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家子井田位于南票煤田西南段,呈一弧顶凸向东南方向的弧形构造。根据井田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区内侵入岩发育,主要有酸性花岗斑岩、中性的闪长斑岩及基性的辉绿岩。其中酸性花岗斑岩分三个源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侵入井田含煤地层,全区发育,以复式层间侵入为主,有1~24个分层,单层厚度0.07~19.78m,破坏了3、6、7、8四个煤组,尤以6煤组二煤受破坏最为严重;中性侵入岩闪长斑岩分布在5线以西及东北部21—24线,以岩墙侵入为主,其特点是厚度大,分层少,1—2层,分层厚度58.6~94.09m。由于侵入岩影响使煤层失去连续性,造成煤层对比、估算储量及开采困难,甚至失去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二维物理地震模型实验手段,对影响煤层反射波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研究:煤层厚度变化、3上煤分叉合并、3上煤厚度变化而3下煤厚度不变、上覆火成岩厚度变化而下覆煤层厚度不变。研究成果为煤层厚度的定性乃至初步定量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晚二叠系龙潭组是川南主要含煤地层,其富煤带的形成、展布方向及排列上展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古构造、古地理等因数的影响。通过相邻矿段、井田的资源量丰度对比,分析了富煤带的变迁规律,分析矿段主要煤层厚度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少煤田、矿区遭受岩浆侵入,使煤炭储量减少,煤层赋存条件恶化,给正常开采带来困难。许多矿井将岩浆侵入区煤炭储量列为表外储量,甚至将岩浆侵入区划为开采禁区。随着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缺煤省区和小型煤矿开采岩浆侵入区的煤层则具现实意义。利国矿区是一个岩浆严重侵入区,笔者收集了区内有关勘探资料,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岩浆侵蚀作用作了详细定性和定量分析,初步掌握了本矿区岩浆对煤层的侵蚀规律,且总结出相应的煤炭储量计算办法。   相似文献   

5.
以杨谈勘查区勘查成果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区内岩浆岩的侵入特征及其对煤层的影响。区内岩浆主要以岩床形式由西南向东北侵入煤系,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厚度呈南厚北薄的特点。区内共有7层煤不同程度的受到岩浆侵入影响,多沿煤层顶、底板侵入。岩浆侵入加大了含煤地层厚度及煤层间距,同时使煤层的变质程度进一步加深,局部变质为热变煤或天然焦,煤层灰分、碳含量增加,挥发分、氢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用回归分析评价B2煤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地质概况吴桂桥井田属于豫南确山煤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层35层,其中可采煤层22层,主要可采煤层7层。位于煤系下部的B_2煤层相当于豫西的二_1煤,是本区最主要的可采煤层。对影响B_2煤层厚度变化的因素,以往多从沉积环境、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和评价。本文拟通过3个原始资料:侵入B_2煤的火成岩厚度、山西组内砂岩厚度和山西组地层厚度,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其对B_2煤厚的影响程度,并作出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刘军祥  刘凤岩  赵国军 《地下水》2014,(2):86-86,99
利用放射性测井曲线划分煤层,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对火成岩侵入地层的煤层进行深度、厚度确定。  相似文献   

8.
闽西南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区内总体构造为新华夏构造体系龙岩山字型构造,在该体系下形成的褶皱、断层以及火成岩侵入是造成本区煤层形变的主要因素。褶皱主要以纵弯作用、横弯作用和不协调褶曲作用使煤层产生千姿百态的形变效应;断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断层无煤带和断层两侧煤厚变化带;火成岩侵入可造成横切无煤带和煤层局部变薄、吞蚀现象等。  相似文献   

