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模型以及可持续发展分析的能值指标体系。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对九寨沟自然-经济(旅游)-社会的复合系统的能流、物流、货币流进行定量的能值测度。研究表明:① 2010 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能值的总使用量为4.19×1020 sej,其中可更新能值投入为7.35×1019 sej,社区居民生活投入为3.47×1018 sej,旅游投入为3.43×1020 sej,旅游投入占到能值总使用量的81.86%;② 2010 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出能值为4.08×1020 sej,生态系统产出为6.26×1020 sej,废弃物产出为2.06×1019 sej;③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人均能值量、旅游产出率、生态系统产出率均较高,同时环境负载率、废弃物产出率也偏高,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系统能值理论与方法,分析巢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和产出构成特征,并对巢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巢湖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投入的总能值为3590.12×1018sej,自然资源、周围营养物和社会经济投入分别占39.3%、53.7%和7.0%,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投入分别占25.6%和74.4%。巢湖湿地生态系统每年产出的总能值为3469.66×1018sej,其中鱼类产出比重最大,其次为水禽和底栖动物。巢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量-货币价值是巢湖湿地生态系统年产出的1.76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巢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能值可持续指标(ESI)和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EISD)分别为13.75、2.90、4.74和7.01,去除污染项重新计算,分别为13.75、0.81、17.07和25.27,这些指标表明巢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产业较为单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性和未来竞争力较高,但不可更新的污染物投入过大,造成巢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负载率升高,可持续性发展水平下降,严重制约巢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Odum H.T.创立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理论与方法,对青海湖湿地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禽和鱼类太阳能值居首位,能值分别为1.10×1024sej和2.94×1023sej,其能值货币价值分别为1.37×1010$和3.66×109$,两者之和占系统总能值的90%以上,是系统的主要产出项;其次为再生能源,总能值为1.96×1022sej,能值货币价值为2.45×108$;资本投入/产出比能值为1.87×1022sej,能值货币价值为2.32×108$。能值分析结果表明,应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青海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前提下,重点保护青海湖湿地水禽和鱼类资源。此外,今后应大力发展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并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其资本投入/产出能值。  相似文献   

4.
韩丹  李玉霖  詹瑾  杨红玲 《中国沙漠》2021,41(3):235-244
为评估和比较科尔沁沙地不同生产经营模式自然村落的发展可持续性,通过能值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分别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2个自然村落的能值投入与产出情况,建立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对2种模式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资源投入方面,村落外部辅助能约占总能值投入的39.17%,说明2种生产经营模式对外部资源依赖较小,能值...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旅游生态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敏  冯永军  李芬  郑玉清 《地理学报》2012,67(9):1181-1189
运用能值理论, 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视角, 提出旅游生态能值理论, 论述旅游输入能值、旅游输出能值、旅游能值交换率、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等概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 并对2010 年泰安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内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旅游生态能值分析。实证研究表明:(1) 泰安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可利用能值为15867.32×1019 sej, 旅游输入能值为1766.59×1019 sej, 旅游输出能值为679.40×1019 sej, 旅游能值交换率为2.60。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TSEI为1.76, 处在可持续发展阶段;(2) 运用旅游生态能值的理论评价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值理论的奈曼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奈曼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分析,通过典型能值分析指标的计算对其系统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奈曼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004年能值投入总量为1.47E+21 sej(solar energy joules),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和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分别占26.11%和35.78%;系统能值产出为3.23E+21 sej,其中畜牧业能值产出比重高达72.52%。2004年系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生活质量低于中国2000年农业的平均水平,但系统净能值产出率较高,在争取经济输入能值方面具有优势。系统可持续水平高于2000年全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水平,但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大量损耗给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2000—2004年期间系统能值投入中工业辅助能投入比重逐年增加,相应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增长了78%,其中畜牧业能值产出增长了104.10%。在农业经济水平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系统的环境负载率逐年上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综合指数5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0年陕北资源型城市榆林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榆林自然资源丰富,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属于资源输出型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基础上,仍沿袭着高资源消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系统的资源循环利用率(RRR)逐年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指数(ESI)、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循环经济能值指数(EREI)、生态效率指数(UEI)逐年下降.基于循环经济的“3+1”模式,今后榆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加大引入外界能值力度,促进能值的合理流动;依托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型,提高输入能值利用效率和废弃物资源化效率;进一步开发可更新资源,促使区域产业系统的生态化转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分析的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海省能值指标体系构建及赋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近20年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各能值指标的分析研究表明:青海环境负荷率低、废弃物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也较低,人口承载力目前略高于下限,远远低于上限,说明近20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对较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青海省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青海省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低,且系统运行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很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表明青海省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很低,但同时也说明青海省是一个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维护方便等特点,成为了我国农村地区典型的污水处理模式。然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如何评价系统的可持续性已成为当今研究的一个关键点。在本次研究中,运用能值分析对青岛东庄头土壤快速渗滤系统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环境负载率及能值可持续指数分别为0.07和242.88。系统的经济净效益的能值当量为2.17 E+18 sej×year~(–1)。通过与其他研究系统的比较分析,该系统的环境负载率较低,可持续性指数较大。该研究揭示了土壤快速渗滤系统中的中水回收利用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且环境负荷更小,可持续性更高,因此可以为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可持续性定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能值理论,评价河南省2005—2016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和效率等。结果表明:(1)从能值投入来看,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78.42%)>可更新有机能值(10.25%)>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10.18%)>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1.14%),且内部结构存在差异和发展趋势不同。(2)从能值指标体系来看,能值购买率、能值收益率、环境负荷率等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农业过度依赖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农业产出效益不断提高,但正在远离生态可持续发展。(3)养殖业、种植业在农业能值产出中多年平均占比分别为74.46%,25.54%,其中畜牧业(73.10%)>粮食作物(14.00%)>经济作物(11.54%)>渔业(1.36%),且产出能值(棉花除外)均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吴玉琴  严茂超 《地理研究》2011,30(8):1380-1390
