内集水明排组合降水方法。介绍了不同支护方案和降水方案的设计情况,同时介绍了土钉墙、支护桩、预应力锚索、降水井及观测井的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福林 《探矿工程》2021,48(11):104-111
南京一过江隧道明挖段为超深基坑,有深厚强透水砂层,含水层厚度大、渗透系数大,接受长江水补给,基坑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涌水量大,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通过洗井试抽发现原降水方案不能满足降水要求,且偏差非常大。为确保基坑安全、顺利施工,现场边施工降水井边开展原位抽水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并借助三维数值法进行参数反演及降水模拟,及时对开挖深度大的JD1、JD2节段的降水井管径、数量、水泵配置进行了调整。基坑内抽水试验反演的参数远大于原方案参数,实际基坑涌水量高达91000 m3/d,是原降水方案预估值42000 m3/d的2.2倍,由于及时科学地调整了降水方案,在总井数增加不多的情况了,将坑内水位降至基底以下,保证了基坑的顺利实施,充分说明了抽水试验及方案的优化调整在降水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管井降水是一种设备简单、排水效率高的降水方法,在地下工程的施工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拉萨京藏交流中心邻河基坑降水项目的施工实践,参考实际施工效果和实际施工条件,研究邻河基坑管井降水的方案优化,分析降水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降水方案的科学性,提高降水效率。  相似文献   

12.
降水效果的数值分析和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军  赵龙  祁福利  倪福全 《岩土力学》2008,29(10):2673-2677
降水在各类工程中使用的越来越多,已形成了一套设计和施工方法,但其降水效果分析却少有人研究。针对某露天煤矿开挖中的降水疏干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数值模拟研究。在掌握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Modflow建立了较合理的数值模型,对不同工况的降水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际计算表明,加井时间、调整单井抽水量、井的数目、井的排列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对降水效果有很大影响。分批次、分时段、优化井排列和调整单井抽水量是提高降水效果的设计措施和优化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的作用规律将为降水设计和施工以及实际工程效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深井降水布井原则、设计参数的选择与计算等问题;分析深井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总结深井降水施工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基坑工程中管井井点降水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管井井点降水的井点布置原则及施工方法,通过对广东佛山某地工程实例分析,重点阐述了在珠江三角洲冲淤积平原一带进行降水施工时,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并总结了管井井点降水施工的一些经验和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较为准确地计算降水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值,本文选取大量地铁降水施工中沉降监测数据,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针对不同岩性事先给定经验系数,然后,将此经验系数计算出数据值与处理后沉降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误差统计分析,如果符合最大概率法分布规律,那么此经验系数符合实际情况,可用;如果不符合最大概率法分布规律,那么此经验系数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可用,返回上一步,重新给定经验系数。最终,计算出不同岩性对应的修正系数取值范围,对北京地区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各类地层,提出一个较为适当的修正系数。研究成果将为工程技术人员对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隧道降水施工对既有市政管线隧道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成都某新建铁路隧道近接下穿既有市政管线隧道的降水施工方案,运用有限差分法和流固耦合理论,分析研究了降水施工过程中,既有市政管线隧道的受力特性及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距离降水井约50m范围内,地表沉降量变化显著,易发生差异沉降;既有管线隧道初期与二衬结构应力和位移变化及分布规律几乎一致,交叉处界面位移最大,沿隧道纵向向两端逐渐减小且呈对称分布;交叉处30m范围内,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拱顶纵向应力主要为负值即压应力,仰拱纵向应力主要为正值即拉应力且最大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由此可知,降水施工对上部市政管线隧道的影响较大,降水施工前应采取一定的特殊辅助措施,以保证隧道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降水对逆作法施工尤为重要。逆作法施工中通常采用坑内深井井点降水,而在北京王府井大厦工程中充分利用了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大胆地采用了自渗井点降水,取得了良好的降水效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弹塑性分析的堤岸分期施工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堤岸结构分期施工的特点,以有限单元法为分析手段,取用土体为Mohr-Coulomb模型,基于弹塑性算法,分析模拟了堤岸分期施工的整个过程.同时作为对比,将分期施工的堤岸转化为等效荷载作用于地基土体,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两种方式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分期施工模拟的方式更接近于实际,其结果用于设计和施工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可控制一井分层降水技术通过对井结构进行改进性设计和采用相应的降水施工操作程序,设计并安装可控制阀门,实现一口井同时解决潜水的疏干和承压水的降压的疏干与减压降水问题,并成功解决了基坑降水过程中前期需要减压后期需疏干降水特征的土层降水难题,最大限度地控制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方法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北京某广场的基坑降水实例,优化了其降水设计与施工技术参数,同时分析了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总结了设计与施工的实际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