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胶莱盆地——一个地洼盆地结构与金矿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胶莱盆地结构由前地槽及地槽、地台及地洼构造层组成 ,实为一地洼盆地。盆地所有金矿均为地洼活动的产物。在地洼活动初期 ,形成胶莱盆地并沉积下白垩统莱阳群一段含碳岩系矿源层 ;中期 ,地洼活动加强 ,盆地沉积大量粗碎屑岩 ,有机质成矿作用形成顺层展布的金矿体 ;晚期 ,地洼活动进一步发展 ,叠置在先期金矿带上的新聚矿体系形成 ,成矿热液除改造原有金矿床外还形成新的金矿床。最终定位形成胶莱盆地金矿全貌  相似文献   

2.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构造控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对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中生代到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发育,形成与矿化密切相关的三色建筑,同时控制了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基底断和同生断层控制区内矿带的分布,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  相似文献   

3.
地洼盆地砂岩铜矿床的构造-流体-成矿体系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地洼盆地构造演化、流体演化和砂岩铜矿成矿作用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盆地早中期的裂陷、坳陷作用及热构造活动导致了富铜矿源层的形成、大气降水的深循环和水/岩相互作用、并形成中高温、压、高盐度的热卤水含铜流体。在构造-流体-砂岩铜矿成矿体系的演化中,构造演化制约了含铜流体的演化和砂岩铜矿的成矿作用,而主要发生于盆地演化的晚期。  相似文献   

4.
地洼盆地砂岩铜矿床的 构造-流体-成矿体系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地洼盆地构造演化、流体演化和砂岩铜矿成矿作用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盆地早中期的裂陷、坳陷作用及热构造活动导致了富铜矿源层的形成、大气降水的深循环和水/岩相互作用、并形成中高温、压、高盐度的热卤水含铜流体。在构造-流体-砂岩铜矿成矿体系的演化中,构造演化制约了含铜流体的演化和砂岩铜矿的成矿作用,而主要发生于盆地演化的晚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盆地形成过程的研究,认为风火山盆地经历了基底、古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及构造盆地4个阶段,在晚白垩世沉积形成.地层含矿性特征表明,晚白垩世风火山群砂岩夹灰岩组和砂岩组地层是含矿地层,其中砂岩夹灰岩组是主要含矿地层,与铜矿成矿关系密切.矿床成因分析认为,盆地附近的隆起区作为蚀源区,其晚三叠世地层及其他浅成侵入岩等,为沉积盆地提供了沉积物,也为盆地地层沉积提供了铜质来源.在砂岩夹灰岩组和砂岩组地层中,还原、碱性环境下沉积形成的灰绿色碎屑岩形成了矿源层,经过后期的活化、迁移、富集,形成了沉积一改造型层控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砂岩型铜矿床(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铜矿床广泛发育于滇西兰坪盆地内。经典的砂岩型铜矿床成因模式认为该类矿床形成于伸展背景下的沉积盆地内,但兰坪盆地内的砂岩型铜矿床则产出于挤压背景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内,其成矿与地壳缩短密切相关。通过详细构造解析揭示成矿与构造变形的时空关系是理解挤压背景下铜成矿过程的基础。本文基于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详细分析了白洋厂砂岩型铜矿床的区域构造、矿体与构造的空间关系。构造分析结果显示,矿区白垩系经历了中新世东西向挤压变形,形成近南北走向逆断层+近东西走向掀斜-走滑断层构造组合;地壳缩短期间,在主要逆断层前锋(下盘)形成中新世含石膏层的小型周缘前陆盆地。铜多金属矿化发生在逆断层主破碎带或上盘次级破碎带内,赋矿围岩皆为白垩系。基于构造-盆地-矿体这一空间关系,结合矿石结构、区域地质特点,我们提出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源自中新世周缘前陆盆地卤水,还原硫来自隐伏于白垩系之下的晚三叠统三合洞组中的还原性流体。始于中新世早期的地壳缩短在晚三叠世、白垩纪地层中形成破裂构造,使得中新世周缘前陆盆地中的卤水下渗、保存于晚三叠世地层中的还原性流体上升,而当两种流体在主要断裂破碎带内发生混合时,则发生硫化物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吐哈盆地西南缘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中下侏罗统地层不同级别构造类型及分布特征,总结了盆地地球动力学演化、不同级别构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指出早中侏罗世稳定的板内伸展断坳式盆地是形成产铀建造(目的层)的古构造环境;晚白垩世以来盆地挤压抬升改造作用(造成的沉积间断期)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构造条件和主要时期;盆缘构造斜坡带是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产出的有利构造区;局部构造(排泄源断裂、穹窿背斜、断展背斜)控制着层间氧化带宏观展布及铀矿体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8.
金窝子金矿床动力热液成矿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动力成矿观点对金窝子金矿区的矿体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在分析该区成矿地质环境、构造变形特征、动力成矿特点的基础上,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区金矿体的成因和找矿标志,该矿床是构造动力对矿源层再造的动力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柏坊铜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坊铜矿是一个以沉积为主,后经地下水淋滤改造的铜矿床。其成矿与白垩系及构造作用密切相关,层状矿体赋存在白垩系的长石石英砂岩中,古基底上隆部位、古岩溶及近东西向穿层断裂控制着扁豆状、囊状矿体的分布。且矿体赋存标高具有“东浅西深”的分布规律。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对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滇中砂岩铜矿是中生代陆相碎屑岩铜矿床.滇中含铜砂岩即矿源层形成后,构造对矿床的形成起着双重的控制作用,一是构造控制了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二是构造控制了矿床的位置.文中初步提出了滇中构造控制矿床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依据青海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矿床物质来源、矿物、元素分带、成矿热液演化中铜多金属矿床的性状,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控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属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其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两个阶段。中三叠世海底火山喷发喷气活动携带大量成矿物质,在浅海台地相对低洼的部位(还原条件下)与火山碎屑物、陆源物一起沉积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矿源层"或贫矿层,在随后的(印支期)造山过程中,受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作用,地层中岩石脱水、成矿元素活化、聚集形成富矿溶液,并沿地层层理、岩石破裂运移,交代岩石中化学性活泼的组分或充填于岩石裂隙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徐州陈楼—马庄矿区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陈楼一马庄矿区石盒子组底部高岭土矿层的结构、成分以及矿层与相邻岩层的剖面结构分析,认为该层为一含高岭石矿物为主的含煤岩系型高岭土矿层。矿石的结构、成分及矿层的厚度与分布,表现了明显的不均一性,反映了含煤岩系型高岭土矿床的一般特点以及复杂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东宁县洋灰洞子铜矿床成矿岩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洋灰洞子铜矿床的成矿岩体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着重研究与铜钼矿床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体和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岩性特征、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点、成岩时代、物质来源及侵位方式等,确定了该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洋灰洞子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4.
刘和生 《地质与资源》2002,11(4):216-219
江东湾金锑矿床位于雪峰山弧形成矿带西南缘,赋存在两条NE向区域性断裂挟持的上升复背斜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对其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等方面分析,认为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控矿构造具有多型式.  相似文献   

