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东部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广大范围内新生代玄武岩广泛发育。根据构造关系笔者把本区划分为三个部分:北、中和南构造地块。新生代火山作用在时空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从老到新,火山作用演化的特点是SiO2饱和程度减少,碱金属和镁含量增加。从南构造地块到北构造地块出现的玄武岩各具特色。从东南沿海向西北方向,即从东南沿海断裂经长白山-郯庐断裂到大兴安岭-太行山断裂方向,是地壳厚度增加的方向,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赖绍聪  邓晋福 《现代地质》1994,8(3):327-328
青藏高原北缘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博士生赖绍聪导师邓晋福,赵海玲本文从岩石大地构造学的角度,利用地质、岩石及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回溯了火山活动的古构造环境,反演了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构造演化,并讨论了青藏高原造山隆升机制。主要进展如下:(l)北祁连古生代...  相似文献   

3.
辽西四合屯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发育,广泛分布着火山作用形成的爆发相、溢流相火山岩.在显生宙地球历史中,如此巨大且迅速的火山作用普遍被认为是巨大种群灭绝的原因.与火山作用相联系的沉积相是火山作用间歇期形成的冲积扇-河流相、滨湖相、半深湖-深湖相,这些沉积相提供了研究火山作用对沉积环境影响的依据.义县期火山作用对沉积环境影响包括:义县期各沉积环境火山作用产物及火山岩风化产物的充填;各沉积相被当地多期(次)火山岩控制并埋藏于其下的火山-沉积相组合由下至上“螺旋式“规律性变化;义县期火山作用引起地表抬升与构造地形的变化,从而影响排流模式的变化;经历火山作用影响的生物群提供了义县期气候变化证据.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大陆拉伸与火山作用是互补的,但盆岭省某些高度拉伸部分的地层和构数据却揭示出快速拉伸似乎具有受到抑制的火山作用。这一关系可能反映了在拉伸过程中由岩浆 分的出溶作用、岩浆与大气的不断作用及岩浆进入较小岩体的排出作用产生的中地壳岩 增强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敏  薛林福 《吉林地质》1997,16(3):31-35
通化中生代断陷盆地以频繁的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为特征,形成了多旋回的火山沉积序列,表现为火山爆发相,溢流相与冲积扇相, 湖泊相的反复交替,并发育了湖相火山碎屑浊积岩系。盆地演化经历了早期非补偿阶段,早期熔浆充填期,火山喷发期后非补偿沉积阶段,晚期熔浆充填期,构成二个大的火山-沉积旋迥。  相似文献   

6.
福建中生代火山作用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福建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经历了晚三叠一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白垩纪三个阶段(时期),即初始、强盛和减弱一衰亡阶段。三个阶段火山作用的特点有所不同、所形成火山岩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都各具特征,这与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龙岗火山群第四纪爆破式火山作用类型与期次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龙岗火山群位于吉林省辉南和靖宇县境内的龙岗山脉中段。火山活动始于新近纪,第四纪更新世为鼎盛期,全新世以来仍有较强的喷发活动,是中国近代活动火山区之一。火山碎屑物的堆积构造、组成、显微形貌和粒度特征表明,第四纪爆破式火山作用包括岩浆爆发、射汽一岩浆爆发和射汽爆发三种类型,以岩浆和射汽-岩浆爆发最为发育。区内爆破式火山活动具有多旋回、多期次、多阶段喷发特点。据火山地质特征,可划分为9期,由老至新为:早更新世早期、晚期;中更新世三角龙湾期、旱龙湾期和金龙顶子早期;晚更新世金川东期;全新世大翁圈期、红期林场期和金龙顶子晚期。爆破式火山灾害的范围较大,岩浆爆发中高危区的半径约10km。射汽-岩浆爆发影响的半径约4km。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海西-印支期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为受位于古特提斯洋的坳拉槽,主要依据:(1)地层呈东宽西窄的剪刀形,犹如古特提斯构造带伸进中国古陆内的一段盲肠,并且位于中国古陆的凹入部位;(2)主要发育海相槽台沉积,且发育时限漫长,对应于古特提斯大约从4亿至2亿年的演化时限;(3)发育同沉积断裂,特别是同沉积正断层为主要的控相构造;(4)变质程度低,侵入岩及火山岩发育较少,并且火山作用西强东弱。这一认识对研究秦岭地质构造关键性问题得到较合理的解释。推断其主要构造型式为一具有向南倾主滑脱面的半地堑,是层控、热水沉积和浅成热液型铅、锌、金、银、汞、锑等矿产成矿的有利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阴山地区印支期地壳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阴山地区位于阴山-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部。印支期地壳活动以南北向水平挤压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东西方向展布的大型褶皱构造和逆冲推覆构造,构成阴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根据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不同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把阴山地区印支期地壳构造演化划分为三同阶段:早期以小型山间盆地沉积作用为主,其内堆积了一套陆相粗碎屑沉积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中期以褶皱作用为主,形成了大青山复式向斜和一些紧闭同斜褶皱构造;晚期以逆冲作用为主,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型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0.
在华南地区,中-晚二叠世之交和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火山作用已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 相比较,地学界对晚二叠世内部的火山活动关注较少,以至对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内部火山作用的喷发特征认识不够. 湖南省嘉禾地区大窝岭剖面大隆组中下部,即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附近沉积了3层粘土岩,自下而上分别为HD08、HD12和HD20.对这3层粘土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测试工作表明,这些粘土岩源自蚀变的火山灰,代表吴家坪阶-长兴阶之交的三期火山作用.全岩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火山灰来源于流纹质或流纹英安质火山作用,具有钙碱系列的亲属性,形成于汇聚大陆边缘的后碰撞构造环境. 其中,HD08和HD20的εHf(t)值为-6.4~7.1,范围变化较大,岩浆源于峨眉山/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和古老地壳物质的混合;HD12的εHf(t)值为-12.0~-3.5,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这3层火山灰层的发现丰富了华南地区乐平统地层中火山作用的记录,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华南地块周边地区在晚二叠世中期发生强烈的、与Pangea超大陆汇聚有关的长英质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肃公婆泉铜矿区斑岩岩浆起源及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公婆泉矿区斑岩岩浆起源,论述了该矿区斑岩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斑岩岩浆起源属幔壳混合源;斑岩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为褶皱造山期。  相似文献   

