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空间整合是优化露采矿山布局的重要手段,科学制定空间整合方案至关重要.以徐州为例,在分析了影响露采矿山空间整合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拟定了空间整合的若干备选方案;以多目标决策理论为支撑,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定性结合定量对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方案.研究对徐州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具有指导...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资源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优化设施布局的一项宝贵资源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热点。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国内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所启示。首先,本文对上海市主城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类型、强度、密度和深度进行了分析,对竖向分层开发策略进行了讨论。然后梳理了上海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开发理念的角度进行了思考,提出关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方强  华建伟  刘金平 《江苏地质》2011,35(2):204-209
空间整合是优化露采矿山布局的重要手段,科学制定空间整合方案至关重要。以徐州为例,在分析了影响露采矿山空间整合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拟定了空间整合的若干备选方案;以多目标决策理论为支撑,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定性结合定量对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方案。研究对徐州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具有指导作用,在矿业布局优化研究方面也存在较大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解决人地矛盾,释放城市空间,优化设施布局,保障城市安全的宝贵资源。上海市作为我国最早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城市之一,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规模巨大。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本文对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现状和特点进行总结,对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探讨,认为可以从可视化、可实用和可持续三个维度来思考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进程。首先,标准统一的可视化全要素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底座是数字化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数字底座实现应用级别的业务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要素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发力点;最后,实现数字底座全生命周期的共建、共治和共享,保障其生命力和可持续是数字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目前正在由可视化向可实用和可持续方向迈进,整合各类已有城市地下空间要素数据资源,通过数字化支撑政府管理和社会运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是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晶,生态城市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的概念和单纯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范畴,从生态城市理念和建设情况的分析中,说明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共生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的产物,真正目标是创造人与自然系统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6.
流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前端管控”和“水陆联动”成为流域空间治理的重要趋势。山地城市流域相对于平原城市具有独特性,但基于流域特征的山地城市空间治理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位于黄河上游湟水流域的西宁市为例,探索了基于河流水系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的特征,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水平的方法。形成了“结构管控—单元管控—项目管控”的系统化治理框架,实现了从“就水论水”到“水陆联动”、从“末端治理”到“前端管控”的方法转变,弥补了基于山地城市流域特征的系统化空间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对奥运中心区环境整治城市设计,从而表明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全面的、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对规划的延续,对规划的全面实现与改进,是城市环境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刘婷  王寒梅  史玉金  王志辉  陈大平 《地质通报》2021,40(10):1609-1616
“十二五”以来,特大型城市空间需求急剧膨胀与空间资源有限的矛盾逐渐凸显,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形势下,了解地下空间承载能力对地下空间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承载本底(反映地下空间资源禀赋与环境容量优劣程度)和承载状态(反映地下空间资源供容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程度)2个角度建立地下空间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地下空间承载力评价的研究,为特大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进行评价,借助三维建模技术,立体展示地下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较好,可进一步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缓解空间资源有限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唐山市中心区地质环境条件非常复杂.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该区域的环境地质问题,做好防减灾工作.本文分析该区域存在的地震、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城市地下化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文章简要叙述了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应用类型,分析了地下空间的恒温性、隔热性、湿度较大、环境封闭空气流通性差、天然光线不足、缺乏自然景观、没有外部形态等内部环境特点。以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为例,从自然采光、人工照明、植物水体和界面设计的角度概述了地下综合体室内设计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步骤。