15.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运用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分析所掌握的有关数据,以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的主要矿体—斑岩型和矽卡岩-次生富集型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追索玉龙矿床成矿物质的来源。最终判定玉龙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有少量上地壳围岩物质加入。但在不同类型的矿体中,不同来源的物质所占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云南安宁磷矿区富矿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安宁磷矿区磷矿富矿赋存于寒武系梅树村组中谊村段的上矿层(€1m1-3)中.该矿区富矿包括原生富矿和风化富矿.磷矿富矿在各矿段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原生富矿的形成受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控制,风化富矿的形成受构造、上覆盖层、矿层性质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肖静  薛培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6):636-639
阐述了恰东铜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对该矿床的含矿地层、岩石化学组成、矿区构造、岩浆岩、矿石类型以及硫同位素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恰东铜矿床的成矿与该区三叠世火山喷发活动有密切关系,是由火山成矿流体以喷流形式进入海盆底部与陆源碎屑一起沉淀而形成的火山喷流沉积铜矿床。  相似文献   

18.
陈小华 《江苏地质》2001,25(1):17-22
铜山铁(铜)矿床属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矿床,主要受闪长夺和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岩,具有典型的地面磁异常、围岩蚀变和矿化分期分期带特征,分析了矿床西部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磁异常特点,探讨了该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银山矿床成矿作用时空特征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德会 《矿床地质》1997,16(4):298-308
在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银山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时空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表明,银山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第二阶段侵位的次火山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和物质组分的联系,然而,矿床与次火山岩都是深部隐估岩体岩浆分异的流体和熔体的产物,二者是同源但侵位有早晚的亲缘关系,矿床的成矿深化具有多期多阶段性。矿床分带上有多中心性、不对称性、叠加性和定性性。引起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机制是注体的混合作用而不是  相似文献   

20.
胶莱盆地层控型金矿含矿岩系的成岩及成矿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胶莱盆地蓬家夼与宋家沟两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含矿岩系的岩石学,成矿元素,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碳、氧,硫稳定同位素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矿床中金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莱阳群及其中的断裂控制,莱阳群既是含矿层,又是矿源层,含矿岩系主要为陆源碎屑岩类,其沉积环境为河、湖相,讨论了含矿岩系的成岩及成矿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