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北地区侏罗纪含煤盆地的构造性质与构造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盆地基底性质,地层层序结构,沉积组合特征,盆地性质等,将西北地区残余侏罗纪含煤盆地划分为9个盆地类型区,通过对侏罗系火山岩,早燕山期碱性花岗岩类,侏罗纪盆地的伸展构造及正反转构造和侏罗纪的古地温梯度的系统研究,对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的构造性质进行了讨论,明确提出早中侏罗世西北地区整体处于一种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最后讨论了西北地区侏罗纪盆地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并提出西北地区侏罗纪盆地的形成演化受控于中国西部侏罗纪特提斯洋盆的张开与闭合。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侏罗纪盆地性质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侏罗纪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史的综合分析,柴达木盆地侏罗纪经历了两期不同盆地性质的发育和叠加,中侏罗世末期的中燕山运动是盆地性质的转变期。早中侏罗世盆地为南北向伸展构造环境下的断陷型盆地,主要表现为系列小型断陷盆地群,分布在祁连山南侧和阿尔金南缘断裂带附近;晚侏罗世(至白垩纪)为南北向挤压构造环境下的挤压型坳陷盆地,受南祁连山前冲断构造体系控制,其沉积范围明显变大。  相似文献   

3.
关于湘东南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盆地性质存在挤压相关类前陆盆地及断陷盆地等不同认识。沉积物分布及岩相特征研究表明:湘东南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为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 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为陆相沉积环境; 晚三叠世盆地为分布于茶陵-郴州大断裂东侧(上盘)的北北东-近南北向狭长海湾, 早侏罗世开始盆地向东、西两侧扩展; 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横向上覆于相对较老的地层之上, 表明湘东南晚三叠世-侏罗纪盆地不是南北向挤压形成的类前陆拗陷盆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 提出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区域南北向挤压下先期北北东向断裂产生东西方向伸展有关, 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印支运动构造线为北北东向。海相至陆相的演化过程暗示研究区以南在早侏罗世晚期开始因区域南北向挤压形成了东西向隆起, 说明盆地发育后期伸展活动的同时却处于区域挤压拗陷构造背景之中, 反映出晚三叠世-侏罗纪盆地演化期间华南地区伸展/挤压构造体制具复杂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4.
彰武盆地地质发展及构造聚煤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侏罗纪到新生代彰武盆地构造发展可分为8个阶段。早新华夏系属成盆期构造体系,控制了以八造壕煤系为代表的晚侏罗世九佛堂组的聚煤作用;北西构造系同沉积构造控制了彰武盆地早白垩世小型断陷盆地的聚煤作用;中新华夏系等成盆后构造通过后期形变控制了盆地内现今煤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丹霞伸展构造发育于充填丹霞盆地的白垩系中,丹霞盆地为一典型的伸展构造。论证了伸展构造的特征及其与白垩系红层覆盖深度的关系。作者认为,伸展构造的作用使红层厚度变小,为在红层下找煤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的中生代地层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和野外地质资料绘制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地层残余分布图和断裂分布图;利用平衡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恢复.恢复了侏罗纪与自垩纪的原始与剥蚀后形态.通过对中生代各期(主要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残余地层、断裂的分布和地震剖面构造演化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中生代经历了三个不同性质的盆地演化阶段:早侏罗世为伸展环境下的(箕状)断陷盆地,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小型断陷盆地群;中侏罗世-早自垩世为伸展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末盆地受挤压整体隆升,形成古隆起.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改造型含煤盆地煤储层被改造的两种形式;煤体结构的改造及构造煤的形成原因;后生充填物对煤层孔隙的改造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以构造煤发育程度作为改造型含煤盆地改造强度的一个指标。概述了华北克拉通盆地由中生代剪压应力转化为新生代剪张应力和拉张应力,而在盆地内形成以挤压构造为主到伸展构造为主的演化历程,及不同构造类型的区域分布,指出这种演化极易形成构造煤和后生充填物。提出将华北克拉通含煤盆地分为3种改造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分析了各自区域的煤储层物性及对煤层气开发选区的影响。提出应重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层的煤层气.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侏罗纪成煤植物及其与煤成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研究了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纪成煤植物,并与我国北方其他地区侏罗纪植物进行了对比,认为吐哈盆地侏罗纪成煤植物中银杏类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所形成的煤具有较高的煤成油生成潜力。  相似文献   

9.