最后提出了如下关于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优化思路:(1)空间布局明确,符合人的空间认知习惯;(2)通过扩大建筑入口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天然光;(3)运用照明模拟自然光;(4)引入自然元素,使室内外环境自然过渡,增加地下空间的活力,改善封闭感,缓解人的心理和生理障碍;(5)地下空间的各类尺度应符合人体尺度,避免产生不适感;(6)注重行动不便的人群,设置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7)设计充足的休憩场所;(8)注重设计本土化,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两种不同标准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整合研究实例性探索,基于空间数据应用转换模型及相关标准,实现了两类空间数据库向应用模型的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整合效果,为下一步开展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与共享服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从自然条件、管理制度构建了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禁止性指标和限制性指标。评价中,首先定性分析区域内具体指标对农业、建设等不同功能的限制性,对生态极重要或极敏感区、水域等禁止性指标"一票否决",然后设定不同的指标等级分值、权重,进行综合打分,限制性指标以分值(0~100,分数越高,表示限制性越低,适宜性越高)和权重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限制。结合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以GIS技术为基础,比较同一地块生态、农业、建设适宜性等级,按三者中等级最高的确定空间类型,如果适宜性等级相同,则根据地块的具体资源环境属性、土地利用现状确定空间类型,结合生态系统完整性、农业现代化需求等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三类空间。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建设开发空间20.22%,农业开发空间30.3%,生态保护空间49.48%。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质建模是实现地下空间可视化、认识城市复杂地质条件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任务。前人开展城市地质建模工作时,通常将地下地质体作为均匀介质进行建模和插值,导致地质模型不能反映地下地质体离散型和非均质性,影响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未来应用。本研究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资料收集(地形地貌、钻孔、剖面图和柱状图等)和数据分析,选择可以反映地质离散性和非均质性的条件模拟方法,以岩样作为样本数据集,开展研究区三维建模工作。本次工作建立了广安市城市规划区地层构造模型、岩性和属性参数三维模型,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评价了以隧道为开发手段的围岩等级。结果显示,规划区内存在分带特征明显的西南、西、中和南四个工程地质特征带,同时,围岩等级显示全区由深到浅大部分区域都适合以隧道开发为手段来进行地下空间利用,为广安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开发提供了立体地质参考和依据。最后,对城市地质建模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以实体和空间为两个基本要素。但空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特别场所空间,虽然人们天天生活在其中,但它常常成为设计和建设中缺乏关注的“空白地带”。本文从现代城市的弊端与建筑设计的误区出发,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提出了建筑设计向城市综合设计过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以实体和空间为两个基本要素。但空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特别是场所空间,虽然人们天天生活在其中,但它常常成为设计和建设中缺乏关注的“空白地带”。本文从现代城市的弊与建筑设计的误区出发,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提出了建筑设计向城市综合设计过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薛涛  史玉金  朱小弟  王军  刘婷 《地学前缘》2021,28(4):373-38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和属性模型,能够立体直观地展示地下构筑物、河道、水系等,进一步与三维模型融合后,可以更好地展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为示范,设计了三维地质结构和属性模型一体化建模方法,构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7.
就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展开了较全面的阐述和探讨,广泛引用、借鉴西方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提出探索我国历史文化城市中的城市设计与景观环境保护的一些相关思考,以对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期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紧迫局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水环境不受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以乡镇为评价单元,分析污染源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及其环境影响、污水处理设施需求,研究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与废污水排放的空间匹配格局。综合考虑废污水排放特征、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能力与设计能力,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将研究区划分为治污潜力释放类型区、治污增强类型区和维持现状类型区,对比分析废污水排放与治理能力缺口,提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导向,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选址与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利用绩效评价是衡量国土空间开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超效率BCC-DEA模型,选取2019年鄂尔多斯市内17个主要产业园,构建鄂尔多斯市产业园国土空间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主要产业园国土空间利用有效率不足一半,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总体较低;鄂尔多斯市不同产业园之间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相差较大,不同产业园产出随投入的变化率不同,大多数产业园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上都有较大提升空间;西部地区产业园国土空间开发效率较低,需要企业、政府等不同行为主体共同提升可持续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青岛、武汉、郑州、惠州8个国内典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不同类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程度还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地下空间存在冒进式开发与协调性不足等问题,地下空间开发深度不够、功能不全面、规划体系不完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结合国外发达国家与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出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应不断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完善地下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运营管理、健全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和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