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地洼构造对砂岩铜矿床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四川会理地洼盆地为例,论述了地洼构造对砂岩铜矿床成矿的控制作用。即地洼盆地沉积前基盘构造控制了盆地的形态及矿源层的展布方向和物质来源;沉积期构造任制了矿源层的岩相和厚度;沉积后的构造决定了储矿砂体的空间位置、铜质来源和矿体的形成;成矿后的构造对砂岩铜矿床成矿的控制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形成新的矿体;另一方面可破坏原来已形成的矿体。  相似文献   

2.
新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的构造成矿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布尔克斯岱金矿床构造成矿进行较详细地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洼理论提出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的构造成矿模式:原始矿源层→矿源层→构造破碎蚀变带成矿。  相似文献   

3.
雪峰地穹金矿床的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西部雪峰地穹内现已发现的金矿床均赋存在前寒武系内,并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研究表明:本区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地槽期原始金源层形成阶段(武陵-雪峰期)、地台期衍生金源层形成阶段(加里东-海西期)和地洼期改造成矿阶段(印支-燕山期)。这种改造成矿模式可能主要是通过地洼期构造热液沿滑脱构造及其次级裂隙带渗流、浸取金源层中的成矿物质而富集成矿的。  相似文献   

4.
地洼学说成矿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简述了地洼成矿理论的基本要点。结合国内外研究实例,对构造-成矿类型及模式,多因复成成矿的标志,“原地洼区”成矿等作了、阐述;并着重强调了构造动力成矿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地壳演化与成岩成矿元素演化的一体性、顺序性、周期性和方向性等是构造动力成矿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综述了近年地洼成矿理论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湖南岩金矿床找矿前景的构造成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岩金矿床集中分布于雪峰、湘西南两个地穹构造及湘东、湘中和湘东南三个地洼构造中,金成矿明显受深部地质构造控制。断裂构造在岩金矿成矿过程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前地槽构造层中寻找岩金矿,并在地洼构造中取得新金矿类型的找矿突破应是该省进一步找金的前景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东部的金矿床具有多因复成特点。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活动期”是金成矿的有利时期。后一阶段继承并改造前一阶段的金矿床或矿源层,使之形成新的金矿。这个地区金的成矿期主要有两个:一是晚太古-早元古代(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层中);一是中新生代(地洼构造层)。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地洼区四级单元——地穹或地穹与后地洼交接带或地洼区的更次一级正单元中。  相似文献   

7.
衡阳市清水塘矿区金,银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健清  罗贤昌 《湖南地质》1997,16(4):245-249
清水塘矿区主要含矿地层是下古生界浅变质岩,代表地槽构造层,受地洼阶段的岩浆侵入。由于构造岩浆多期活动的叠加和3,形成金银成矿的有利条件。地洼阶段的岩浆活动不仅提供了成矿的驱动力,而且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位于东亚壳体东南缘,包括东南地洼区和江南地洼区两个典型的华夏型地洼区,该区多阶段的复杂构造–岩浆演化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并导致大量多因复成热液铀矿床的形成。这些花岗岩体、断裂构造及铀矿床的空间分布均具有分形特征。东南地洼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为1.6800,明显大于江南地洼区的1.5939,显示前者更有利于热液铀成矿作用的发生。花岗岩体空间分布盒维数D总体上随其规模增大而增大,较大的周长–面积分形维数DPA会导致盒维数D增大,显示其构造–岩浆活动的复杂性增强。其中燕山晚期、燕山早期和印支期较大的D和DPA显示其更有利于热液铀成矿的发生。华南地区热液铀矿床空间分布盒维数为1.0254,明显小于两个不同构造区断裂构造空间分布的分维值,表明华南地区铀矿床的发育程度低于断裂。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断裂和成矿演化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其分维值随时间逐渐增大,到中晚期断裂分维值增高至超过临界值后才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成矿分维值显著增大。多阶段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分形演化导致了华南地区多因复成热液铀成矿的分形分布。  相似文献   

