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方斑东风螺苗种中间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隶属于软体动物的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为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暖水性种类.其经济价值高,有很好的增养殖开发前景.对东风螺的研究,已报道的主要为繁殖生物学[1~3]及成体摄食生理生态[4,5]等方面.笔者对方斑东风螺苗种中间培育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人工育苗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pH和盐度下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海水盐度和pH的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日龄30d的方斑东风螺(Babr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盐度和pH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水温为29~30℃条件下,当盐度为18、23、28时,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39、10.40、11.97mg/L,盐度越低氨氮毒性越强;当pH为6.5、7.5,8.5时,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8.500、14.080、10.200mg/L,pn值越高氨氮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盐度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温分别为20℃和32℃,最适温度范围为24~28℃,在此温度范围内,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所需时间[T(h) ]温[X(℃) ]呈负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符合指数函数方程:T=438 .30e-0. 043 3X(R2 =0. 982 3,P<0 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盐度分别为14和32,最适盐度范围为20 ~28,在适宜盐度范围内,不同盐度对方风螺的胚胎发育速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pH和盐度下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海水盐度和pH的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日龄30 d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盐度和pH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水温为29~30℃条件下,当盐度为18、23、28时,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39、10.401、1.97 mg/L,盐度越低氨氮毒性越强;当pH为6.5、7.5、8.5时,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8.500、14.080、10.200 mg/L,pH值越高氨氮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5.
以硫酸铜为铜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3、5、8、12和20 mg/kg的铜,配制出铜质量分数为1.2、2.1、3.9、6.2、9.0、13.4、20.5 mg/kg的7种实验饲料,投喂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8周,研究方斑东风螺对铜的需要量(养殖水体中铜质量浓度为2.91μg/L)。结果表明:饲料铜含量对方斑东风螺生长性能、饲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软体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铜ATP转运酶(Cu-ATPase)活力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分别在饲料铜水平为6.2、3.9、6.2和6.2 mg/kg达到最大值;饲料铜质量分数超过9.0 mg/kg时,螺软体部铜含量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螺壳中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总SOD、CAT和Cu-ZnSOD活力为指标,运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铜的需要量分别为5.83、5.61和5.87 mg/kg。  相似文献   

6.
在盐度29.5~30,p H 7.6~7.8、水温29~29.5℃条件下,投喂凡纳滨对虾、小黄鱼、太平洋牡蛎3种饵料30 d,研究不同饵料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投喂凡纳滨对虾的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最快,壳宽(9.41±0.72)mm,壳高(15.08±1.18)mm,体质量(0.61±0.13)g,特定生长率5.153%·d-1,均优于投喂小黄鱼和太平洋牡蛎处理组。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水泥池,利用沙层自净养殖模式和直接铺沙养殖模式对不同规格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进行了高密度养殖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层自净养殖模式养殖小螺、中螺、大螺组日均增重分别为0.031、0.088、0.098 g/d,沙层NH4+-N最高含量w分别为1.3、2.1、3.1 mg/L,H2S最高含量w分别为0.03、0.07、0.14mg/L,各规格组东风螺保持正常生长和活动,成活率92.9%以上;直接铺沙养殖模式养殖小螺、中螺、大螺日均增重分别为:0.023、0.051、0.068 g/d,成活率分别为95.2%、86.7%、84.9%,沙层NH4+-N最高含量w达到13.7mg/L,H2S最高含量w达到0.47 mg/L,沙层底质恶化,东风螺活动异常、不摄食。