北山—阿拉善地区白垩纪、侏罗纪盆地叠合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发育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裂的控制,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为北东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经历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及其以后的后期改造阶段。两大世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叠合、叠合保存、部分叠合改造等三种方式。盆地的叠合保存对侏罗系烃源岩的油气形成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与演化特征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靳久强  孟庆仟 《地质论评》1999,45(1):92-104
西北地区各板块于古生代末-三叠纪初连为一体,形成了造山带围绕稳定地块的构造格局,为侏罗纪盆地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早-中株罗世时,西北地区整体上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它是南方特提斯洋板块两次俯冲挤压运动之间应力松弛的产物,西北地区的侏罗纪盆地经历了两期盆地类型的发育和叠加,中株罗世西山窑结束时的中燕山运动是盆地类型的转型期,早期为伸展型断兀盆地,晚期为挤压型坳陷盆地,根据盆地的力学性质,几何形态,大地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区盆地—山脉构造形成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侏罗纪,特提斯海洋壳沿班公错-怒江一带向昆仑山俯冲,使新疆广大地区处于弧后展构造环境,形成若干个巨大的原型伸展盆地,以准平原地貌为特征。A型俯冲导致盆地的消亡和山系的形成,其动力除了直接源于两板块的碰撞挤压外,还与盆地深部地幔流向造山带下的蠕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地区早一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发景  汪新文 《地学前缘》2000,7(4):459-469
文中进行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的原型分析,着重阐述3点:(1)根据盆地构造特征,将中国西北地区早一中侏罗世盆地划分为:缓断面伸展断陷盆地、陡断面伸展断陶盆地、克拉通内盆地和克拉通周边盆地4种类型。(2)这4类盆地分布于不同的前侏罗纪构造背景之上,第I类和第II类伸展断陷盆地位于印支晚期造山带和印支晚期复活的古生代造山带,它们系造山带伸展埯塌作用的产物,第III类克拉通内盆地分布于在拉通块的临界值,第IV类克拉通边盆地位于克拉通和造山褶皱带之间,这类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刚达到形成伸展断陷盆地临界值,在应变速率低的情况下造成不对称的守阔凸陷。(3)由于这4类盆地的地温梯度,演化和改造程度不同,它们的含油气远景差别很大,其中以克拉通周边盆地最有希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进行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的原型分析 ,着重阐述 3点 :( 1)根据盆地构造特征 ,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划分为 :缓断面伸展断陷盆地、陡断面伸展断陷盆地、克拉通内盆地和克拉通周边盆地 4种类型。 ( 2 )这 4类盆地分布于不同的前侏罗纪构造背景之上。第Ⅰ类和第Ⅱ类伸展断陷盆地位于印支晚期造山带和印支晚期复活的古生代造山带 ,它们系造山带伸展垮塌作用的产物。第Ⅲ类克拉通内盆地分布于克拉通块体内部 ,它们具有冷的刚性岩石圈 ,其古地温梯度达不到使岩石圈弱化和产生伸展断陷盆地的临界值。第Ⅳ类克拉通周边盆地位于克拉通和造山褶皱带之间 ,这类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刚达到形成伸展断陷盆地临界值 ,在应变速率低的情况下造成不对称的宽阔凹陷。 ( 3)由于这 4类盆地的地温梯度、演化和改造程度不同 ,它们的含油气远景差别很大 ,其中以克拉通周边盆地最有希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进行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的原型分析,着重阐述3点:(1)根据盆地构造特征,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划分为:缓断面伸展断陷盆地、陡断面伸展断陷盆地、克拉通内盆地和克拉通周边盆地4种类型。(2)这4类盆地分布于不同的前侏罗纪构造背景之上。第Ⅰ类和第Ⅱ类伸展断陷盆地位于印支晚期造山带和印支晚期复活的古生代造山带,它们系造山带伸展垮塌作用的产物。第Ⅲ类克拉通内盆地分布于克拉通块体内部,它们具有冷的刚性岩石圈,其古地温梯度达不到使岩石圈弱化和产生伸展断陷盆地的临界值。第Ⅳ类克拉通周边盆地位于克拉通和造山褶皱带之间,这类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刚达到形成伸展断陷盆地临界值,在应变速率低的情况下造成不对称的宽阔凹陷。(3)由于这4类盆地的地温梯度、演化和改造程度不同,它们的含油气远景差别很大,其中以克拉通周边盆地最有希望。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普遍认为吐-哈盆地为板块碰撞作用所形成的压(扭)性盆地。本文研究发现,吐-哈盆地在沉积演化、构造变形、盆地结构、地球物理场及其所反映的壳幔结构等方面都与中国东部张性伸展盆地具有相似的特征;盆地自晚二叠世发育起,经历了两次(P2—J,K—R)持续稳定而漫长的伸(扩)展演化,其间在侏罗纪末期和第四纪早期,盆地伸展与沉积受到两次短暂挤压作用的遏制而中断,同时改造了盆地长期形成的伸展构造。盆地伸展是由于“地幔底辟”作用,而两次挤压作用(火焰山运动和西域运动)则是由于盆地伸展,使其南、北邻区遭受挤压变形而长期积累应力,以至于在短时间内发生断裂作用并释放应力而反作用于盆地的结果。