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代谢间的研究为全球变化的核心计划,是当前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Odum的能值评估方法为分析工具,以广州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为研究范围,以19902006年的资源流动量核算17年来广州城市代谢的演变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从整体角度探讨了广州城市代谢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广州市近...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是我国西部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农牧业结构调整、民族团结稳定的重要区域。本 文主要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 对其主要资源的贮存价值、总能值用量、能值的流入流出情况、能值 自给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人口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与其 他国家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总能值用量的98.11%来自于区内, 其中 74.26%为不可更新资源。提出内蒙古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努力获得更多的外部高品质的能值反馈; 加快软硬件的建设, 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为案例,应用能值方法研究其植物初级生产力、动物次级生产力、农户经济生产力及生态系统服务生产力能值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经过20年的治理,初级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林草植被得到了一定恢复,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为农业系统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基础。但整个流域依然处于低能值投入度、低耦合度、低能效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农林牧子系统之间耦合效应仍不明显;动物次级生产能值水平较低,初级生产的产品能值不能高效转化为动物次级生产能值;农户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农业系统产品能值的潜在经济价值向农户现实经济收入的转化能力低下,因此,调整农户种植结构及产业配置是促进系统生产力高效转化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演变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甘肃省1991-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及产出结构,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近20年来,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都呈现增长趋势,系统能值产出的增长速度(85%)高于能值投入的增长速度(21%);(2)环境资源对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贡献很大,但农业生态系统仍主要依赖于经济能值的投入(化肥、农药、农用机械、电力等),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值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结构得到改善,系统稳定性得到加强;(3)甘肃省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技术逐步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逐步增强,但仍然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属于消费型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为明显的粗放式发展特征;(4)甘肃省应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对系统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的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评价(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A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IMA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mergy analysis with data from 1987 to 2007.Through calculating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nputs and a series of emergy indicators,this paper discusses IMAR’s resource use structure,economic situation,and trade status.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e than 85% of the emergy used in IMAR was derived from home sources,indicating a strong capacity for self-sufficiency.Concentrated-used local non-renewable emergy,which provides IMAR economy with most of the driving forces,took the largest share in total emergy use after 2004 and reached 58% in 2007.The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Plan of 2000 ushered in a rapid growth of coal an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nd exportation to other regions of China from IMAR.The export/import emergy ratio of IMAR reached 3.46 in 2007,with the coal exported(3.44 10 23 sej in 2007) without being used by IMAR itself,accounting for almost 100%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ports and exports.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rom 1987 to 1998,EmSI values remained higher than 10,suggesting underdevelopment in IMAR;after 1998,EmSI values decreased sharply from 19.07 in 1998 to 1.88 in 2007,indicating that IMAR is characterized by medium-run sustainability and is relying more on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imports.  相似文献   

16.
An emergy-base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of Mongolia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5 to 2012. By calculating natural and economic inputs and a series of emergy indica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Mongolia’s resource use structure, economic situation, trade status and societal sustain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mergy use for Mongolia changed from 2.83×1022 sej in 1995 to 4.96×1022 sej in 2012, representing a 75% increase over the 18 years of this study, yet its emergy per capita remains one of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1.74×1016 sej/capita). The emergy money ratio (EMR) of Mongolia during 1995–2012 decreased from 1.99×1013 sej/USD to 7.75×1012 sej/US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wer of a dollar for purchasing real wealth in Mongolia was declining, while the relatively high absolute values compared to its trading partners and even the world average EMR suggests that Mongolia is continuing a trade disadvantage. Mongolia’s emergy exchange ratio is increasingly less than one to the point that in 2012 the ratio was 0.3 suggesting that the exported emergy was over 3.3 times greater than the imported emergy. The growing dependence on imports and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exports suggests that Mongolia’s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downturns in the world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能值分析指标体系,从能值来源、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指数5个方面具体分析评判了2000—2005年该市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该市当前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对市域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出环境承载量,环境污染有愈益加重的趋势,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反映出该市仍属于不发达地区。进而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健全法律法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科学有序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减少与防治污染,同时控制人口规模,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