可见,沙层自净养殖模式对方斑东风螺的生长、成活率、沙层水质控制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直接铺沙养殖底质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水泥池,利用沙层自净养殖模式和直接铺沙养殖模式对不同规格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进行了高密度养殖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层自净养殖模式养殖小螺、中螺、大螺组日均增重分别为0.031、0.088、0.098g/d,沙层NH4^+-N最高含量ω分别为1.3、2.1、3.1mg,/L,H2S最高含量ω分别为0.03、0.07、0.14mg/L.各规格组东风螺保持正常生长和活动,成活率92.9%以上;直接铺沙养殖模式养殖小螺、中螺、大螺日均增重分别为:0.023、0.051、0.068g/d.成活率分别为95.2%、86.7%、84.9%,沙层NH4^+-N最高含量ω达到13.7mg/L,H2S最高含量ω达到0.47mg/L,沙层底质恶化,东风螺活动异常、不摄食。可见,沙层自净养殖模式对方斑东风螺的生长、成活率、沙层水质控制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直接铺沙养殖底质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一种较低脂肪、以海水动物蛋白原料为主的饲料的营养成分,以之饲喂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154 d,研究该饲料对方斑东风螺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饲料营养成分(干物质)质量分数为氨基酸41.8%,总糖24.7%,多糖9.43%,粗脂肪4.8%。用此饲料养殖方斑东风螺,增重速率0.18±0.06 g/d,壳增长速率200±0.70μm/d,生长速率比用鲜鱼鱼肉饲料的对照组略快,但没有显著差别(p>0.05);养成螺(干物质)氨基酸质量分数为68.8%,总糖为12.52%,多糖为2.60%,单糖成分以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粗脂肪质量分数为2.74%。所养殖螺继续用该配合饲料养殖,次年通过营养加强后作为亲螺,产卵量1.8±0.6万粒,卵的孵化率96%,比用鲜鱼鱼肉饲料的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0.01相似文献   

10.
以鱼粉、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以20%添加水平的葡萄糖、糊精、蔗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糖源,配制成6种不同糖源的等氮等能饲料,研究不同糖源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糖原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肉壳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幼螺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消化酶活性、糖原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肉壳比均受到糖源种类的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从高至低依次为小麦淀粉组、玉米淀粉组、马铃薯淀粉组、糊精组、葡萄糖组、蔗糖组;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均以小麦淀粉组表现最好,与马铃薯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优于糊精组、葡萄糖组及蔗糖组。消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是蔗糖组和小麦淀粉组,糊精组次之,葡萄糖组和马铃薯淀粉组的淀粉酶活性最低;各处理组脂肪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从高至低分依次为马铃薯淀粉组>小麦淀粉组>糊精组>玉米淀粉组>蔗糖组、葡萄糖组;蛋白酶活性以小麦淀粉组最高,其次为蔗糖组,其他糖源组并无显著差异;而内脏团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除了葡萄糖组外,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以葡萄糖组最高,小麦淀粉组最低,而肉壳比则刚好相反,以小麦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最高,葡萄糖组最低。以生长、饲料利用率和消化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方斑东风螺饲料中采用小麦淀粉作为糖源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采用K-B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哈氏弧菌等3株方斑东风螺病原弧菌对3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对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头孢吡肟和氧氟沙星敏感;创伤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大观霉素、诺氟沙星和多粘菌素B敏感;哈氏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大观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哌拉西林、克拉霉素、头孢吡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和氧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8月在雷州市覃斗镇海威水产种苗基地的室内水池进行方斑东风螺亲螺培育.