9.
于建泓 《矿井地质》1997,(2):67-70,74
本文详细分析了东滩矿3煤层分叉、合并形式各分层的结构、厚度变化规律,以及各煤分层与夹石层之间的岩性、厚度变化规律,由此,对煤矿安全生产、掘进、回采造成的影响,提出如何合理利用指导生产,并从沉积环境、含煤建造古地理类型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勘探区煤系地层主要含煤地层是下老山亚段和王潘里段。下老山亚段岩煤层稳定,结构简单,物性反映良好,区域地层物性变化不大,分层定厚依据充分。王潘里段则相反,地层复杂,煤层多而薄,不稳定,物性反映不好。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地质测井资料的作用,对本勘探区测井曲线细致进行了对比,找到了一些规律,兹将我们的体会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1.
李殿华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Z2):157-160
东胜煤田乌兰希里区延安组含煤地层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大,间距又不稳定,煤层分岔合并比较频繁,煤岩层对比较困难.采用层间距及其发展趋势法、标志层法、煤层自身特征及测井曲线法进行对比,对各煤组及主要煤层对比可靠程度进行了总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防水煤柱合理留设是巨厚松散层下煤炭开采设计的基本参数。通过对东欢坨矿第四系巨厚松散层地质特征分析,揭示了本区第四系巨厚松散层中的含、隔水层厚度及其结构分布特征和对煤炭开采充水的影响,建立了巨厚松散含水层下防水安全煤柱计算模型和理论,提出了在巨厚松散层下的防水煤柱留设的非线性计算方法,计算东欢坨矿8煤层防水煤岩柱的高度为65.62 m。根据流-固耦合理论,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计算软件,模拟了东欢坨矿 8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揭示了煤层顶板岩体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的分布规律,获得了防水煤柱高度及相关工程技术参数,验证了巨厚松散层下防水煤柱留设的非线性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的可靠性,为巨厚松散层下防水煤柱合理留设探索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理论根据: 煤层厚度结构质量变化所确定的煤层稳定性对地质勘探,矿井设计,开采和理论上的意义均很大,现有储量分类规范对煤层稳定性的解释,均较概括,很多学者均希望对煤层稳定性作定量解释。我们对京四煤田××矿区煤层稳定性的探讨也是基于上述要求来进行的,由于资料缺乏,时间有限只做了三个煤层厚度变化之计算因而结论亦不免有局限性。所有数据  相似文献   

14.
岩浆岩体严重影响井田的煤质、储量等,对采区工作面布置、巷道掘进及回采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在总结岩浆岩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基础上,建立岩浆侵入煤层地震地质模型,通过正演,对多种属性进行交互分析,发现主频能量属性与振幅类属性对岩浆岩反应较为敏感,并且随着岩浆岩厚度的逐渐增加能量类与振幅类属性逐渐降低。通过对QN煤矿103工作面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连井剖面10煤进行属性分析,发现频带宽度、中心频率、主振幅属性可以较好地识别岩浆侵入区。通过对勘探区10煤层进行频带宽度、中心频率和主振幅属性分析识别岩浆侵入区,其识别结果与钻孔实际揭露吻合较好,证明采用地震属性识别技术可以识别煤层岩浆岩侵入区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为指导豫东地区煤矿合理部署、高效生产,基于大量钻井和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探讨了豫东地区岩浆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煤层结构和煤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燕山中晚期的岩浆活动对豫东地区的煤层结构和煤层连续性造成影响,导致煤层变薄、分叉、尖灭和吞噬;同时,岩浆活动导致本区煤层变质程度普遍增高,煤质参数发生变化。煤层的原始赋存状态、岩浆侵入的初始温度、侵入岩体的厚度、岩浆侵入煤层的方式、岩体离煤层的距离、围岩和岩体上覆地层的岩性等是影响煤层结构和煤变质程度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陶二煤矿扩大区岩浆岩发育,岩性为闪长岩、闪长玢岩,呈层状侵入煤系地层及煤层,使煤层厚度变薄、分叉,局部吞蚀成无煤区,岩浆的侵入使煤层结构复杂化,煤变质程度增高,局部成为天然焦。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山东省巨野煤田山西组沉积环境及3煤层的成煤环境条件,得出了3煤层厚度、结构及结构类型的变化与成煤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山西组3煤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红阳煤田的岩煤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岩相旋回法、标志层法和煤岩层组合特征等多种方法,对红阳煤田的岩煤层进行综合对比,认为该煤系沉积稳定,标志层明显,易于辨认及对比,岩性、岩相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具有比较明显的旋回结构,煤层层位在旋回上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滨海平原型沉积。  相似文献   

19.
煤体结构是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钻孔测井曲线特征并结合矿井地质构造成果,对淮南潘一矿8煤层煤体结构特征及其构造煤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区8煤层构造煤发育,其厚度大于该煤层厚度20%的点数占一半以上,因其顶、底板围岩封闭性良好,有利于瓦斯聚集,易在采动条件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确认为该区煤与瓦斯突出的重点煤层。依据瓦斯始突深度、构造煤分层厚度大于0.5m的分布范围、大中型断层位置及矿井突出资料,在F4断层组的两侧分别圈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区和威胁区。  相似文献   

20.
江仓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主采煤层属巨厚煤层,其煤层结构和煤种结构一般都很复杂,按不同煤种进行分层开采,有利于煤炭资源合理利用。江仓矿区20煤煤种结构变化大,且无规律可循,探讨了分煤种计算储量的几种方法,对未来煤矿的设计与开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