9.
512-3铀矿床产于下志留统塔尔组硅灰岩铀源层中。根据矿床的构造、矿化、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认为该矿床的成矿是在推覆构造制约下,地洼阶段深源热液上升侵位,与铀源层中的屏蔽构造有机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洼金属成矿带,其成矿受地洼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也受前地洼阶段多种建造与构造的深刻影响。在此成矿带中,控制矿田形成和分布的构造——地洼成矿区构造的基本特征是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的复合。可概括为两种地洼成矿区构造类型:1.优地洼中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复合的成矿区构造,2.地穹上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复合的成矿区构造。  相似文献   

11.
哀牢山成矿带是西南地区最有利金矿带.该带金矿成矿与断裂构造、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带空间展布及矿体定位严格受构造控制.在分析区域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基础上,结合各种综合信息开展成矿预测,圈定了4个金找矿远景区,进一步指出2个A级远景区找矿类型、找矿标志及找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地貌、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区域成矿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了黑龙江右岸北西向小兴安岭大型-特大型有色、贵金属成矿带的存在.矿带主体部分为北西向小兴安岭山脉,长达1000 km,宽约500 km,矿带内的控容矿地质构造呈北西向展布,矿床(体)呈北西向带状分布.深部地球物理异常构造趋势揭示,成矿带是一大规模的北西向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异常区.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表明,该矿带历经了陆块形成、古亚洲构造域活动大陆边缘造山、滨太平洋活动陆缘造山三大构造-成矿演化阶段.该矿带的确认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国东部构造-岩浆-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伊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8  
陈戴生  王瑞英 《铀矿地质》1997,13(6):327-335
本文通过对512、511矿床及其它矿点的铀源、地质构造、含矿主岩岩性、古气候、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成矿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伊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贵州独山半坡锑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半坡锑矿田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典型矿床产出特征,研究了矿田内地层、岩石、断裂构造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配特点及与锑成矿的密切关系,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论湘中地区金矿床的控矿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中地区金矿床据其空间分布情况,以构造岩浆带为基础,可划分为3个成矿带,①雪峰弧形钨锑金成矿带,②白马山—龙山东西向钨锑金成矿带,③苗儿山—关帝庙北东向钨锑金多金属成矿带。这3个成矿带即为湘中地区3个一级隆起构造带。成矿带中主干断裂挟持的地垒式断块上升隆起区,为钨锑金矿田集中分布区。人字型断裂、张性及张扭性裂隙、层间断裂、地层不整合面、古火山机构等为容矿构造,控制矿床(体)的分布。因此,在不同构造体系复合部位、特別是反接(横跨)复合部位、多个构造层或多个不整合而被断裂造成重叠的地段、地层与断裂或小岩体接触地段、褶皱弯曲转折及倾伏地段、古火山岩分布地段等,都是金矿床找矿的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16.
黔西北铅锌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主要的铅锌产地。研究认为,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可划分为4个构造带,3个成矿亚带,铅锌矿产出受地层、岩性、构造、沉积环境等多重因素控制,岩性优于层位,断裂构造是主要控矿因素,构造具分级控矿特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备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潜力。作者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初步建立了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胡伟 《陕西地质》2007,35(1):84-91
工作区位于木吉—阿克赛钦Cu、Au(Fe)成矿带北部,优越的地质、构造、地球化学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铜、铅、锌矿产。笔者应用国内MAPGIS系统平台,运用其矢量空间分析模块,对研究区多源信息(地、物、化信息)进行迭加、分析、统计,总结了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对成矿最有利区域进行预测,圈定了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小东洋河金矿区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一种预测隐伏金矿体的新方法。作者在野外详细调查研究同成矿构造体系和主要成矿阶段的基础上,剔除主要成矿阶段以后形成的构造和地质体,以主要成矿阶段及其以前的构造和地质体为依据,建立实验模型,用有限元法模拟该区同成矿构造活动前后应力场和应力降,以同成矿构造应力场中应力集中区与应力降高值区套合部位作为金矿预测靶区,其结果与已知矿点和随后获得的地球化学异常吻合。   相似文献   

19.
以何宝山和长兴脉状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意在找到多级断裂构造与成矿关联,解决制约本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难题.基于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总结了控矿构造框架中多级断裂对不同规模成矿单元的控矿特征,建立了构造格架.主要成果如下:1)坳上-南溪及叶家断裂,为矿分布区控岩控矿构造,控制矿田的空间展布;2)朱溪、大马圩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