对亲螺不同批次产出的卵囊、卵、及其幼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亲螺产卵批次的增加,亲螺产卵囊数、卵囊含卵数、产卵量逐次减少;卵囊长、宽逐次变小.厚逐次增加,形状由葵花子片状的比例大变为棒状的比例大;幼虫浮游期逐次延长;变态期幼虫壳长逐次变小;各批次之间的变态率逐次降低;卵径、孵化率、出囊幼虫大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5种药物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9.0~29.5℃、盐度28.5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对5种常用药物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药物的24 hLC50、48 hLC50、96 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1.71、1.04、0.55和0.115 mg.L-1,新洁尔灭78.58、28.90、6.06和1.17 mg/L,硫酸锌4.52、2.36、0.62和0.193 mg/L,制霉素2.36×104、1.46×104、0.64×104和0.168×104 U.L-1,甲醛10.9、7.11、3.66和0.908μL.L-1。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复相乳液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包囊材料,明胶溶液为保护液制取微胶囊,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ibrio parahaemolyticus phage)进行固定化,制备噬菌体微胶囊。结果显示,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为30 g/L,明胶质量浓度为20 g/L,搅拌速度为600 r/min,时间30 min,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悬液与乙基纤维素溶液的体积比为1∶3时,所得微胶囊有较好的噬菌体缓释性能,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饲以混有噬菌体微胶囊的饵料,当饵料中噬菌体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 g/kg时,与对照组比较,东风螺肠道宿主菌平均减少96%,水体中宿主菌减少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黏附剂按1.5 g/kg的剂量将噬菌体微胶囊黏附于对虾饵料,并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虾肠道的宿主菌比对照组平均减少86%,水体中宿主菌比对照组减少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胶囊可有效控制宿主弧菌的在养殖体系的浓度,减少养殖动物弧菌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8月在雷州市覃斗镇海威水产种苗基地的室内水池进行方斑东风螺亲螺培育,对亲螺不同批次产出的卵囊、卵、及其幼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亲螺产卵批次的增加,亲螺产卵囊数、卵囊含卵数、产卵量逐次减少;卵囊长、宽逐次变小,厚逐次增加,形状由葵花子片状的比例大变为棒状的比例大;幼虫浮游期逐次延长;变态期幼虫壳长逐次变小;各批次之间的变态率逐次降低;卵径、孵化率、出囊幼虫大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第1期温度和盐度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的影响……………………………………………………………………刘建勇,卓健辉(1)湛江地区光裸星虫的生殖细胞发育和生殖周期……………………………………………………王庆恒,杜晓东,黄洪艳,等(5)近江牡蛎肠道细菌及其产酶能力…………………………………………………………………祝玲,杨吉霞,蔡俊鹏,等(10)珠母贝亲贝人工促熟培养与催产的研究…………………………………………………………邓陈茂,尹国荣,符韶,等(14)波吉卵囊藻的固定化培养及利用……………………………………………………………………  相似文献   

17.
琵琶螺(Ficus)生活于浅海沙泥质的海底,是我国东、南沿海渔民拖网常捕到的腹足纲软体动物,肉肥大供食用,壳可制工艺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南召地区二郞坪群地层层序、岩石类型、构造格架、划分对比及时代归属作了系统的描述;并在南召县白土(?)乡大青山一带首次发现大量的头足、腹足、腕足、珊瑚、海(?)合茎、苔藓虫等化石群,从而证实了二郞坪群时代归属奥陶纪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的幼体变态发育需经过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均伴随形态及附肢特征的改变。采用显微观测摄像法对Z1-Z12各期幼体样本30尾进行观察测量,结果显示:Z2与Z1在复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Z3的主要特征为尾节与第六腹节分界;Z4尾扇分为内肢和外肢,均具羽状刚毛;Z5无腹足,尾节狭长,且末端平直;Z6的腹部出现腹足萌芽;Z7腹肢芽延长分为内外肢,Z7与Z8的分期特征主要位于第1触角的内鞭、外鞭的分枝上;Z8的第1、第2对步足具不完全的螯;Z9第1、2对步足具完全的螯;Z10后额角上缘的齿刻增多,Z11第1触角内鞭和外鞭分节数量比Z10多;Z12的形态与成虾相似,额角上、下缘均有齿刻。  相似文献   

20.
飞云江、鳌江流域的淡水贝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 1984 年在飞云江、鳌江流域淡水贝类的调查结果。标本经鉴定有 49 种(含未定种 5种),其中腹足纲32 种(含未定种2 种),瓣鳃纲17 种(含未定种 3 种)。分析了该流域的常见种和偶见种,广生种和狭生种。探讨了该流域淡水贝类的分布区划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