从而本文提出吐-哈盆地为张性伸展盆地这一新的观点;结合有关模拟实验结果,同时提出“地幔底辟—盆地伸展—两侧挤压变形与应力积累—应力释放—伸展与沉积中断”的大陆板内地球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文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洋-陆转换时限和中、晚石炭世盆地原型。根据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研究,洋-陆转换时限应为早石炭世末,中、晚石炭世裂陷槽是由于造山期后伸展塌陷作用产生的;(2)二叠纪—早更新世陆内盆地的原型。根据陆内盆地的鉴别标志,提出了二叠纪盆地为陆内裂谷—裂谷期后弱伸展坳陷—弱缩短挠曲坳陷,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为弱伸展或稳定大陆内坳陷和陆内前陆坳陷或弱缩短挠曲坳陷交替的叠合盆地;(3)准噶尔盆地原型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学前缘》2017,(2):54-63
鄂尔多斯盆地是多期成煤盆地叠合改造形成的构造盆地。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成煤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具有一定差异,但煤炭资源形成的时空规律具有高度相似性。大地构造背景转换过程控制聚煤期,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形成于加里东—海西构造运动转换过程,三叠纪和侏罗纪含煤岩系形成于印支—燕山转换过程。沉积作用转换区域控制成煤区,在近海型盆地中,成煤区位于向陆一侧的河-海沉积作用转换区域。在内陆湖泊型盆地中,成煤区位于围绕湖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河-湖沉积作用转换区域。燕山及以后的构造运动控制了含煤岩系的形变方式和煤炭资源赋存状态。鄂尔多斯成煤盆地后期改造的显著特点是西部逆冲,东部隆起,南部和北部隆升和断陷共生。盆地西缘发育近南北向逆冲推覆构造,导致侏罗纪含煤岩系大面积剥蚀,造成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剥蚀、重复、褶皱和断裂。东部发生大面积隆起,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含煤岩系遭受大范围剥蚀。盆地内部形成向北西缓倾的斜坡和南北向延伸的向斜,使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煤炭资源得到保存。南部和北部边缘相继发生先抬升后断陷,形成了银川—河套断陷和汾渭断陷,构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岩系的南北边界。构造背景和沉积作用转换是控制煤炭资源形成的重要地质条件,在大地构造运动界面上覆岩系中,寻找沉积体系转换区域是战略性找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INAA)测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煤田侏罗系延安组煤中稀土元素(REE)的含量,绘制了稀土元素分布类型曲线并计算了多种化学参数.在对REE的地球化学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①侏罗纪低灰低硫煤中REE的含量较低,且普遍低于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纪低灰低硫煤中的REE含量.②侏罗纪煤中的REE主要来自于物源区的陆源碎屑.东胜煤田北部靠近物源区,因此REE含量较南部高,且REE含量与灰分产率和SiO2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③侏罗纪煤中REE的分布类型主要取决于母岩.除两个样品外,其他煤样普遍存在Eu负异常,无正Ce异常存在.④与其他岩石相比,煤中REE的分布类型极其复杂,原因在于开放盆地体系的煤中物质不断的改变和再分配.  相似文献   

19.
陶明信 《沉积学报》1994,12(4):40-50
学术界普遍认为吐-哈盆地为板块碰撞作用所形成的压(扭)性盆地。本文研究发现,吐-哈盆地在沉积演化、构造变形、盆地结构、地球物理场及其所反映的壳幔结构等方面都与中国东部张性伸展盆地具有相似的特征;盆地自晚二叠世发育起,经历了两次(P-J,K-R)持续稳定而漫长的伸(扩)展演化,其间在侏罗纪末期和第四纪早期,盆地伸展与沉积受到两次短暂挤压作用的遏制而中断,同时改造了盆地长期形成的伸展构造。盆地伸展是由于“地幔底辟”作用,而两次挤压作用(火焰山运动和西域运动)则是由于盆地伸展,使其南、北邻区遭受挤压变形而长期积累应力,以至于在短时间内发生断裂作用并释放应力而反作用于盆地的结果。从而本文提出吐-哈盆地为张性伸展盆地这一新的观点;结合有关模拟实验结果,同时提出“地幔底辟-盆地伸展-两侧挤压变形与应力积累-应力释放-伸展与沉积中断”的大陆板内地球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开合旋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塔里木、柴达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开合旋回,即震旦纪-中泥盆世(Z-D)开合旋回、晚泥盆世-三叠纪(D3-T)开合旋回和侏罗纪-第四纪(J-Q)构造旋回,可能与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在不同阶段伸展张裂、俯冲消减和闭合作用有关。塔里木、柴达木显生宙盆地演化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震旦纪-早奥陶世为克拉通内裂陷盆地阶段,中奥陶世-中泥盆世为克拉通内挤压盆地阶段,晚泥盆世-早二叠世为弧后裂陷盆地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为弧后前陆盆地阶段,侏罗纪-古近纪为前陆盆地阶段,新近纪-第四纪在塔里木前陆盆地性质明显,而在柴达木则表现为强烈挤压坳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