12.
分析地壳动定递进演化发展过程,研究了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不同构造区之间的过渡性现象.认为在时间演化上,当一种大地构造阶段被另一种大地构造阶段替代时,存在着过渡期,在空间分布上,不同的大地构造区之间存在着过渡带.这种过渡期和过波带统称为过渡性现象,其实质代表了不同地质时代以及同一地质时代不同空间地壳动定递进演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岩石圈地热特征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大陆的800余个大地热流值数据,作者研究了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地热特征。中国大陆热流的空间分布以及其他岩石圈热状态参数均表现出明显的横向变化;这些特征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印度-亚洲碰撞导致的新生代构造热活动。中国大陆各构造单元的地壳生热率亦表现出横向非均匀性,这意味着各构造单元的地壳平均成分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研究表明,各主要构造单元的地壳力学强度和地震活动性均受其地热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华南花岗岩类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质、岩石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开展的综合研究表明:华南前寒武纪至中生代的花岗岩作用,是呈阶段演变的一种历史地质过程。它与该区大陆地壳演化与运动的发展过程和大陆大地构造不同体制的深部动力过程密切相关。传统板块理论连续作用的构造模式,难以对此作出全面解释。华南花岗岩及其成矿规律性的研究,需要从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与运动的历史动力学作用过程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地区的大地化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守斌  满发胜 《地质科学》1999,34(2):177-185
大地化学背景是一种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计算深度为地壳最上部的沉积构造层。根据现有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理学资料,新疆北部地区的面积857000km2,沉积构造层平均厚度为13.9km,其质量为3.13×1016t.在沉积构造层模型和岩石化学资料基础上,计算和研究了新疆北部地区沉积构造层的平均化学成分和元素丰度。大地化学背景比地壳和岩石圈的化学背景具有更高肯定性。其背景值对区域成矿分析和矿产资源总量评价以及环境质量分析和评估等工作,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本文给出新疆北部地区各大地构造单元的大地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铝土矿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兰  王登红  熊晓云  易承伟 《地质学报》2014,88(12):2284-2295
我国铝矿资源丰富,铝土矿占绝对优势.铝土矿集中分布于山西、河南、贵州和广西等19个省(区市).矿床类型以古风化壳沉积型为主,其次为堆积型;成矿时代以晚古生代为主,其次是新生代;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稳定陆块环境最为特色.本文从中国铝土矿资源特点、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划分等方面深入总结了全国铝土矿成矿规律,划分了15个成铝区带,厘定了7个铝矿成矿系列,圈定了7个重要矿集区,为全国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赤峰哈拉道口地区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LA-ICP-MS U-Pb测年技术进行年代学研究,测试结果为352.4~355.9Ma,显示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为华北板块北缘早石炭世岩浆岩活动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总体上贫Si、Al,总碱量偏高,Eu仅有轻微的亏损,属铝未饱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同时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Sr含量,较低的MgO、Y、Yb含量,富集LREEs,亏损HREEs和HFSEs,Sr/Y比值介于34.62~48.43之间,(La/Yb)N比值为15.31~17.14,显示"C型埃达克岩"特征.较高的K2O、Cr、Ni含量和较低的Mg#值说明其不可能是由拆沉下地壳物质的熔融形成,而是形成于增厚下地壳镁铁质岩的部分熔融.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所以,早石炭世早期,本区处于古亚洲洋板块向南俯冲的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8.
Metallogeny of granitoid affinity wa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 of geotectonic history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particularly of the genesis of sedimentary crust involved in magmatism. The redox state of granitoids and related mineralization shows a remarkable contrast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of the Pacific Rim, but if examined closely, the reduced‐type and oxidized‐type granitoid provinces are juxtaposed in three regions: the circum‐Japan Sea region, the central Andes, and the Lachlan Fold Belt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se regions revealed that the reduced‐type magmatism associated with Sn mineralization generated in thick sedimentary crust which formed in three geotectonic environments: (i) accretionary terrane along a subduction zone (e.g. Jurassic East Asia), (ii) continental rift (e.g. Early Paleozoic Andes), and (iii) mega‐fan (e.g. Early Paleozoic southeastern Australia). A collisional orogen can provide large amounts of clastic sediment to these environments. The age gap between the magmatism and sedimentation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individual regions. Thin sedimentary crust may not play an essential role for the reduced‐type magmatism. The oxidized‐type magmatism associated with porphyry Cu and other mineralization generated in the crust which was initially carbon‐free igneous crust or modified from sedimentary crust by magmatism. Subduction‐related basaltic magmas are relatively oxidized, and may enhance fO2 conditions of granitoid activity. Repeated magmatism in a monotonous convergent margin may be favorable for porphyry Cu mineralization as exemplified in the eastern Pacific Rim.  相似文献   

19.
东北区区域地层发育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东北区地层发育总体特征,运用现代沉积学、大地构造学理论,对东北区的各个历史时期地层发育与地壳演化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地构造简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地质工作,自解放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获得迅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以及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取得了更加重大的成就,全国地质情况已普遍作过查勘。这使构造地质工作者有条件在前人大量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大地构造从事进一步的总结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