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自然概况1·1交通位置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北纬33°12′~33°43′,东径111°55′~112°51′;县域总面积2946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较大,最高峰石人山海拔2153·1m。山区面积占34·4%,丘陵面积占62·5%,平原占3·1%。境内属于汉江水系;主要河流白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境内流长117km,流域面积达668km2,主要支流有鸭河、空山河、留山河、黄鸭河、灌河、松河;境内大中型水库87座。区内道路交错,四通八达。1·2气候特征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份1月平均0·9℃,最热… 相似文献
2.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境内以采空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文总结了林州市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ArcGIS环境下,通过选取河南省嵩县区域高程、地貌、工程岩组、植被覆盖度、距构造距离、距水系距离、坡度、坡向等 8个因子建立危险性评价模型,易损性选取建筑物、人员和交通等 3 个承灾因子,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嵩县区域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嵩县区域划分为低风险区面积为965.34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32%;中风险区面积为1114.65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37%;高风险区面积为826.23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27%;极高风险区面积为102.68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3%。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嵩县防灾减灾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认为,河南省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有:黄河淤积、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7种。以上7种地质灾害的年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全省地质灾害年直接经济损失的80%。对这7种地质灾害进行探讨.将有益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13-121
经综合研究,结合GIS数据分析,对崇州市地质灾害特点和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滑坡规模以小型为主,均为土质滑坡、新滑坡,以浅层滑坡为主;滑坡集中分布于地形坡度15°~25°、高程560~800m、半坚硬砂泥岩岩组(N、E、K_2g)、半坚硬—坚硬岩组(J_(3p)、J_(2sn)、J_(2s)、J_(1-2z))内;崩塌集中分布于45°以上的坡度、高程800~1 200m、薄层状半坚硬砂页岩岩组、中厚层中等岩溶化坚硬石灰岩岩组及厚层半坚硬砂泥岩岩组内;泥石流集中分布于地形坡度多介于10°~35°之间、高程在800~1200m之间。断层是崩塌、泥石流发育的主控因素,在0.5km范围内,崩塌达39处,密度为18.79处/100km2;泥石流达17处,密度为8.1/100km2;泥石流达17处,密度为8.1/100km2。 相似文献
7.
8.
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脆弱,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数量多、规模大、危害严重,汶川地震又引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本文根据汶川地震前和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等成果,采用GIS分析和编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适宜的控制点间距、搜索半径编制了岷江上游汶川地震前、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点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图,提出利用点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来综合评价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从弱到强划分为8个等级。分析认为,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强度高,汶川地震前地质灾害累积发育强度达最高8级极端活动,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最高为7级极强活动,且2~6级区面积较大。岷江上游地区历史强震、暴雨等极端事件多发是地质灾害累积发育强度高的主要原因,而汶川地震单次事件引发的地质灾害发育强度总体较高,并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南部河谷区分布。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较为发育,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多灾并发、灾害集中、人为活动影响程度加剧等特征,已成为制约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民众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是目前减少灾害损失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概述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总面积16·7×104km2,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信阳、南阳及驻马店市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2·8~15·5℃,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mm,由南向北递减,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河南省山地、丘陵面积7·40×104km2,平原面积9·30×104km2。全省地形西高东低,省境之西为太行山和豫西山脉,是秦岭的东延部分,太行山脉与豫西山脉之间的黄河两岸为黄土丘陵区,豫中为中岳嵩山,东部为辽阔的黄淮平原。河南省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岩浆岩…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地质遗迹种类繁多,通过地质遗迹的调查和研究,合理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制定其保护措施,使地质遗迹资源永续开发利用,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2.
13.
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气候分界线,是地质灾害多发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防灾减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资料分析,选取坡度、坡向、地形曲率、到水系距离、到断层距离、夜间灯光指数和植被指数共7个指标,采用CF-LR模型,对信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信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划分为4类:极高易发区(占全区面积11.39%)、高易发区(19.51%)、中易发区(14.20%)和低易发区(54.90%).经合理性和准确性检验,评价结果符合要求,说明采用的CF-LR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信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平原区活动断裂特征及其工程防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平原地区的活动断裂,绝大部分是伏于第四系松散层之下的隐伏断裂。本文就活动断裂的类型,空间展布,活动方式和强度和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规划性工程对策等,予以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今天,河南省地质学会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全省地质灾害学术交流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我代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向河南省地质学会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自参加河南省地质学会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全省地质灾害学术交流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17.
18.
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为了探索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为例,在简单分析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遥感解译资料和GIS技术,计算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结合对近年来陕西宝鸡市地质灾害调查统计的历史资料分析,提出以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为衡量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的基本思路和分级标准,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8级划分标准,并计算出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最高为7级,属于极端强烈活动。其中,地质灾害活动最强地段(7级活动区)位于强震震中区映秀镇附近的岷江两岸和绵竹汉旺镇银厂沟上游发震断裂两侧;次强地段(6级活动区)位于北川县城湔河两岸和平武县南坝镇北东小流域两岸。初步揭示:地质灾害活动强度从发震断裂带向两侧具有明显衰减的趋势。最后,简要讨论了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活动如此强烈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三江"并流区地质灾害发育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以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受喜马拉雅山进入强烈抬升阶段,"三江"及其各级支流强烈下切,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几大山脉地形地貌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下进行改造和演化。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产生"崩"、"滑"、"流"危害。根据动力因素与抗力因素的组合特征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全区地质灾害发育可归为4个类区:现代冰雪剥蚀区(Ⅰ)、植被覆盖构造剥蚀地貌区(Ⅱ)、河谷峡谷荒漠区(Ⅲ)、河谷峡谷植被覆盖区(Ⅳ)。其中Ⅲ、Ⅳ两区是地质灾害强发区和集中区。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取决于2方面:①形成地质灾害的自然地质作用强度;②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关联度。"三江"并流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对策是,对影响人类活动、生存环境、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调查,分区(类)研究,系统防治。对人类活动频度高的地质灾害重发区-河谷峡谷区,要建立地质灾害预防预报系统,保障人类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